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第21页
-
中医就教您肠和胆的排毒方法
内脏有很多垃圾需要 “打扫”,下面中医就教您肠和胆的排毒方法。 午后蹬腿排肠毒 小肠如果有垃圾,会出现下巴出痘、便秘、肤色暗沉等现象。那么如何打扫小肠中的垃圾呢? 1.午后可以后蹬腿。在午后的这两个小时里 (13/15点),小肠经开始 “值班”,此时是强健小肠的“最佳时期”。午餐后20 分钟,用力地后蹬腿,可以刺激小肠经,让小肠有效蠕动。 2.多喝水。当人体饮水量不足时,小肠的蠕动能力就会降低,不但营养无力及时输送,排便也就成了每日的最大问题。早上起来洗漱完毕后,先喝一大杯白开水。基本半个小时至两个小时内就会有排便...
-
中医学对衰老原因的认识 强调阴阳协调
衰老是人类正常生命活动的自然规律,人类的机体在生长发育完成之后,便逐渐进入衰老(或称衰退)的过程。探讨衰老的概念、原因和衰老时的生理、病理改变,以至防止衰老的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衰老的分类 衰老可分为两类,即生理性衰老及病理性衰老。生理性衰老系指随年龄的增长到成熟期以后所出现的生理性退化,也就是人体在体质方面的年龄变化,这是一切生物的普遍规律。另一类为病理性衰老,即由于内在的或外在的原因使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使衰老现象提前发生,这种衰老又称为早衰。 衰老的原因 中医学在对衰老原...
-
中医药在老年衰弱多学科干预中的特点和优势
2016 年底,我国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有 2. 31 亿,占总人口的 16. 7%,其中 65 周岁及以上人口 有 1. 5 亿,占总人口的 10. 8% [1 ] 。研究显示,我 国社区老年人衰弱发病率为 5% ~31% [2 ] ,衰弱严 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增加死亡和并发症风 险,与无衰弱老年人相比,衰弱老年人的平均死 亡风险增加 15% ~50% [3 ] 。 1 衰弱老年人综合评估及多学科干预研究进展 目前对于衰弱尚无有效治疗手段,血管紧张 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 [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中医春季养生:饮食起居调理
按照中国传统天干地支,2009年为己丑年,五行的属性特点为土运不及、风乃大行。风对应脏腑为肝胆,土对应脏腑为脾胃,所以今年养生方面,特别需要疏肝利胆、养脾胃,全年的养生原则:调畅情绪,避免暴怒与烦躁,饮食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主。 春天万物复苏,人体阳气也开始上升。中医认为春季对应脏腑为肝胆,传统养生注重养肝疏肝、调理脾胃。因今年五行属性特点肺脏也易受影响,所以也要注意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避免感冒、咳喘;另外,一些与风相关的宿疾如哮喘病、荨麻疹、过敏性疾病、肠胃疾病和高血压病容易在此时复发。 饮食调...
-
急性有机磷中毒中医诊疗方法
有机磷农药有蒜味,难溶于水,不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失效,较易通过皮肤和黏膜、呼吸道及消化道吸收。有机磷农药中毒占急诊中毒的49.1%,居各种中毒之首。 辨证分型 毒蕴脾胃:恶心呕吐,脘腹胀痛,腹泻或便秘,甚则呕血、便血、午后潮热,舌质深红、苔黄腻、或花剥苔,脉弦数。 [治法方药] 和中解毒,健脾和胃。甘草泻心汤(《伤寒论》)。 毒聚肝胆:两胁胀痛,恶心呕吐苦水,咽干口燥,头目眩晕,甚则出现黄疸,四肢抽搐,舌质红、苔黄微黑,脉弦数。 [治法方药] 清解邪毒。四逆散(《伤寒论...
-
秋冬季中医茶疗养生
茶疗,是关于用茶以及相关中草药或食物进行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学问,既保持了茶的特色和作用,又有茶本身所不具备的功效,可谓中国茶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茶在中国最早是以药物身份出现的,中国对茶的养生保健和医疗作用的研究与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医认为,苦性燥,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因此古语说:“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秋冬季燥邪正盛,肺容易与秋冬季燥气相通,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冬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因此,秋冬饮食养生应忌苦燥。茶疗简便,既可养生又能治病,近年来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和药理作用,不断...
-
中医秘方助你活百岁 打通血管祖传方
都说好方千金难求,可是今天,我国著名中医临床名家、湖南省名老中医 彭坚教授,将公开他多年研究后的成果——10个秘方,全部免费送给大家! 彭坚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是我国中医临床名家、湖南省名老中医,时任中华医学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研究会委员,中医临床经验十分丰富。 看到我们老百姓因为缺乏医学知识,经常被颈椎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折磨,他特意公开几十年医学研究成果,他说: “我不想过多地讲授空泛的中老年保健常识,侧重讲些实用中医食疗保健方。”...
-
手足心发热中医疗效好
很多人常有这样的感觉,手心经常发烫,贴在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上,会有热热的感觉;有的人还有夏季手心热、冬季手心凉的特点;还有一些人手心、脚心都感觉热,甚至心里老是烦烦的,容易发脾气,在中医学中,这叫“五心烦热”,多见于阴虚、血虚和食积。前两者好发于女性,后者好发于儿童。 阴虚所致的手心热多见于肾阴不足,或肝肾阴虚,表现为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红少津,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滋阴清热的药物进行治疗。 血虚导致的手心热,大多见于年轻女性,多伴有痛经,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夏天手心热、冬天手脚冰凉,平...
-
中医冬病夏治正当时
冬天的病在夏天医治,是中医特有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一些常见老年慢性病,采用夏季服用温补药物的方法,使之到冬天不易发病,症状多有减轻,现介绍如下。 一、经常性感冒可在夏季服用玉屏风散(或玉屏风颗粒),一般要连服10天,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如药店无货,可自行配制:取黄芪 12克,炒白术10克,防风6克,煎煮后饮用,每日1剂,分2次饮。 二、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可在夏季选用河车大造丸,固本咳喘片、金水宝胶囊、紫河车胶囊。若阳虚卫表不固,每当汗出就感冒者,可服玉屏风散。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还可从夏季入伏后进行耐寒锻炼,以冷水洗脸...
-
食物中毒怎么办 中医疗法大全
胃肠型食物中毒较常见,是由于食用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后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多发于夏秋季,集体发病,潜伏期短,时间集中,病人有进食变质食物,海产品,腌制食品,未煮熟的肉、蛋食物史。各型食物中毒其感染症状基本相似,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炎症状。大便可为稀便、水样便或黏液便、血水样便,部分病人有畏寒、发热、头昏、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 中医诊治 中医文献中有许多类似细菌性食物中毒之记载,对本病主症腹痛、吐泻的病因,证治论述甚详。《内经》首先指出了本病风、热、寒、湿的致病特点。张仲...
-
中医学对衰弱的认识
老年衰弱的中医评估与干预 衰弱( Frailty) 是降低老年人工作和生活质量及 加速疾病进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加重社会和 家庭负担的重要因素。衰弱与疾病发生、失能和 死亡的关系成为老年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65 岁 以上老年人约有 10% 患有衰弱,85 岁以上老年人 25% ~50% 患有衰弱。研究 [1 ] 表明衰弱老年人仅 有一半接受了有效的医疗干预。现代医学有关衰 弱评估的方法甚多,内容繁杂,临床操作有一定 难度,衰弱的防治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中医学 相关文献报道甚少,观点和见解的依据尚不充分,...
-
北京医生保健养生方法
我今年71周岁了,从55岁退休至今没有闲着过,我最忙的时候,在西客站7点15分下站,然后马上登上8点的火车再走。在没吃牛顿纳豆之前,也就是今年的四五月份,我觉得很累很累,真的,我想彻底退休了。我本身有高血压,遗传我母亲的,有颈椎病,腰椎四五腰椎椎间盘一度半滑脱,双膝关节痛,从91年拍X光片。颈椎2—7狭窄,经常头晕就跟坐船似的,还有点心动过缓。人家说活不了几年了。多年来,一直服降压药和一些其他的药。今年五月份,我一位朋友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起这个华纳牛顿纳豆,说不错并介绍我吃。 我从6月9号开始吃,有一个最...
-
“补阴”中医补阴有三法
冬秋季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贴秋膘” 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来。古时人们 在经历过高温湿热、食欲不振的“苦夏” 之后,多在立秋之时“以肉贴膘”,为秋收 农忙打下身体基础。而现代人早已过了 普遍温饱不足、农耕体力消耗大的时代, 主食、肉蛋及油脂的摄人量早已超出日 常需求。此时再以“贴秋膘”为由敞开肚 皮大吃大喝,轻则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 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重则诱 发心脑血管疾病。 “补阴”才是重点 《黄帝内经》中早有“春夏养阳,秋冬 养阴”的说法。秋天最大的特点是“燥”, 燥最伤肺阴,清补肺阴可减轻口唇干裂...
-
黄酒 中医药用价值高
黄酒是尽人皆知的一种饮品。其实,在中医处方中,黄酒既是药引子,又是丸、散、膏、丹的重要辅助材料。黄酒酒精度只有15度左右,多是用糯米酿制而成的。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日,黄酒“主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通血脉,厚肠胃、润肌肤、散寒湿气、养脾扶肝、除风下气,热饮甚良”。用黄酒做药引不仅能引药归经,而且对身体具有一定的祛病养生作用。特别是一些因寒湿困脾而引起的胃肠不适,用温黄酒做药引治疗效果更佳。 黄酒长期饮用,具有舒筋活血、补肾益阳、强身壮骨、延年益寿之功效。 黄酒凉饮,有消食化积、镇静作用。温...
-
中医药酒治病详解
传统上,我国药酒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治疗筋骨酸痛的药酒,如大家所熟悉的五加皮酒、木瓜酒、国公酒等。另一类是滋补酒,是用于滋补健身的,如人参酒、蛤蚧酒、三鞭酒、参杞酒、龟龄集酒、首乌酒等。 治风疹风癣酒:蜂蜜120克,糯米120克,干曲150克,冷开水1500毫升。主治:和血疏风润肺。适用于风疹、风癣等。 祛风湿酒:生地15克,藏红花3克,制川乌5克,桑寄生12克,全当归10克,蕲蛇干15克,乌梢蛇干15克,白酒2斤。 腰腿痛酒:熟地250克,红参50克,黄芪100克,当归30克,地龙30克,穿山甲片20克,田三...
-
中医养阳与壮阳,温阳,扶阳,通阳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生命即是一团阳气。因此说,阳气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养生要养阳,治病也要养阳。只有明白了阳气的意义,我们才不会无谓地耗损自己的阳气。 养阳与温阳、扶阳、通阳虽然用词不同,其本质却是相同的。温阳重在祛寒,扶阳意在补虚,通阳则以化浊为主,归根到底,三法皆是养阳。 我们的生命即是一团阳气,治病或养生总需在阳气上下功夫。疾病之所以康复,是因为邪退而阳气得安;身体之所以健康,是因为阳气旺盛而邪不能客。因此说,阳气是本,病邪是标。治病时往往需要标本兼顾,但切记勿失其本。不管任何医疗手段都不...
-
对毒邪的医治有解毒 化毒 攻毒
毒多难痼是指临床难于医治,或久治乏效的顽症、痼疾,多与毒邪有关。毒是诸多病邪的进一步开展,邪盛生毒,毒必兼邪,不管其性质为何,均可概称为“毒邪”。日本吉益东洞有“万病一毒”说,《素问·生气通天论》也有“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劲风苛毒,弗之能害”的论说。毒邪既可从外感触,也可由内而生。外感之毒多与六淫、疠气为伍,“毒寓于邪”“毒随邪入”,致病具有发病急暴,来势凶猛,传变迅速,极易内陷的特色,而使病况危重难治,变化无常。内生之毒是在疾病开展演化过程中,由脏腑功用失调,风、火、痰、瘀等多种病理要素所酿生,常见的如风毒、热毒...
-
调理脾胃的中医思路 脾实病的人有什么表现
调心的智慧 我们继续学习《饮食滋味》。说到养生,很多人的关注点都会首先放在脾胃这个问题上。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负责身体营养物质的消解、运化以及输布,对于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功能的实现是必不可少的。 本次内容,我们将跟随徐文兵先生一起学习调脾的智慧。 关于脾胃病的症状,《辅行诀》是这样说的:“脾病者,必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虚则身重,若饥,肉痛,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 “邪在脾,则肌肉痛,阳气不足,则寒中,肠鸣,腹痛,阴气不足,则善饥。皆调其三里。” ...
-
中医“秋冬进补”秋冬进补膏方
近年来,随着国人养生热潮,秋冬进补的传统逐渐回归,越来越多人加入到了这一行列。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秋冬时节进补不仅能固本培元,调整人体气血阴阳平衡,而且有利于驱病祛邪,使身体正气恢复。 然而,许多消费者在秋冬进补的认识上存在误区,甚至因错误的进补方式而损害了身体健康。如一些消费者没有了解自身体质,虚实不分,盲目进补,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一些消费者则认为东西越贵越好,进补“多多益善”,反而加重了脾胃、肝脏负担…… 为了避免消费者在秋冬进补时步入误区,让更多人了解科学进补的知识,今...
-
脾胃分治思想 中医对脾胃病的认识
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需脾胃化生的营卫之气滋养,脾胃受病则五脏六腑、四肢九窍皆为之不利。叶天士,清代著名医家,名桂,号香岩,幼年即传承家学,先后拜师17人,尽得各家之长,临证经验丰富。叶天士基于《黄帝内经》理论创立“脾胃分治”思想,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叶氏思想有助于完善脾胃病治疗的法度。笔者研读《临证指南医案》,现就叶天士“脾胃分治”思想进行总结阐述。 1 对脾胃病的认识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受纳、运化水谷,其精微之气渗灌诸脏,化生气血营卫[1]。《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