麻黄附子细辛汤
-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急性荨麻疹验案1则
急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皮肤过敏性疾病,以风团、瘙痒、局限性水肿为主要临床特征。笔者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急性荨麻疹1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病案举隅 患者,女,38岁,2019年10月15日初诊。患者1d前无明显诱因(当地气温骤降,考虑感受寒邪)出现散在大片红白色风团,肘关节屈侧及腹股沟多见,后背及腹部散在出现,瘙痒,略感发热,自测体温36.5℃,影响睡眠。刻诊:手足冷凉,舌质淡暗,苔白润,大便每日一行,偶有便溏,脉沉细。西医诊断:急性荨麻疹。中医诊断:瘾疹,证属阳虚感寒。治宜疏风...
-
半身不出汗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赵某,女,36岁。主因半身汗出,半身不出汗10年,于2019年6月21日首诊。患者10年前产后,时值炎热之夏天,因当窗而卧,右半身着风受凉,致10年来左半身汗出,右半身畏风怕凉,再热的天也从不出汗。 患者冬春畏寒,总觉脚心凉,易感冒。伴疲乏无力,吃饭中间竟需要休息一会才可继续吃完,纳食尚好。月经提前3~4天,量中,无痛经。查见脉沉弱,右侧更甚。舌质较淡。就诊时正值夏天,左半身皮肤潮润,右半身无汗,且皮温较低。 诊断:半身不出汗(阳虚寒凝,经脉痹阻,营卫不和)。 治则:温通经脉,调和营卫...
-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愈“脚挛急”
脚挛急,上海地区俗名哪牵筋。每由受寒后引起,虽属小恙,但屡发不愈者亦引以为苦。过去治此症常取舒筋活络法之类,笔者根据辨证,运用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投治,取效满意。今木揣浅陋,公诸同好。 示例:陈xx,女,68岁,1982年9月20日诊,诉近一个多月来,每睡至子夜,辄发下肢吊筋,且连续发作数次,左右两肢轮作,挛痛拘急,颇以为苦,常半夜起坐,反复热数,按摩半小时后,方得舒解。翌日则觉下肢座软无力,步履缠艰,每至临睡则担心又发此症,影响睡寐。曾求治于西医,谓无良药可投,失望而回,旋即求中医治疗。察患者形容憔悴,体力...
-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寒积头痛
吴某,女,57岁,2008年11月15日初诊。反复头痛20年。曾就诊于多家医院,头颅CT、脑电图等检查均未器质性病变,脑血流图提示脑血管供血不足。诊断血管性头痛,神经性紧张性头痛,服用脑复康、谷维素、脑心舒口服液无效。症见头冷痛如凉水浸淫,痛如锥剌,疼痛难忍,恶风怕冷,以左侧为甚,得温痛减,每遇冬季而发作或加重,伴体倦懒动少言,似寐,舌淡苔白脉沉细。辨证属阳虚寒头痛,治宜温阳散寒,活络止痛。 药用麻黄10克,附子(先煎)20克,细辛10克,淫羊藿30克,葛根、白芷、川芎各15克,柴胡10克,蜈蚣一条(研末,...
-
反复咳嗽10年余 方用肾气丸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临床中经常会遇见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用西药治疗难免顾此失彼,疗效也欠佳。但笔者抓主要矛盾,以经方治疗,往往能获得较好疗效,欣喜不已。现介绍典型病案。 病案 李某,男,74岁,2013年8月8日初诊。 患者反复咳嗽10年余,每逢感冒、气候变化、环境变化便旧病复发。既往有肺气肿、前列腺肥大,左肾结石、喘证、腰痛等病史。 刻诊:喘息无力,动则喘促,气不接续,发热,恶寒感甚剧,肢体浮肿,小便点滴难出,腰痛如断;舌质紫暗,苔白,脉沉涩。实验室检查:WBC:10.2×...
-
姚树锦治过敏性疾病 麻黄附子细辛汤
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药物过敏、过敏性休克等,常常诱发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过敏性哮喘等一系列病症,给患者生活及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姚树锦主任医师为陕西太和医学流派第四代传人,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首届名老中医。临证50余载,擅长诊治各种疑难杂症。他针对过敏性疾病的病变特点,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化裁,多有良效,现简要总结其部分经验。 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有标准 麻黄附子细辛汤,原为治疗太少两感的经典...
-
咽痛吞咽困难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半夏散加减
陈某,女,24岁,2012年3月16日初诊。 病史:咽痛5日,伴右下颌痛,吞咽困难,服头孢克肟颗粒、清热散结胶囊、双黄连口服液无效,口淡不渴,舌暗淡,苔少,脉沉细微。查:咽后壁稍红,右侧扁桃体Ⅰ度肿大。 辨证治则:寒凝阳衰,治以散寒温阳,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半夏散加减。 方药:麻黄9克,细辛6克,制附子12克,桂枝15克,清半夏15克,桔梗9克,炙甘草15克。3剂,水煎服。 随访:患者告第一次服药后有轻微汗出,疼痛大减,可进流质饮食,再服未见汗出,三剂尽症状消失。 按:...
-
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方加减
患者张某,男,56岁,于2015年4月26日就诊。诉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唇及口腔糜烂伴剧烈疼痛3年,诊为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局部给予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效果不显。遂求治于河南省开封市名老中医陈五一。 刻见:面色萎黄,少气懒言,双手不温;口唇、磨牙后区、舌腹口腔严重糜烂,溃烂中央流较多红黄色分泌液,糜烂周围有白色花纹;诉糜烂部位经久不愈,病变部位剧烈灼痛感,偶有虫爬感;长期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夜尿3~5次;舌质稍红,舌体胖大,舌周布满齿痕,苔薄润,脉沉细。 西医诊为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口腔溃疡;中医...
-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验三则
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方中麻黄发表散寒,附子强心肾之阳气助麻黄之发散,细辛搜剔、温散深入十二经之寒邪。本方药仅三味,配伍精练,功效卓著。现代临床应用已远远超过《伤寒论》所载治疗范围。可以用来治疗心肾阳虚兼外感寒湿所致的一系列虚寒性病症。笔者临床用本方加味治疗慢性颈肩背腰腿疼痛,收到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案1 张某,男,41岁。有20多年慢性腰酸痛史,体质偏弱,每逢冬季大便必...
-
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咳嗽,嗜睡,哮喘,水肿
【方药】麻黄二两(去节)(6g)细辛二两(3g)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9g) 【煎服】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2次,温服)。 【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解说】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伤寒论》的名方,该方主太、少两感证。为少阴阳虚,感受寒邪所致。以发热、恶寒、无汗、脉沉为特征。用麻黄解太阳寒邪,细辛温少阴寒邪,附子温经扶阳。三药相合,于扶阳之中促进解表,于解表之中不伤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