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 第28页

二 第28页

  • 连续打喷嚏 过敏性鼻炎 一闻二喝三泡脚

    连续打喷嚏 过敏性鼻炎 一闻二喝三泡脚

    连续打喷嚏,每次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喷嚏后有大量清水样鼻涕,每天换洗几条手帕或用整卷卫生纸……这样的情况,不少人会认为是感冒了。事实上,连续大量的喷嚏和鼻涕,很有可能是过敏性鼻炎发作。 陕西省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刘金霞主任医师说,秋收冬藏是自然界的季节变化规律,人类本应顺应这种天地的变化,然而鼻炎咽炎等耳鼻喉部位疾病却是个例外,天气寒凉的冬藏季节,却是这些疾病高发之时。 门诊故事:热气也可能引起鼻子过敏 张老先生天一凉,坐饭桌前就一个劲儿流鼻涕,只要离开饭桌,一会儿就觉得好多了...

  • 治过敏性鼻炎二偏方

    治过敏性鼻炎二偏方

    1.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20克,荆芥、防风各10克,辛夷花10克,苍耳子10克,白芷10克,细辛3克,桂枝15克,白芍12克,藁本10克,鹅不食草10克,炙甘草6克,大枣3枚。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完,姜汤送服。 2.细辛6克,皂角、川芎各15克,麻黄12克,薄荷10克,冰片5克。将上药烙干共研成细末,以10克生药面加3根葱白(先将葱白捣烂),与药面搅拌均匀,再加香油适量调成浆状,以能自然下滴为度(不可过稀),每天用之滴鼻3~4次,连用7天。(张可堂)...

  • 防治鼻咽炎二方

    防治鼻咽炎二方

    冬春季细菌容易繁殖,加上天气温差较大,空气干燥,鼻黏膜自净能力在鼻腔干燥环境下会下降,空气中的灰尘、细菌便会滞留在鼻前庭中,特别容易引起鼻病。如带菌的鼻涕流到咽喉处又会导致咽喉炎。现介绍防治二方: 银花甘草桔梗茶:金银花20克,生甘草3克,桔梗10克,绿茶2克。 做法:先将金银花、生甘草、桔梗洗净,生甘草、桔梗切成片,与金银花一同放入沙锅,加水500毫升,大火煮沸,放人绿茶,改用小火煎煮2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汁放人容器。每日服2次。 功效:适用于冬春季扁桃体炎、急性期咽喉炎等。 辛夷鸡蛋汤:辛夷15克,...

  • 治顽固性鼻出血二方

    治顽固性鼻出血二方

    1.白芨30克,研为极细末,装入瓶内备用。取药末适量,用糯米汤调拌,捏成条状。用药前清除鼻腔残余血块,将药条塞进患侧鼻腔,保留药条2天。塞用1~2次见效。 2.白茅根、藕节炭各25克,龙骨、牡蛎各20克,白芨粉、生大黄各10克,生三七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5~10剂显效。 郭旭光...

  • 二便下血与鼻衄治验

    二便下血与鼻衄治验

    袁某某,男,11岁,小学生。1985年7月4日初诊。 患者既往有反复胃痛、反酸、烧心史,6月28日突然上脘正中持续性痛,阵发性加剧,按之更甚,腹胀,矢气极少,口渴,不食不便。西医诊断为“胃溃疡”。经服中药治疗5日,其病不减。今诊并述昨日下午出现往来寒热,心烦欲吐,大便色黑(匿血试验阳性),苔黄燥,舌质红,脉弦数等。遂辨为阳明邪热挟瘀与少阳同病。当清少阳,泻阳明瘀热。药用柴胡18克,枳实15克,黄芩、半夏各12克,白芍、大黄、芒硝各9克,生姜少许,大枣4枚。1剂。 二诊:药后下稀便...

  • 二冬膏 治咽炎

    二冬膏 治咽炎

    本人患有慢性咽喉炎,特别到秋冬季节,常常是干咳不止,咯痰不爽,时有口于咽痛、喉痒、声音嘶哑、舌红少津等症状。后来在一位中医建议下服用“二冬膏”调治,疗效很好。 二冬膏:天冬、麦冬各500克,先将天冬和麦冬(中药房有售)洗净,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煎3小时,第二、三次各煎2小时,合并3次煎液,用纱布过滤,再将滤液放锅内用小火浓缩成膏状。每100克浓缩膏加50克蜂蜜混匀即可。每次取10-15克,用白开水冲服,每日2次。 本处方材料易得,制作简便,对防治慢性咽喉炎及冬季燥咳有很好的疗效。 广东湛江...

  • 阴虚咽痛食糖海带 扁桃体炎服二地煎

    阴虚咽痛食糖海带 扁桃体炎服二地煎

    阴虚咽痛食糖海带 阴虚火旺型咽痛,表现为咽痛已久, 经常发作,但疼痛轻微,扁桃体或咽壁颜 色暗红,咽部干燥不适,或有异物感,吞 咽不利,午后咽干痛明显,或心烦失眠, 手足心热,咳嗽痰多粘厚,口臭,舌红苔 少,脉细数。多见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 咽炎,慢性喉炎。治宜滋阴降火。食用糖 渍海带治疗本病,效果满意。 方法:取海带0.5公斤,白糖250 克。海带漂洗干净,切丝,放开水中煮 烫,捞出,用白糖腌渍一天后即可食用。 每次50克,每日2次。 程玉章 扁桃体炎服二地煎 慢性扁桃体炎表现为扁桃体炎反复发 作,扁桃...

  • 临床主治慢性咽炎二案例

    临床主治慢性咽炎二案例

    慢性咽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以咽部干痒疼痛、咳嗽、痰少痰黏难咯、异物感、窒息感为主要症状。多见于成年人,病程长,易复发,中医称为喉痹。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肺、脾、肾等脏腑亏虚或失调,咽喉失养而致。临床上以肺肾阴虚、虚火上炎的虚火喉痹最常见,治宜滋阴降火、生津润燥,代表方药如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知柏地黄汤等。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多的中成药有健民咽喉片、桂林西瓜霜、草珊瑚含片等也多是清热养阴为主,但临床上用温阳散寒、养阴利咽的方法治疗咽炎也有佳效。   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以《伤寒杂病论》中桂苓五味姜辛汤合桔梗...

  • 面神经麻痹二偏方

    面神经麻痹二偏方

    1.白附子2克,全蝎、生甘草、麻黄、生姜各6克,桂枝、白芍、白菊花、僵蚕各10克,葛根18克,钩藤24克,红枣1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服药5剂即可见效。 2.牛蒡子30克,白芷10克,女贞子、旱莲草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一般药后自觉疼痛消失,2周药后眼睑闭合,额纹现,3~4周面肌基本正常,人中复正,舌偏纠正。(郭旭光)...

  • 面瘫十二针治面瘫

    面瘫十二针治面瘫

      满某,女,22岁,送货员。9月12日初诊。主诉:左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不适,说话时自觉下唇变厚5天。患者曾于7岁时得过面瘫治愈。5天前送货下乡,夜归着凉,晨起刷牙漱口发觉口角漏水,遂来我科要求针灸治疗。查:左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晴流泪,左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左耳后翳风穴处压痛明显。   取猪牙皂200克,研成细末,取适量以醋调如糊状,涂于患侧颊车、地仓穴之间,一日换药2次,10天为一疗程,同时配合“面瘫十二针”治疗。两个疗程后,诸证悉除。...

  • 治牙痛 二间穴

    治牙痛 二间穴

      【穴性特点】   本穴出自《灵枢·本输》。间,隙也,意指罅隙处。穴在手第二掌指关节前陷处,当本经第二个穴位,故名二间。   该穴可清热消肿。《甲乙经》认为可治:多卧善睡,肩顒痛寒,鼻鼽赤多血,浸淫起面,身热,喉痹如哽,目眦伤,忽振寒,肩疼,二间主之。《通玄指要赋》说:目昏不见,二间宜取。《行针指要赋》:或针结,针着大肠二间穴。   现代研究表明该穴可治喉痹、颔肿、鼽衄、目痛、目黄、齿痛、口干、口眼歪斜、身热、嗜睡、肩背痛振寒。   【操作技法】   取患侧二间穴,针刺4~6...

  • 防治脑动脉硬化食疗二方

    防治脑动脉硬化食疗二方

    脑动脉硬化是指大脑动脉粥 样硬化,继而引起慢性脑供血不 足、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手足 发麻、头痛眩晕等,甚至会导致痴 呆的发生,还是引发脑梗塞、脑出 血的重要因素。而食疗药膳对于 防治脑动脉硬化能发挥很好的作 用。下面简单介绍二则食疗方。 一、三七葛根羹 材料:三七粉3克,葛根粉50 克。 做法:将两者人碗混匀,冲人 沸水,调成羹状。当作早餐食用。 功效:三七有补气、增加脑活 力的作用;葛根可扩张脑血管,改 善脑部血液循环,确保大脑供血。 本方能补气活血,改善脑部供血, 可改善脑血管硬化引起的头昏耳 鸣等...

  • 病毒性心肌炎伴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验案1则

    病毒性心肌炎伴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验案1则

    1 病案介绍 患儿,女,6 岁,2016 年 10 月 19 日初诊。患 儿因感冒后心悸、气短、咳嗽、自汗、活动后加 重两月余就诊。时有痰多白色,手心热。纳差, 便约不畅,夜尿频 2 或 3 次。北京儿童医院、安贞 医院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多次心电图及 Hoter 示: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舌质嫩,苔白腻,脉细 寸弱。辨证属气阴两虚、血瘀络阻; 治以益气复 脉、养阴通络、升陷祛瘀; 处方以炙甘草汤合升 陷祛瘀汤加减,方药组成: 炙甘草 15 g,火麻仁 10 g,生地黄 10 g,鲜地黄 10 g,桂枝 10 g...

  • 牙痛原因颇多 固本止痛中药二验案方

    牙痛原因颇多 固本止痛中药二验案方

    例1:沈某,男,48岁,华南工学院职工。 于1978年年底患牙痛,自觉牙床浮肿,牙根酸痛松动难忍。头痛头眩,口苦口臭,睡眠不宁,胃纳、二便均如常。查,体胖,面色红润,脉弦稍数,血压 155/105毫米汞柱。诊为肝阳上亢,虚火牙痛。治以滋阴降火,平肝潜阳,用上方加夏枯草、生牡蛎、牛七、玄参、杭菊花。3剂。服后牙痛消失,余症亦减除。 例2,林某,女,33岁,华南工学院职工。 1979年10月28日初诊。自诉牙龈虚浮,牙齿酸软,头眩晕,腰酸,四肢乏力,白带多,胃纳呆。查:面色苍白,消瘦,舌淡少苔,脉弦细弱。诊为肾阴...

  • 丹归二桂五味子 补脾温肾心阳还

    丹归二桂五味子 补脾温肾心阳还

    周信有(1921—2018年)男,汉族,山东牟平人,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第三届国医大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第一批、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甘肃省名中医。2010年入选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建设项目专家,2015年荣获甘肃中医药大学“特殊贡献奖”。从事中医医、教、研事业80余年,先后出版了《内经类要》《内经精义》《周信有临床经验辑要》等著作。 组成:制附片15克(先煎1小时),红参20克(另煎),炙麻黄10克,细辛5克,黄芪30克,淫羊藿...

  • 腹泻 痛泻要方合二陈汤加减治之

    腹泻 痛泻要方合二陈汤加减治之

    •“痰泻”之名,见于明代《医学入门》,一则大便黏液鱼冻样在形态上似痰,二则从病理因素认识为痰湿作祟,治法亦从痰入手。   何某,男,43岁。下黏液鱼冻样便7月余。患者7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少腹隐痛,腹部怕冷,肠鸣辘辘,受寒辄甚,大便日行1次,夹有黏液,有时如鱼冻,泡沫多。查大便常规示黏液(++),白细胞(-),脓细胞(-),曾予抗炎药、肠道益生菌等治疗后症状可缓,但停药即发。后行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虑西医治疗效果欠佳,遂求治于国医大师徐景藩处。   刻诊:大...

  • 偏方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偏方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鸡蛋壳三十个,炒脆后磨成粉末,一次十克,早晚饭前用白糖水冲服, 一般1剂可愈,病重者需要2剂。 忌酸辣。...

  • 解胰十二指肠术后出血危情 大剂红参

    解胰十二指肠术后出血危情 大剂红参

    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复杂、切除范围广、涉及器官多、术后并发症多,是风险较高的外科手术之一。其术后出血发生率为2%~18%,导致的死亡率高达14%~38%。一旦发生出血,可行血管造影明确出血位置,选择内镜下止血或血管栓塞止血,对大量出血或止血后再次出血的患者及时手术探查。 患者住院时一般状况 患者李某,男,77岁,主因“黄疸1月余”于2015年7月15日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身黄、目黄、小便黄,于当地医院行腹部增强CT示:胆道梗...

  • 二则香 砂六君子汤临床应用治验

    二则香 砂六君子汤临床应用治验

    香砂六君子汤出自清. 柯琴《古今名医方论》,具有 益气化痰、行气温中之功。 适用于脾胃气虚、痰阻气滞 证,证见呕吐痞闷.不思饮 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 气虚肿满。笔者整理二则香 砂六君子汤临床应用治验. 以飨读者。 1.胃脘痛 陈某,男.42 岁。务农。患者上腹部隐痛 1个月,泛冷酸,暖气纳呆。 饭后胃脘部有胀满感.大便 溏,面色黄无华.舌质淡,苔 白微腻,脉细无力。投香砂 六君子方加减:党参、炒白 术、茯苓、浙贝母、法半夏、 乌贼骨各15克,术香、砂 仁、陈皮、炙甘草、瓦楞子各 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 胃脘痛处方:二陈丸

    胃脘痛处方:二陈丸

    某青年男性,素体壮实,性情直爽敦厚,因胃痛前来就诊。初诊:2019年4月26日。诉反复发作性进食油腻食物后胃部(剑突下,触之较柔软)烧灼样疼痛1年余,加重数日。平素食欲可,无恶心、胃脘胀满等不适。经常口干口渴,喝水较多,只能缓解一时。大便基本正常,每日一行,小便泡沫较多。舌偏红,苔白腻,双脉偏濡。 诊断:胃脘痛。 辨证:痰湿阻滞,升降失和,气机壅滞,不通则痛。 处方:二陈丸,1盒,4天服完。 忌口:甜食、油腻、生冷、烧烤、奶类。多食莲藕、山药、芹菜等。 2019年4...

  • 二陈汤加味治疗夜间咳嗽

    二陈汤加味治疗夜间咳嗽

    治疗夜间咳嗽验方 林建亮, 王金霞 ( 山东省青州市立医院, 山东 潍坊 2 6 2 5 0 0 ) 笔者曾于门诊遇到以下症状的患者: 患者白天无任 何不适, 夜间咳嗽严重, 胸闷不舒, 痰液黏稠不易咯出, 五心烦热, 舌边有齿痕等。胸片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笔者给予二陈汤加味治疗: 陈皮1 2g , 清半夏9g , 茯苓 1 5g , 甘草片 6g , 当归 1 5g 。 5 剂后患者的咳嗽症状有 明显改善, 再服5剂症状消失, 诸症获愈。 体会: 脾虚湿困导致的咳嗽仅在夜间发作, 多提示 有阴血不足的...

  • 治疗咳嗽 兹举跟师顾植山教授所见病例二则

    治疗咳嗽 兹举跟师顾植山教授所见病例二则

    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认为,中医治病应分天、人、病三个层次。《黄帝内经》论病因有天、人、邪“三虚”之说,诊断上就相应有辨病证(包括辨致病之邪)、辨人(体质)和辨天(五运六气)的不同角度,治疗上有司天、司人、司病证的不同层次。所谓的“司天方”是司天人关系之方,从调整天人关系的角度出发,调理气机,从而达到天人相应的境界,调动人体自身的力量消除疾病。 2016年丙申年,水运太过,少阳相火司天,寒甚火郁,相火被岁水所克,形成郁火病机,易使肺金受邪,产生咳...

  • 治秋燥咳嗽二方

    治秋燥咳嗽二方

    方一:桑叶、南沙参、百合各15g,杏仁、麦冬各12g,象贝母、天花粉、牛蒡子、枇杷叶各10g,生甘草6g,梨皮2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此方适治秋燥偏热的患者,症见干咳无痰,或有少量黏痰、痰中带有血丝,兼有咽喉肿痛,声哑,唇干鼻燥,口干喜饮等。一般服药3~5剂可获显效或痊愈。 方二:杏仁、苏叶、清半夏、前胡、桔梗、百部、炙紫菀各10g,枳壳、陈皮各6g,全瓜蒌15g,大枣5枚,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此方适治秋燥偏凉的咳嗽患者,症见咳多痰少,痰液清稀,头痛,怕冷,咽喉发痒或...

  •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二例治验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二例治验

    喘息性支气管炎属于小儿肺炎喘嗽,或外感咳嗽范畴,多发于1~3岁左右的婴幼儿。表现为咳嗽、气喘,两肺闻及较多的喘鸣音,发作期多伴有发热,并有反复发作的特性。笔者有幸跟师李源学习,现将李师运用中医药辨证治愈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二例总结如下。 病案一 王某,男,2岁6个月,于2019年9月3日就诊,母代述。诉反复发作喘息性咳嗽1年半。1年半前,患儿反复感冒即引发咳嗽,逐渐加重伴喘息。曾反复就诊于镇卫生院,疑喘息性支气管炎。现咳嗽伴喘息反复发作,舌红苔薄白、指纹紫滞。 诊断:痰郁气滞型感冒咳嗽。...

  • 久咳验案二例

    久咳验案二例

    2017年农历十二月下旬,安徽省岳西县大别区连降两场暴雪,寒冷天气持续很久,由于受到冷气候的影响,咳嗽很多,治疗不及时,或治未彻底,造成咳嗽久不愈,虽经西医输注抗病毒和抗生素药物,终不能解决咳嗽。本人收治这类病人50余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对证加入人参(或党参)、黄芪,均收到较好的效果。 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多因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以致在天气寒冷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六淫之邪犯肺所致。肺主气,开窍于鼻,司呼吸,外合皮毛,主卫,故外邪侵袭人体,易先伤肺,肺为邪气侵袭,气机不得宣通肃降,致气上逆则发生咳嗽...

  • 小儿夜咳 产后咳嗽 医案二则

    小儿夜咳 产后咳嗽 医案二则

    咳嗽一症,临床最为常见,其分为内伤外感二大类,尤以内伤咳嗽缠绵难愈,其治疗多难以速愈,病程冗长。余近年来对咳嗽一症以活血化瘀法收效颇良,今摘医案二则以示同道。 小儿夜咳 李姓小儿,男,5岁,09年2月5日初诊。其母代诉:患儿咳嗽二月余,初起发热,鼻塞,咽部红肿,时有咳嗽,少痰,经当地卫生所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经输液及抗菌素治疗,热退,感冒症状减轻,但持续咳嗽不止,尤以夜间入睡为甚,也曾服中药治疗,给予桑菊饮,清燥救肺汤,止嗽散等治疗,罔效。近些日来,咳嗽持续不停,每遇夜间加重,呛咳少痰,影响睡眠,...

  • 肺心病中医二处方

    肺心病中医二处方

    肺心病   吴某,男,79岁,离休干部。2009年10月23日诊。病者患慢性支气管炎12年,肺气肿5年,肺心病2年。现咳嗽,气急,气短,气喘不得卧,痰多、稠黏、色淡黄,胸闷,心悸,多汗,夜烦躁少寐,口干,纳少,大便结,4天1次,舌尖有瘀点、少苔,舌下血管怒张,脉细略数,血压120/80毫米汞柱。彩色B超检查:肺心病。   处方:①西洋参(另炖)10克,生地10克,麦冬15克,五味子(打碎)15克,炙甘草15克,田七12克,丹参15克,麻黄10克,北杏仁12克,川贝10克,天竺黄10克,葶苈子12...

  • 反复咳嗽,咯痰,气促,二陈汤的加味方

    反复咳嗽,咯痰,气促,二陈汤的加味方

    苏某,男,70 岁,1993年 12月17日初诊。 反复咳嗽、咯痰、气促10年,再发1月。患者 每年冬春季节发病,时重时轻。1月前因受凉后又出 现咳嗽、气促、喉中痰鸣、咯白色泡沫痰,经中西药 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诊见:咳嗽、气促、咯白色泡沫样痰,量多,伴胸胁作痛,乏力,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腻,脉弦滑。查:BP22.7/12.7Kpa,胸部X 线摄片示:双肺纹理增粗,肺气肿。血常规检查正常。中医诊断为咳嗽,证属痰湿蕴肺型。治宜健脾燥湿,止咳化痰。处方:茯苓、麦冬各12g,陈皮、法半夏、钩藤(后下)各10g,...

  • 立秋后燥邪咳嗽验案二则

    立秋后燥邪咳嗽验案二则

    案一 患者李某,男,65岁,因“下肢麻木无力半年余”在某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脑梗死、高血压病、冠心病 支架术后”。经科室综合治疗,麻木无力症状改善明显。患者既往有肺结核病史,3年前CT检查显示:双肺结核、左侧胸膜增厚。因咳嗽多日,要求用药治疗,检查:咳嗽较深,伴有喘促气急,咳吐白痰,痰量不多。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少许湿啰音,未及哮鸣音。舌淡胖,苔白,脉濡。考虑痰湿咳嗽,给与二陈汤加减:陈皮6g,姜半夏9g,前胡9g,桔梗9g,炒苦杏仁6g,厚朴12g,...

  • 风寒感冒外治二法

    风寒感冒外治二法

    方一麻黄70克,荆芥、防风、葛 根、桑叶、菊花、桑白皮、桂枝各50克,黄 芩、细辛各25克。 用法:先将上述药物放到锅里,加入 1500毫升水,煎煮20分钟后,将煎液倒 进盆里。余下的药渣加水继续煎煮。先用 首麒药液然汽熏脚,等温度合适后再泡 脚,为保持约水温度可以随时缓慢加入 二次煎煮的药液,每次20~30分钟,若药 液能没过小腿更好。药液可重复使用,只 需加热即可。 方二食盐100克,生姜70克。 用法:将食盐和生姜放入锅内,加水 煮沸30分钟。先用药液的蒸气熏双脚, 待水的温度适宜时,再泡脚,并且相互搓...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