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风 第63页

中风 第63页

  • 治中风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左急右缓方

    治中风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左急右缓方

    治中风口眼歪斜方 白术(土炒),当归、肉桂、川i 芎、白鲜皮、杏仁(去皮尖)、防风、甘草、独活、白芍、麻黄、白苓各30 克,水煎服,姜汁为引,一天3次,2天服完一剂。 治中风昏迷、痰涎壅并。 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方 生南星10克,首乌30克,熟附片20克,木香5克,生姜7片,水煎服,每天一剂,如脉沉微多见脱者,倍加人参、竹沥、姜汁引。 治口眼歪斜左急右缓方 当归、肉桂、玄胡各15克,姜汁引,每天一剂。 (张勤)...

  • 中风防治重痰瘀

    中风防治重痰瘀

    预防得当不发病 防治中风,降低发病率是头等大事。中风病的防护调养关键在早期,但早期又不容易引起人们注意,而一旦发病后治疗起来就比较困难了。中风先兆证为中风之轻症,是中风病的基础和前提,其实质是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体气机失调、血行不畅,甚则血瘀为患。中风病发病之前,应当重视心理调节、讲究生活规律、节制饮食、劳逸适度,积极消除引起中风病的各种不良因素。 我们课题组经过三十余年的临床研究,有几个体会:1.中风病用中医药防治是可行的,也是有必要的。2.中医预防中风,历代有许多宝贵经验,必须挖掘并提...

  • 治头痛防中风点穴法

    治头痛防中风点穴法

    穴位;于颞部,在眉梢与目外眦之 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之太阳穴。 手法:(1)“干洗头”(指的是以双 手十指指腹从前额起沿头正中线直推 向后发际,随后从头两侧推向后发际) 6分钟。 (2)中指随鼻腔慢慢吸入清气,渐 渐向下控压太阳穴至最酸胀时,缓缓 吐出浊气,停9秒,如此6次。 (3)以双手中指在双侧太阳穴上 先逆时针方向按揉360次,再缓缓做 顺时针方向按揉280次。 (4)以双手掌小鱼际轻缓有节律 地敲打太阳穴至额头及整个头部3分 钟。 一天多次或按摩至疼痛消失。力&lsqu...

  • 冬季防中风脑梗死

    冬季防中风脑梗死

    统计显示,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1人可能在一生中罹患脑卒中,每6秒钟就有1个人死于脑卒中,每6秒钟就有1个人因脑卒中而永久致残。 急性脑梗死在脑卒中中最常见,主要症状为:口角歪斜、肢体无力或麻木,尤其当发生于一侧时;突发言语障碍、视物模糊、眩晕、行走困难、东倒西歪;突发神志模糊、肢体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一旦发现有上述情况,均要高度重视,一定要争分夺秒,及时拨打医院急救电话,及早送医院救治。 研究显示,患牙周炎者,发生冠心病的几率为牙周正常者的1.5倍,发生中风的几率是牙周正常者的2.1倍...

  • 王法德治中风后认知障碍经验

    王法德治中风后认知障碍经验

    王法德,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主 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 国第三、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 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对中风病、糖 尿病、肾脏病等病的诊疗均具有丰富 的临床经验。现将王老治疗中风后认 知障碍的经验介绍如下。 中风后认知障碍临床以记忆力、 计算力、注意力及执行功能等方面的 智能减退为主要表现。有研究表明, 中风后高达64%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 的认知障碍,1/3会发展为明显的痴 呆。 王老临床根据患者肾虚、血瘀、 痰阻孰轻孰重、哪方面为主,确定治 疗方法。 一、肾虚精亏,髓海不充 表现:患者常兼...

  • 中风先兆 中药方

    中风先兆 中药方

      中风死亡率高,幸运存活者也多留有后遗症,如何能降低中风的发病率,早预防、早治疗至关重要。中风常先有头痛、头涨、头晕、手足麻木、面部肌肉抽动、口眼歪斜等先兆表现,临床中常用以下方药治疗中风先兆。   桑钩汤   组成:桑寄生12克,钩藤15克,竹茹6克,陈皮12克,半夏10克,茯苓12克,甘草6克。   用法:上药按剂量配齐,水煎半小时,每次煎汤液300毫升,分2次服用,10剂为1个疗程。   熄风汤   组成:全蝎10克,天麻10克,天南星10克,白僵蚕10克,陈皮6克。   用法:上药水煎,每日1次,1剂药煎...

  • 高血压眩晕 引发“脑中风”背后推手

    高血压眩晕 引发“脑中风”背后推手

    对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坚持长期用药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但有时也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风险。其实,这些风险与用药不当有关,只要注意预防,多能避免。 当心清晨高血压 大部分人在夜间睡眠时血压降低,清晨醒前血压快速升高。早上6~10点,血压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绝大多数人会达到一天内的最高水平,有时能比夜间高出40~50毫米汞柱以上。清晨高血压是猝死、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疾病的“元凶”,发病高峰均在觉醒前后4~6小时内。因此,降压药应在晨起时即刻服用,并注意观察症状,不要立即出门或进行...

  • 松子预防心血管疾病 食物防中风

    松子预防心血管疾病 食物防中风

      松子中含有极为丰富的维生素E,它可以说是所有坚果中的冠军。维生素E的具有软化血管的功效。在松子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够起到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鸡油炒松仁   材料:松仁300克,鸡油、甜酱、豆粉各适量。   做法:锅置旺火上,倒入鸡油,待油烧沸加入松仁,快速翻炒,将熟时加入甜酱、豆粉少许,炒匀后起锅。   苏游凤髓汤   材料:松子仁100克,胡桃仁200克,蜂蜜50毫升。   做法:将松子仁、胡桃仁去皮壳,研碎末待用;蜂蜜倾入锅中熬熟,加入松子仁末和胡桃仁末...

  • 预防中风多吃土豆

    预防中风多吃土豆

    土豆在我们日常饮食中最普通不过了,但是它却有一个不普通的功效,预防中风。 土豆1000克,蜂蜜适量。将鲜马铃薯洗净,用搅肉机捣烂,用洁净纱布包之挤汁;放入锅内先以大火煮沸,再以文火煎熬;当浓缩至黏稠状时,加入一倍量的蜂蜜一同搅拌,再以文火煎至成膏状,冷却后待用。空腹时服用,每日2次,每次1汤匙,20天为一个疗程。 吃土豆之所以可以预防脑中风,主要是因为土豆中含有丰富的钾。钾对于人体细胞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能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参与能量代谢过程,维持神经肌肉正常的兴奋性,因此,缺钾的人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中风。另外...

  • 中风病按六经划分

    中风病按六经划分

    目前,临床对中风病的辨证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多种国家行业标准,二是各种教材所列分型。如此多的“国标”、“行标”、“教科书”对一个疾病来说应该足够多了,可现状是:临床上真正按照此种分类方法诊治的并不多,这些标准并没得到广泛的接受和认可。 方证不相应导致标准“不叫座” 有专家认为,中风病“国标”、“行标”不被业内普遍接受的原因:一是这些标准的分型采用脏腑辨证与气血津液经络...

  • 心跳过缓如何运动 运动防中风

    心跳过缓如何运动 运动防中风

    心跳太慢如何运动 张大爷今年72岁,最近被查出“心跳过缓”,血压一直比较正常,心跳基本在每分钟 53—60次,偶尔感觉会有胸口的压迫感。张大爷年轻时就很爱短跑。这种情况下还能运动吗? 答:心跳过缓的老人应该应参与一些心脏能够承受的、力所能及的活动,但切勿操之过急,要避免过于激烈的运动,且时间不宜过长。此外,在运动时,患者应时刻关注自己身体对运动的反应,如果出现疲劳、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头痛、恶心、面色苍白等症状时,表示心脏无法承受此运动量,应立即停止。 运动上的选择应该...

  • 中风康复 后期康复操锻炼

    中风康复 后期康复操锻炼

    病案举例:张老太突然患了中风,经医生救治,命保住了,但右侧手脚只能轻微地动,全身无力,口角偏斜,说话也不利索。家人加倍精心呵护,把老人家照顾得无微不至,躺在床上啥也不用做。 点评:从中风患者康复的角度来看,病人整天躺着不动百害而无一利。因为对有肢体运动障碍的中风患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被服侍周到,而是要尽快提高其运动功能,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 被动地活动肢体关节是家庭康复的第一步。肌肉和关节挛缩是中风后致残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所以,尽早、及时、持久地进行患肢的康复运动非常必要。一般从发病的当天或第二天起,就可对不能...

  • 肠中风

    肠中风

    “脑中风”是众所周知,而“肠子中风”却很少听说了。此病本身发病率比较低,可一旦发作起来来势凶猛,后果不良,并且容易误诊或漏诊,因此,死亡率较高。 肠中风在医学上称肠系膜动脉栓塞,是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俗称。造成肠中风的原因绝大多数是动脉粥状硬化。硬化的动脉会变窄,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使血压变得不稳定时,血栓就可能突然形成。若出现在肠道、肠子血管就容易塞住,导致急性肠坏死,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也可由急性心肌梗死、心房纤颤、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等引发。 肠中...

    精品偏方 2024-03-08 13 0 中风
  • 中风(半身不遂、手抖动)

    中风(半身不遂、手抖动)

    每天早饭前喝1两生的芹菜汁,睡觉前用干桑叶半两,煎一碗汤喝下, 15~20天特效。 忌羊肉。...

  • 治中风后偏瘫方 桑寄生泡洗治冻疮

    治中风后偏瘫方 桑寄生泡洗治冻疮

    桑寄生泡洗治冻疮 取桑寄生30克,水煎半小时,待水温适宜时,将冻疮患处放进药液中泡洗10分钟,每日1次,泡完后,药液不要倒掉,可反复加热使用3天。 治中风后偏瘫方 制马钱子300克,水蛭、白花蛇、川芎、蜈蚣各30克。将所有药物研粉后混合均匀,装入胶囊,每丸0.3克左右。每天睡觉前开水送服1-5丸,有活血祛风通络之功效,主治中风后偏瘫。忌日间服用。 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方 取炙黄芪、熟地各15克,白芍、山茱萸、茯苓、续断、川芎、当归、丹参、五加皮、炒杜仲、川牛膝、淮牛膝各12克,蜈蚣9克,甘草...

  • 治寻常疣 中风关节肿痛

    治寻常疣 中风关节肿痛

    治寻常疣经验 方法:取细线1根,长10 厘米以上,选择最大或最早出现的疣体(母疣)作为结扎对象,用线结扎其基底部(平正常皮肤处),结扎后患者感到局部略有痛感,但无明显不适,打好死结,防松动脱落,剪去丝线多余部分,1~3周后母疣坏死脱落。一般在母疣脱落后1周,其它疣体常可自行消退或变小。如母疣已除1周后,其它疣体无明显变化,可对其中符合结扎条件者加以结扎除去。本法愈后不留疤痕。 主治:寻常疣。 白兰香 治中风关节肿痛 方法:取当归尾、落得打 (又名积雪草)、宣木瓜、千年健、伸筋草各20克,忍冬藤、土鳖虫、红...

  • “眼中风”引发失明 治疗原发病急救黄金时间

    “眼中风”引发失明 治疗原发病急救黄金时间

    退休职工林老先生,虽已进入古稀之年,但除了血压高之外,精神头还蛮足,每天清晨都要到公园散步。这天天气晴朗,他比平时多走了半个小时,回家后,突然感到左眼视物模糊,心想休息一下就好转了。谁知过了十多分钟,眼前变得一片灰暗。林老先生心急火燎,连声说:“咋回事,怎么不看见了?”于是家人立即将他送到附近医院诊治。眼科医生检查后说,这是“眼中风”,随后紧急采用降眼压、吸氧和其他药物救治。经紧急治疗,林老先生才摆脱了失明的危险。 眼中风系急症病情凶险 一提到&ldq...

  • “中气”学说在中风病的应用 生理病理观

    “中气”学说在中风病的应用 生理病理观

    《四圣心源》“中气”学说及其在中风病的应用 《四圣心源》是清代名医黄元御(以下简称黄 氏) 所著, 乃其巅峰之作, 主要记载了其 “天人合一, 一气周流” 的学术思想。 黄氏精研《黄帝内经》 《难 经》 《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 精通阴阳五行学说、 五运六气学说, 对脏腑生理病理观颇有建树。 其治病 理必《黄帝内经》 、 法必张仲景。 本文基于《四圣心 源》 , 初探黄氏 “中气” 学说及其在中风病的应用。 “中气&rdquo...

  • 中风一般存在气血内虚 巨刺针法治疗

    中风一般存在气血内虚 巨刺针法治疗

    中风, 西医称之脑卒中。中医学认为, 中风一般 都是存在气血内虚, 后受劳累疲倦, 情绪波动, 饮食 不节等因素诱导。人体在这些不良因素刺激下, 能使 脏腑阴阳失调, 脉内气血逆乱, 上犯于脑, 而致脑脉 的痹阻或血溢。临床症状主要有突然昏倒、 半身运动 不能、 口舌歪斜、 言语不利等。中风者风邪之善行而 数变, 发病急, 病情变化快。该病于中老年人多见, 随 着生活习惯的改变, 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根据本病特 点, 可分为两大类: 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综诸 家之说, 可归纳为六端, 即风、 火、 痰、 瘀、 气...

  • 探讨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合并中风的研究

    探讨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合并中风的研究

    冠心病合并中风的基础治则治法研究 祖国医学将冠心病、 脑卒中归属于“胸痹心痛” “中风” 等范畴 [1 ] 。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内经》 中即 有关于胸痹心痛的描述 , 《素问·脏气法时论》 篇中记 载 : “心病者, 胸中痛, 胁支满, 胁下痛, 膺背肩胛间痛, 两臂内痛” , 后汉代 《金匮要略》 则正式提出了“胸痹” 的病名 [2 ] 。《内经》 中虽无 “中风” 病名, 但...

  • 中风后遗症的食疗养护方

    中风后遗症的食疗养护方

    一年 四季,凡是 气候多变 的时节,如 冬春或盛 夏酷暑,每 每致血压 及血糖升 高,也易使血液黏稠度增高,故为 中风的高发期。中风患者常常出 现半身不遂(偏瘫),临床表现为 肩关节半脱位、足下垂、足内翻、 半身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等, 称为“废用性综合征”。以下介绍 几则能帮助中风气血两虚患者康 复的食疗养护方,供选用。 一、参芪五昧紫苏汤党参、 黄芪、五味子、紫苏叶各15克,赤 砂糖0.15公斤。将前4味药加水 3000毫升,煎取约1500毫升,加 入赤砂糖,拌匀分多次代茶饮服。 每...

  • 刺络放血配合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

    刺络放血配合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

    中风病属于危重急症, 历来有风、 火、 痰、 瘀、 毒、 气、 虚等多种因素, 最终形成脏腑功能失调、 气血逆乱 上扰脑窍脉络发为中风的根本病机 [1 -2 ] 。所以, 针对 多元化的病因病机, 中风病的综合治疗应运而生, 并越 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3 ] 。同时, 中风病急性期又是治 疗整个中风病治疗的关键, 这个时期的积极救治对从 根本上降低中风病的致残率、 病死率有决定意义 [4 ] 。 本研究以刺络放血与中药汤剂口服的结合为治疗方 案, 以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 进行临床疗 效及相关指标的研究...

  • 中风续发呃逆 主治方解

    中风续发呃逆 主治方解

    张恩树,1944年出生,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扬州市名中医,扬州市中医药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任氏“然”字门中医内科第十二代传人。临证善用经方,自创时方,擅长治疗内妇科杂病。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多次获市优秀科技论文奖和科技进步奖。   组成:代赭石15~30克(先煎),天麻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竹茹10克,柿蒂10克,郁金10克,枳实10克,沉香粉2克(冲入)。   功能:镇肝潜阳,降逆止呃。...

  • 按摩治中风后呃逆 甲亢失眠的穴位按摩

    按摩治中风后呃逆 甲亢失眠的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治中风后呃逆 运用穴位按摩对中风后呃逆进行 治疗,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具体方法:取穴膈俞、腕中、中脘、 足三里(双)、上巨虚(双)。操作者用拇 指指腹对各个穴位进行按压,每天2 次,每次15~20分钟。患者出现酸、麻、 胀的感觉为佳,按压的强度取决于患 者的反馈及耐受力。 房力宁 精神药物致尿潴留的穴位按摩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潴留大量尿 液而又不能自主排出。精神科住院患 者,因服用精神药物后常会出现尿潴 留。采用中医穴位按摩疗法治疗该症, 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具体方法:患者取仰...

  • 治中风脱证 脑梗死当固本救逆

    治中风脱证 脑梗死当固本救逆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临床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要表现,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病”范畴,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兹分享案例一则如下。 患者住院时的一般状况 患者刘某,男,83岁,于2016年4月突发言语欠清,就诊于某三甲医院。查头部核磁共振提示“急性脑梗死”。患者2016年6月因跌倒,于某三甲医院行“腰1骨水泥成型术&...

  • 气虚血瘀与中风的关系 缺血性中风案

    气虚血瘀与中风的关系 缺血性中风案

    欧阳新主任医师为湖南省跨世纪人才,省第2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工作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随师临证学习,获益匪浅。现将老师治疗气虚血瘀中风病的经验略陈如下。 中风病病因病机复杂,证候类型较多,但临床所见,因元气不足,而致气虚血瘀仍是中风病的常见证型之一。 气虚血瘀与中风的关系 中风的发病与人体气血虚弱、正气不足有关。对本病历代医家均有所论,但最具有影响力的是清代医家王清任,提出了中风半身不遂的病机是“气虚血瘀”的著名论点。他...

  • 缺血性脑中风 处方中药羚羊角

    缺血性脑中风 处方中药羚羊角

    缺血性脑中风 郑某,女,66岁。因“神志昏迷伴小便失禁5小时”于1999年12月30 日入院。素有高血压病史,发病前5天情绪、睡眠欠佳。症见不省人事,左侧肢体无力,面部红赤,唇舌红燥,口臭,喉中有痰鸣音,大便秘结,苔黄腻,脉弦数。查T38.5℃,血压l96/112毫米汞柱,左上下肢肌力0级。CT诊断为右侧脑梗塞。中医诊断为中风(中脏腑)。 处方: ①葛根素注射液250毫升,静滴,日2次;丹参注射液30毫升加入l0%葡萄糖注射液200毫升静滴,日l次。 ②安宫牛黄丸...

  • 王拥军介绍如何预防脑中风:20171031养生堂视频和笔记

    王拥军介绍如何预防脑中风:20171031养生堂视频和笔记

    本页提供2017年10月31日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节目请到的嘉宾是王拥军。主题是《中风因素早自查》。主要介绍如何自查中风风险,如何预防脑中风,如何正确的控制脑中风危险因素等相关内容,中医中药秘方网提供视频全集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节目要点笔记)。 今天是《养生堂》世界卒中日的第三期节目,我们主要从中风的十大危险因素来讲如何自查自己的中风风险,现场为大家准备了9个线索宝箱,在昨天和前天的节目中揭晓了2、3、4、5、7、8号箱子,今天我们会继续给大家揭晓1、6、9号箱子中的秘密。如何自查中...

  • 全国名老中医治中风后遗症方

    全国名老中医治中风后遗症方

    处方:制何首乌、赤芍、川 芎、地龙、山楂、鸡血藤各12克, 桑葚10克,黄芪20克,当归、泽 泻、红花各6克,丹参15克。 加减:若患者血压较高则应 加夏枯草12克,钩藤6克;视物 昏花明显者加枸杞子、白菊花各 15克;肢体麻木者加稀莶草12 克.;面部麻木加僵蚕9克;肌肉 跳动者加白芍15克,宣木瓜9 克;痰浊壅盛者加天竺黄7克, 胆南星6克,石菖蒲9克。 用法:水煎服,头煎二煎药液 相混,早中晚分3次服,每日1 剂。 功效主治:滋肾益气,活血化 瘀,通脉降脂。主治因动脉硬化、 高血压导致症见以偏瘫、失语为...

  • 太阴中风的概念与病机 太阴中风之主治方药探讨

    太阴中风的概念与病机 太阴中风之主治方药探讨

    试论太阴中风证及主治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为汉代医家张仲景所 著, 两书都是以三阴三阳为理论基础 [1] , 同属张仲景 经方医学体系 [2] , 故常互参共研。 在《伤寒论》中, 张 仲景对太阴中风的论述详于脉症而略于方药, 因此, 本文基于《伤寒论》 《金匮要略》原文, 探讨其所论 脉症的病机及与之相对应的方药。 太阴病的核心病机 六经之为病的提纲证, 是 《伤寒论》 辨证的纲领 [3] 。 六经病各有一条纲领。 古人比之以大将建旗鼓, 使士 卒望而知趋, 方能压住阵脚, 而能指挥...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