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 第19页

山 第19页

  • 健身抗秋膘 缓解爬山后腿疼

    健身抗秋膘 缓解爬山后腿疼

    对付爬山后的腿疼,睡觉是最好的缓解方法。爬山后,好好地休息能减缓肌肉酸痛,能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使之恢复正常。 在此期间,用热毛巾在肌肉酸痛的部位进行热敷,能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武汉市普爱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张青松建议水温在30℃~40℃为宜。下班回家后,可进行一些慢跑运动,让心率保持较高状态,加速乳酸排泄,每天20~30分钟即可。 如果没时间休息,可在上班闲暇时进行伸展运动,张青松推荐“弓步压腿”,身体站好,将左腿向前迈一步,膝盖处弯曲左腿,尽量保持右腿是伸直的,将手压在左腿...

  • 朱兆云:让民族医药走出“深山”

    朱兆云:让民族医药走出“深山”

    困境突围 带领药物所闯过转制“阵痛期” 1999年,困境中的云南省药物研究所面临科研院所转制,生存都将成问题。那一年,时年45岁,任云南省医药工业公司技术副总经理的朱兆云,事业如日中天。自1982年大学毕业,她一直奋战在最前线,在大理州制药厂做技术员,组织完成大理州中药资源普查,赴省药材公司建质检科,受命改变省医药产品检测站现状……一纸调令,将朱兆云与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一时议论声四起,吃惊、质疑、担忧。 “组织找我谈...

  • 当红旗飘过山头

    当红旗飘过山头

    至今仍记得幼时念书的模样,蓬乱着头发,斜挎一个帆布包,歪歪斜斜地走在漫长的山路上。学校离家总是很远。因此,不得不早早起床,和着晨曦,和着鸡啼,匆匆地赶在那条坎坷艰难的求学之路上。 那时便听老师说,城市里,有多少我们不曾见过的繁华。川流不息的人群,宽阔的马路,以及耀眼的汽车。于是,所有同龄的孩子,都对城市充满了向往。 每周一的清晨,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记得那时总要说一句热血沸腾的话:“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时常让我觉得容光焕发,心生希望。似乎,自己已不再身处这块穷乡僻壤,而是昂首挺胸地...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 高考压力山大 心理专家支招

    高考压力山大 心理专家支招

      还有不到一个月,读了12年书的莘莘学子将要面临高考,记者从桂林市妇女儿童援助站了解到,面对高考,很多考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何化解这些心理危机?桂林市妇女儿童援助站副站长、心理咨询师郑珍辉表示,正确的化解压力是关键。   ■新闻背景   考生扎堆看心理医生   5月8日,记者从桂林市妇女儿童心理援助站了解到,从4月初开始,因为高考前去咨询心理问题的学生、家长逐渐增多。进入5月后,基本上每天都有考生或家长咨询心理医生,且多数是桂林市重点中学的学生。   据该援助站副站长、心理咨询师郑珍...

  • 哑父背着一座山

    哑父背着一座山

    父亲是个哑巴,这一直是我心中一处隐隐的痛。 与哑父有个约定: 我家住在一个偏僻的小镇,父亲就在小镇的拐角,支了一个烧饼摊赚钱养活全家。我7岁那年,背着书包跟着父亲走进镇上最好的小学。当我走进教室,有的同学指着我说:“瞧,她就是哑巴的女儿。”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从学校回来后,我就跟父亲约定:以后不准他再走进我们学校半步。父亲想了一会儿,默默地点了点头。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父亲每天天不亮就爬起来和面,等面发酵后,便收拾好东西,和母亲拉着架子车来到烧饼锅前,开始一天的忙碌。为招揽生意,他总...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 国医大师石仰山逝世

    国医大师石仰山逝世

    国医大师,石氏伤科流派代表性传承人,上海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特约研究员石仰山先生,于12月2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5岁。 石仰山1931年出生,师从石筱山(其父)、黄文东等名师,是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1955年开业行医,曾任黄浦区中医医院首任院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伤科学会主任委员,被评为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名中医,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华非物质文...

  • 旅游、登山也是“健康投资”

    旅游、登山也是“健康投资”

      今年是广西南宁市夕阳红登山队成立20周年。黄其芝老人从1995年加入登山队,已经是夕阳红登山队10多年的队长,见证着从最初4个人的队伍发展成3000多名队员,心中无限感慨,“纵然并不富裕,在有生之年仍要多看、多学,旅游登山是一种健康投资。”如今已经75岁高龄的他,在祖国三分之二的版图上留下了足迹,而他的病痛也在这10多年里共上万公里的行程中没再复发。在采访中,黄其芝说到动情处几度梗咽。豁达、喜悦、充实、锻炼、眼界开拓,仅仅几个词汇已经无法完全概括老人的10多年旅行登山收获。   回忆...

  • 长寿之秘 粗茶淡饭吃山楂

    长寿之秘 粗茶淡饭吃山楂

    胃口很好 爱吃山楂 安徽省阜阳市的解怀银和解高氏夫妇年龄总和210岁。俩人胃口都很好,饭量大;爱吃山楂,睡眠时间长,晚辈孝顺。 【专家点评】南京自然医学会营养师宋彬介绍说,山楂自古以来就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目前,已有至少50多种中成药配方以山楂做原料。山楂开胃消食,特别对消肉食积滞作用更好,很多助消化的药中都采用了山楂。如常见的开胃健脾药“山楂丸”等。山楂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脏活力、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

  • 清明登山 摔伤骨折烫伤怎么办

    清明登山 摔伤骨折烫伤怎么办

      清明时节,不管是出门游玩还是上山扫墓,发生意外的情况都比平时要多,桂林市专家提醒,提前学习一些急救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意外带来的伤害。      肘关节、腕关节骨折   可用矿泉水瓶临时固定   桂林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曾雄谈到,清明期间,一旦出现摔伤骨折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造成二次伤害。南溪山医院骨科主任方冠毅告诉记者,一旦出现骨折,应立即呼叫120,同时,家人也可做正确的初步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因摔伤部位不同,不同类的骨折处理方法也不一样。方冠毅谈到,肘关节、腕关节骨折一...

  • 傅山 中医女科的权威书籍

    傅山 中医女科的权威书籍

    一个神秘的人物 我刚刚学医的时候,也不知道该有什么门径,就花费积蓄,把当时能见到的古代医书悉数买回,放在家里,然后一本本的当作课外读物看,虽然很多也不懂,但是越来越兴致盎然。 但是,在读到一个人的医书的时候,我却十分反感,这个人就是明末清初的陈士铎。 原因是我一读他的书的序,就晕了。 现在来和各位一同欣赏一下吧,看看各位是何感觉。 首先是他写的一本叫《石室秘录》的书,书的第一个序是义乌一个叫金以谋的人写的,这个序很普通,没有什么特别的,从第二个序开始,就很特别了,第...

  • 评临床跟诊力作《旗山医话》

    评临床跟诊力作《旗山医话》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单宝枝   近日,由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主编的临床跟诊力作《旗山医话》出版。我与李教授合作多年,曾担任他主编的《中医医政史略》《中医状态学》等学术专著的责任编辑,此次《旗山医话》的编辑出版,是再一次的合作。   李灿东,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教育部高等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医学考试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医专业副主任委员、世界卫生组织(WHO)ICD-11项目专家组成员。他担任《中医...

  • 包金山:妙手去骨疾 巧技解沉疴

    包金山:妙手去骨疾 巧技解沉疴

    包金山,1939年出生,中共党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医药蒙医正骨疗法代表性传承人,享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蒙医正骨医院副院长,现受聘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他将“蒙医骨伤科学”写进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高等院校蒙医药统编教材》之中,创建中国蒙医骨伤科学理论。 20世纪90年代,首届中国中医骨伤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深圳举行。在研讨会的经验交流环节,一位中等身材、面容清瘦、眉毛浓黑、目光冷峻的蒙古族汉子走上舞台。他所展示的是&ldq...

  • “药王”孙思邈师从山姑学草药

    “药王”孙思邈师从山姑学草药

    唐太宗李世民有次患病,太医们无一良策,太宗便传圣旨召药王孙思邈进宫见驾。孙思邈入宫为唐太宗诊了脉,开了药方,一剂下去,不见什么起色,遂又服一剂,仍不奏效。唐太宗虽也心急,却没有显示责怪他的意思,只是让他先回家去好好琢磨琢磨,尽快拿出一个治疗方案。 虽然皇恩浩荡,但孙思邈心里着实不痛快。走了半天的路程,孙思邈来到一座山脚下,既渴又累的他向山民讨水喝。这户山民只有姐妹俩,靠卖药材营生。她俩对这位远来的客人很热情,姐姐用一种黄色的花为他冲了一碗金花茶,妹妹用白色的花为他冲了一碗银花茶。看着色鲜味香的茶,孙思邈每...

  • 江友山是一位医药兼修的老中医

    江友山是一位医药兼修的老中医

    江友山是一位医药兼修的老中医,生于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年)十二月初十日,卒于1989年10月(市图书馆收藏的家谱),常州人氏,享年90岁。   江友山师从孟河医派名医屠士初(著名中医屠厚之侄子),25岁学成,以内科见长,1930年在局前街开设诊所。1929年,即在由武进县(民国时期常州称为武进)公款公产管理处的“夏季寿安医局”为患者施诊,并应邀在本邑长年医局坐诊。   医局属慈善医疗机构,新中国成立前,常州武进地区所创医局,以长年、寿安两局举首。自初创至停办,历时百年。人才...

  • 山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医家地理

    山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医家地理

    清代山东中医医家地理分布 山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更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历来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 素称“齐鲁之邦”[1]。清代是山东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 清朝承袭明制, 改山东布政司为山东省, 定都北京之后, 山东省临界直隶, 靠近京师, 为近畿省份, 成为连接政治、经济中心的纽带, 经济社会得以快速发展。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因此, 清代山东中医发展兴盛, 涌现出了以黄元御为代表的众多杰出中医医家。本研究在收集和整理清代山东中医医家的基...

  • 冉雪峰用野山参灰医人

    冉雪峰用野山参灰医人

    冉雪峰是近代名医,凡经其诊治者大多能妙手回春,因而誉满遐迩。冉雪峰治病很重视患者的精神状态,强调“医人”比“医病”重要。 1920年,安徽某官员其母高烧不退,请了许多名医诊治都不见效。后闻冉雪峰是六代祖传世医,有“起死回生”之神功,遂来求医。冉雪峰诊察病情后开的处方是北柴胡、丹皮、鲜生地、玄参、花粉、知母等,均为极普通而廉价的药物,但在处方上注明:上好野山参一两,瓦上煅为白灰,煎汤作药引。这一处方不仅一般中医不解,连当时的一位名医也觉...

  • 顾植山:坚守龙砂特色 弘扬运气学说

    顾植山:坚守龙砂特色 弘扬运气学说

    顾植山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全国二、三、四批中医优秀人才研修项目授课专家、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研究专家协作组组长,世界中联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会长、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 刚入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的郭小林,以前长期被咳嗽困扰,久治不愈,每到夜间便咳嗽加剧,几乎没怎么睡过好觉。“咳嗽对我的学习影响很大,经过顾老师治疗后,咳嗽发作次数逐渐减少,成绩也上来了,这不仅增加了我对中医的热爱,也坚定了我学习中医的...

  • 名医张山雷的“土茶罐”

    名医张山雷的“土茶罐”

    浙江省兰溪市中医院国医馆中设有张山雷中医药纪念馆,馆内陈列了许多张山雷的著作及老物件。其中一把土茶罐壶别具一格,是我师辈朱水根主任捐赠的。 20世纪90年代初,朱水根借住在远房亲戚陈金土家一套闲置的房子里。搬入的时候,陈金土表示屋内东西可由朱水根随意处置。就这样,朱水根留下了一小部分有用或喜欢的东西,其余的统统归入了垃圾房。 半年后就过年了,正月里,朱水根特地邀请了陈金土一家来“新房”作客,席间除了朱水根一家表示感激之外,双方聊了很多。朱水根也顺便与他们说原来房间里的东西...

  • 李时珍墓,华佗庵,神农庙,安国药王庙,药王山石刻

    李时珍墓,华佗庵,神农庙,安国药王庙,药王山石刻

    医圣祠 位于河南南阳市东关温凉河畔,为纪念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而建。正院有山门、中殿、两庑,偏院有医圣井、医学桥、秦问亭等,大门内10米许为张仲景墓。 李时珍墓 坐落于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门外两湖之滨。20世纪50年代,墓冢得以重修,并增建了莲池、牌坊、拱桥、层台、药圃、六角亭、纪念碑及陈列馆等。 华佗庵 位于安徽亳州城内。此庵为后世纪念华佗所设,庵内塑有华佗像及华佗传世验方。 华佗墓 位于江苏徐州市彭城路的华祖庙侧。因华佗常来徐州行医,明永乐初年,徐州知州杨仲掘取华祖庙之土代衣冠冢,并...

  • 郑魁山从事针灸教育与临床70余年

    郑魁山从事针灸教育与临床70余年

    本年8月18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将隆重召开“郑魁山百年诞辰留念大会暨传统针法国际研讨会”,以留念我国当代针坛一代宗师郑魁山。值此之际,回忆郑魁山汹涌澎湃的终身。 箕裘世绍郑家针 1918年12月4日,郑魁山出生于直隶保定府安国县(今河北省安国市)北娄村的一个针灸世家,其时恰逢其父郑毓琳的针灸馆开业不久,郑毓琳给爱子取名福永,字韶元。 郑毓琳是郑氏针法的第三代传人,初随叔祖郑云祥及父亲郑老勋学针,后拜舅父曹顺德及博野县道医霍老顺学习针法及功法,22岁开端行医,屡起沉...

  • 孙里杨 张山雷文明的整理者 中医科普文明的践行者

    孙里杨 张山雷文明的整理者 中医科普文明的践行者

    担任浙江省兰溪市中医院院长刚满4年,孙里杨给人的感觉是彬彬有礼而又干劲十足。“70后”的他西医身世,却是兰溪市中医药文明推行的“领头羊”。2014年从兰溪市人民医院调入市中医院后,他用文明引领破解医院开展难题,相继荣获金华市“十佳科普人”“最美科普人”“兰溪市劳模”“兰溪市金牌健康讲师”等称号。 张山雷文明的整理者 上任伊始,孙里杨就在探索中医院的开展路...

  • 纪念山东省济宁市名医孙镜朗诞辰120周年

    纪念山东省济宁市名医孙镜朗诞辰120周年

    孙镜朗(1901-1974),名铭勋,字镜朗,山东省济宁市人,1963年由山东省济宁市政府确认为济宁四大名医之一。如今,老先生已经故去多年,因其内在精神的弥足珍贵,愈发让后人追忆缅怀其医术、医风、医德。笔者谨以此文聊寄心中之怀念。 医路精进 胸怀仁心 孙镜朗生于一个手工业者家庭,父亲孙士章以缫丝为业,养家糊口。孙镜朗自幼敏而好学,早年即立志:“受尽十年寒窗苦,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孙镜朗17岁那年开始系统阅览中医学经典,后拜南京著名儒医石云轩为师,医业大进。 由...

  • 海派朱氏妇科 创始人朱南山 继承者朱小南 创新者朱南孙

    海派朱氏妇科 创始人朱南山 继承者朱小南 创新者朱南孙

    海派朱氏妇科自20世纪初创立以来,已历百年。朱氏三代传承,名家辈出,医术精湛,救人无数,尤其热心医学团体教育事业,创办新中国医学院,其声望之隆,饮誉全国,称道海外。朱氏妇科由朱南山先生在20世纪初始创,又由其传人朱小南和朱南孙不断融入新说而发扬光大。 创始人:朱南山 创始人朱南山(1871—1938),名庆松,又名永康,江苏南通人,家贫好学,拜南通儒医沈锡麟为师,宗张子和学派,以治时疫重症成名于乡里。1916年应旅沪同乡会之邀来沪行医,因其辨证确切,用药富有魄力,往往一帖见效,人称&...

  • 周兆山遵照传统中医学证治规则

    周兆山遵照传统中医学证治规则

    周兆山主任医生是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山东中医药大学隶属青岛市中医医院主任医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呼吸科主任、内科教研组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是山东省突贡专家,全国第一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历承继作业指导老师,山东省第一批名中医药专家,第五届中国医生奖取得者。 周兆山主任医生首要学术思想总结 其首要学术思想特征总结如下: 1.遵照传统中医学证治规则。 辨证论治,是传统中医的特征与精华,也是差异于现代医...

  • 北京房山:中医医养服务惠村民

    北京房山:中医医养服务惠村民

    “在这里养老,能接受中医治疗、康复锻炼,还能听戏听歌……”正在北京房山区张坊镇张坊村金海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高丛林老人乐呵呵地说。 村里的中医院建起了老年服务中心和康复中心,原来是全国优秀乡村医生、首都十大健康卫士王金海近年来的大动作。他动员家族之力,在原有村卫生室基础上建起占地14.4亩,集中医药医疗、康复、养老为一体的中医医养结合点,将医养结合、健康指导、精神慰藉、中药种植与循环利用等功能结合起来,为乡村老年人养老探索新路。 老有所医 中药饮...

  • 百岁老寿星 仍上山砍柴

    百岁老寿星 仍上山砍柴

    在广西永福县罗锦镇岭桥村西岭屯 生活着一位比较特别的百岁老人:70多 年前,他背负着民族使命,走上过保家卫 国的战场;现如今,已满百岁的他,不但 能记起曾经的每一场战斗,而且身体非 常好,眼不花耳不聋,还能从山上砍回 30多斤重的柴火。这位老兵的名字叫吕 宗秀,刚满100岁的他,不仅是村里唯一 的百岁老人,也是唯一的百岁老兵。 现在还能扛30多斤柴火 吕宗秀老人身体非常好,眼不花耳 不聋,背也不驼,步履矫健。本来约好上 午来看老人,当调查人员到时,老人却不 在家。“早上吃完饭,他拿着把镰刀就出 去砍...

  • 海滨气候 山区气候对健康的影响

    海滨气候 山区气候对健康的影响

    今天有雾霾,道路超级堵。好容易有个空闲和朋友聊天,谈得都是院子、咖啡、喝茶、种菜什么的。身在喧闹都市身累心累,向往山水之间的悠然自得。 羡慕已经退休的人们,辛苦一辈子的退休人,年龄大了,难免各种病痛找上身。无论是选择山区养老,还是选择海滨养老,还是要依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就请气象工程师霍寿喜老师给您分析分析吧。 老张有一儿一女,儿子农业大学林学系毕业后,分配在大别山区的某县城工作。儿子劝父母搬到他那儿,说县城虽小,但山清水秀,风景优美,非常益于身心健康。而女儿的工作地是青岛,女儿女婿都希望老张到青...

  • 山区气候凉爽者多长寿

    山区气候凉爽者多长寿

    山区,泛指山地、丘陵和较崎岖的高原地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3,其中山地和丘陵约占43%。《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认为居处地势高,气候凉爽者多长寿。这与山区长寿老人多的事实相吻合。   近年来,随着字宙空间计划的实施和某些地方病在山区的流行,推动了高海拔地理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作用的多学科研究,使人们对山区环境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一、环境特点和生活习惯   (一)环境特点   随着海拔高度的...

  • 针灸名家贺普仁彭静山的练指法

    针灸名家贺普仁彭静山的练指法

    针刺疗效的取得要有准确的辨证、精确的取穴、熟练的手法操作,若仅懂得辨证取穴还不算一个合格的针灸医师。 同是一根针,有功力的医生运用熟练的手技,可使针下生热、生凉,使气至病所,立见奇效。 而缺乏功力的医生针法笨拙,针刺时手指不听指挥,进针困难,或针入而气不至,或针后而不效,病人徒受皮肉之苦。 《标幽赋》载:“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强调指力练习的重要性。指力是持针和运针的功夫,就是手指的力量,广义的指力还包括手腕的力量。 有一定的指力,才能如水之...

  • 老官山汉墓漆人经脉循行的特点及学术价值

    老官山汉墓漆人经脉循行的特点及学术价值

    成都老官山汉墓髹漆人像足太阳经脉循行浅析 2012 年 7 月四川省成都市天回镇“老官山汉墓” 出土了一尊木胎髹漆人像, 该人像体表阴刻有 29 条白 色细线和一百余个圆点, 与中医针灸学中经脉循行和 腧穴分布极为类似, 经考证后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我国 发现的最早、 最完整的经穴人体模型 [1 ] 。老官山汉墓 经穴髹漆人像(以下简称“漆人” )上刻画的经络线条 与 《灵枢》 、 马王堆汉墓帛书中所记载的经脉循经等相 比较, 在经脉分布、 交汇、 转折等方面颇具特色。...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