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 第25页
-
豆腐药膳妙用多
特约专家、江苏省大丰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 潘东曙 豆腐,是中华民族对世界饮食的巨大贡献,其营养丰富、价廉物美,为千家万户所称赞。豆腐所含的蛋白质比鱼、肉类的蛋白质高一倍多,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且不含胆固醇。其消化率达92%-96%,是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的理想食品。中医认为,豆腐具有宽中益气、清热活血、消胀利水之功,对哮喘、消化不良、胃肠胀满诸症,皆有令人满意的疗效。 1.慢性支气管炎:豆腐0.25公斤,生白萝卜汁30毫升,蜂蜜50克。混匀后每日1剂,分2次食用,连服5-7日。有化痰、止...
-
春季滋养肝脾少吃酸多吃甘
中医认为,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徊对应,很容易发生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机体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因此,春季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养肝脾,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更重要的是要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在这些食物中,首推大枣和山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吃山药或大枣,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如果将大枣、山药、大米、小米一起煮粥,不仅可以预防胃炎、胃溃疡的复发...
-
夏防肠道传染病 多吃“杀菌蔬菜”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除了上述所说的大蒜有杀菌抑菌的作用外,以下介绍的这些蔬菜也有这个功效,夏天如能多吃这些“杀菌蔬菜”,就能有效地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洋葱洋葱与大蒜有相近的辛辣味,洋葱中的植物杀菌素除具有刺激食欲、帮助消化作用外,还有祛痰、利尿、发汗、预防感冒的作用。但是,洋葱炒熟后的营养成分会大打折扣,所以也建议生吃。 ●韭菜韭菜具有香辛味,可增进食欲,还有散瘀、活血、解毒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韭菜对铜绿假单胞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
夏日手起小水泡 多吃薏米红豆
一到夏日,有的人在手脚部位会出现颗粒状的小水泡,但是到了冬天小水泡就会消失。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欧柏生表示,出现这类情况时不必太担心,这与个人的体质有关,可以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外用,还可以平日多吃清热去湿的食物进行食疗。 南宁市民黄女士就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几年。每到夏天,手指两侧出现肉皮下的水泡状颗粒,有瘙痒感,但是并不强烈。几天以后泡泡就破了,过了几天又会再次出现,整个夏天反复如此,严重时甚至出现蜂窝状水泡。她曾去医院就诊,医生有的认为是体内湿热,有的医生则诊断为汗疱疹。 欧柏生认为...
-
茄子:防治许多常见疾病
茄子作为蔬菜,生食、凉拌、热烹、干制、腌渍均可。明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茄子味甘、性寒、无毒。主治寒热、五脏劳损及瘟病。吃茄子可散血止痛,去痢利尿,消肿宽肠。”证明茄子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近年来,医学界研究发现,茄子中的特殊营养成分,能防治许多常见疾病。如:紫茄子可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改善毛细血管脆化,提高微血管抵抗力,防止微血管出血,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咯血、紫癜等均有防治作用。茄子纤维中所含的皂甙,具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国外的医学专家通过临床试验证实,经常吃茄子可使血...
-
多吃菇类增强免疫力 延年益寿
现在是各种菇类上市的季节,老年人多吃菇类,可以增强免疫力,可以防癌抗癌,自然也延年益寿。每种菇类的营养会有差异,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香菇每100克香菇含脂肪1.8克、碳水化合物54克、粗纤维7.8克、钙124毫克、磷 415毫克、铁25.3毫克、维生素 B,0.07毫克、维生素B21.13毫克、尼克酸18.9毫克。香菇中麦角甾醇含量很高,对防治佝偻病有一定效果;香菇含香菇多糖,能增强细胞免疫能力,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香菇含有40多种酶,可以纠正人体酶缺乏症;香菇中所含的脂肪酸.对人体降低血脂有益;香菇含有多种...
-
初冬多用热毛巾敷脸
刚一入冬,干燥的天气使得我们皮肤的水分悄无声息地消失,面部、颈部、四肢变得干燥紧绷,让人很不舒服。对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刘建湘建议,用热毛巾敷敷脸。 先把脸洗干净,再将一条毛巾折成条状,浸在37~39摄氏度的热水中一两分钟,挤出毛巾中多余的水,再敷在脸上或脖子上。如果这期间毛巾冷却了,可用热水浸湿再敷。这样做可以让脸部毛孔张开,血管扩张,促使血液涌向表皮。皮肤发热后,表皮上的灰尘和皮屑就会脱落。当热敷的毛巾温度降至皮肤温度后,皮肤表面的水分停止蒸发,角质层便会膨胀,皮肤就变得柔软而且湿润了。另外,热毛巾敷...
-
小儿缺钙多脾虚 老人缺钙或肾虚
补钙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了,很多人都知道补钙的重要性。但是,有时候天天吃钙片,缺钙的症状都未必会缓解,这是为什么呢? 缺钙是西医的说法,在中医里,缺钙与两个脏器有密切关系,一是脾,脾虚的人,无法从食物中或钙片中吸收钙,因此容易缺钙;二是肾,肾主骨,肾虚的人骨质也会疏松,这也是缺钙的表现。 中医认为,对于比较容易缺钙的两类人群来说,小儿大多是因为脾虚而缺钙,老人则因为肾虚而缺钙的多。 脾虚缺钙篇 有食积的孩子易缺钙 很多父母可能有体会,明明从怀孕到孩子出生,都没有停止过补钙,为什么孩子仍然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