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第58页
-
治疗温病表里三焦大热的处方
升降散是《伤寒温疫条辨》治疗温病表里三焦大热的处方,近年来笔者临床外用本方擦浴治疗感冒高热,效果较好。有清热解表,疏通腠理,退热解痉的作用,可有效降低体温,缩短发热持续时间,有效防止体温复升,降低高热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操作简单易行、经济,患者易于接受。 药物与用法制大黄24克,僵蚕12克,蝉衣12克,片姜黄2克,水煎2次浓缩成药液。感冒高热时,将药液凉至40度左右,用纱布浸透药液,反复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处大血管走行部位及背部擦浴治疗,以皮肤擦红为度,并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整擦浴的力度和持续的时...
-
四妙丸 临床应用案例三则
四妙丸出自清代张秉成所著《成方便读》,是在《丹溪心法》二妙散的基础上加川牛膝、薏苡仁水泛为丸而成。张秉成在原书中写有:“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肝肾不虚湿热决不流入筋骨。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领苍术黄柏,入下焦而祛湿热也。再加苡仁,为四妙丸。因《内经》有云,治痿独取阳明。阳明者,主润宗筋,宗筋主束筋骨,而利机关也。苡仁独入阳明,祛湿热而利筋络,故四味合用之,为治痿之妙药也。”二妙散(苍术、黄柏)主治湿热下注证,功效清热燥湿。四妙丸与二妙散相比,清热利湿之功更著,且兼可补益肝肾。笔者有幸跟...
-
小青龙汤类方三方鉴别 先辨六经继辨方证
临床中表里合病以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太阴合病最为常见。其中太阳阳明合病以大青龙汤为代表方,太阳太阴合病以小青龙汤为代表方。 小青龙汤为太阳太阴合病的外邪里饮证的典型代表方剂。同时,仲景也给出小青龙类方: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三方治法都是解表兼以祛饮。其中射干麻黄汤偏于咳喘而咽部症状突出,如可闻及喉中哮鸣音等;厚朴麻黄汤胸闷、喘咳、短气症状突出,且兼有阳明里热可见烦躁等,与小青龙加石膏汤证更为相似。 小青龙汤 太阳太阴合病代表方 《伤寒论》中虽以六经分篇辨治,但六经辨治体系中却蕴含着丰富...
-
辨证湿温(湿热郁蒸)三仁汤加麻黄苍术
付某,女,89岁,2013年5月11日初诊,患者因不明原因发热在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一周,经消炎抗感染治疗发热已退,但见大汗淋淋,胸脘满闷,端坐呼吸,腹胀如鼓,二便不通,口干思饮而不得饮,饮水后腹胀更甚,该院专家会诊后由该院专家处以行气宽中之剂治疗后诸症加剧,其女遂来我院邀笔者前往诊疗。患者面色淡黄,略见烦躁,脉弦略数,舌淡苔白厚腻。 辨证:湿温(湿热郁蒸)。治法:芳化淡渗,清热利湿。主方:三仁汤加麻黄、苍术。 处方:杏仁9克,白蔻仁6克,薏苡仁18克,厚朴9克,通草3克,姜半夏9克,滑...
-
三仁汤的临床应用 治反复发热
朱某,男,15岁,2013年6月30日初诊。 患者反复发热20天。病史:20天前受凉后发热,体温38.7℃,当日社区医院予退热、消炎药体温曾降至正常,次日下午再次发热,体温不超38.0℃,口服藿香正气滴丸、柴胡口服液、阿莫西林胶囊,效果不显。20天来时有发热,最高37.6℃,多在下午。刻诊:乏力身困,体温37.3℃,鼻塞流黄涕,口黏腻,纳差,大便溏,无明显恶寒汗出,舌尖红、苔黄稍腻,脉滑数。门诊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正常。 辨证治则方药:湿温困阻,治拟化湿清热,三仁汤加减。杏仁1...
-
猪蹄爪甲地黄汤 介绍三则验案
猪蹄爪甲地黄汤是三峡大学医学院钱达春教授医治血液病验方,是方据《备急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改变而来。因犀角药源奇缺,价格昂贵,故以价廉物美之猪蹄爪甲替代。笔者将其加味用于多种出血性疾病,屡获效验,介绍三则验案于后,供同路教正。 益气摄血固崩漏 蔡某,女,37岁。患者一年前因经来冒雨双抢,尔后经来淋漓不断,每次连续20余天方止,经净四五日后又作。迭经中西药医治年余,重复未愈,妇产科主张行“子宫切除术”,患者惧怕手术而求治于余。患者自诉月经淋漓不净已月余,量少色淡,时夹污黑血块...
-
三叉神经痛(秘方数:9)
三叉神经痛系指在三叉神经分支范围内反复出现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无感觉缺失等种经传导功能障碍的表现。多于40岁后起胸,女性较多。疼痛分布严格限于三叉神经感觉供应区内;不扩散至后头部。疼痛趋向反复发作和缓解,在发作数周或数月后常可自行缓解数月至数年。在发作期,出现阵发性闪电样剧烈疼痛,如刀割、钻刺、火灼,阵痛持续时间仅数秒,频率自1日数次至1分钟多次。突然出现的剧痛常反射性地引起同侧面部肌肉抽搐,以及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流泪或流涎等。发作期涉及面、颌或舌运动的说话、吞咽、刷牙、洗脸、甚至微风拂面皆可诱致阵痛。在疲劳...
-
三叉神经痛(秘方数:6)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为一种位于颜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短暂的、反复发作性的剧烈疼痛的病症,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的病因至今不明;继发性的多与血管畸形、动脉瘤引起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带状疱疹、蛛网膜炎有关。疼痛的特点是突然发生,呈烧灼样、钻凿样、针刺样或刀割样疼痛;发作时间不长,每次疼痛持续数秒钟或1~2分钟,常伴有流泪、流涎、不敢说话、坐立不安等。说话、呵欠、刷牙、洗脸、咀嚼、吞咽或局部受刺激、情绪激动等是导致疼痛发作的诱因。疼痛多为一侧,很少累及两侧,未经治疗很少自...
-
三叉神经痛(名方:4)
中药处方(一) 【方名】散偏定痛饮。 【出处】靳文清方。 【辨证】气滞血瘀,风痰阻络。 【治法】活血通络,平肝祛风,止痛。 【组成】生地30克,当归15克,川芎20克,赤芍20克,白芍2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白蒺藜15克,天麻10克,石决明30克,牛子20克,升麻10克,地骨皮30克,白芥子15克,细辛6克,白芷10克,甘草10克,止痉散(分冲)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 【方名】四味芍药汤。 【出处】夏度衡方。 【辨证】肝阳上亢,上扰清窍。 【治法】柔肝潜阳,和络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