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 第7页

在 第7页

  • 养生秘诀就在于按不同年龄段养生

    养生秘诀就在于按不同年龄段养生

    97岁高龄的国医大师阮士怡教授总喜欢穿一身笔挺的西装,步伐轻盈,思维敏捷。几个月前,他还每周坚持出门诊,亲自为患者把脉、开方。 很好奇这位即将迈入百岁的老人到底有何养生秘诀,他却笑笑说:“长寿的人不少,但健健康康长寿的人很少,我的秘诀就在于按不同年龄段养生。” 儿童保健关乎日后长寿 健康长寿是人们的共同愿望,尤其老年人,更希望达成。可想要健康长寿需要哪些条件?阮士怡说:“人的寿命和先天禀赋、自然环境、居住条件、医疗卫生条件、营养状况、...

  • 自我调养 秋季养生重在防燥

    自我调养 秋季养生重在防燥

    “燥”是秋季最易伤人致病的邪气,秋季干燥的天气使人体水分迅速流失,容易使人感到口鼻干燥、咽炎复发、大便秘结、皮肤干甚至皲裂,鼻黏膜也会因为干燥变得特别脆弱,很容易出血。所以,秋季养生重在防燥,加强自我调养,才能达到养生祛病的目的。 一、忌口防燥 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秋天饮食调养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的食品为主。凉爽的秋天使人胃口大开,但此时进食一定要注意不可太随意,应以润燥为前提,鸡肉、牛肉、鸽肉、当归、熟地黄等较为温热之品可适当食用,但对于羊肉、狗肉、鹿茸、...

  • 孙思邈其在养生学方面的贡献

    孙思邈其在养生学方面的贡献

    唐代医家孙思邈精通道、佛之学,广集医、道、儒、佛诸家养生之说,结合自己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著成养生专论。不仅在《千金要方》中有大量养生论述,还著有《摄养枕中方》,内容丰富,功法众多,在我国养生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在养生学方面的贡献,大致有五个方面: 第一,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思想。进而以此为养生原则,提出了“养性”之说,在《千金要方养性序》中反复强调“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ldquo...

  • 养生方式:自在、自律、自为

    养生方式:自在、自律、自为

    已逾耄耋之年的刘敏如,依旧体态优雅,精力旺盛地出诊、参加学术研讨。作为第二届国医大师中唯一的女性,她一直备受关注。当被问及何以能保持这么旺盛的精力,刘敏如笑笑说:“我的养生方式说来也简单,总结起来就六个字:自在、自律、自为。” 自在生活随性 “任性”、“不拘束”是刘敏如常对自己的形容。“我这个人经常是有话想说就说。有时候在一旁的朋友、同学都会善意地悄悄提醒我说话‘太直接了’。”作...

  • 循证医学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循证医学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循证医学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给现代医学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作为一门方法学科,循证医学同样受到了我国中医界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循证医学要求临床决策要采用最好的证据,而中医的临床决策多凭中医师的个人实践经验,故其在中医学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面临很大的方法学挑战。甚至还有人认为,中医不需要循证医学。 出现这样的观点并不奇怪,就像任何新事物的出现一样,人们都不是一开始就能接受的。循证医学也是如此,就是在西医领域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无论人们的态度如何,循证医学对中西医临床医学的影响都...

  • 养生关键在于管好“两头”

    养生关键在于管好“两头”

    67岁的张老伯早几年就常感到机体功能逐渐衰退,并患有脑动脉硬化、前列腺增生等慢性疾病。为祛病延年,张老伯开始注意学习保健养生方面的有关知识,并坚持不懈地锻炼。没想到,经过3年时间的锻炼,收到了意外的健身功效,他说老来养生关键在于管好“两头”。 管头部一是梳头,每日早上和睡前用十指梳头,从前额梳到后颈,反复梳20-30次。二是拉耳,每日起床后,在室内或野外,自然站立,全身放松,以左手从头顶拉右耳向上14下,再以右手从头顶拉左耳向上14下。三是拍打头部。早上和睡前,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头部...

  • 中医药在四川

    中医药在四川

    四川号称“中医之乡,中药之库”,巴蜀自古出名医、产中药。据历史文献记载,从汉代到明清,见诸文献记录的四川医家有1000余人,川派中医药影响了医坛两千余年,历久弥新;川产道地药材享誉国内外,业内素有“无川(药)不成方”的赞誉。 先贤名医 人才辈出 唐代成都人晷殷撰著了我国第一部妇科专著《产宝》,北宋名医华阳人唐慎微所著《经史证类本草》集宋以前药物之大成,清代德格丹增蓬卓所著《晶珠本草》被誉为藏医学的《本草纲目》,清代彭县唐宗海的《血证论》、《中西汇通医...

  • 中医学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中医学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中医学基本理论体系结构和其他科学理论一样,不是极限真理,其认识成果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自身的不足。因此,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之后,仍需接受实践的检验,只有不断实践,不断修正、补充和完善,才能实现自身发展。 ●基于近百年中医发展之规律,参考西医之发展,设想医学体系结构无论中医、西医都以分为基础医学、应用医学、工具医学、医学工程技术四部分为妥;结构主要是抓学科基本概念、命题陈述及其相关性研究,重在抓知识点、逻辑结构。 ●西医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而发展,而中医相对而言在现代科学技术的“...

  • 古代医家在方剂命名时用心匪浅

    古代医家在方剂命名时用心匪浅

    张仲景“八味肾气丸”与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两方的方名均值得医者思考。前者方中有桂枝、附子,本为温阳之品,却名“肾气”;而后者方中君药黄芪为益气之属,却名为“补阳”,若将两方方名中“气、阳”互换,似乎才药名相对。然古代医家在方剂命名时用心匪浅,岂能有误! 其实,仔细研究两方“温阳药”和“益气药”的用量,就能明白两方命名的含义。 肾气丸在...

  • 如何才能在诸多症状中 准确辨证

    如何才能在诸多症状中 准确辨证

      同很多中医学子一样,笔者常困惑:临床中疾病纷繁复杂,病情变化莫测,如何才能在诸多症状中,准确辨证,处事不惊呢?   方证初悟   笔者之前一直习惯于脏腑辨证。围绕主诉,通过四诊搜集临床症状,推断病因,归纳病机,辨明病位,从而辨出证型,选方加减变通。但很多情况下,自认为辨证还算准确,选方与课本理论相宜,但疗效却不甚理想;虽多方求教,仍百思不得其解。   近来有幸到胡希恕名家研究室学习,有感拨云见日。数月来,给笔者最深的体会即是:辨方证,能够最直接达到方证对应,从而将临床辨证化繁为简,治病效如桴鼓。...

  • 学之道在“心悟”

    学之道在“心悟”

      在山东莱阳复健医院理事长柳少逸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一幅父亲柳吉忱的油画。老人慈眉善目,笑意盈盈。平和亲切的眼神,充满了对儿子的期盼与厚望;坚挺的鼻子,微微翘起的嘴角,可以想象其刚毅性格、一腔热血和奋进精神。   说起父亲,柳少逸很兴奋。虽然他的一口胶东话令人听不太明白,但饱含深情的字字句句以及神态与动作,都表达了儿子对父亲、学生对老师的孝敬、崇敬和尊敬,感激、感谢与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济世成己任,传承为岐黄。这是柳吉忱的生活缩影和人生轨迹,也是一代名老中医的理想抱负与价值追求,更是后来人继承创新、...

    养生秘方 2024-03-07 10 0
  • 明清温病学在中医发展史独立体系

    明清温病学在中医发展史独立体系

      在中医发展史上,温病学在明清时代得到发展,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其间温病学家辈出,诸如吴又可、叶天士、薛雪、吴瑭等,他们的学术思想对于整个祖国医学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观清代宫廷医案,自顺治朝至宣统朝绵亘200多年,或许是温病学派已完全形成,故清太医院的著名医家和清代宫廷医学对温病作出的贡献少为人知。   但通过对清宫医案的整理,笔者发现宫中不乏运用当时温病名家代表方剂的记载,此外还包含大量自制时令新方,包括对当时盛行温病时方的加减变化;这些均显示了清代宫廷的医疗水平,他们师古不泥古,承...

  • 养神重在安神修神 养形借助按摩

    养神重在安神修神 养形借助按摩

    “我平时就喜欢写写字看看书,再或走走路,爬爬山,心情好身体也好。不要想那么多,不要让自己那么累,也就什么病都没有了。” 谈到养生,国医大师刘祖贻说得很轻松,觉得人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自然会很健康。就是锻炼,也应当锻炼得轻松些,学会放松才是养生的关键。 刘祖贻就住在岳麓山脚下,休息的时候经常要求家人陪他一起去爬山。山并不高,坡道也很舒缓,但一位八旬老者还是能吸引来不少的目光。他总是说,身要动心要静。上午去爬过山,午休过后,一般就会展开纸写上一些诗句。诗句中,一半源自古人,一半则...

  • 代煎中药在冰箱里能保存多久?

    代煎中药在冰箱里能保存多久?

    中医大夫开中药,通常一次要开4~7天的药量,甚至是更多,很多患者会选择将所有的中药一次性的在医院或药店代煎,将煎好的药汤保存在冰箱里。那么代煎中药在冰箱里到底能保存多久呢? 目前代煎的中药汤剂最常见的包装是真空密封包装,其次也可用患者自己提供的器皿来盛放。 各家医院和药店在密封真空包装袋上提示的药液保存时间不尽相同。曾经有研究,将不同方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存放,观察药汁的变质程度。结果发现,温度越高药液变质越快,在气温较高的季节里,室温在25℃以上,一般汤剂保存不超过2天;如果冷藏,则一般可以保存7天。不...

  • 在生活中感悟中医

    在生活中感悟中医

    最近在门诊上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在芒种节气前后,胃肠疾病高发,特别是肠炎。有一个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反馈每年都是在芒种时发作一次便血,其他时间病情多能缓解。这种发病规律是否与运气学说存在联系,还需要大规模的流调和专业人士印证。故事也与此有关。 周末和朋友一起聚餐。吃饭的时候看他食欲一般,一再地停杯投箸,皱着眉毛,捂着肚子。询问后知道他这两天胃肠都不舒服,他说:“准备去医院查一下,但现在是周末,周一再说吧。”朋友骨子里是不信中医的,他这次又忍不住说:“我就不愿意听你们中医讲气啊血啊...

  • 中医药的根在基层 在农村

    中医药的根在基层 在农村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公布的2013年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量达到52.3万人。其中中医执业(助理)医师39.8万人,较上年增加3万人;中药师(士)11万人,较上年增加0.2万人。 这样的数据告诉人们,中医药人员在逐年增加。特别是具备执业(助理)中医师资格人员年增3万人,预示着中医药行业的“发动机”在“更新换代”。任何一个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专业人才队伍的“新陈代谢”“逐年...

  • 传统民族医药之优势在于

    传统民族医药之优势在于

    传统民族医药流派纷呈,在人类繁衍进步史上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医学是世界各国生命科技成果的共同产物,二者当前共同维护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当互补长短,长期共存。 传统民族医药之优势在于:一是能做到就地取材,加工和制做方法工艺简单、成本小、能耗低,技术推广运用方便易行。二是符合当地民族种族生活习性、遗传基因、体质特点、地理环境,对本民族、本种族地方病、常见病、流行病有特效。如藏医药对高原病、胃肠病,蒙医药对肝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傣医药对风湿病、妇科病、跌打损伤,还有一些民间医药对蛇蝎虫伤中毒等有特效。三是...

  • 体现出脉诊在临床的独特价值

    体现出脉诊在临床的独特价值

      笔者的老师上海同济医院中医科杨毅勇曾说:“中医说穿了,一个就是诊脉,一个就是辨证,两个掌握了,中医基本就差不多了。”而他本人也主要依靠脉诊了解病情,赢得患者的信任与信心,再凭着精湛准确的辨证,抓住病机,有的放矢,从而效若桴鼓。临床上很多病人对其脉诊技术非常佩服,以为“神矣”,对中医也更加信任。   可能正因为有像杨师这样精通脉诊、疗效卓著的中医,生活中许多人喜欢以脉诊探测医生的水平。这固然有所偏颇,但也体现出脉诊在临床的独特价值。   其实,中医的望、...

  • 药 贵在真诚 开方者的真诚煎药者的真诚

    药 贵在真诚 开方者的真诚煎药者的真诚

    俗话说:“药效灵不灵,就看诚不诚。”在中药的煎煮过程中,除了先煎、后下的下药顺序,煎煮火候的把握,往往亲人、子女亲自煎药效果更好。《弟子规》曰:“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亲友的真诚与关心也是重要的药引。 《大长今》提到,药,贵在真诚。开方者的真诚,煎药者的真诚,病人坚信服完药病情就会好转的真诚,如果这三种真诚不能融合搭配,就算天下名医开的方子效果都不会好。可以说,真诚是最后一味重要的药引。 江本胜博士著名的水结晶试验提示了真诚...

  • 在家拔罐时要当心以下几点

    在家拔罐时要当心以下几点

    家庭拔罐看似简单,但是如果盲目拔罐,不但会影响疗效,还可能造成意外伤害,所以在家拔罐时要当心以下几点: 1.拔罐时间不能太长。不少人认为,拔火罐的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火罐拔的时间过长,就可能会出现水疱,这样不但会伤害到皮肤,还可能引起皮肤感染。一般拔火罐的时间(从火罐吸到皮肤上至取下的时间)应该控制在10~15分钟。身体虚弱的老人以及小孩,时间需要减半。在拔罐期间要注意保暖,在背、腹等部位拔罐的患者,可以适当减少拔罐时间,不要让身体暴露太久。 2.避免在同一位置反复拔。许多人认为,拔火罐的时...

  • 中医的学习在实践中融会贯通

    中医的学习在实践中融会贯通

      本期专家 李爱华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院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名中医,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   从事内科病房、急诊、门诊工作30余年,擅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危重疾病的诊疗,尤其对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甲亢、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诊疗有深入研究。运用中医药对眩晕、失眠、便秘、汗证、虚劳等内科慢性疾病的调养、康复治...

  • 读《采药去:在博物王国遇见中药》有感

    读《采药去:在博物王国遇见中药》有感

    拜读了段煦老师的作品,方才知晓采药竟是如此生动有趣之事,反倒有些如痴如醉,恍若浸入了陈年女儿红的醉人酒香,无法自拔亦是不愿自拔了。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古人诚不欺我。碣石山人也算是说对了,在山间,确实有药可采,不过,却不是什么自己所肖想的九死一生的悬崖峭壁了。不过普通野间,抑或山石碎屑,细嗅之下,有清雅药香随风而来,引人心向往之。 追着彩蝶,于风吟鸟啭的山涧里捧一块清肺的马兜铃;循着鲁迅先生笔下百草园至三味书屋的碎石路,采一把酸甜宜人的覆盆子;悄闯入冰封妙境长白山,去赏...

  • 夏季喝药茶 在家可自制

    夏季喝药茶 在家可自制

    很多地方都有夏天喝药茶的习惯,其目是为清热解暑,防止中暑、腹泻等夏季常见病。其制作方法简单,每种配方剂量在3克左右,只需开水冲泡,完全可在家自制。 老少皆宜“全能”药茶 六月神仙茶以六一散、青蒿、荷叶为主料,该药茶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暑的作用,老少皆宜。此时,正是服用六月神仙茶的最好时间。 消暑茶以金银花、藿香、生地为配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祛暑的功效,每天喝1杯,可预防中暑、热伤风等。 美容养颜“女性“药茶 三花清凉茶该药茶由三种花组成,分别是杭白菊、野菊...

  • 伏天养生 重在护肺

    伏天养生 重在护肺

      入伏后,天气进入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五行学说认为,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克伐肺金,燥热伤肺,因此此时养生应以养肺护肺为根本。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钱丽旗介绍,肺为“娇脏”,易受外邪侵袭,恶燥怕寒。外邪进犯人体,不管从口鼻吸入,还是由皮肤侵袭,都易伤肺致病。   肺主气,司呼吸,是人体赖以维持呼吸的重要器官。所谓“肺主气”,是指人身之气皆为肺所主,由于体内上下表里之气为肺所主,所以《素问》说:“诸气者,皆属於肺。&rdquo...

  • 中医在瑞士遍地开花

    中医在瑞士遍地开花

    蒋永光,生于1951年12月,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长达40年的中医生涯中,他潜心中医临床和学术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业图书6部,主持国家、省厅等各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省市科技奖5项。他曾受日本东洋医学会之邀赴日学术访问,在日期间的学术演讲和诊疗示范得到日本汉医界学人的高度评价。2005年后,他应邀前往瑞士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因良好的疗效和高尚的医德深受患者欢迎和邀请方好评,目前仍在瑞士从事中医临床和研究工作。 国人皆知,中医已走向了世界,尤其进入了欧美发达国家...

  • 中医的生命在疗效 而疗效在中医临床

    中医的生命在疗效 而疗效在中医临床

    中医药之所以经过两千年的发展到现在依然为人民健康服务,是因为中医确实能治病救人,能保人民的身心健康。要想很好地发展中医药,就应扩大中医药的服务面,而个体中医诊所就是一个中医药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自古以来,真正的中医在民间。发挥好基层中医、个体中医的作用,是实现健康中国,圆梦中医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此,我希望国家应放宽开办中医诊所的政策,鼓励更多的具有五年以上执业经验的中医师开办个体中医诊所。 有相当一部分基层(乡村、社区)没有中医药服务,是因为没有中医服务机构,简单来说就是没有中医诊所。基...

  • 中医在四川

    中医在四川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已经有80多年历史,历经岁月洗礼,却一直秉持创新精神。 85年前,四川省中药研究所源自原国民政府工商部在南京创建的中央工业试验所,历经中央工业试验所国产药物研究室、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西南中药研究所、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等体制和名称变迁,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学科配套最全的中药专业研究机构。 30年前,四川省开全国振兴中医之先河,在全国率先组建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成为全国六大中医药研究基地之一。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从建院伊始,就肩负着省委省政府建设“集中...

  • 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

    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

    夏季阳气盛于外,是阳气旺盛、万物生机活跃的季节,我们应顺应这一时令特点,调精神: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要平和愉悦,免生燥热,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 巧运动:宜通过有益的文体活动来活动筋骨,调畅气血,养护阳气。运动要循序渐进,严格控制运动量,不要过度疲劳。 慎起居:夏季自然界万物生长旺盛,起居也应随之作适应性调节,如清晨早起,洗漱后在室外清静处散步、慢跑,呼吸新鲜空气。午后可根据个人情况补足睡眠,中午人体散热量大,午饭后又昏昏欲睡,通过短暂午睡小歇,可以避开中暑高峰,...

  • 分级诊疗中医走在前

    分级诊疗中医走在前

    李凤碧是厦门市禾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友网”(“糖尿病病友全程关照网”)的一名会员。入网1个月以来,她的血糖从最高20多毫摩尔/升降到了6.86毫摩尔/升,她说这得归功于中医药和“管着”她的三位医师——厦门中医院糖尿病科主任邱英明、社区全科医师汪丽敏、健康管理师林美红。“入网没多久汪医师就打电话告诉我,市中医院糖尿病科的邱主任会定期来社区出诊。”李凤碧告诉记者,之前去大医院找专家总要预约很...

  • 如何在炎热夏季降暑解暑

    如何在炎热夏季降暑解暑

    夏季,空调不能久吹,冷水澡洗不得。那么,如何在炎热夏季降暑解暑呢? 热水泡脚除暑湿 夏天睡觉前,很多人喜欢用凉水洗脚,其实这样不利于下肢的血气循环,对晚上睡眠也不利。 夏天泡热水脚,有助于除暑湿,预防热伤风,增进食欲,促进睡眠。用温水泡脚能更好地刺激经络,振奋人体的脏腑机能,先天脾胃不好的人更适合夏天泡脚。 多喝粥汤助降暑 多吃粥类食品对高温降暑会有一定的帮助。用于防暑的粥品有绿豆粥、荷叶粥、鲜藕粥、生芦根粥等。也可用中药决明子、白菊花、粳米、冰糖适量煮成粥,作为夏季的清凉饮料。另外用白心番...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