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第7页
-
循证医学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循证医学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给现代医学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作为一门方法学科,循证医学同样受到了我国中医界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循证医学要求临床决策要采用最好的证据,而中医的临床决策多凭中医师的个人实践经验,故其在中医学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面临很大的方法学挑战。甚至还有人认为,中医不需要循证医学。 出现这样的观点并不奇怪,就像任何新事物的出现一样,人们都不是一开始就能接受的。循证医学也是如此,就是在西医领域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无论人们的态度如何,循证医学对中西医临床医学的影响都...
-
中医学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中医学基本理论体系结构和其他科学理论一样,不是极限真理,其认识成果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自身的不足。因此,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之后,仍需接受实践的检验,只有不断实践,不断修正、补充和完善,才能实现自身发展。 ●基于近百年中医发展之规律,参考西医之发展,设想医学体系结构无论中医、西医都以分为基础医学、应用医学、工具医学、医学工程技术四部分为妥;结构主要是抓学科基本概念、命题陈述及其相关性研究,重在抓知识点、逻辑结构。 ●西医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而发展,而中医相对而言在现代科学技术的“...
-
明清温病学在中医发展史独立体系
在中医发展史上,温病学在明清时代得到发展,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其间温病学家辈出,诸如吴又可、叶天士、薛雪、吴瑭等,他们的学术思想对于整个祖国医学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观清代宫廷医案,自顺治朝至宣统朝绵亘200多年,或许是温病学派已完全形成,故清太医院的著名医家和清代宫廷医学对温病作出的贡献少为人知。 但通过对清宫医案的整理,笔者发现宫中不乏运用当时温病名家代表方剂的记载,此外还包含大量自制时令新方,包括对当时盛行温病时方的加减变化;这些均显示了清代宫廷的医疗水平,他们师古不泥古,承...
-
代煎中药在冰箱里能保存多久?
中医大夫开中药,通常一次要开4~7天的药量,甚至是更多,很多患者会选择将所有的中药一次性的在医院或药店代煎,将煎好的药汤保存在冰箱里。那么代煎中药在冰箱里到底能保存多久呢? 目前代煎的中药汤剂最常见的包装是真空密封包装,其次也可用患者自己提供的器皿来盛放。 各家医院和药店在密封真空包装袋上提示的药液保存时间不尽相同。曾经有研究,将不同方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存放,观察药汁的变质程度。结果发现,温度越高药液变质越快,在气温较高的季节里,室温在25℃以上,一般汤剂保存不超过2天;如果冷藏,则一般可以保存7天。不...
-
传统民族医药之优势在于
传统民族医药流派纷呈,在人类繁衍进步史上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医学是世界各国生命科技成果的共同产物,二者当前共同维护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当互补长短,长期共存。 传统民族医药之优势在于:一是能做到就地取材,加工和制做方法工艺简单、成本小、能耗低,技术推广运用方便易行。二是符合当地民族种族生活习性、遗传基因、体质特点、地理环境,对本民族、本种族地方病、常见病、流行病有特效。如藏医药对高原病、胃肠病,蒙医药对肝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傣医药对风湿病、妇科病、跌打损伤,还有一些民间医药对蛇蝎虫伤中毒等有特效。三是...
-
在家拔罐时要当心以下几点
家庭拔罐看似简单,但是如果盲目拔罐,不但会影响疗效,还可能造成意外伤害,所以在家拔罐时要当心以下几点: 1.拔罐时间不能太长。不少人认为,拔火罐的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火罐拔的时间过长,就可能会出现水疱,这样不但会伤害到皮肤,还可能引起皮肤感染。一般拔火罐的时间(从火罐吸到皮肤上至取下的时间)应该控制在10~15分钟。身体虚弱的老人以及小孩,时间需要减半。在拔罐期间要注意保暖,在背、腹等部位拔罐的患者,可以适当减少拔罐时间,不要让身体暴露太久。 2.避免在同一位置反复拔。许多人认为,拔火罐的时...
-
中医的生命在疗效 而疗效在中医临床
中医药之所以经过两千年的发展到现在依然为人民健康服务,是因为中医确实能治病救人,能保人民的身心健康。要想很好地发展中医药,就应扩大中医药的服务面,而个体中医诊所就是一个中医药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自古以来,真正的中医在民间。发挥好基层中医、个体中医的作用,是实现健康中国,圆梦中医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此,我希望国家应放宽开办中医诊所的政策,鼓励更多的具有五年以上执业经验的中医师开办个体中医诊所。 有相当一部分基层(乡村、社区)没有中医药服务,是因为没有中医服务机构,简单来说就是没有中医诊所。基...
-
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
夏季阳气盛于外,是阳气旺盛、万物生机活跃的季节,我们应顺应这一时令特点,调精神: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要平和愉悦,免生燥热,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 巧运动:宜通过有益的文体活动来活动筋骨,调畅气血,养护阳气。运动要循序渐进,严格控制运动量,不要过度疲劳。 慎起居:夏季自然界万物生长旺盛,起居也应随之作适应性调节,如清晨早起,洗漱后在室外清静处散步、慢跑,呼吸新鲜空气。午后可根据个人情况补足睡眠,中午人体散热量大,午饭后又昏昏欲睡,通过短暂午睡小歇,可以避开中暑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