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第49页
-
中医药科研临床应分轨管理
过去几十年里,不仅获得诺奖的青蒿素,麻黄(麻黄素)、砒霜(三氧化二砷)、青黛、千层塔、山慈姑等传统中药提取物,无一例外都是根据中医临床经验或文献记载的启发而取得成功的,都成为了有效的单体临床药物。而使用现代药学模型随机筛选中药成分或天然资源,虽然可以快速测试成千上万的化合物,但到现在为止成功实验寥寥无几。美国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曾投入巨资,用最先进的生物医药学方法和设备,试图从天然植物中寻找抗癌药,几十年下来,也仅仅找到了一个紫杉醇,救了整个领域,勉强保全了面子。 这说明如果没有千百年来的传统医学...
-
中医针灸 理法俱备 理法圆融的疗法
中医针灸已有至少4000年临床应用的历史。从针灸医学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针灸医学理论为中医学、中医药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针灸作为临床实践的应用学科,疗效是最重要的。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深入研究和理解把握学科规律,在此基础上,也有必要横向借鉴现代相关生命科学成就,进行一些有益尝试。但是应该在学术上准确定位这些新尝试、新成果,过度拔高新的针法技术,并不利于其进一步完善、进步,反而可能产生毁弃传统的做法,从而危及针灸的健康发展。 中医针灸 理法俱备、理法圆融的疗法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有机组成...
-
透灸法理论依据 透灸法病案举例
透灸法理论探讨与临证应用 艾灸疗法历史悠久, 其中有些灸法较为痛苦, 施灸 后有瘢痕, 随着社会的进步, 现在临床上使用的艾条灸 与间接灸法逐步替代了古人的直接灸, 灸后发疮也不 再是判断灸量的标准, 取代这个标准的是, 艾条灸 15 ~20 min 或艾炷灸 3 ~ 7 壮 [1 ] 。这些规定对艾灸的操 作可以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 但是却不能充分发挥艾 灸的效果, 尤其对于一些难治性疾病。 河南中医药大学高希言教授在古代医家重灸理论 的基础上, 结合多年临床用灸经验, 摸索、 总结出一种 行之有效的施灸方法,...
-
气功养生机理 气功练功要点
运用传统的气功方法进行自身行气的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抗病防老的目的,这种养生益寿的方法,称之为气功保健。(责任编辑/张梦培) 气功保健是指通过调心(控制意识,松弛身心)、调息(均匀和缓、深长地呼吸)、调身(调整身体姿势、轻松自然地运动肢体),使身心融为一体,营卫气血周流,百脉通畅,脏腑和调,以达到强身保健目的的传统养生方法。 气功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和疲劳、疾病、衰老进行斗争的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创造出来的一种自我身心锻炼的摄生保健方法。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着广泛...
-
经络实质的理论探析 经络实质的实验佐证
基于气论的经络实质探析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1]。40余年来,对经络实质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学术界对经络实质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意见迥异,目前,还不能充分地解释不同的经络现象。 对经络实质的探析,现阶段的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1)神经论,认为经络现象仅是一种神经系统的功能表现,并没有独立的经络体系与结构。目前基于神经论的经络研究,已从大脑皮层、脊髓到外周传入的各个神经层次以及植物神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3]。...
-
上热:容易上火 下寒:下肢脚冷冰凉 怎么调理
丹田爷爷听到很多人提及,现代人普遍有一些上热下寒的症状。上热:就是容易上身热、动不动容易上火、容易口腔溃疡、容易牙疼长疮、甚至口干口苦、面红舌尖红咽痛等;而下寒呢:就是容易下肢脚冷冰凉、容易拉肚子宫寒、大便不成型等等; 猛的一听好像症状很复杂,很多人也不知道怎么调理,各种方法乱用一气,其实仔细分析分析,这个症状就是脏气虚弱,导致腑气上逆,引起的各类症状,而且从临床上看,主要是脾胃失调引起的。 再通俗点说,就是脾虚,导致胃气上逆,胃气是阳明气,是所有腑气里最热最盛的,脾气虚弱压制轮转不住胃气,导致...
-
吃素是很多人的养生保健理念
吃素是很多人的养生保健理念。素食主义者分为蛋奶素、纯素等类型:蛋奶素是不吃肉,但吃蛋、奶等动物制品;而纯素是蛋奶制品都不吃。临床发现,部分素食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下降、失眠健忘、腹泻等脾胃虚弱问题。从中医养生角度讲,吃素不当会导致脾虚。 《黄帝内经》有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表达了均衡饮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看,素食者舍弃了“五畜”等食物,营养素是有所欠缺的。从食物性味上讲,荤食相对以中性、温性居多,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