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 第62页
-
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 临床治疗处方
临床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 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取得了良 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共40例,均为中风后遗症气 虚血瘀型患者,其中男24例,女 16例;年龄57~84岁;病程10 天~11年。 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口舌歪 斜,言语不清,口角流涎,气短乏 力,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沉细 弦。 纳入标准:①符合《各类脑血 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中风的诊 断标准;②符合中医中风气虚血瘀 证的相关诊断标准;③均经cT及 MRI检查明确诊断;④已过中风 急性期,且病情趋于稳定;⑤肢体 偏瘫症状持续时间大于...
-
中药熏洗治愈中风后手足麻木
中风(义名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 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属本病范畴。本病常常留有后遗症。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主要有偏瘫(半身不遂)、半侧肢体障碍、肢体麻木、偏盲、失语等。而中风后手足麻木较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采取中药组合方熏洗治...
-
中风偏瘫 中医康复全方位治疗
偏瘫患者经常在病后1~3个月内发生偏身肢体水肿、疼痛,尤其以肩部疼痛、手浮肿和疼痛为多见,临床称为肩手综合征,其发生率约占偏瘫患者的12.5%,其主要是中风后颈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所致。 治疗方:枳树皮(屑)1000 毫升、酒1000~3000 毫升。将枳树皮以酒渍一宿,每服100~200 毫升。酒尽更作。主治 卒中急风,身直不得屈伸反复者。 食疗方:冬麻子、薄荷叶、荆芥穗各50克,小米150克。将冬麻子炒熟去皮研细;砂 锅内放水先煮薄荷叶、荆芥穗,而后去渣取汁,再将麻子仁、小米同放汁内,加水煮成粥即 可。每日1次,空...
-
中医治中风后遗症有妙方
中风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危急 重症。虽经抢救治疗,仍有相对一部分患者 留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以自拟中 药方治疗中风后遗症57例,取得了较满意 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57例中,男性39例,女性18例;年龄 39岁~73岁;病程6个月一5年;全部患者均 有一侧肢体偏瘫;其中伴有肢体麻木者36 例,口眼歪斜者2例,语言不利者9例;并 发高血压者15例,冠心病者9例,高脂血 症者12例;25例经头颅CT扫描诊为脑梗 塞;偏瘫肢体肌力在3~4级者19例;2~3级 者35例;肌力0~1级者3例。...
-
中风有多种 妙方帮您忙
肠中风发病前征兆:饭后饱胀,上腹不适、隐隐作痛,可持续一两个小时,吃汕腻食物或饱餐后症状加重。肠中风会引起腹部剧痛和便血,导致急性肠坏死,出现休克甚或死亡。 对策:双手掌重叠放在肚脐上,顺时针方向揉动。手掌紧贴肚皮,力度适中,以不产生痛感为度,每次不少于100圈,早晚各1次。长期坚持可疏通肠道血管,有效预防肠中风。 脑中风发病前征兆:突然出现头痛、头昏、眼前发黑、频繁打哈欠、半身麻木、肢体无力、言语不清、不明原因的摔倒等。夏天补水址预防脑中风关键,采取少量频饮的方法,多喝白开水。 对策:取带皮冬瓜 500克f...
-
木耳姜茶辅治中风后遗症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致残率非常高。而有80%的存活者会有中风后遗症,一般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肢体瘫痪,失语,口眼歪斜,吞咽困难,思维迟钝,联想困难,记忆减退,烦躁抑郁等。长期坚持喝木耳姜茶对中风后遗症有限好的食疗效果。 取黑木耳10克,生姜5片。每天早晨先用清水将黑木耳浸泡1小时,洗净去蒂,然后和切好的生姜片同放于杯中,用开水沏,待水温后饮用。饮完后,可续水再泡,可根据自身的情况,不定时、不定量饮用,最后将泡完水的黑木耳吃掉。每天坚持,效果甚好。 中医认为,木耳性味甘、平,具有补中...
-
治中风后遗症引起的脑萎缩老年痴呆方药
王立忠,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河南省中医院“名师传承工作室”终身导师,河南省中医高层论坛专家委员会专家,河南省脑病治疗中心学术顾问,河南省中医内科会诊中心特邀专家。 出生于中医世家,1964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教学50余载,潜心钻研业务技术,治学严谨,师古不泥古,博采众方,经方时方,灵活变通,学验俱丰。擅治疑难杂症,精专内、妇科,尤对脑病颇具研究,不断探讨辨证与辨病...
-
治中风常以活血化瘀法贯穿于治疗始终
临床运用活血化 瘀治疗中风一证,常取 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无 论何种程度的中风,均 存在不同程度的气滞血 瘀现象。据此,笔者临床 常以活血化瘀法贯穿于 治疗始终,并将中风分为 三种类型进行辨证论治。 1.气血两虚治以 行气活血逐瘀为法,自拟 逐瘀消栓散主之。处方: 黄芪30克,丹参15克, 穿山甲18克,地龙15 克,蜈蚣3条,獬莶草20 克。方中黄芪补气为君; 丹参、地龙、蜈蚣活血为 臣;稀莶草通络祛风为 佐;穿山甲活血行气,引 诸药以达病灶为使。 2.肝阳上亢治以 平肝熄风祛瘀为法,自 拟逐瘀清栓散主之。处...
-
老中医万远铁治中风脑病验案举例
万远铁,湖北省武汉市中医院脑 病科学术带头人,湖北中医药大学教 授、硕士生导师,全国第三、四批名 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万老早年从师湖北省著名老中医叶国 芝,对中风脑病等疑难杂症有自己独 到的见解。现将万老治疗中风脑病的 经验介绍如下。 万老根据“风、火、痰、瘀”的,病理因素,将中风脑病分为以下三型进行辨证施治。 一、风火痰瘀型 表现:此型多见于形体肥胖患者,实证为主。除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主症外,多可见头晕目眩,面红耳赤,咳吐痰涎,口苦咽干等症。舌红,一苔黄腻,脉弦或弦...
-
仙芪活血健脑汤 治老年高血压脑中风病
卢永兵, 1942年生,广东省名中医、揭阳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院长。连续三届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高血压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科技奖评委专家。临床主攻老年病。出版老年医学专著八部,有八项老年医学研究成果获科技进步奖。 组成:仙鹤草50克,黄芪 30克,丹参15克,田七15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熟地15克,枸杞15克,红参6克,桂枝8克,天麻12克,葛根15克,石菖蒲15克。 功能...
-
中风失语 针刺疗法冰刺激疗法
72岁的李奶奶3个月前因中风留下偏瘫、语言不利的后遗症,经医院一系列对症治疗后,肢体的活动有了明显改善,可就是言语恢复得不理想,无法与家人正常交流。两个月前,李奶奶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长沙市按摩骨科医院,在副院长王晓玲及科室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李奶奶现在已经完全可以和家人正常交流了。 中风可引起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王晓玲表示:“中风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治疗过程,因其引发的失语症又是治疗的难点之一,我们运用的针灸、冰刺激、舌肌训练等方法,对改善中风失语症患...
-
河南名医治中风轻证方
河南名医治中风轻证(阴虚阳亢)方: 处方:川牛膝、白芍各15克,丹皮、天麻、全蝎各9克,土鳖虫、菊花、乌梢蛇各12克,制何首乌、地龙各21克,珍珠母、鸡血藤各3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阴潜阳,熄风通络。用于治疗中风轻证,中医辨证属阴虚阳亢型。患者多表现为头晕头疼,不经昏倒,突然口眼歪斜,舌体不正,语言不利,半身不遂,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细数。 专家点评:本证为肾阴亏虚,肝阳上亢,肝动化风,风火上扰清窍,走窜经络,气血不畅所致。方中制何首乌、川牛膝、白芍、丹皮、珍珠母,...
-
梳头十分钟,预防脑中风
抗衰老,先治脑。脑是人机体的司令部,保护好大脑对人体的健康意义重大。脑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对付它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预防,坚持梳头就是一种最简单易行的好办法。 梳头,不仅是美容化妆的需要,而且对自我保健大有益处,尤其是对脑中风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俗话说; “梳头十分钟,预防脑中风”就是这个道理。 用梳具梳头刺激头部经络和内脏相对应于头表的穴位,把操作时产生的生物信息,通过经络作用于头部,使头部毛孔张开、邪气外散。这样疏通经络、振奋阳气、祛淤充氧、调理脏器,从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梳头,...
-
治脑中风后遗症 方用四妙勇安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病例:患者,女,78岁。主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清3周余。病史:患者3周前在家如厕摔倒后,出现右侧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不伴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等症。在某医院诊断为脑梗死,中西医治疗 后好转出院,就诊时患者右侧肢体仍活动不利,言语謇涩,乏力,食可,眠差,二便调,舌质暗,苔白,脉滑。查体:左侧肌力5级,右上肢肌力1级,右下肢肌力3级。诊断:脑梗死(恢复期)。辨证:气虚血瘀,瘀毒痰毒互结。治法:益气活血,化痰解毒通络。方用四妙勇安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处方:黄芪30克,玄参20克,金银花、.伸筋草各15克,茯苓...
-
中药治中风后焦虑疗效好
应用中药治疗中风后焦虑68例,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68例患者中门诊病人48例,住院 病人20例。其中男32例,女36例; 年龄最大82岁,最小41岁,平均60.5 岁;伴有高血压者42例,伴有糖尿病 者26例,伴有冠心病者32例。 临床表现:除遗留一定程度的肢体 活动不利、语言障碍外,常觉心烦不 安、紧张、担忧,舌质红或淡红,苔薄 或薄黄,脉弦或弦细,辨证为肝气郁 结。 二、治疗方法 在常规服用降血压、调整血糖及改 善心功能药物基础上,服用中药以疏肝 理气、宁神安志。 处方:...
-
中风后康复 调理气血特别重要
中风在中医属于内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症病房主任何启扬表示,中风后老人多会出现气血方面的问题,对康复来说调理气血就显得特别重要。 对于中风后遗症出现的肢体偏瘫、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障碍、胸胁胀满等肢体经络不利的表现均属于气滞血瘀,需要行气祛瘀,使体内气机和调、血脉流畅,关节得到疏利。 气滞会导致血行不畅而血瘀,血瘀亦会使得气无法通行而气滞,因此中药方面多会重用行气以及活血化瘀的药物,以下为医生经验方,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行气活血...
-
预防脑中风缺力量方面的训练 燕麦和胆固醇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患了心衰等严重心脏病就要长期卧床休息,只能做活动量非常小的运动。其实,心衰患者在康复时不仅需要运动,还尤其不能缺力量方面的训练。 力量训练又分为上肢、躯干和下肢的训练。上肢可通过举哑铃或矿泉水瓶进行。经过医生评估后,患者可从托举装有500毫升矿泉水的塑料瓶或1千克的小哑铃开始,每周2~3次(或隔天一次),刚开始时每次举5下,托举的重量和次数可遵医嘱逐渐增加。 下半身的力量训练可通过简单的靠墙蹲马步完成,从每次5秒开始,每周3次,每周增加时间3~5秒/次,逐渐增加至2~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