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临 第24页

临 第24页

  • 口鼻眼干10年余 路志正临证经验方

    口鼻眼干10年余 路志正临证经验方

    张某,女,65岁, 2013年4月27日就诊。 主诉:口鼻眼干10年余。患者口、鼻、眼干燥10年余,在北京某三级综合医院诊断为:干燥综合征,扁平苔癣。服药不详。就诊时患者唇瘪,舌干口燥,常饮漱不欲咽。喜温饮,易生口疮,思虑过度,寐差入睡难,易醒。胃脘嘈杂不适数月,纳可,且伴有双手指掌关节冷痛,时发作,小便调、大便不成形、黏滞,1日1~2次。望其形体中等,面黄泛赤,唇紫;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质紫暗、苔白腻微黄、舌体络脉瘀紫;诊其脉沉细濡小涩。 证属:脾虚湿热内蕴,寒热错杂之侯。 治法:辛开苦降,寒热并用,健...

  • 升降散的临床运用

    升降散的临床运用

      清代医家杨栗山先生所著《伤寒温疫条辨》一书,对伤寒与温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以及方药进行了详细的剖解,并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升降散为代表的治温病十五方,为后世温病学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伤寒温疫条辨》一书乃清代医家杨栗山先生所著。该书对伤寒与温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以及方药进行了详细剖解,条分缕析,解释确当。杨栗山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遵师而不泥古,敢于立新,创立了以升降散为代表的治温病十五方,为温病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故后世称该书为“发千古未发之秘”。   自创治...

  • 临床观察 跌打丸外用多种用途

    临床观察 跌打丸外用多种用途

    跌打丸是骨伤科常用的中成药,由三七、红花、血竭、骨碎补、乳香、没药、甘草等24种中药研制而成,有活血散淤、消肿止痛之功效,主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闪腰岔气等症,一般多用于内服。但是,近年来临床观察发现,跌打丸外用还有多种用途,可治疗多种疾病。 1、腮腺炎:取本品2粒,六神丸10粒,共研为细末,加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患处,包扎固定,每日1换,3-5天可肿消热退。 2、冻疮:根据患处大小,取本品5-7粒,研细,加适量白酒调为稀糊状,置于黑膏药上,外敷患处,包扎固定,每日1换,连续3-7天。冻疮破溃者不宜...

  • 小柴胡汤临床上治眩晕痛经带下

    小柴胡汤临床上治眩晕痛经带下

      小柴胡汤是仲景所创,为众多医家喜用的名方。后世医家在研究《伤寒论》的实践运用中,多认为它是和解少阳、治少阳半表半里之方;现今的方剂学教材中亦作为和剂的首方予以讨论。其实通过变通,此方在临床上的运用是非常灵活广泛的。   眩晕   张某,女,42岁,2002年2月18日诊。患者被家事激怒,突现头痛眩晕,胸肋胀满,口苦咽干欲呕,心烦多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辨证:肝阴不足,火动风升,上扰清空。治以平肝息风、滋阴清火,用小柴胡汤加减。   组方:柴胡15克,黄芩15克,生姜10克,白芍2...

  • 逍遥散临床应用举隅

    逍遥散临床应用举隅

    球后视神经炎陈某,女,ll 岁。因双眼周胀痛,球后痛,视力严重下降20余天收入院。入院时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视力渐降,视野缩窄成管状,头颅CT检查无异常,视力0.1,视野管状,双外眼及眼底正常,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数。诊断:球后视神经炎。以逍遥散加减治疗:当归、茯苓、白术各15克,柴胡、白芍、川芎、连翘、丹皮、栀子、香附各 lO克,板蓝根20克。水煎服,每日1 剂,7剂为1个疗程。服7剂后眼痛、视力下降均有明显改善。继服l 疗程,眼痛消失,视力提高到0-4,视野扩大。改方为:当归5克,柴胡、川芎、连翘、地龙、鸡内金...

  • “一剂知二剂已”麻黄剂临证

    “一剂知二剂已”麻黄剂临证

      “一剂知二剂已”是古人对于中医疗效的一种描述,意思是见效和治愈都极快,与当今社会对于中医“慢郎中”的印象大相径庭。是古人夸张,还是中医水平今不如古呢?笔者近日临床遇一病史一年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用麻黄剂初服无效,改变服药方法后,却效如桴鼓。   患者李永庆,男,33岁,介休市南街村人。起病原因为2008年冬天清理水箱,症状为遇风冷则手上起疹,奇痒无比,冬天重夏天轻,中西药治疗一年无显效。2009年12月24日初诊,左脉细滑,右脉浮滑,舌苔白,舌下淡暗。平素出汗少,口...

  • 花金方治疗杂病的临床用药经验

    花金方治疗杂病的临床用药经验

    花金方系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工作近五十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运用经方治疗内科、妇科疑难杂症,收效颇佳。笔者有幸跟随花金方学习,耳濡目染,获益匪浅。现兹将花金方治疗杂病的临床用药经验介绍于下。 薤白巧用愈后重 花金方在临床中重视经典的指导作用,每深挖奥旨,验于临床,收获肯綮。如薤白治疗痢疾后重的作用,最早见于《伤寒论》第318条四逆散方后加减中,每易被医家忽视。花金方后揽阅《汤液本草》见云:“下重者,气滞也,四逆散加此(薤白)以泄气滞。”《长沙解药...

  • 当归四逆汤的功效用 临床运用

    当归四逆汤的功效用 临床运用

      中医说肾是先天之本,如果先天之本出现了虚寒,我们该怎么办呢?这里我们谈谈温补肾阳的方剂。   肾阳虚的表现   如果你有下列一些情况,你的肾阳可能已经不足了。1.入冬后,感觉很怕冷,不那么抗寒,晚上睡觉前如果不用热水好好泡脚,很长时间手脚都不得暖和,甚至需要穿上袜子睡觉;2.脐部受凉后容易腹泻;3.有时候有些腰痛,尤其是腰骶部,参加体力劳动或者性生活稍微多些的时候加重;4.小便次数多,尤其是夜里要起来好几次,大便经常不成形;5.有些嗜睡,尤其是春夏两个季节,天稍微暖和点就昏昏欲睡。或看电视时呼呼入睡...

  • 酸枣仁汤临床新用

    酸枣仁汤临床新用

    酸枣仁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甘草组成,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的功能。主治肝血不足引起的虚烦不眠。临床以酸枣仁汤为基础,用于许多疾病的治疗,效果满意,现举验案如下。 一、月经量少。女,40岁。患者月经量少6月,逐渐加重,B超示:子宫、双附件无异常。现症:经期1-2天结束,经量点滴,血色浅淡,周期正常,末次月经2005年2月11日,伴有视物模糊,四肢乏力,舌红苔薄黄,脉细。中医诊断:月经量少。证属肝血不足,冲任失养。方用酸枣仁汤化裁,处方:炒酸枣仁、白芍各15克,川芎、知母、当归、熟地、连翘、...

  • 红斑狼疮3年 临床验方

    红斑狼疮3年 临床验方

      中医治疗疾病的理念是“谨调阴阳所在,以平为期”,这里说的“平”,即是阴阳平衡,阴阳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到人体,可以理解为脏腑的功能状态,也就是说五脏功能协调。达到这种平的手段很多,有的从脏腑辨证入手,如金代张元素的易水学派;有的从脾胃入手,如金元时期李东垣的脾胃学派;有的从滋阴入手,如元代朱丹溪的滋阴学派。这些不同的流派,是中医理论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初学中医的人往往对此不理解。其实,中医理论是把人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对待的,和现代医学的还原论有本质区别,既然...

  • 独活寄生汤经验临证辨用

    独活寄生汤经验临证辨用

      独活寄生汤出自唐·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是临床常用方剂之一。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李引刚主任医师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五更腰痛、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骨伤科疾病疗效显著,现就其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加柴胡治疗五更腰痛   王某,女,38岁,会计,2007年3月2日初诊。   五更腰痛1年,加重1月。1年前因生气后出现腰痛,每于晨时四五点钟发作,自行贴膏药后稍有缓解,近一月来又感疼痛加重。平日自感乏力,白天腰部无任何不适,纳食二便正常。体格检查:形体偏瘦,面色微黄,腰部肌肉稍紧张,各棘突无...

  •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乃为其诸多祛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身痛逐瘀汤等)中所治症目最多的一方,方有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怀牛膝共11位药组成,其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怀牛膝、当归能活血化瘀,同时怀牛膝又能祛瘀通经引血下行,当归又能补血养血,配合生地凉血清热使瘀去而不伤正,方中又佐柴胡、枳壳以疏肝理气,桔梗开宣肺气为诸药之舟楫,能载药于胸中血府,桔梗与枳壳相配又能调理胸中气机升降,诸气药旨在气通血活,全方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治疗胸中血府血瘀...

  • 浅谈平胃散的临床应用

    浅谈平胃散的临床应用

    平胃散,方出《和剂局方》,由苍术12克,厚朴、陈皮各9克,甘草3克,生姜6片,大枣4枚组成。上药前4味,烘干、打极细。同时,取12克,和生姜、大枣煎汤服,日服3次,以愈为度。现代多将散剂变作汤剂使用。 本方主治病因为内湿,病机为湿困脾土,胃失和降。因为脾为湿困,气机受阻,故脘腹胀满,口和不渴,或渴而不饮;胃失和降,故不思饮食,嗳气返酸,恶心呕吐;湿邪下行,故大便稀溏;湿邪弥漫,故倦怠乏力,体重肢疼;湿邪内聚,故苔白腻而厚,脉来缓濡等。 脾为湿困,胃失和降之证,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湿阻中焦,一则可随患者体质之不同而...

  • 单方在临床中具有多重功效

    单方在临床中具有多重功效

      因病施量,我们称之为与病相关的量效关系,简称“病量效”。   这里的病,是指疾病的种类及病势。“因病施量”的策略可概括为:对需要长期调理的慢性病、上焦病、轻浅的疾病(正邪相当或病邪轻浅),小剂量用药即可收四两拨千斤之效,治疗这类疾病剂量宜小。而对危重症、沉疴痼疾、病邪深重的疾病(一般邪实盛或正气虚极),剂量宜大。正所谓重剂起沉疴,小量则杯水车薪,恐于事无补。   而且,因病施量具体包含“随病施量”和“因势施量&rdq...

  • 中医治疗顽痹 大量临床经验

    中医治疗顽痹 大量临床经验

    顾名思义,“顽痹”可以理解为“顽固不化的痹症”,与现代医学中“类风湿关节炎”的表述相似,都以关节畸形,活动障碍,治疗效果不如人意为主要特征。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旷惠桃悬壶济世40载,长期致力于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笔者现将其治疗顽痹的策略概述如下,以飨同道。 复发期 温通宣散以驱其邪 顽痹常反复发作。清·陈念祖指出:“深究起源,自当以寒与湿为主。盖风为阳邪,寒与湿为阴邪,阴主...

  • 龙珠软膏临床新应用

    龙珠软膏临床新应用

    药物组成:人工麝香、人工牛黄、珍珠、琥珀、硼砂、冰片、炉甘石、硇砂。辅料:凡士林、羊毛脂。 其中麝香解毒通络,牛黄、珍珠解毒消炎、琥珀活血化痰,硼砂清热解毒,冰片解毒止痛,炉甘石收湿敛疮,硇砂软坚散结。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之功能。未溃能消,已溃能愈。 主治:一切红肿疮疖。溃前溃后均可使用。 龙珠软膏临床新用途包括以下几方面: 水火烫伤:取药膏适量涂抹患处。 静脉曲张溃疡:取药膏摊于纱布上贴在消毒干净后的创面。 内外痔疮:取药膏适量直接涂局部;内痔可用导管射入。 湿疹感染:取药膏直接涂于皮损处。...

  • 临床治病要方证对应

    临床治病要方证对应

      有人说,中医辨证是对人体外在症候表现的有机组合,处方则是对不同药物的有机组合,最后的结果应该是方证相对。我们学习经典时,发现《伤寒论》以六经为纲进行辨证,每经为一病,下列不同的证。如太阳病里有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少阳病有小柴胡汤证;阳明病里有白虎汤证、承气汤证等。每一证对一方,每一方由几种药物按君臣佐使有机组合。其顺序是:病——证——症候,证(症候群)——方——药。可见,最直接对应的是方证。如果能把上面的关系理清,就...

  • 随症用药不是堆砌 临证莫拘伤寒温病

    随症用药不是堆砌 临证莫拘伤寒温病

    先父范万利早年随曾祖父学医,后肄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一生行医50余载,先后在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和东明县中医院工作,临证以中医内科、妇科获名乡里。笔者近日整理出其点滴临证医论,以追忆之。 随症用药不是堆砌 临床亦有单症即可成一证者,但大部分是同时有多个症状,症状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关联性,也就是共性,辨证就是找到这种症状的共性,或者抓住特征性的症,判断出所谓的证。 世言中医辨证不辨病或言重辨证而轻辨病,是未读明白仲景之书。仲景无论伤寒还是杂病,皆以病为纲,以证为目,病证相合,纲举目张。故临证当先诊病,病明再...

  • 防风通圣散治疗诸般杂症之临床

    防风通圣散治疗诸般杂症之临床

    防风通圣散是表里双解的著名方剂。由防风、荆芥、麻黄、连翘、薄荷、川芎、当门、白芍、白术、山栀、大黄、芒硝各10克,石膏20克,黄芩、桔梗各15克,甘草6克,滑石30克组成,加牛姜三片,共细,每服 6克;作汤剂,水煎服,剂量按原方比例调整;也可做丸剂,每服9克,每日2次。 功能:解表攻里,清热解毒。主治:表里实热证,憎寒壮热,头昏目眩,目赤肿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嗽喘满,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洪数或弦滑,本方具有表里双解,前后分利,气血均调之力,寓散泻于补养之中,使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

  • 二妙丸的临床应用

    二妙丸的临床应用

      二妙丸,是以炒制的苍术、黄柏按照1:1的比例粉碎后,按照传统水泛丸的工艺制成的中药成方制剂,来源于元·朱震亨《丹溪心法》一书。二妙丸是中医用于燥湿清热的基础名方,广泛应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炎症、红肿、渗出、腿膝疼痛、脚气肿痛、湿疮以及带下、淋痛等症。临床中在各科都有应用,只要是辨证为湿热证,尤其是湿重于热证,均可使用。   口腔溃疡:将二妙散研为极细末后,加入蜂蜜中混合均匀(比例为1:5),装入瓶内备用。用时,将上药膏涂于溃疡处,每日3次,含药15分钟后咽下。含药后1小时内不宜进食。  ...

  • 丹参片的临床应用 简单介绍

    丹参片的临床应用 简单介绍

    丹参是一味常用中药.性味苦,微寒,归心、肝经,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作用。丹参历来被列为活血化瘀药的上品。丹参片是采用现代制药技术,从主要药物丹参中提取有效成分精制而成的中成药。它保留了生药的有效成分,同时,服用安全方便,且价格低廉,在多个疾病领域的临床应用中都取得可靠疗效。现就丹参片的临床应用作简单介绍。 冠心病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使心肌急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 冠心...

  • 五苓散的加减运用临床特点

    五苓散的加减运用临床特点

      《伤寒论》里有一个著名的治水方剂——五苓散,是治疗水蓄于膀胱的,临床非常常用。而要谈五苓散的功效、应用,须从膀胱的的功能说起。   膀胱与“藏津液”   说起膀胱,恐怕大家都知道它是人身上一个储存尿液的袋子,俗语叫“尿脬”。实际上,这只说对一半,膀胱不仅仅只扮演着一个尿袋子的角色,中医对膀胱的功能认识的更深一些。中医认为,膀胱是参与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器官,它所储存的不是简单的尿液,而是“津液”,也就是说,...

  • 内托生肌散常在临床中用之 确有效验

    内托生肌散常在临床中用之 确有效验

    内托生肌散出自于《医学衷中参西录》,原本是一首治疗疮疡的药方,“治瘰疬疮疡破后,气血亏损不能化脓生肌,或其疮数年不愈,外边疮口甚小,里边溃烂甚大,且有串至他处不能服药者”。因其善于化脓生肌,推而广之,用于治疗急性冠周炎、骨髓炎、直肠息肉术后便血、急性胰腺炎术后牵拉痛、各种手术后伤口久不愈合等,都能获得较好的疗效。笔者常在临床中用之,确有效验。 方药:黄芪200克,甘草100克,生乳香、没药各75克,白芍100克,天花粉150克,丹参75克。急性冠周炎,加泽兰、白芷、金银花、连翘;骨髓炎,...

  • 防风通圣丸临床应用不断扩展

    防风通圣丸临床应用不断扩展

      防风通圣丸属于解表类中成药,出于金代名医刘完素的《宣明论方》,为外散风邪、内清蕴热的表里双解剂,由防风、麻黄、芥穗、薄荷、大黄、芒硝、滑石、生栀子、黄芩、连翘、生石膏、桔梗、川芎、白芍、当归、白术、甘草等17味药物组成。方中以防风、麻黄、芥穗、薄荷疏风解表,使风邪从汗而解;以大黄、芒硝泻热通便,使里热积滞从大便而解;配滑石、栀子清湿利尿,引邪热从小便排出;用黄芩、石膏、连翘清泻肺胃积热;加入川芎、白芍、当归养血和血,白术健脾燥湿,甘草调和诸药。各药配合,共起解表通里、散风清热之效。因此,本品适用于由外感风邪...

  • 甘麦大枣汤辨证运用于临床疗效满意

    甘麦大枣汤辨证运用于临床疗效满意

      甘麦大枣汤乃临床常用方,源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原文为“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笔者根据辨证运用于临床疗效满意。   精神分裂症   吴某,男,54岁。患者患精神分裂症多年,两耳鸣响如钟鼓之声,常有幻觉出现,尤以幻听最为明显。服用西药镇静药已有两年半之久,不见效。来诊时仍神志呆滞,语言迟钝,夜不安寐;舌质偏红,苔薄白,脉弦。   辨证:心神不安,肾气不足。   治则:养心安神,益肾养阴。   组方:淮小麦3...

  • 温胆汤临证经验

    温胆汤临证经验

      崔应珉系河南中医学院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崔应珉教书育人、治病活人30余年。他善治各种常见病及疑难杂症,论医理能化繁为简,谈用药清晰明了。现谨录崔应珉温胆汤临床用验于此。   刨根探底寻所出   加减化裁尽其途   温胆汤一方在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王焘编撰的《外台秘要》中均有记载,《外台秘要》言其出于南北朝姚僧垣所撰的《集验方》,由半夏、枳实、陈皮、竹茹、甘草、生姜六味药组成,主治“胆寒之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其后温胆汤又见于陈无择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药用即在《备急千金要方》原...

  • 中医临床酊剂的使用

    中医临床酊剂的使用

      孙浩,男,1928年生,为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仪征市“臣”字门中医儿科术第五代继承人。   他早年跟随其父孙谨臣学医,尽得薪传,后又跟随当代中医儿科泰斗江育仁教授左右,将其“运脾法”充分运用于临床。临证擅治内儿科杂症,尤专脾胃系和肺系疾病的诊疗,现介绍其临床运用酊剂的经验。   龙冰酊   组成:蚯...

  • 临床发现紫雪丹还有许多新用途

    临床发现紫雪丹还有许多新用途

      紫雪丹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由石膏、寒水石、磁石、滑石、犀角、羚羊角、木香、沉香、元参、升麻、甘草、丁香、朴硝、硝石、麝香、朱砂等药物配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镇痉开窍的功效,传统应用于高热烦躁、神志不清、惊风抽搐、小儿急惊风等病症。近年来临床发现该药还有许多新用途,现介绍如下。   小儿高热   取紫雪丹半支研为细末,加入适量清水,调为糊状,外敷于肚脐窝内,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   小儿风疹   取紫雪丹1~2支,加入适量清水,调为糊状,外敷于肚脐窝内,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

  • 四妙丸 临床应用案例三则

    四妙丸 临床应用案例三则

      四妙丸出自清代张秉成所著《成方便读》,是在《丹溪心法》二妙散的基础上加川牛膝、薏苡仁水泛为丸而成。张秉成在原书中写有:“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肝肾不虚湿热决不流入筋骨。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领苍术黄柏,入下焦而祛湿热也。再加苡仁,为四妙丸。因《内经》有云,治痿独取阳明。阳明者,主润宗筋,宗筋主束筋骨,而利机关也。苡仁独入阳明,祛湿热而利筋络,故四味合用之,为治痿之妙药也。”二妙散(苍术、黄柏)主治湿热下注证,功效清热燥湿。四妙丸与二妙散相比,清热利湿之功更著,且兼可补益肝肾。笔者有幸跟...

  • 银翘散临床应用举隅

    银翘散临床应用举隅

    1.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女,28岁,症见发热,恶寒,肢体倦怠,咽喉肿痛,吞咽困难,腹痛大便2日未行,口臭明显,舌红苔薄黄,脉数。查体:体温39.6~C,咽部明显充血,双侧扁桃体ll度肿大,左右化脓灶各有2处。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6.9×109/L,中性粒细胞:0.80。诊为急性扁桃体炎。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方用银翘散加减:连翘30 克,银花30克,苦桔梗18克,薄荷18克,竹叶12克,甘草 15克,荆芥穗12克,淡豆豉 15克,牛蒡子18克,大黄、玄明粉各12克,蒲公英15克,水煎服。服药1剂,大便...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