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 第51页
-
五运六气理论服务于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
•《黄帝内经》传载的五运六气理论,是以其天文学、历法学、气象气候学、周期循环、模式推演以及可以预测的特质,传扬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气-阴阳-五行之优秀基因与核心观念,服务于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 五运六气理论(简称“运气理论”)是《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缔造中医药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深刻地影响着中医药学的发展。笔者深究其学术内容后发现,该知识板块有其明显别于其他知识板块的六大学术特征。《内经》传载的五运六气理论,是以其天文学、历法学、气象气候学、周期循环...
-
传承中医药思维精华 总结中医药发展规律
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大好时机,亟需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切实把中医药保护好、发掘好、传承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正在让中医药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要更加坚定中医药发展自信、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让更多人信中医、用中医,进而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 新时代中医药发展的方向是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中医药发展路径是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重视中医药科研现代化,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推动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创新突破,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和...
-
丰富中医药内容 重点加强中医科室建设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提出,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与管理,重点加强全科医学及中医科室建设,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慢性病康复中,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 《意见》明确,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中设置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加强合理应用中成药的宣传和培训,推广针灸、推拿、拔罐、中医熏蒸等适宜技术。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中医健康咨询、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及干预服务,大...
-
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认识中医药事业 中医药学具有战略资源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中医药事业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迈上新台阶,进入快车道。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认可,为全球抗疫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医药文化再次得以彰显。 五千年中华文明没有断流能够延续至今,就在于蕴含其中的中华文化的...
-
边区军民发扬中医药防病治病好传统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边区,医药缺乏的情况也非常显著。一直善于应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红军部队,来到延安等边区后,进一步发扬了这一传统。 在实践中,边区军民也一直在广泛应用中医。1939年,中央医院院长傅连暲在兰家坪设立中央门诊部,是延安第一个有中医门诊的医疗机构。延安石圪塔中央疗养院也聘请了瞿宪文、唐继宗等中医。由于边区药品短缺,当时注重就地取材,用中草药、民间验方治病防病,比如用大蒜治痢疾,用花椒水或茄子秧洗脚治冻伤,用烟叶水治下肢溃疡,用硫磺膏治疥疮等,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1940年冬,受寒流影响,军民...
-
制约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内在因素分析与对策
•影响中医药发展的内在因素及现状包括中医药创新理论共识度有待提高、中医药防治疾病效果有待提升、中医药传承文化氛围有待加强。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一要凝聚共识,创新发展就是最好的传承;二要科学评价,提升中医药临床治疗效果;三要营造氛围,推进中医药文化与科学人文融合。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是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2019年、...
-
中医药联动防疫情 中医药全程参与新冠肺炎防治
山东青岛:中医药全程参与新冠肺炎防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山东省青岛市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作用,按照实用、效用、急用的原则,推动中医药全程、全员、深度参与新冠肺炎防治工作。 一是建立中西医结合联合会诊机制,实施统一领导、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信息共享的顶格推进机制,形成中西联动、中西结合、中西融合、优势互补的防控合力。 二是实现中医药专家四级联动,集中包括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泰山学者等在内的省、市、区(市)、院四级中医药专家,建立四级中医药专家联动机制,实行驻点应诊、及...
-
王生义诊病中医药理论 创新对药灵活运用
王生义教授系第2、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中医理论功底深厚,学验俱丰,擅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病,对于脾胃病、痹证及肿瘤的防治有独到见解,尤其对脾胃系疑难病证有极深的造诣。王教授熟读各家经典,秉承中医理论精髓,深入钻研《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典籍,行医50余载,用药灵活。现将王教授临证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中医药发展历久弥新 历经了5 000年的沉淀蓄积,中医药不断发展,近代来更是依托现代医学探知中药药理。中医学以阴阳、五行、精气为基础理论,把人体作为一个统一的整...
-
广西梧州:制定新冠肺炎实施中医药诊疗方案
(通讯员廖圆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广西梧州市中医防治技术攻关组的专家们经过辨证论治,参考中医经典古籍和其他地方先进经验,结合梧州气候、地域、居民饮食习惯等实际情况,制定了《梧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预防治疗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市政协主席、副市长、市委宣传部部长黄振饶出席中医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技术攻关组专家会,并强调要充分发挥梧州中医药的基础和优势,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实行预防和治疗并举,探索、总结、提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梧州方案”...
-
中医药在防控新冠肺炎中全方位行动 热敏灸治疗参与率达100%
江西:热敏灸治疗参与率达100% 2月22日,江西11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治愈标准,痊愈出院。 在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定点医院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中,热敏灸治疗参与率达100%。截至2月21日,对26位患者实施热敏灸治疗116人次,覆盖率达100%,新冠肺炎患者热敏灸得气率100%,施灸得气后患者的心情更舒畅,身体更轻松,胸闷气短、腹胀等症状即时改善达80%。 “五个一”措施服务全市隔离人员 石家庄市...
-
中医科学化 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
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并把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中医药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不懈推动中医药与时俱进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中医科学化,西医中国化:近代中医之争与民主革命时期对中医药的保护利用 近代以来,西医因诊疗技术特别是眼科与外科等手术治疗所表现出的显著疗效有别于传统医学的经验,被称为“科学医学”,中医药...
-
在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中增强文化自信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初步胜利,中国共产党坚强而英明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以及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勇敢“逆行”驰援湖北之人民战疫精神,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其中,中医药在抗疫中的优异表现和突出贡献,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自信。 中西医结合,中医药阻击新冠病毒广受好评 抗疫伊始,中央的战略部署中就蕴含了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思想,使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有效方药和中成药得以及时推广,从而大幅度减少了轻型和普通型向重型、重型...
-
建立中医药“全覆盖”的临床医疗体系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中医与西医协同作战、优势互补,对提高重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重症患者转危重症率,降低危重症患者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深度介入新冠肺炎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其简便验廉的优势作用凸显。 当前,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尚有提高空间。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优势,中西医不应有孰高孰低、孰优孰劣之分。建立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对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顺利进行尤为重要。希望中医...
-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传承研发中药制剂纪实
千百年来,中医药根植于中华文明的肥沃土地,承载着一代代中医药人用与疾病不懈斗争形成的经验和智慧,护佑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从神农尝百草到青蒿素的成功研制,中医药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在与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战场上,中医药焕发着新的生命力,其独特的防治优势犹如一把利剑破空而出,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自建院以来,肩负着“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历史使命,三届国医大师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等中医专家悬壶济世,潜心专研,继承创新,发掘、保护、研制9...
-
跑出中西医协同抗疫加速度 中医药助力确诊病例清零
近日,浙江省温州市共7个县(市、区)疫情风险等级全部降为低风险。至3月2日,温州已连续14天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疫情发生以来,温州在诊疗救治中明确:新冠肺炎防控,绝不能缺少中医药力量。该市根据国家和浙江省的推荐方案,结合温州病人的症候表现,制定实施《温州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精准方案》。同时,成立以浙江省名中医、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程锦国为组长的温州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指导组,组内14位中医内科权威专家全程参与全市新冠肺炎防治。 中西医协同,让温州跑出了抗疫加速度。 强化中医...
-
中医药对五行知识优秀基因的传承
•中医药学的各个层级和角落,无不存在着五行知识的身影。《黄帝内经》在构建中医药知识体系时应用了先秦五行知识,既传承了先秦诸子所言五行的基本内涵和思维模式,也赋予五行以丰富而全面的生命科学内容。此正与现代生物学中的基因之自身复制(保持生物原有的基本特征),和能够发生“突变”(非病理性的突变和病理性的突变)这两个基本特性相应合。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缔造中医药知识体系深深根植的沃土,因而中医药知识体系必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之...
-
发挥中医药在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
2019年10月25日,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会上学习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明确了中医药的重要定位,肯定了中医药的重要贡献,深刻揭示了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路径和目标,提出了中医药的时代使命,极大地提升了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思想高度,拓展了理论视野,为新时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意义深远、催人奋进,作为中医药从业人员感到无比振奋,无比自豪,同时深感重任在肩。 靠奋斗实现中医药发展美好前景...
-
新冠肺炎 中医药救治确诊病例达96%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浙江省及时果断采取中医药防控举措,有力推进中医药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总体战。全省中医药系统医务人员战疫一线,参与救治确诊病例比例达96%以上,参与救治疑似病例比例达92%以上。 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每天听取中医药防治的进展情况,将各市中医药参与救治作为疫情防控督导落实的主要措施之一;将中医药局纳入医疗组,中医药专家进省级救治专家组;成立以国医大师领衔的省级中医高级别专家组、中医药防治专家指导组,各市相应成立中医药专家组。省医保局将新冠肺炎中医药处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将普通人员使用...
-
走进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
山西,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这里,东耸巍巍太行,西临滔滔黄河,北守雁门雄关,南望辽阔中原,构成了表里山河的壮丽画卷;这里,尧舜开天,禹王奠基,夏朝古都,关圣故里,上下五千年,中原文明与草原文明在这里激烈碰撞,形成了“三晋文化”。在这里,历代医家孜孜以求,不懈奋斗,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医药文化,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就展陈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又名山西省中医药博物馆)于2015年8月13日正式开馆,由中医药史馆、中药标本馆、校史馆三个展厅构成,建筑面积共...
-
李中梓《医宗必读》普及中医药 重视“先天”与“后天”
李中梓(1588—1655),字士材,号念莪,又号尽凡居士,江苏云间南汇(今属上海浦东新区)人。李中梓熟谙儒学经典,深入研读医籍,穷究医理,著述颇丰,尤以《医宗必读》影响深远。 著《医宗必读》 《医宗必读》全书共十卷,从理、法、方、药诸方面阐释治疗手段和临床经验,内容系统规范,百科全书式地构建了中医学的架构,在经典与临床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医学知识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书阐释的医理通俗易懂,非学医之人亦可把它当作医学参考书,从中了解医学知识。 在李中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