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 第57页

三 第57页

  • 李文瑞应用经方治心动过缓案三则

    李文瑞应用经方治心动过缓案三则

    心动过缓临床常继发于冠心病、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率缓慢型)等疾病。心动过缓可以分为两类。功能性心动过缓:运动员由于长期大量运动,可能造成心动过缓,是一种良性适应过程,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运动量较大的青少年等迷走神经张力较高的人群,也可能出现心动过缓。病理性心动过缓:由疾病、药物、电解质紊乱等导致,如患有心肌炎、心肌梗死、脑中风等疾病,或服用地高辛、普萘洛尔、附子等减慢心率的药物等都可引发心动过缓,并出现乏力、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如果出现心动过缓,但是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如晕厥、一过性的眼前发黑、黑蒙、乏力...

  • 吴光炯治疗老年失眠案三则

    吴光炯治疗老年失眠案三则

    全国名中医吴光炯是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在吴光炯诊室就诊患者中,主诉或被问及睡眠情况时,约80%以上老年患者告知存在各种形式的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睡眠质量下降、总睡眠时间缩短和日间残留效应等。吴光炯收集了大量中医历代医家关于失眠的论述、并结合长期的临床工作,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治疗失眠的思路和方药。 心脾两虚之失眠案 案一蒲某,男,61岁。因长期失眠,服中西药无效,于1994年5月14日来诊。患者精神萎顿、焦虑不安、面容憔悴、不善言谈,易伴腹泻,舌淡,苔薄白,脉...

  • 沈桂祥诊治“三阳合病”验案辨析

    沈桂祥诊治“三阳合病”验案辨析

    患者臧某,男,48岁。2021年10月15日下午初诊。诉头痛发热夜甚,肢节酸痛乏力一周余。症见昼夜发热,夜间加重,头痛如裂,肢节酸痛,大烦渴,大汗出,清晨减轻,周而复始。乏力纳差,大便偏干。每日上午发热头痛诸症减轻。先后多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排除新冠肺炎。西医诊断为急性咽气管炎,予抗生素输液治疗1周,效不佳,遂求诊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康复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沈桂祥。刻诊:发热,头痛如裂,肢节酸痛,乏力,身热汗多濈然,烦渴引饮。咽喉充血不痛,扁桃体不肿大,无咳嗽喘鸣。体温37.8℃。舌红苔黄略燥,脉洪数。 辨证...

  • 李发枝辨治三叉神经痛验案举隅

    李发枝辨治三叉神经痛验案举隅

    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发枝是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通过跟随李发枝学习,总结李发枝应用自拟龙胆夏枯汤、镇肝熄风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芍药甘草汤辨治三叉神经痛验案三则如下。 案一 王某,女,56岁,河南省郑州市退休职工。于2016年11月15日初诊。主诉:间断性右侧面部疼痛4年余,加重1周。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面部疼痛,曾在郑州市某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初服卡马西平片、加巴喷丁胶囊疼痛减轻,近1周来痛势加重,发作渐频,每日发作4~5次,发作历时约3分钟,再服前药不效...

  • 清热利尿验方三则

    清热利尿验方三则

    白茅根茶: 鲜白茅根100克,去节间须根,洗净、切碎,人沙锅内加水1500~1800毫升煎煮,取汁。每日代茶空腹温饮。具有清热利尿的功效,主治小便黄赤、淋漓涩痛、气味臊秽者。 清火利尿茶: 白茅根30克、蒲公英15克、金银花10克。上药共入沙锅,加水1500毫升左右煎煮,取汁。每闩1剂,早、晚空腹温饮。具有清热通淋的功效,主治小便热烫、尿色黄赤、气味臊秽者。 玉栀除烦饮: 玉米须30克、车前草15克、栀子10克。上药共入沙锅,加水1200毫升左右煎煮,取汁。每日1剂,早、晚空腹温饮。具有利尿除烦的功效,主治小便刺痛...

  • 治老年病三验方

    治老年病三验方

    1.治老年口干症:拘杞子30克,麦冬10克,甘草30 克,水煎服,每日1 剂,分早晚2次服。本方具有生津润燥之功效,治疗老年口干症疗效颇佳,一般连服3—4剂使可消除口干症状。 2.治中风后腹胀:莱菔于(萝卜籽)适量,文火炒黄,取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另取10克研为细末,以米酒调匀制饼。将药饼外贴于脐部,包扎固定,并时时以热水袋热熨,每 12小时换药1次。一般用药1-2天后腹胀即可减轻,肠鸣音增强,矢气,随之腹胀消失。 3.治老人尿潴留:白矾60克,研末与食盐30 克搅匀调成药散后,体外湿敷神阙穴(...

  • 中药急救三宝

    中药急救三宝

    源于清代的安宫牛黄丸、宋代的局方至宝丹和紫雪散,是具有应急治病,拯救生命功效的三种中成药,自古被誉为成药“三宝”。这三种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通窍豁痰、镇静安神的功能。现分别叙述如下: 安宫牛黄丸:由牛黄、郁金、犀角、黄连、黄芩、山栀、朱砂、雄黄、梅片、麝香、珍珠组成。功用是清热开窍,豁痰解毒。安宫牛黄丸属中风急救药,是治疗热闭症的常用方。其辨证要点是病人必须具有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舌红或绛,脉数等热陷心包之症状。安宫牛黄丸除用于中风阳闭症外,对于其他热闭症如乙脑、流脑、中毒性菌痢、肝昏迷...

  • 三脉同诊救危症

    三脉同诊救危症

      患者邵某,男,63岁,农民。2009年3月21日上午在田间劳作时突发呆滞不语,约十分钟后又似乎清醒,而回家休息,时而烦躁,时而抑郁,渐至神志欠清,先后前往多家中西医院住院治疗,诊为“重症病毒性脑炎”,予抗病毒、抗感染、降颅压,经10多天治疗无效,且阵发性角弓反张,呼叫不休,而予以抗癫痫(多次注射镇静剂巴比妥类药物),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与对症治疗,未见效,意识障碍加深。4月3日,湘雅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劝其家属放弃治疗。4月11日,延请湖南省名中医、常德市第二中医院吴忠文前往家中诊治。诊见:...

    秘方方剂 2024-03-07 15 0
  • 中药“三宝”擅治春季热病

    中药“三宝”擅治春季热病

    春季气温回升,许多温热性疾病容易流行。中医的温病,其实包括了西医多种急性、热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一般都起病较急,病情较险,一般人们都会想到用西医救治,但是,中医的“温病三宝”也决不逊色,在急危之时,可辨证使用。“温病三宝”即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出自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由牛黄、犀角、麝香、黄连、黄芩、生栀子、朱砂、珍珠、冰片、雄黄、郁金组成。中医认为,心在人体内犹如君主,心包则是心的宫殿。“安宫”形容服药后能使心&...

  • 三妙丸加味临床新用

    三妙丸加味临床新用

    三妙丸源于明《医学正传·麻木》,药物由苍术、黄柏、川牛膝组成,在外科临床中根据不同的病证酌情进行加味,改作汤剂内服治疗下焦湿热瘀阻所致的下肢丹毒、急(慢)性睾丸炎、慢性前列腺炎等症;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治下肢丹毒:下肢丹毒易反复发作,患者常感痛苦不堪。西医学对下肢丹毒的复发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中医学对丹毒早有认识,《素问》称本病为“丹火粟”。丹毒的发生与中医学“湿”、“热”、“瘀”致病因素密切相关。...

  • 大黄药用验方三款

    大黄药用验方三款

    治咳嗽:大黄6克,泡水代茶饮,每日2 次。—般服药1 剂即获愈。 新生儿不吃奶: 生大黄10 克,沸水100毫- 升左右,浸泡10 分钟后,少量分次频频喂服。一般喂服1天即可吮奶。 服汤药即吐:生大黄;生甘草各1克,加水1小杯,煎片刘,煎煮时间不直过长,慢慢喝下,最后15-20 分钟不吐,再服原汤药即可不吐。遇怕服汤药,每服汤药即吐者,可在服汤药前服用。凡以呕吐为主症者,不论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脾胃虚弱均可应用。特别适用于饮食入口即吐,药不入腹者。 (华清)...

  • 三仁汤的临床应用

    三仁汤的临床应用

    人之脾胃属于中 —焦。人在湿盛之季节或伤于雾露,或汗出沾衣,或涉水淋雨,或居处潮湿,或水中作业等情况,可致脾胃功能呆滞,易外感湿热,形成外湿郁遏卫表,内湿停滞伤脾之病机。人处于这种情况下,如能喝上几剂三仁汤那是最理想的了。 湿性类水,故为阴邪。湿邪侵袭人体,滞于经络,阻遇气机,可见胸闷脘痞等。可用三仁汤加三七15克、丹参12 克;湿为阴邪,损伤阳气,易伤脾阳。脾阳如伤,可致脾阳不振、水湿停聚,故出现腹泻、尿少、水肿等。可用三仁汤加补骨脂15克、吴茱萸 10克、茯苓15克;湿邪致病,可侵犯人体各部,遍及脏...

  • 三承气汤临证比较

    三承气汤临证比较

      大承气汤去芒硝,减枳实、厚朴用量,为小承气汤,用于热结不甚者。   方以示法,方以示例,经方也不例外,临证者总宜随证处方用药。在处大、小承气汤方时,每味药的用量都当因证而施,因人而异。基于此,大、小承气汤两方的主要区别,对于临证者而言,主要在于有无芒硝。   《伤寒论》在大承气汤方证中多次提到“燥屎”,如215条:“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宜大承气汤下之。”此为古人临证观察所得。患者在服泻下药后,在泻下...

  • 三七治老年眩晕方

    三七治老年眩晕方

    处方与用法:三七50克,研细末,装入 0.5克胶囊;每次2粒 (即1克), 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15天为1个疗程。体质较弱者,可用熟三七(三七用鸡油略炸,再研末)。 功效:活血化瘀,补气生血,调理血脉,对老年眩晕症,头晕眼花,如坐车心悸多梦,少气懒言,尤其是动脉硬化,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起者效果较好。 (谢东风) ·治疗眩晕(美尼尔氏综合征)独活煮鸡蛋 ·精选 颈椎疾病 中医秘方 ·天麻 治 眩晕 ·眩晕(秘方数:8) ·耳源性眩晕(秘方数:...

  • “独参汤”急救注意三点

    “独参汤”急救注意三点

    “独参汤”是中医急救法的典范,整个药方仅用“人参”一味药,十分奇特。这个回阳固脱的方剂,已经深入了普通的百姓家,许多人在家中会备有人参,来应付突发的状况。一般由于气虚较甚或气不固摄导致的气脱,或各种大出血导致的气随血脱,出现了面色苍白、口大渴、全身瘫软、手足逆冷、冷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的阳气暴脱症时,均可急煎独参汤来救急。需要指出的是,应用独参汤时的药材选择、用量、煎服法等是非常讲究的,只有做到丝丝人扣,方能达到理想效果。1.人参选择:人参因产地不同,而名称各异...

  • 偏头痛治疗三方

    偏头痛治疗三方

    1.鲜白萝卜适量,冰片少许。先用干净的布将萝卜捣烂包信,拧出汁液适量;加入冰片少许,调匀即成。以消毒过的脱棉浸药汁塞入鼻孔内,左侧痛塞右鼻孔,右侧痛塞左鼻孔。 2.柴胡15克,白芍20克,川芎15克,香附10克,蔓荆子15克,白蒺藜15克,玄胡15克,丹参20克,栀子10克,地龙15克,僵蚕10克,牛膝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3.白芷12克,荆芥120克,日1剂。水煎服。 (新滔)...

  •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验三则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验三则

      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方中麻黄发表散寒,附子强心肾之阳气助麻黄之发散,细辛搜剔、温散深入十二经之寒邪。本方药仅三味,配伍精练,功效卓著。现代临床应用已远远超过《伤寒论》所载治疗范围。可以用来治疗心肾阳虚兼外感寒湿所致的一系列虚寒性病症。笔者临床用本方加味治疗慢性颈肩背腰腿疼痛,收到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案1   张某,男,41岁。有20多年慢性腰酸痛史,体质偏弱,每逢冬季大便必...

  • 黄芪桂枝五物汤今择验案三则

    黄芪桂枝五物汤今择验案三则

      黄芪桂枝五物汤载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五味药物组成,是一首治疗阳气不足、血行不畅,兼以外感风邪,以肌肉麻木为特征之血痹证的有效方剂。本方临床应用广泛,笔者常用该方化裁治疗多种病症,疗效满意。今择验案三则。   中风先兆   金某某,男,51岁,朝鲜族,2004年10月13日就诊。   患者二周前头目眩晕,时觉脑中昏聩,语言现一过性不利,呕吐多痰涎,继而口眼歪斜,口角流涎,左半身肢体麻木,肢冷,头重脚轻。当地卫生院诊为“脑血...

  • 《黄帝内经》十三方

    《黄帝内经》十三方

      《黄帝内经》中称方剂为汤液,言有十三方,似已成定论。近代医家张骥撰《内经方集释》认为,除醪醴、豕膏为单味药物外,加上《素问·刺法论》遗篇中“小金丹”,实际只有11方,其中《素问》7方,《灵枢》4方。现根据文献归纳于后。   1.鸡矢醴(《素问·腹中论》岐伯方)   组成:鸡矢白干者8合,无灰好酒3碗。   用法:将鸡矢白炒香,加无灰好酒,共煎至一半许,用布滤出其汁。五更热饮则腹鸣,辰巳时行2~3次,皆黑水;次日觉足部渐有皱纹,又饮1次,则渐皱至膝上而收效。  ...

  • 介绍毛德西治疗脾胃病“三味”方奥义

    介绍毛德西治疗脾胃病“三味”方奥义

      毛德西教授为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从事中医内科工作50年,学验俱丰,临床善于“抓主症、选主方、用主药”。在选方用药方面,以《内经》“君一臣二”为宗旨,发挥经方遣药之义,临证用药多以三味为君臣药,故称“三味”方。主药明确,方证合拍,随症加减,疗效显著。笔者有幸师从毛德西教授,侍诊其身,耳濡目染,受益良多。今就其常...

  • 《伤寒论》“三承气汤”医案

    《伤寒论》“三承气汤”医案

    所谓“三承气汤”,是指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在讲《伤寒论》承气汤前,我们先看一个医案。   一患儿,10岁,2004年10月来诊。半月前感冒风寒,发烧39.8℃,怕冷,随即到医院输液治疗三天,发烧不退,并出现咳嗽、气喘,白天咳,晚上喘,痰多壅于咽喉,喉咙中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医院确诊为肺炎,继续输液治疗4天,体温降至37.5℃,但气喘不减,痰仍然很多,呼吸不利,晚上睡觉不能平卧在床上。遂停止输液,改用中药治疗,服一周清热化痰、止咳平喘药(生石膏、鱼腥草、瓜蒌皮、浙贝母、桑...

  • 名中医吴荣祖 三乌汤运用

    名中医吴荣祖 三乌汤运用

      三乌汤,余习之于云南省名中医吴荣祖老师。该方化裁于乌头汤、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甘草附子汤诸方,具有温阳益气,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搜剔痰瘀,益肾健骨等功效。《金匮要略》:“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

  • 五苓散 通调三焦水液的方剂

    五苓散 通调三焦水液的方剂

      临证凡饮水腹胀、水饮水肿、呕吐泄泻、身热头痛,甚或口干、目痒、咽痛、鼻干者老师多用五苓散,每用之似皆得心应手。然其使用之理,细细想来有明了者,有晦涩者,甚至有不知所云者。问及,师曰:“五苓散其实是一张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方剂,全身无论何处出现水液代谢障碍,均可用之。”《本草疏证》记载有桂枝六种功效:“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水,曰补中。”而在五苓散中,桂枝宣通阳气,通津液于周身,最终使得“水津四布,五经并行”。看来,桂枝当为本...

  • 治脑血栓形成方:验方三则

    治脑血栓形成方:验方三则

    治脑血栓形成方 处方:水蛭、川芎各50克。共为细末,装入胶囊,每粒含药粉0.25克。日2次,每次4粒,温开水送服。血小板不同(小于 80X109/L 几)者慎服或不用。 功效:行气血,化瘀血,治脑血栓形成,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行走不稳,语言不利,口眼歪斜,舌暗,脉弦细者。 (党晓攀) 治不射精症方 处方:王不留行子30克(先煎),穿山甲10克(先煎),路路通10克,三七5克(研未,分2次冲服),柴服5克,山蓖肉10克。水煎服,日1剂。 10天为一个疗程。 功效:化瘀血,通精道,治男子不射精症,生殖器官无异常,伴面色熏...

  • 如意金黄散外用三则

    如意金黄散外用三则

    如意金黄散始载于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是中医外科的重要药物,具有清火消肿,散瘀止痛功效,多用于疮痈初起,红肿热痛,丹毒及无名肿痛等病症的治疗。直至今日,价廉的如意金黄散仍然在临床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取如意金黄散适量,加水调成稠糊状,摊于油纸上,厚约0.5-0.7厘米,面积略大于红肿外,外贴患处,每日挽药1次。一般2-3天即可,红肿热痛大为减轻。 2、治疗静脉炎:取如意金黄散适量,以醋调成稀糊状后外敷患处,每日2次,连续用药2-3天后,即可收效。如果是因为使用化学药品而致静脉炎,可...

  • 草药验方三则

    草药验方三则

    治鼻衄:猪鼻1个,白茅根10根,共蒸吃肉喝汤。每日1次,连吃3次可好。 治糖尿病:车前草、金钱草各30克,共泡水当茶喝,每日2次,连喝1个月。一糖尿病人血糖达13.8,连服1个后,血糖降到6.8。 治急性胆囊炎疼痛:用韭菜蔸子适量熬水喝,当日可止痛。...

  • 治疗温病邪留三焦

    治疗温病邪留三焦

      温胆汤为笔者临证常用方。早期对温胆汤的认识,拘于治胆、治心、治胃。运用日久,体会到温胆汤的使用范围应该超越上述认识,但一时未能找到相应的理论阐释。   读《温热论》,叶天士指出:“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犹之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症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   反复品读这段文字,如把小柴胡汤作为“和解表里之半”的代表方,则叶天士把小柴胡汤与温胆汤作类比,小柴胡汤治疗伤寒邪入少阳,温胆汤治...

  • 连建伟治疗甲型H1N1流感三方

    连建伟治疗甲型H1N1流感三方

      今年国外甲型H1N1流感十分猖獗,国内疫情也日趋严重,近日与老师连建伟教授聊及流感可防可治的话题。连建伟是国家级名老中医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今年9月他参与了观察诊治浙江中医药大学一批被隔离的流感学生,运用中医药治疗,大多都在2~3天内好转。他认为,按照中医理论四诊合参,甲型H1N1流感可以统一在中医温病学的范畴内辨证施治,并提出了以下治疗三方:   临床辨证论治   外感风热,内有痰热:发热,口干,咽痛,咳嗽,咯痰色黄,苔薄黄腻,脉浮数。   治法:疏散风热,清肺化痰。   主方:桑菊饮合苇...

  • 仙鹤草良方“三仙汤”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验

    仙鹤草良方“三仙汤”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验

    病例:李某,女,记者。因反复出现刷牙牙龈出血、稍碰则皮下瘀斑2个月就诊。诉疲倦困乏,四肢无力,动甚则气短,月经期长,量偏多,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查血常规,血小板43×10-个/升,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四诊合参,中医辨证为血证,气不摄血。 予归脾汤加减:仙鹤草 50克,黄芪30克,仙灵脾、党参、当归、白芍、补骨脂、制首乌、阿胶(烊化)、炙甘草各10克,仙茅6克,大枣 12枚。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15 剂后复查血常规:血小板106×10个/升,达到正常值,疲乏、出血等症状...

  • 小柴胡汤与三仁汤相较

    小柴胡汤与三仁汤相较

      一日脑子里一直回放着一句话:“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其中“上焦得通”四字,似乎总领其纲。这句话是对小柴胡汤功效的论述。然笔者由此想到了三仁汤。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有言:“惟以三仁汤轻升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此处三仁汤的重点落在“上焦”,而小柴胡汤的本意似乎也在开上焦。或许可以说,这两方都是以开上焦为先,以此为顺。   临床与书本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临床可以将书本的知识无限放大,...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