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 第30页

二 第30页

  • 二妙丸临床有新用

    二妙丸临床有新用

    二妙丸是常用中成药,由黄柏、苍术两 味中药组成,规格(丸剂:每10粒1.2克, 每瓶200克;散剂:每袋10克),具有清热 燥湿的功效,适用于湿热下注、腿膝疼痛、 脚气肿痛、湿疮以及带下、淋痛等病症。 现将临床上较好的几则新用途介绍 如下。 急性细菌性痢疾内服二妙丸,每 次6克,早、晚各服1次。温开水送服。在 服用本药时,饮食宜清淡,忌油腻或生冷 之食物。 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口服二妙 丸,每次8克,日服3次,10天为1个疗 程。二妙丸与西药保肝药同时应用,能明 显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妇女白带过多取二妙...

  • 湿热中阻用连朴饮合二妙散出入为治

    湿热中阻用连朴饮合二妙散出入为治

    黄某,男,42岁,于 2016年8月15日初诊。患者胸脘痞闷,恶心欲吐,纳食不佳已月余,伴身重倦怠,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缓。综观脉证,此属湿热中阻,脾胃失和之证。治宜清热燥湿、理气化浊之法。用连朴饮合二妙散出入为治。 处方:苍术30克,厚朴30克,黄连15克,黄柏20克,法半夏20克,石菖蒲8克,茯苓20克,猪苓30克,甘草5克,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二诊(2016年8月22日):患者自感胸脘痞闷已减,食欲稍增,腻苔有减,余证尚存。效不更方,再进7剂。...

  • 理法完备药味精简 陶汉华 丹芍二地汤

    理法完备药味精简 陶汉华 丹芍二地汤

    陶汉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主持并完成国家及省自然基金课题多项。师从山东中医药大学建校“九老”之刘献琳教授,从医40余年主要研究仲景学术思想及中医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对于温病学亦研究颇深。丹芍二地汤是在温病学理论指导下,在古人成方基础上化裁而成,理法完备,药味精简。 组成:牡丹皮6~12克,赤芍6~12克,生地黄9~15克,地骨皮6~12克。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养血益阴。 主治:本...

  • 典型案例 金水六君煎 苓术二陈煎

    典型案例 金水六君煎 苓术二陈煎

    当归6~9g,熟地黄9~15g,陈皮5g,半夏6g,茯苓6~9g,炙甘草3g,生姜3片。水煎服。此方既是二陈汤加当归和血养血而益心肺,加熟地黄滋肾水而润肺金,又是六君子汤去参、术加归、地而成,故名金水六君煎。本方主用于肺肾虚寒,水湿上泛为痰,湿痰内盛,咳逆多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舌苔白厚腻,脉滑等症。金水六君煎既滋阴又化痰,治痰盛咳呕而肺肾不伤之法,临床用之确有良效。 六君子汤适用于脾虚不化之痰浊壅盛、呕逆腹泻等症;金水六君煎适用于肺肾两虚,痰浊内盛,咳嗽痰多之证。但如脾...

  • 二百味草花膏

    二百味草花膏

    据宋代洪迈《夷坚志》记载,有 个福州人患眼病,两眼红肿流泪,又 痛又痒,白天不能看物体,夜间不敢 见灯光,整天呆呆地坐在椅子上打 发时间。 有一天他的朋友赵子春对他说: “你害的这是血风烂眼病,我有种眼 药能治疗这种病,药名叫‘二百味草 花膏’。”病人听了却说:“你说的这种 药,流传的药方书上没有记载。你在 开玩笑吧?”一脸不相信的样子。 第二天,赵子春带来了药膏。他 把药膏用小勺舀一点放到病人口 里,让其温开水送服。病人服药后, 当天眼泪...

  • 口中黏腻 治法有二

    口中黏腻 治法有二

    眼下已是初夏时节,不少老人常感觉口腻,中医认为这与体内“湿邪” 较重有关。 口腻,即口中黏滞,腻而不爽。祖国医学认为,口中发黏、发腻都与湿有关,主要分为寒湿、湿热两种类型治疗。 一、寒湿型口腻 湿从寒化为寒湿。寒湿口腻,常伴有胃脘胀满,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而不多,倦怠食少,大便稀溏,苔白厚,脉缓或滑等。应祛寒化湿,芳香醒脾。可服藿香正气水,每次1支,每日2次。 二、湿热型口腻湿从热化为湿热。湿热在脾胃而口腻,症状常伴有脘腹作胀,食少乏味,口气秽浊,大便溏而不爽,小便短黄,口渴饮少,苔黄...

  • 十二指肠壅滞症(秘方数:1)

    十二指肠壅滞症(秘方数:1)

    十二指肠壅滞症是指因任何原因阻碍食糜顺利通过十二指肠所产生的一种综合征。阻塞常发生于十二指肠的第二、三段或十二指脑空肠交界处,阻塞部位以上肠段有扩张和食糜滞留,临床主要表现是肠梗阻,可见间歇性反复发作性上腹部闷胀、嗳气、疼痛、呕吐,呕出物中含有胆汁或宿食,常于进食后2-3小时或晚间发作。俯卧、胸膝位、右侧卧位或抬高床脚时,症状得以缓解。发作时上腹部可见蠕动波,偶可扪及扩张的十二指肠,于右侧腹直肌上部、肝与结肠之间可叩及鼓音。若呕吐频繁,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去平衡。十二指肠壅滞症除少数为先天性畸形、肿瘤等原...

  • 胃、十二指肠溃疡(秘方数:12)

    胃、十二指肠溃疡(秘方数:12)

    胃、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虽然发生的部位不同,但发生溃疡的原因是一样的,所以疗法也大致相同,现在先说明胃溃疡发生的原因及症状。胃溃疡的发生,现代医学认为是胃粘膜的血液循环不良时,该部位的抵抗力减低。在这些抵抗力较弱的地方,由于受到过多的胃酸刺激,而产生溃疡,所以,胃酸过多是溃疡的主因。它的症候是痛的部位,常在胸骨之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字骨之下的心窝部份;有时因神经的传布,会痛到胸部两面下侧,以至背后和肩部都痛;这个痛,大多是在饭后痛,和饮食有关。胃溃疡痛时,吃了东西,反觉好一点,但又不能多吃,因为吃...

  • 滑胎 用南瓜蒂治疗二方

    滑胎 用南瓜蒂治疗二方

    滑胎,现代医学称之为习惯性流产,是指连续、自然流产3次以上者。南瓜蒂有安胎功能;民阅用治滑胎颇有疗效。 1.南瓜蒂5-10个,洗净切片,置新瓦上焙干研末。粳米30克加水煮粥;加入南瓜蒂粉 5克调服。自受孕第2 个月起,每周服1次,盘剥:超过以往流产爵期两个月以上才停服。 2.南瓜蒂3个,洗净后,水煎代茶饮。从怀孕半个丹开始服用;每月1次,涟服5个月。 (刘光泉)   滑胎主要因先天不足、房劳过度、孕后纵欲损伤肾气,胎失所系;或素体气血不足,大病久病失血耗气,胎失所养;或素体阴虚内热,胞络不固等引起。常见证型有...

  • 脊椎病治疗二秘方

    脊椎病治疗二秘方

    【简介】脊椎病主要症状:不能直立、头痛、眩晕、视力模糊、记忆力下降、颈肩酸痛、食欲不振、反胃、呕吐、下肢无力,严重者可能导致瘫痪。 【组成】蛇皮1.5克,生鸡蛋清2个,动物油适量 【制法】将蛇皮与鸡蛋清放油内炸焦 【用法】每日2次食用。连续食20-30天 二 【组成】乌龟(去壳)1个 【制法】将去壳乌龟捣成泥状,摊敷白布上 【用法】将药膏贴脊椎患处(增生处),直到药有臭味时取下,再更换 【疾病】脊椎病就是脊椎的骨质、椎间盘、韧带、肌肉发生病变,进而压迫、牵引刺激脊髓、脊神经、血管、植物神经从而出现复杂多样的症状。...

  • 尿道炎的中药二方剂

    尿道炎的中药二方剂

    中药处方(一)   【方名】尿道炎方剂一。   【组成】冬葵子10克 萹蓄6克 瞿麦10克 木通6克 石苇6克 车前子10克 萆薢10克 黄芩6克 桃仁5克 生地12克 滑石10克 山栀5克。   【用法】水煎待温,分次服。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主治】尿道炎。症见小便量少,排出困难,尿痛尿急,尿道感觉灼热,或有砂石现象。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中药处方(二)   【方名】尿道炎方剂一。   【组成】木通9克 车前子(包)9克 萹蓄9克 大黄9克 滑石(包)15克 甘草梢9克 瞿麦9克 栀子9克...

  • 南王北胡二金针 薪火传承

    南王北胡二金针 薪火传承

      金针何以为贵   针灸疗法是我国的国粹,发源大概要追溯3000年以前。早在中草药使用之前,针灸疗法就已初具雏形。当时许多疾病都使用针灸的方法,只不过是用石针或骨针。后来随着冶炼术的发展,才逐渐有了金属针。现在针灸医师所使用的大都是不锈钢针,好处是不生锈、弹性好、结实耐用,因为针身光亮,也有“银针”之美称。但真正用银材制作的针则鲜见,而用贵金属——金制成的针具还真有。这主要因为金性不随天时四季冷热而变化,与人的体温适应性好,进针时疼痛轻微,刺入体内不变质,无...

  • 促进任督二脉的气血畅通 按摩穴位

    促进任督二脉的气血畅通 按摩穴位

      中医认为,列缺穴和后溪穴与人体任督二脉密切相连。因此经常按摩这两个穴位,能促进任督二脉的气血畅通。   列缺穴在前臂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即是后溪穴。一般每个穴位每次按摩5分钟,一天按摩两次。若长期坚持对人体健康颇为有益。   衣蔽体,寒温适,勤洗换,健肤肌。   八成饱,不偏食,荤素配,日两稀。   住室洁,通空气,睡安枕,养精力。   步代车,适劳逸,日千步,不少一。   勤晨练,习拳剑,强筋骨,健肾脾。  ...

  • 崔公让治雷诺综合征二验案

    崔公让治雷诺综合征二验案

      概述   雷诺综合征属中医“脉痹”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内因是素体血虚、阳气不足,外因是寒邪凝滞,致营卫不和,气血运行不畅,四末失于温养所致。《诸病源候论》曰:“经脉所行,皆起于手足。虚劳则气血衰损,不得温其四肢,故四肢逆冷也”。明确指出了本病的病机为正虚气血不足,寒凝脉络,四末失养。   本病多发于20~40岁的女性,冬季易发,常因寒冷刺激或精神紧张而诱发。病程长,反复发作,发病时多以双侧肢体末端出现对称性皮肤颜色变化为主,伴肢端发凉、麻木及针刺样疼痛...

  •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陈汤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陈汤

      “六君子汤”是一中药汤剂,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等六种草药煎熬而成。具有益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二陈汤”也是一剂中药汤头名,最早见于宋代《大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是一种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中医药方。而二陈的由来是因配药时,选取半夏和陈皮应以陈旧者为佳,故名二陈汤。   这两服药本来是治病救人的良方,可是到了民国,却要了一个人的命。是呀!再好的药方,如果使用不当,的确容易害人。那这位被两服药方害死的人物是谁呢?...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成龙第101部影片《十二生肖》票房前不久成功突破7亿大关,人气超爆。在看电影的同时,喜欢保健养生的读者朋友们,不妨也学学十二生肖中的动物们。一起来看看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与南京自然医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专家们联合推荐的“十二生肖健身功”吧。 白鼠洗脸 【套路介绍】细心的读者朋友会发现,老鼠是一种有“洗脸”习惯的动物,但是它们洗脸不用洗面奶,用的是嘴里的唾液。大家不妨也试试“白鼠洗脸”:洗过脸后,将两手用力搓热,舌顶上腭积...

  • 早春二月 健康先行

    早春二月 健康先行

    早春二月,气候反复无常,时而浓雾重重,时而春寒料峭,很多老年人一时难以适应。专家指出,春季万物复苏,是一年之中养生的好时节。老年人春季保健防病,要根据春令之气生发舒展的特点,宣导春阳之气,以保障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需要。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科学饮食。春天新陈代谢旺盛,人体对营养的需求亦随之增加。老年人如何保证身体有足够的热量十分重要。在饮食上,以清淡可口为主,不宜过分油腻生冷;要注意精细搭配,不可过分偏细、偏精;要多吃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的蔬菜、水果,保证足够的热量,同时适当减少食量。 防寒保暖。春...

  • 中医特色脐疗“神阙”穴 十二经脉相连

    中医特色脐疗“神阙”穴 十二经脉相连

    脐疗是中医的一大特色,肚脐又称“神阙”穴,与十二经脉相连,脐疗就是把药物直接或间接贴于患者的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脐疗效果最明显的疾病就是腹部疾病,如腹胀、腹痛等。 近日,笔者会诊了一名腹胀病人,此病人因脑出血术后处于中度昏迷状态,不能通过问诊得知病情,病人腹部膨隆,好像四五个月的孕妇一样,舌苔无法观察,脉数。 笔者常规给予针刺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双侧天枢、双侧足三里。由于病人昏迷不能准确反映得气感,针灸效果不佳,腹胀略有减轻,下午又给予腹部推拿,效果不佳。又因...

  • 第二届国医大师列传:洪广祥

    第二届国医大师列传:洪广祥

    •他幼学岐黄、德术兼修、学验俱丰,将中医的“把脉、处方”演绎得尽善尽美,用自己的活人之术和济世之心在天地间写下一个大大的“仁”字。 •他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将自己的命运同中医药发展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医教学、科研、传承、立法、服务经济建设以及中医在世界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对学术,认为中医人要以继承传统方法为基础,积极移植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的方法和手段,创造出能体现中医特点的新方法、新手段、新技术...

  • 《医灯续焰》尊生十二鉴

    《医灯续焰》尊生十二鉴

    诊病之余,翻阅清代潘楫的《医灯续焰》,其书末列有“尊生十二鉴”,细细读来,颇有参考价值。特析义如下。 远房事。“欲修长年,必先远色,况病者乎”。《素问·上古天真论》强调养生重在一个“精”字。精者,人身之根基也。精足则寿,精亏则夭。 寡嗜欲。“嗜欲不满,心无宁时”。“人非木石,安能绝无。”吃饭穿衣,取暖纳凉,生活必须,但不可贪得无厌。如果每天膏粱肥厚,饮...

    养生秘方 2024-03-07 12 0 十二
  • 第二届国医大师群体

    第二届国医大师群体

    本报讯 (记者胡 彬)1月28日,由中国中医药报社推选的“2014年度中国中医药新闻人物”揭晓,第二届国医大师群体,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药资源中心主任黄璐琦(图中左)当选。 第二届国医大师群体: 岐黄荣光 业界旗帜 群体姓名: 干祖望、王琦、巴黑·玉素甫(维)(已逝)、石仰山、石学敏、占堆(藏)、阮士怡、孙光荣、刘志明、刘尚义、刘祖贻、刘柏龄、吉格木德(蒙)、刘敏如(女)、吕景山、张大宁、李士懋、李今庸、陈可冀、金...

  • 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

    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

    《灵枢·营卫生会》:“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故曰: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 此处的“五十”“二十五”之数不是具体测量的,而是凭借“河图”“洛书”之数理推演的。“五十”之数是...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十二时辰养生法”是中医传统的养生理论,国际营养张翀用通俗的话语对其进行了解读。   肝经   车间主任   肝经   此时,胆经已把原材料运送到位,肝经这个车间主任就开始指挥肝脏车间进行生产加工了。身体就会自动将这些白天采购的物资(阴),生化成各种化合物,目的是为第二天的身体提供各种机能(阳)。短短的两个小时时间里,肝经要合成出人体所需的上万种化合物,即中医所说的气血。   如此时熬夜,肝脏合成的化合物就会不足,无法提供给其他脏腑足够的气血。长此以往,容易气血不...

  • 彭祖十二忌

    彭祖十二忌

    彭祖.是尧舜时期人, 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位养生家。据传他活了146岁。 彭祖提出养生十二忌: “久言笑则脏腑伤,久坐立则筋骨伤,寝寐失时则肝伤,动息疲劳则脾伤,挽弓引弩则筋伤,沿高涉下则肾伤,沉醉呕吐则肺伤,饱食偃卧则气伤,骤马步走则胃伤,喧呼诟骂则胆伤,阴阳不交则疮痱生,房事不节则劳瘠发。” 他认为,养生之法,就应该做到:目不久视,坐不至疲,卧不及极,先寒而后衣,先热而后解;勿多语,勿生餐,勿强食肥鲜。勿沐发后露头;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冬极温而春有狂疫,夏极凉而秋有疟痢;勿露卧星月之...

    养生秘方 2024-03-07 11 0 十二
  • 二次改造 中医药优秀配方

    二次改造 中医药优秀配方

      在对化学药、生物药进行多轮降价后,降价的目标这次终于转向中成药。   据媒体报道,酝酿多时的“国家医保目录内中成药品种”调价方案即将水落石出。此次调价与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实施不无关系。该目录大幅增加了中成药的种类,这无疑有助于改变长期以来中成药在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临床使用比例较低的现状。   从理论上说,中成药作为基本药物在医院的使用比例上升,相应地也会带动药店的中成药销量增加。可现实却是,药店对中药,乃至中成药的销售热情并未随之上涨,这又是为什么呢?  ...

  • 李佃贵业内治疗脾胃病的不二人物

    李佃贵业内治疗脾胃病的不二人物

      为医,他攻疑克难,给走向深渊的患者开启生的通路;为师,他循循善诱,给懵懂迷惘的学子竖起指路的灯塔;为官,他高瞻远瞩,给遭遇瓶颈的单位拓展一片奔腾的空间。他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浊毒证研究室”,成为业内治疗脾胃病的不二人物。   自小尚医 少年得志   李佃贵自小聪慧,五六岁起就跟父亲学练书法,十二三岁时就能给乡亲们写春联了。那时,李佃贵有位在公社卫生院上班的本家叔叔,整天背着出诊包去各村看病,在当地颇受尊崇。有一次李佃贵发烧,十几天不退,这位叔叔开了两剂中药,他吃后很快就好了,这...

  • 尚德俊 十二种外科外治疗法

    尚德俊 十二种外科外治疗法

    尚德俊 1932年生,1955年9月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学专业,全国政协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顾问。1997年1月被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3年被评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 2014年10月,被评为“国医大师”。 我们从现代外科的角度对外科外治疗法做一些总结,大致有十二种。...

  • 《伤寒论》论中的“一方二法”

    《伤寒论》论中的“一方二法”

      每次整理胡希恕先生的遗作及学习《伤寒论》原文,总有不同的收获。而今整理其注解《伤寒论》的原文时,引起笔者深思的是论中的“一方二法”。此四字是方后注解,既往对此一读而过,未引为重视。但近几年常思考六经类证、方证的六经归类,对不少方证难以认定六经归属,故在临床中常思考这一问题。再次读到此四字,有所感悟。   一方二法之原意   “一方二法”四字,仅见于《伤寒论》第174条的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方后注:“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 养生黄金法则来源于八二定律

    养生黄金法则来源于八二定律

    广东省名中医刘志龙教授是笔者恩师,他乐于传播中医药诊疗疾病的经验,也热衷于普及健康养生的知识,笔者在跟随其门诊期间,时常听他对患者普及健康的养生知识,其中“八二”养生黄金法则是他临床提及较多的一种。 “八二”养生黄金法则来源于八二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也叫巴莱特定律,是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及企业管理学等。而刘志龙教授把这一法则用于养生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对于日常饮食很有指导意义。...

  • 花费了二十七年 李时珍《本草纲目》

    花费了二十七年 李时珍《本草纲目》

    明朝李时珍写的划时代的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国医学、养生学、营养学、甚至动物学、植物学都有客观的记录、精辟的分析与论述,四百多年了,这部书一版再版,长销不衰,影响深远。不过,当初《本草纲目》的出版却很不容易。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这部书,花费了二十七年的时间。万历七年(1579年),李时珍带着《本草纲目》的手稿来到南京,想找一家“书坊”(即现在的出版社)将这部书刻印出版。然而,由于当时李时珍没有什么名气,在书商眼里,他不过是来自湖北山区的一名乡村医生,而且,像《本草纲目》这样一部5...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