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 第13页

山 第13页

  • 高血压治疗方山楂粥

    高血压治疗方山楂粥

    【来源】《粥者》 【原料】山楂30~40克粳米100克砂糖10克 【制作】先将山楂入砂锅煎取浓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砂糖     煮粥。 【用法】可在两餐之间当点心服食,不宜空腹食,以7~10天为一     疗程。 【功效】健脾胃,消食积,散淤血。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     绞痛、高脂血症以及食积停滞、腹痛、腹泻、小儿乳食不消等。...

  • 失眠头晕 猪腰枸杞子山萸肉

    失眠头晕 猪腰枸杞子山萸肉

    近年来,我经常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痛及失眠多梦的问题,家里人都说我是“肾火重”。后来,爱人在朋友处得知一条祛肾火的偏方,我按量服用一段时间后,失眠、头晕的症状得到很大的改善。 组方如下:猪腰2只,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将以上食材一同放入砂锅内,加入适量清水,水煮沸后用中火将猪腰子煮熟。然后加入食盐调味,吃猪腰喝汤,可治疗肾火重引起的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和五心烦热。 (东莞 邵先生)   专家点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谭汉添表示,读者...

  • 补脾养胃治慢性胃炎 银耳淮山排骨汤

    补脾养胃治慢性胃炎 银耳淮山排骨汤

    银耳淮山排骨汤 材料: 排骨3两,银耳15克,淮山20克。 做法: 排骨、淮山洗净,银耳用水泡开。将排骨、银耳、淮山放在锅中加水适量,用高火煮10分钟,改中火再煮3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 健胃益气,适宜慢性胃炎见纳差、乏力者食用。 莲子山药党参瘦肉汤 材料: 莲子、党参、山药各15克,瘦肉200克。 做法: 将莲子、党参、山药及瘦肉洗净,然后加入适量清水煮1小时,最后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 莲子补脾止泻、...

  • 山药薏仁粳米粥妙治轮状病毒肠炎

    山药薏仁粳米粥妙治轮状病毒肠炎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是儿科门诊的 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用山药薏仁粳米粥 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一、治疗方法 6个月~l岁,每日用山药5克,薏苡 仁10克,粳米25克,加适量清水煮粥服 用。母乳或奶粉每日2~3次。 1。3岁,每日用山药10克,薏苡仁 20克,粳米50克,加适量清水煮粥服用。 所需水量以苹果煮水代之。 二、体会 轮状病毒性肠炎属中医“泄泻”范 畴,中医辨证多为本虚标实,虚者脾之不。 足也,实者实乃湿也。药膳山药薏仁粳米 粥治疗轻、中度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较好...

  • 李明山喜用对药治胃病

    李明山喜用对药治胃病

    李明山是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工作50余载,医术精湛,用方精简,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喜用对药。 对药是贯穿于药物与方剂之间的桥梁,是中药复方的基础,临床应用时,应把握病机,熟知药性,才可得心应手。笔者有幸跟师,现将李明山治疗胃病常用药对举例如下。 合欢皮、夜交藤 合欢皮味甘性平,归心、肝经,有解郁安神、安和五脏之功。夜交藤味甘性平,归心、肝经,有养心安神之效。二药配伍可使心志欢愉,五脏安和,补阴血而安神志,故治疗肝气犯胃型脾胃病,效果更为明显。...

  • 新冠诊疗方案内闭外脱证为何用山茱萸

    新冠诊疗方案内闭外脱证为何用山茱萸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医治疗部分新冠肺炎危重型内闭外脱证的推荐处方是参附汤加味。临床通用的参附汤最早出现在《严氏济生方》中,有大补元气、回阳固脱的功效,用于治疗真阳不足、上气喘急、自汗盗汗、气短头晕等阳虚气弱的病证。方案推荐处方用人参15克、黑顺片10克(先煎)、山茱萸15克,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笔者认为,此治疗方案先用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开窍醒神,再用参附汤加味大补元气,回阳固脱。黑附片味辛,回阳救逆;人参味甘,大补元气;山茱萸味酸,收敛阴液。黑附片合人参辛甘化阳,山茱萸同人参酸甘化阴...

  • 化痰止咳咸猪骨豆腐汤 铁棍淮山玉米脊骨汤

    化痰止咳咸猪骨豆腐汤 铁棍淮山玉米脊骨汤

    咸猪骨豆腐汤化痰止咳 咸猪骨豆腐汤 配料 猪骨600克、豆腐350克、马蹄100克、盐5克 制法 猪骨盐腌4小时,洗净;豆腐用盐水浸泡1小时,沥干水,用油将两面煎至金黄色。清水2000毫升放入瓦煲内,煮沸后加入以上用料,武火煲滚后,改用文火煲1小时,加盐调味。 效果 清热泻火、化痰止咳 方解 适于热性体质、口臭口渴、肠胃不清、热病后调养者食用。此汤可用于熬夜、烟酒过多及胃火盛引起的胸闷烦渴、咽喉肿痛、咳嗽、风火牙痛、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及健康人群...

  • 治疗咳嗽 兹举跟师顾植山教授所见病例二则

    治疗咳嗽 兹举跟师顾植山教授所见病例二则

    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认为,中医治病应分天、人、病三个层次。《黄帝内经》论病因有天、人、邪“三虚”之说,诊断上就相应有辨病证(包括辨致病之邪)、辨人(体质)和辨天(五运六气)的不同角度,治疗上有司天、司人、司病证的不同层次。所谓的“司天方”是司天人关系之方,从调整天人关系的角度出发,调理气机,从而达到天人相应的境界,调动人体自身的力量消除疾病。 2016年丙申年,水运太过,少阳相火司天,寒甚火郁,相火被岁水所克,形成郁火病机,易使肺金受邪,产生咳...

  • 膏滋方临床应用 分享顾植山的一则典型案例

    膏滋方临床应用 分享顾植山的一则典型案例

    随着膏滋方在临床上逐渐推广应用,膏滋方治疗慢性病、调治亚健康的功效已经逐步被认同。然而,作为治未病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膏滋方冬藏精思想以及治未病内涵如何在处方思路中得到体现,在普遍意义上尚处于不被熟知和了解的阶段。笔者通过多年实践以及跟师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临证,对运气理论与治未病思想指导膏滋方临床应用略有感悟。近日,因追访服用膏滋方患者疗效,发现有位患者已近五年未复发。随着斗转星移,运气更迭,当年看不懂的方子,今天回顾品味起来忍不住赞叹天人合一力量之神奇与中医治未病思想之高超。在此分享顾植山的一则典...

  • 化痰止鼾 山楂陈皮汤

    化痰止鼾 山楂陈皮汤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打呼噜还是某些疾病的征兆,所以对于打呼噜切不可听之任之。 人为什么会打呼噜呢?道医认为,肺司呼吸,开窍于鼻。它是人体与天气、外界沟通的孔窍。所以肺有病,首先就会体现在鼻子上。 而鼻子如果吸入了六淫邪气,最先伤的器官就是肺。如果肺功能正常,呼吸就会顺畅,就不会打呼噜。同样,鼾声如雷,整日吵得别人睡不着的话,说明您的肺出问题了。 现在女人打呼噜的也很多,原因就是平时不注意,把肺伤到了。比如一些爱美的女性朋友平时喜欢穿露背装,看上去的确很漂亮,但对于养生而言却是极为不利的。...

  • 模拟“太阳下山”治内瘦型糖尿病

    模拟“太阳下山”治内瘦型糖尿病

    去年曾治疗一位内瘦型糖尿病患者,其在太阳下山后全部症状都会减轻,循着这个“象”在其体内营造“太阳下山”的状态,进而获得症状迅速改善、血糖恢复正常的疗效,停用药物1年后随访,患者血糖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详述如下: 张某某,女,64岁,2021年5月18日初诊。患者素来体型偏瘦,4年前因体重减少5kg于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查发现餐后血糖高于10mmol/L,开始连续求治于不同的中医,自觉症状没有改善,餐后血糖也一直不降。平素饮食控制,口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血糖...

  • 舌痛 处方炒怀山药 5剂巩固舌痛痊愈

    舌痛 处方炒怀山药 5剂巩固舌痛痊愈

    程某,男,67岁,初诊日期:2021年3月7日。 诉舌痛半年余,每食用刺激性食物(如酒、辣椒、醋等)则舌痛,口干,舌紫少苔,有裂纹,脉滑。平素饮酒较多,大便溏薄,日1~2次。 诊断:舌痛(胃阴虚)。 处方:炒怀山药30g,粉葛根30g,芡实30g,党参15g,炒白术15g,半夏10g,炒白芍15g,生地10g,黄芩15g,炒谷麦芽各15g,木香10g,砂仁6g,炙甘草6g。5剂,水煎服,日1剂。 3月12日二诊:未食用刺激性食物,未出现舌痛,大便较前成形,日1次。予上方5剂。...

  • 顾植山教授水肿验案举隅

    顾植山教授水肿验案举隅

      《黄帝内经》提出治病要“必先岁气,勿伐天和”,临床必顺天以察运,因变以求气。安徽中医学院顾植山教授,常参天地之理,调运气之方,临床效果显著。我们跟师顾植山教授,试学用于临床,某些疑难杂症,或囿于辨证论治层次而难取效者,试用五运六气理论思路,常收意外惊喜之效,此举二例,冀作引玉之砖尔。   病案1   卜某,男,71岁,2012年5月7日初诊。   左膝以下肿胀,活动不利5天。   患者20余天前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诊为“脑血栓”入住神经内科。十...

  • 大山楂丸 消除食物油腻促消化

    大山楂丸 消除食物油腻促消化

    过食油腻食物会给肠胃带来负担,出现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不适症状,如果备点大山楂丸,可消除食物油腻,促消化,防治食积。 在开胃消食的中成药里,大山楂丸算得上是“最刮油”的一个,虽然只含三味药,却个个是“消食化积”的好手:山楂含有多种脂肪酶,能促进肉类等油腻食物的消化;麦芽富含淀粉酶、脂肪酶、维生素B,擅长促进面、薯、芋等淀粉类主食的消化;神曲含有酵母菌、多种消化酶和B族维生素,对米面类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颇有效验。 临床上常将这三味药合用,统称为&ldquo...

  • 顾植山教授 附子山萸汤验案举隅

    顾植山教授 附子山萸汤验案举隅

    顾植山教授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他全面系统继承了龙砂医学流派,重视《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与临床运用,运用六经三阴三阳理论指导运用经方,运用肾命理论与冬藏精思想指导运用膏滋方“治未病”。余有幸忝列门墙,师事先生,观其临证善用运气方,于疑难病症屡获良效,运用之妙堪称神验,兹举顾植山甲午年运用《三因司天方》附子山萸汤验案,藉此探析他临证运用运气方之临证思路, 以便于更好推广运用。 《三因司天方》之附子山萸汤 2014年为农历甲午年。宋代陈无择在《三因司天方》针对六甲...

  • 顾植山探讨龙砂膏滋方处方特色与开方思路

    顾植山探讨龙砂膏滋方处方特色与开方思路

    发源于江苏省江阴市的龙砂医学流派,绵延七百余年,影响深远,依据《黄帝内经》的“冬藏精”理论和肾命学说为理论基础,擅用膏方“治未病”是该学术流派的重要特色之一。 冬服膏滋调补在龙砂地区,自明清以来就有此“民俗”。近年来随着中医“治未病”工程的推广,原本在江浙一带用作“冬令进补”的膏滋“民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冬令进补服“膏方”,...

  • 主治结节包块瘿瘤 山甲消瘰丸

    主治结节包块瘿瘤 山甲消瘰丸

    组成及用法:柴胡9克,青皮9克,制香附12克,玄参12克,浙贝9克,牡蛎15克,昆布12克,黄药子9克,海藻12克,炮山甲粉4.5(分吞)克,全蝎粉4.5(分吞)克,赤芍12克,当归9克,紫草9克,海浮石15克,桃仁9克,红花6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结节,包块,瘿瘤。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陈慈煦的经验方。陈慈煦(1913年~1983年),江苏南京人,受业于南京名医杨伯雅。杨氏擅长温病与内科杂病,陈氏得其心传,受益殊深。抗战初期,携眷入黔,定居贵阳,解放后执教于贵州省中医进修学校,历任...

  • 顾植山 咳嗽胸闷案 早醒体倦案

    顾植山 咳嗽胸闷案 早醒体倦案

    关于血府逐瘀汤一方的疗效及从运气学说“开阖枢”理论阐发其方解的论述已见诸报端。大量临床实例证实,该方确为少阳、少阴“转枢”良方。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基于运气学说“开阖枢”理论运用该方,扩大了该方的适应症范畴,更能为立法遣方说理。 顾植山认为:“2014甲午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实际气候特点是夏季温度偏低,司天少阴君火受郁,五之气少阳相火加临,引动内郁之少阴君火渐发”,故血府逐瘀汤在...

  • 顾植山龙砂膏滋方脉案选析

    顾植山龙砂膏滋方脉案选析

    •擅用运气学说,注重调“天人关系”,以期“必先岁气,勿违天和”,是龙砂医家的独门绝技。2016年一之气客气少阴君火,司天之气为少阳相火,中运为水运太过。加之2015乙未年为金运不足,炎火流行之纪,五之气主客气均为阳明燥金,至小雪交气后出现大范围骤然降温,火气内郁,近似寒包火,如2016年火邪引动内伏的热邪,发病将会偏重,应作未雨绸缪,2015年膏滋方中多取升明汤之意。 •龙砂膏滋的服药时间是有讲究的,首先取药后要伏火,否则容易上火;其次要...

  • 顾植山教授推荐如下几个今年夏季的常用方

    顾植山教授推荐如下几个今年夏季的常用方

    2015年乙未年夏季运气进入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太阴湿土,主生客为小逆,气候变化较剧烈。6月份,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多,气温偏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凡此太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阴专其政,阳气退辟……寒雨数至,物成于差夏,民病寒湿,腹满,身(月真)愤胕肿,痞逆寒厥拘急。” 根据这一时段的运气和气象特点,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推荐如下几个今年夏季的常用方,供诸同道参考。 备化汤 该方由木瓜、茯...

  • 杨栗山治温十五方解析

    杨栗山治温十五方解析

    基于升降散类方的杨栗山治疫思想探要 杨璇, 字玉衡, 号栗山 (1705年至1795年) ,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 在其著作《伤寒温疫条辨》中提出了以“郁热”为主的温病思想, 并以古方陪赈散为原型继承并发挥出升降散14个加减方。杨栗山学术思想受吴又可、刘河间、张璐等医家影响较深, 其主要学术思想有: (1) 以“杂气”为病邪的致病观。 (2) 以“郁热”为病机的核心。 (3) 以升清降浊、调畅气机为主要特色的治病理念。 杨栗山...

  • 大山楂丸为开胃消食中成药

    大山楂丸为开胃消食中成药

    大山楂丸为开胃消食中成药,主治食积内停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闷。方中3药均为消食药,山楂善消油腻、肉食积滞,为主药;麦芽善消米面食积;六神曲行气消食,善消谷食积滞。三药相配,共奏开胃消食之功。由于名字直接取“山楂”二字,而山楂既可作药物,又能当食物,安全性高,还能促进脂肪消化,因此大山楂丸常被一些爱美人士当作减肥之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山楂丸具有增强消化酶活性,促进肠运动及降血脂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山楂生食令人嘈烦易饥,损齿,齿龋者不宜。其他典籍里还有&ldquo...

  • 刘氏伤科(刘寿山)(秘方数:11)

    刘氏伤科(刘寿山)(秘方数:11)

    刘寿山(1904-1980),北京人。19岁时拜文佩亭为师。后从事中医正骨临床和教学工作五十年之久,有着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刘氏对中医筋骨损伤学术造诣较深,尤其对中医筋骨气血有独到见解,对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更有独到之处,其正骨手法别具一格,确有较好的疗效,深受民众信任和爱戴。(施杞) 方 名 接骨紫金丹 舒筋壮力丸 努伤化瘀丸 补肾养血丸 外敷接骨散 外敷正骨散 消肿化瘀散 外敷活化散 外敷生长散 外敷壮力散 腾药...

  • 石氏伤科(石筱山、石幼山)(秘方数:34)

    石氏伤科(石筱山、石幼山)(秘方数:34)

    石筱山(1904-1964)、石幼山(1910-1981)昆仲为石氏伤科第三代传人。石氏治伤,注意整体调治,内外兼顾,善于有所侧重地综合应用手法、外治、内服、针刺以理伤续断,尤其擅长用巧劲正骨上骱理筋及结合体质、兼邪辨证施以内治方药。损伤论治,石氏主张气血兼顾。筱山先生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证体会提出气血兼顾时要以气为主。损伤以后,瘀血为患,宜治血为先,但攻逐不能伤正,康复更须扶助正。石氏又认为损伤亦有虚实之别,虚人受伤是本虚标实,重访瘀著亦是本虚标实,积劳所致的劳损或劳伤更是以虚为主。石氏还注意治伤须留意兼邪...

  • 沈一山运用乌梅丸治疗多种病证

    沈一山运用乌梅丸治疗多种病证

    乌梅丸首见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和《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乃治疗厥阴病之主方。因经文有“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之语,后世视此方为治蛔和治久利之方。然自清以来,诸多医家却多用其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的特点,广泛用于治疗寒热错杂、虚实并存的多种疾病。浙江省杭州市名中医、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沈一山运用乌梅丸治疗多种病证均取得良效。现将部分医案运用体会简述如下,以飨同道。 咳嗽案...

  • 克山病(秘方数:9)

    克山病(秘方数:9)

    克山病是一种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全身性地方性疾病,1953年发现于黑龙江省克山县,故名。本病在黑龙江、吉林、河北、陕西、甘肃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许多乡村亦有流行。本病根据起病的急缓、病程的长短以及自觉症状的有无,分为急型、痨型(慢型)和潜在型。其临床表现常有胸闷、心悸难受、恶心、频繁呕吐、气促、浮肿等症状,甚者可有急性心源性昏厥及全身抽搐。由于呕吐物初为食物及粘液,以后则为胆汁,故在民间又常称本病为“吐黄水病”。体检所示常为面色灰暗、四肢厥冷,脉搏微弱,体温偏低、血压下降,心界轻重度增大,心音低弱...

  • 粘连性肠梗阻【严凤山方】

    粘连性肠梗阻【严凤山方】

    【辨证】阳明腑实,气机痞塞,血行瘀滞与糟粕互结。【治法】理气活血,通腑散结。【方名】防粘连汤。【组成】乌药12克,川楝子12克,厚朴9克,元胡9克,当归12克,赤芍9克,枳壳9克,炒莱菔子12克,大黄15克(后下),芒硝6克(冲服)。【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严凤山方。...

  • 石筱山“十三科一理贯之”正骨手法

    石筱山“十三科一理贯之”正骨手法

    石筱山(1904年-1964年),江苏无锡人。著名中医骨伤学家、教育家,上海著名中医骨伤科石氏世家石晓山次子,石氏伤科第三代传人。 在学术上,石筱山重视“十三科一理贯之”,强调伤科临床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擅于外伤内治,强调气血兼顾,以气为主,以血为先;认为骨创伤病变多兼痰湿,故诊治不仅筋骨并重,还应治兼邪重痰湿;并创立正骨手法“十二字诀”。因临床疗效卓著而享誉国内外,被尊为上海伤科八大家之一。 秉承“十三科一理贯之” &ldquo...

  • 养生学家曹慈山撰写 保健养生《粥疗歌》

    养生学家曹慈山撰写 保健养生《粥疗歌》

      饭后无事,灯下闲读,偶得一琅琅上口、保健养生知识丰富的《粥疗歌》,获益匪浅。此乃清代养生学家曹慈山先生撰写,现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   若要皮肤好,大米煮红枣;   气短体虚弱,粥里加山药; 心虚气不中,桂圆煨米粥;   要治口臭症,荔枝粥除根; 清退高热症,煮粥加芦根;   血压高头昏,胡萝卜粥灵; 防治脚气病,米糖煮粥饮;   肠胃缓泻症,胡桃米粥炖; 头昏多汗症,煮粥加薏仁;   便秘补中气,藕粥很相宜; 夏令防中暑,荷叶同粥煮;   若要...

  • 石筱山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石筱山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石筱山(1904年-1964年),原名瑞昌,字熙侯,石氏伤科第三代传人,系我国现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伤科临床家、中医教育家。他幼承庭训、秉继家学,广撷博览、孜孜以求,于中医学造诣殊深,理伤续断尤著专长。在生前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承先启后,开拓进取,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建树了完整的石筱山伤科学术思想理论体系,成为我国著名的伤科流派之一。值此先师诞生110周年之际,特将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及继承创新概况作一简介。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传承家学,创新立说 石氏伤科迄今已有140多年历史。创始人石蓝田,原系武林...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