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 第25页
-
葶苈大枣泻肺汤临床新用
葶苈子和大枣两味药作为一首方剂使用,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取名葶苈大枣泻肺汤,主治肺中水饮壅塞,胸满喘咳,一身面目浮肿。方中葶苈子辛苦,大寒。入肺,膀胱经。功能泻肺定喘,行水消肿。主治痰涎壅肺,咳嗽气喘,面目浮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等病症。入煎剂内服常用量3~9克。大枣甘平,入脾经。功能补脾健胃,养营安神,缓和药性。主治脾胃虚弱,气虚不足,倦怠乏力,妇人脏躁等病症。入煎剂内服3~10枚。《本经》:“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浓,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
刘启廷教授在临床中善用鸡鸣散治疗下肢浮肿症
鸡鸣散具有行气降浊,宣化寒湿之功效,主治脚气病。症见人感风湿,流注脚足,痛不可忍,用索悬吊,叫声不绝,筋脉肿大。所谓“鸡鸣”,是指服药时间。五更鸡鸣乃阳升之时,取阳升阴降之意。方药组成:槟榔7枚,陈皮、木瓜各1两,吴茱萸2钱,桔梗半两,生姜(和皮)半两,紫苏茎叶3钱。原方用法:上为粗末,分作八服。隔宿用水三大碗,慢火煎,留一碗半,去滓;用水二碗,煎滓取一小碗,两次以煎相和,安顿床头,次日五更分二三服,只是冷服,冬月、略温亦得,服了用饼饵压下。如服不尽,留次日渐渐吃亦可。服此药至天明,大便当下...
-
狐惑病 方以薏米赤豆当归汤于临床
狐惑病,乃湿热壅遏化毒所引起的一种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黏膜糜烂(溃疡)性疾患。西医所谓眼、口、生殖器(Behcet氏)综合征。临床上多以清热解毒、激素、维生素治之,往往效果不佳。笔者以健脾渗湿法,方以薏米赤豆当归汤于临床,效果满意。 药物组成:薏米150克,赤小豆25克,当归10克,王不留行25克,茯苓100克,漏芦15克,佩兰15克,藿香15克,滑石25克,生白术25克,红花15克,附子5克,水煎服,1日2次。若系新病,当归用量减半,去红花,附子,焦白术或苍术易生白术;若纳呆或胃脘不适者宜用藿香梗,酌加白...
-
风为阳邪风与寒合 临床用药岂可不辨因由
风性主动,善行数变,“动极者镇之以静”,风证医治,为何还有动态之分?盖风邪有二,一曰外风,一曰内风,二风虽特性相同,但来历纷歧,导致疾病发作的机理大异,临床用药岂可不辨来由。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邪风外袭,表疏腠松,故四时邪气伤人,常依风导而入,因而外风为患,终多是邪合为病,如风寒表证、风热表证、风湿表证、风痹、风水、风疹等等。即便感冒一证,从其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或见喉痒、咳嗽、鼻塞等脉症剖析,也可知实为风寒表证的轻浅体现,正如《景岳全书·感冒》篇所说:&ldq...
-
麻杏甘石汤量效关系临床研究
临证处方用药,在辨证准确、选药恰当的基础上,剂量使用是否合适,是决定疗效优劣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关于儿童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与探讨,大部分是基于文献研究与单味药的实验研究,缺少复方的量效关系及临床的系统研究。 多数情况下,儿童剂量按成人剂量进行折算,这实际上是教条地把儿童当作按比例缩小的成人,忽略了儿童本身的生理特点。笔者认为,方药量效关系研究应以临床研究为核心,以提高疗效为重点,以药少而精、效专力宏的经方为切入点,在量效关系研究中遵循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统一,探索安全范围内的最佳有效剂量。...
-
疏风解毒胶囊临床相关研究分析
疏风解毒胶囊处方组成: 虎杖、连翘、板蓝 根、马鞭草、败酱草、柴胡、芦根、甘草,本方 是基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病因病机所定, 症见发热、恶风、咽痛、头痛、鼻塞、流浊涕、 咳嗽等,祛风清热、解毒散结为法,根据其组方 寓意以及 “异病同治”的中医理论,疏风解毒胶 囊联合其他药物,临床应用可延伸拓展到甲型、 乙型、禽流感等流行性感冒; 鼻窦炎、急性咽炎、 急性扁桃体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鼻咽喉部疾病; 轻度小儿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支气管扩张急 性期或合并肺部感染、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阻 塞性肺...
-
南宋名方还少丹临床新用
还少丹为南宋温肾补脾的著名 方剂。由南宋医学家杨焱编辑《杨氏 家藏方》收载(公元1120年~1185 年),山西人氏。 还少丹用山茱萸、淮山药、茯 苓、熟地、杜仲、淮牛膝、肉苁蓉、楮 实子、小茴香、巴戟天、枸杞子、远 志、菖蒲、五味子、大枣等组成。用量 除大枣(去核)一百枚外,其余各药 均为二两(100克)。练蜜和丸如梧 桐子大,每日服二次,每次服10丸, 淡盐汤下。功能:温肾补脾,养血益 精。主治:脾肾虚损,腰膝酸痛,阳痿 遗精,耳鸣目眩,精血亏耗‘,肌体瘦 弱,食欲减退,牙根酸痛,神疲乏力, 健忘...
-
石恩骏柴胡温胆汤临证经验
石恩骏,1953年出生于中医世家,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贵州省名中医,贵州省文史馆馆员。曾先后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专业文章数十篇,参与《医林拔萃》《贵州中医耆宿录》等书编写,主编《贵州名医名方选析》《石家百年医案精选》《石恩骏<神农本草经>发微》等书。从医近50载,对内、妇、儿科有较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柴胡温胆汤是他临证常用方剂,笔者总结其临证运用经验如下。 组成:柴胡24克,泡参30克,陈皮、黄芩、炒枳壳各10克,竹茹1...
-
炙甘草汤方证分析及临床运用举隅
1 条文解读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原文177条:“伤寒, 脉结代, 心动悸, 炙甘草汤主之。”[1]论述了心阴阳两虚的证治。本条冠以“伤寒”, 当知成因为外感病, 若病在太阳, 当见恶寒、发热等表证。今不见恶寒发热, 脉不浮而结代, 并见心动悸, 说明病始为太阳外感而渐内累于心, 外邪已罢, 仅存里虚之证。心主血脉, 赖阳气之温煦、阴血之滋养。心之阴阳气血不足, 则心失所养, 故见心动悸;心阳虚鼓动无力, 心阴虚脉道不充, 故脉结代。治宜炙甘...
-
中医临床 灵活变通应用升陷汤
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对升陷汤做如下描述: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 升陷汤原方:生黄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升麻(一钱)。气分虚极下陷者,酌加人参数钱,或再加山萸肉(去净核)数钱,以收敛气分之耗散,使升者不至复陷更佳。若大气下陷过甚,至少腹下坠,或更作疼者,宜将升麻改用钱半,或倍作...
-
结节性甲状腺肿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导师胡思荣为湖北襄阳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40余载,他潜心钻研中医内科疑难病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擅治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相关的美尼尔氏综合征、考试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失眠、癫痫、甲亢、甲减、垂体腺瘤、乳腺增生、痛经、闭经以及月经不调等,现将其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结节性甲状腺肿早在秦汉时期,已被医家列入“瘿病”范畴,其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主要是...
-
现列举地黄丸临床验案数则
地黄丸由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6味中药组成。 主要用于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或骨蒸劳热,消渴,或虚火牙疼,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肾为主药;山药补脾固肾,山茱萸补益肝肾,均为辅药;茯苓利湿健脾,使山药补而不滞;泽泻宣泄肾浊,使熟地补而不腻;牡丹皮清泻肝火,使山茱萸补而不涩,均为佐药;六药合用,三补三泻,补中有泻,寓泻于补。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及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六味地黄丸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并发现六味地黄丸在临床的应用上具有广泛而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