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风 第62页

中风 第62页

  • 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 临床治疗处方

    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 临床治疗处方

    临床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 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取得了良 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共40例,均为中风后遗症气 虚血瘀型患者,其中男24例,女 16例;年龄57~84岁;病程10 天~11年。 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口舌歪 斜,言语不清,口角流涎,气短乏 力,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沉细 弦。 纳入标准:①符合《各类脑血 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中风的诊 断标准;②符合中医中风气虚血瘀 证的相关诊断标准;③均经cT及 MRI检查明确诊断;④已过中风 急性期,且病情趋于稳定;⑤肢体 偏瘫症状持续时间大于...

  • 治中风引发喘病发作

    治中风引发喘病发作

    桂枝、白芍、生姜各9克,厚朴15克,杏仁12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个体有差异,秘方须慎用。...

  • 手指按压法助中风康复

    手指按压法助中风康复

    脑中风患者经过治疗,有一部分性命保住了,但留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尤其是患者的手,总是象握拳似的掰都掰不开。我们家祖传一个妙招,通过按压患者的手指甲根,可以使手伸开,如果每天压一次,经过按压七、八次,即使恢复不到原来好手的程度,自由伸展是不成问题的。 具体的作法是:施术者,用两手的大拇指甲,按压患者的患侧手甲根。要求是必须压到指甲根上,不许压指甲肉上。位置找好了,轻轻的一使劲,患者的手指当时自己就伸开了,时间不要超过30秒,如果加上意念更好,施术者和患者都念“经络畅通,脑血管畅通”。 按压的顺...

  • 手足麻木 防中风验方

    手足麻木 防中风验方

    治手足麻木疼痛方 透骨草、花椒、木瓜、赤芍各30克,苏木50克,桂枝、川芎各18克,红花、白芷各12克,艾叶、川乌、草乌、麻黄各10克。加水1000毫升,煎煮至沸,先熏患处,待温度适宜时,浸泡患处。尤适宜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所致的手足疼痛、麻木等症。 山东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郭旭光 献方 防中风复发验方 三七、红参(体质偏热者可取红参、西洋参各半)、丹参按1:1:2的比例取量,研成极细粉末混匀后备用。服用时每次取3克,温开水送服,每次2次。长期使用对预防中风复发有一定作用。...

  • 中药熏洗治愈中风后手足麻木

    中药熏洗治愈中风后手足麻木

    中风(义名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 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属本病范畴。本病常常留有后遗症。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主要有偏瘫(半身不遂)、半侧肢体障碍、肢体麻木、偏盲、失语等。而中风后手足麻木较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采取中药组合方熏洗治...

  • 总结《内经》中风病的理论

    总结《内经》中风病的理论

    中医认为,风邪为百病之长,是外感病邪的先导。风邪具有“善行而数变”的特点,所谓“无常方”,即无常规。风邪客于人体,无处不及,或在皮肤,或在经脉,或在脏腑,为病变化多端。笔者在此简要总结《内经》中风病的理论如下。 五脏风 《素问·风论》(简称《风论》)云:“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皏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指口舌极焦燥),善...

  • 治中风后呃逆验案

    治中风后呃逆验案

    病例:患者,男,70岁。素喜肥甘。 入院诊断小脑梗死,症见眩晕、恶心、呕 吐。入院第3天出现呃逆,按压眼球、 654—2针肌注、口服异丙嗪均无效。查患 者食少,面色苍白,舌质淡暗,苔白腻, 脉滑。辨为脾失健运,痰湿中‘阻。治以健 脾化湿,理气化痰,降逆通络。 方药:党 参15克,石菖蒲、浙贝母、白术、白僵 蚕、藿香各10克,半夏、地龙、茯苓、陈 皮、枳实、川牛膝各9克。每日1剂,水 煎500毫升,分3次温服。服3剂,呃逆 明显减轻,10剂后呃逆停止,且呕吐眩晕 好转。 点评:患者素喜肥甘...

  • 中风偏瘫 中医康复全方位治疗

    中风偏瘫 中医康复全方位治疗

    偏瘫患者经常在病后1~3个月内发生偏身肢体水肿、疼痛,尤其以肩部疼痛、手浮肿和疼痛为多见,临床称为肩手综合征,其发生率约占偏瘫患者的12.5%,其主要是中风后颈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所致。 治疗方:枳树皮(屑)1000 毫升、酒1000~3000 毫升。将枳树皮以酒渍一宿,每服100~200 毫升。酒尽更作。主治 卒中急风,身直不得屈伸反复者。 食疗方:冬麻子、薄荷叶、荆芥穗各50克,小米150克。将冬麻子炒熟去皮研细;砂 锅内放水先煮薄荷叶、荆芥穗,而后去渣取汁,再将麻子仁、小米同放汁内,加水煮成粥即 可。每日1次,空...

  • 中医治中风后遗症有妙方

    中医治中风后遗症有妙方

    中风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危急 重症。虽经抢救治疗,仍有相对一部分患者 留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以自拟中 药方治疗中风后遗症57例,取得了较满意 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57例中,男性39例,女性18例;年龄 39岁~73岁;病程6个月一5年;全部患者均 有一侧肢体偏瘫;其中伴有肢体麻木者36 例,口眼歪斜者2例,语言不利者9例;并 发高血压者15例,冠心病者9例,高脂血 症者12例;25例经头颅CT扫描诊为脑梗 塞;偏瘫肢体肌力在3~4级者19例;2~3级 者35例;肌力0~1级者3例。...

  • 中风有多种 妙方帮您忙

    中风有多种 妙方帮您忙

    肠中风发病前征兆:饭后饱胀,上腹不适、隐隐作痛,可持续一两个小时,吃汕腻食物或饱餐后症状加重。肠中风会引起腹部剧痛和便血,导致急性肠坏死,出现休克甚或死亡。 对策:双手掌重叠放在肚脐上,顺时针方向揉动。手掌紧贴肚皮,力度适中,以不产生痛感为度,每次不少于100圈,早晚各1次。长期坚持可疏通肠道血管,有效预防肠中风。 脑中风发病前征兆:突然出现头痛、头昏、眼前发黑、频繁打哈欠、半身麻木、肢体无力、言语不清、不明原因的摔倒等。夏天补水址预防脑中风关键,采取少量频饮的方法,多喝白开水。 对策:取带皮冬瓜 500克f...

  • 木耳姜茶辅治中风后遗症

    木耳姜茶辅治中风后遗症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致残率非常高。而有80%的存活者会有中风后遗症,一般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肢体瘫痪,失语,口眼歪斜,吞咽困难,思维迟钝,联想困难,记忆减退,烦躁抑郁等。长期坚持喝木耳姜茶对中风后遗症有限好的食疗效果。 取黑木耳10克,生姜5片。每天早晨先用清水将黑木耳浸泡1小时,洗净去蒂,然后和切好的生姜片同放于杯中,用开水沏,待水温后饮用。饮完后,可续水再泡,可根据自身的情况,不定时、不定量饮用,最后将泡完水的黑木耳吃掉。每天坚持,效果甚好。 中医认为,木耳性味甘、平,具有补中...

  • 治中风后遗症引起的脑萎缩老年痴呆方药

    治中风后遗症引起的脑萎缩老年痴呆方药

    王立忠,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河南省中医院“名师传承工作室”终身导师,河南省中医高层论坛专家委员会专家,河南省脑病治疗中心学术顾问,河南省中医内科会诊中心特邀专家。 出生于中医世家,1964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教学50余载,潜心钻研业务技术,治学严谨,师古不泥古,博采众方,经方时方,灵活变通,学验俱丰。擅治疑难杂症,精专内、妇科,尤对脑病颇具研究,不断探讨辨证与辨病...

  • 面瘫与中风有什么不一样呢?

    面瘫与中风有什么不一样呢?

      50岁的张叔最近工作繁忙,熬了几晚夜。前几天起床时,发现面部僵硬,做不出笑容,表情痛苦,很不自然,刷牙时嘴角还漏水。张叔心一紧,难道自己是中风了?家人见状,赶紧陪同张叔就医。经医生检查,张叔不是中风,而是“面瘫”来袭,听到医生这么一说,张叔才定下心来。那么,面瘫与中风有什么不一样呢?为什么会出现面瘫呢?对此,记者采访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中医科主治医师麦熙。   指导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中医科主治医师麦熙   记者魏静红通讯员李耀文   病毒和吹风,引...

  • 治中风常以活血化瘀法贯穿于治疗始终

    治中风常以活血化瘀法贯穿于治疗始终

    临床运用活血化 瘀治疗中风一证,常取 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无 论何种程度的中风,均 存在不同程度的气滞血 瘀现象。据此,笔者临床 常以活血化瘀法贯穿于 治疗始终,并将中风分为 三种类型进行辨证论治。 1.气血两虚治以 行气活血逐瘀为法,自拟 逐瘀消栓散主之。处方: 黄芪30克,丹参15克, 穿山甲18克,地龙15 克,蜈蚣3条,獬莶草20 克。方中黄芪补气为君; 丹参、地龙、蜈蚣活血为 臣;稀莶草通络祛风为 佐;穿山甲活血行气,引 诸药以达病灶为使。 2.肝阳上亢治以 平肝熄风祛瘀为法,自 拟逐瘀清栓散主之。处...

  • 老中医万远铁治中风脑病验案举例

    老中医万远铁治中风脑病验案举例

    万远铁,湖北省武汉市中医院脑 病科学术带头人,湖北中医药大学教 授、硕士生导师,全国第三、四批名 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万老早年从师湖北省著名老中医叶国 芝,对中风脑病等疑难杂症有自己独 到的见解。现将万老治疗中风脑病的 经验介绍如下。 万老根据“风、火、痰、瘀”的,病理因素,将中风脑病分为以下三型进行辨证施治。 一、风火痰瘀型 表现:此型多见于形体肥胖患者,实证为主。除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主症外,多可见头晕目眩,面红耳赤,咳吐痰涎,口苦咽干等症。舌红,一苔黄腻,脉弦或弦...

  • 仙芪活血健脑汤 治老年高血压脑中风病

    仙芪活血健脑汤 治老年高血压脑中风病

    卢永兵, 1942年生,广东省名中医、揭阳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院长。连续三届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高血压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科技奖评委专家。临床主攻老年病。出版老年医学专著八部,有八项老年医学研究成果获科技进步奖。 组成:仙鹤草50克,黄芪 30克,丹参15克,田七15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熟地15克,枸杞15克,红参6克,桂枝8克,天麻12克,葛根15克,石菖蒲15克。 功能...

  • 中风失语 针刺疗法冰刺激疗法

    中风失语 针刺疗法冰刺激疗法

    72岁的李奶奶3个月前因中风留下偏瘫、语言不利的后遗症,经医院一系列对症治疗后,肢体的活动有了明显改善,可就是言语恢复得不理想,无法与家人正常交流。两个月前,李奶奶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长沙市按摩骨科医院,在副院长王晓玲及科室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李奶奶现在已经完全可以和家人正常交流了。 中风可引起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王晓玲表示:“中风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治疗过程,因其引发的失语症又是治疗的难点之一,我们运用的针灸、冰刺激、舌肌训练等方法,对改善中风失语症患...

  • 中医界治中风的方法

    中医界治中风的方法

    张仲景先师给我们留下了《伤寒杂病论》这样不朽的巨著,所以我们从经方的角度看看治疗中风情况。我曾经在四川地震灾区治疗了一女病人,此病人脑出血后,遗留偏瘫两个月,当时我给她处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治疗神经疾患的。因为此病人性情急躁易怒,考虑她情绪因素,也考虑她半身不遂。她服药5剂后,原来靠人扶着走路,现在自己能走一百米,又吃了十几剂药,结果能上市场买菜。 临床医生大多都会讲出自己非常有效的病例,但再来一个病人能否重复?有没有什么规律性的经验? 目前中医界治中风的这些方法、...

  • 河南名医治中风轻证方

    河南名医治中风轻证方

    河南名医治中风轻证(阴虚阳亢)方: 处方:川牛膝、白芍各15克,丹皮、天麻、全蝎各9克,土鳖虫、菊花、乌梢蛇各12克,制何首乌、地龙各21克,珍珠母、鸡血藤各3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阴潜阳,熄风通络。用于治疗中风轻证,中医辨证属阴虚阳亢型。患者多表现为头晕头疼,不经昏倒,突然口眼歪斜,舌体不正,语言不利,半身不遂,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细数。 专家点评:本证为肾阴亏虚,肝阳上亢,肝动化风,风火上扰清窍,走窜经络,气血不畅所致。方中制何首乌、川牛膝、白芍、丹皮、珍珠母,...

  • 梳头十分钟,预防脑中风

    梳头十分钟,预防脑中风

    抗衰老,先治脑。脑是人机体的司令部,保护好大脑对人体的健康意义重大。脑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对付它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预防,坚持梳头就是一种最简单易行的好办法。 梳头,不仅是美容化妆的需要,而且对自我保健大有益处,尤其是对脑中风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俗话说; “梳头十分钟,预防脑中风”就是这个道理。 用梳具梳头刺激头部经络和内脏相对应于头表的穴位,把操作时产生的生物信息,通过经络作用于头部,使头部毛孔张开、邪气外散。这样疏通经络、振奋阳气、祛淤充氧、调理脏器,从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梳头,...

  • 熄风通络 治中风后遗症方

    熄风通络 治中风后遗症方

    处方:白术15克,石菖蒲12克,半夏、竹茹、枳实、胆南星、瓜蒌、郁金、白僵蚕、丹参、白附子各lO克,天麻、茯苓、陈皮各9克,甘草6克,全蝎5 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燥湿化痰,熄风通络。 主治:中风后遗症,中医辨证为痰浊阻络型,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眩晕,头重如裹,食少,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濡滑。 陈学涛...

  • 治脑中风后遗症 方用四妙勇安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治脑中风后遗症 方用四妙勇安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病例:患者,女,78岁。主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清3周余。病史:患者3周前在家如厕摔倒后,出现右侧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不伴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等症。在某医院诊断为脑梗死,中西医治疗 后好转出院,就诊时患者右侧肢体仍活动不利,言语謇涩,乏力,食可,眠差,二便调,舌质暗,苔白,脉滑。查体:左侧肌力5级,右上肢肌力1级,右下肢肌力3级。诊断:脑梗死(恢复期)。辨证:气虚血瘀,瘀毒痰毒互结。治法:益气活血,化痰解毒通络。方用四妙勇安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处方:黄芪30克,玄参20克,金银花、.伸筋草各15克,茯苓...

  • 防中风降压食方

    防中风降压食方

      众所周知,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冠心病及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保护心脑血管离不开科学的饮食习惯,饮食上防治中风、冠心病的五色有:   红:红葡萄酒,能防治动脉硬化,抗衰老。   黄: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红薯、南瓜、玉米、西红柿等,能抗氧化、防治动脉硬化。   绿:绿茶,富含茶多酚,抗氧化,防治动脉硬化。   白:燕麦粉和燕麦片,在麦、米、豆等37种农产品中,燕麦降脂、减肥作用最佳,并润肠通便。   黑:黑木耳,降脂,防止血栓形成。每日服5~15克,其抗血小板作用与阿司匹林(有损害胃黏膜的副作用...

  • 中药治中风后焦虑疗效好

    中药治中风后焦虑疗效好

    应用中药治疗中风后焦虑68例,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68例患者中门诊病人48例,住院 病人20例。其中男32例,女36例; 年龄最大82岁,最小41岁,平均60.5 岁;伴有高血压者42例,伴有糖尿病 者26例,伴有冠心病者32例。 临床表现:除遗留一定程度的肢体 活动不利、语言障碍外,常觉心烦不 安、紧张、担忧,舌质红或淡红,苔薄 或薄黄,脉弦或弦细,辨证为肝气郁 结。 二、治疗方法 在常规服用降血压、调整血糖及改 善心功能药物基础上,服用中药以疏肝 理气、宁神安志。 处方:...

  • 中风后舌謇语涩 口角流涎 主方涤痰汤去参

    中风后舌謇语涩 口角流涎 主方涤痰汤去参

    王某某,男,65岁,湖南长沙人。2010年6月24日初诊。 患者自诉半年前“中风”,曾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经抢救脱险。现神识欠清,行动不便,舌謇语涩,口角流涎,小便失禁。舌苔黄腻,脉弦细滑。 辨证:痰浊闭阻。 治法:化痰息风,活络开窍。 主方:涤痰汤去参,合天麻四虫饮加减。 处方:陈皮10克,法夏10克,枳实10克,茯苓20克,竹茹10克,炙远志10克,石菖蒲30克,胆南星6克,甘草6克,天麻20克,全蝎5克,僵蚕20...

  • 荷叶鸭梨汁防热中风

    荷叶鸭梨汁防热中风

    每年7、8月份是“热中风”高发期。研究发现,气温在32度以上发生中风的危险会上升60%,这是因为高温人体出汗较多,血液变黏稠,给心脏造成很大的负担,加重发生脑中风的危险。饮荷叶鸭梨汁,对预防热中风大有帮助。荷叶味苦、辛、微涩,性凉,具有消暑利湿、散瘀止血的功效。荷叶中的荷叶碱可扩张血管,降压降脂;荷叶黄酮可减少MDA(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及OX-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生成,增加冠脉流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鸭梨性凉,能清热生津解暑。 用荷叶10克(或鲜品20克),加200毫升水煮开1.0...

  • 预防热中风首选冬瓜汤

    预防热中风首选冬瓜汤

    据卫生部门统计,每年的6-8月份都是中风的高发期,这时发生中风的危险较平时高65%,高温期中风的死亡率是非高温期的1.5倍,并且气温越高,危险性越大,因此又称之为“热中风”。天气炎热时中老年人最易发生“热中风”。 在预防上,除了要多喝水、保持乐观情绪及避免在炎热的天气中过多到户外活动外,饮食上一定要清淡,少油腻,以防止血黏度增高,血栓形成而诱发中风。 建议平时喜欢煲汤的中老年人,可以在炎热的夏季煲些冬瓜汤用来清热解暑: 取鲜荷叶一张、冬瓜500克、食盐少许,将鲜荷叶洗...

  • 冬季气温变化大 预防中风关键是治基础疾病

    冬季气温变化大 预防中风关键是治基础疾病

      经历了几次入冬“失败”,最近广东终于迎来了冷空气,可这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聪表示,冬季气温变化大,是一年之中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峰期,急性中风的患者增加约两成,且冬季中风的患者大多病情重。冬季要预防中风,关键是治疗基础疾病,其次温差问题也不容小觑。   指导专家   高聪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三高人群”最受中风&ldquo...

  • 中风后康复 调理气血特别重要

    中风后康复 调理气血特别重要

      中风在中医属于内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症病房主任何启扬表示,中风后老人多会出现气血方面的问题,对康复来说调理气血就显得特别重要。   对于中风后遗症出现的肢体偏瘫、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障碍、胸胁胀满等肢体经络不利的表现均属于气滞血瘀,需要行气祛瘀,使体内气机和调、血脉流畅,关节得到疏利。   气滞会导致血行不畅而血瘀,血瘀亦会使得气无法通行而气滞,因此中药方面多会重用行气以及活血化瘀的药物,以下为医生经验方,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行气活血...

  • 预防脑中风缺力量方面的训练 燕麦和胆固醇

    预防脑中风缺力量方面的训练 燕麦和胆固醇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患了心衰等严重心脏病就要长期卧床休息,只能做活动量非常小的运动。其实,心衰患者在康复时不仅需要运动,还尤其不能缺力量方面的训练。   力量训练又分为上肢、躯干和下肢的训练。上肢可通过举哑铃或矿泉水瓶进行。经过医生评估后,患者可从托举装有500毫升矿泉水的塑料瓶或1千克的小哑铃开始,每周2~3次(或隔天一次),刚开始时每次举5下,托举的重量和次数可遵医嘱逐渐增加。   下半身的力量训练可通过简单的靠墙蹲马步完成,从每次5秒开始,每周3次,每周增加时间3~5秒/次,逐渐增加至2~3分钟...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