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临 第22页

临 第22页

  • 自拟金蝉方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自拟金蝉方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咳嗽是机体的一种正常防御性神经反射,有利于气道清除异常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及生活。咳嗽是呼吸科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然而咳嗽病因繁多且范围广泛,若胸部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咳嗽患者则易忽视治疗。慢性咳嗽是咳嗽时间持续8周以上,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胸部体格检查和胸片无明显肺部疾病证据的一类咳嗽[1]。慢性咳嗽病因较多,包括鼻、咽、喉疾病引起的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变应性咳嗽等[1]。目前西医主要应用抗组胺、激素、制酸剂、止咳化...

  • 感冒发热热势不退 毛德西临床青白退热饮

    感冒发热热势不退 毛德西临床青白退热饮

    青白退热饮是毛德西教授在临床中摸索的一张方子,由青蒿鳖甲汤、白虎汤、小柴胡汤3个方剂加减而成,主要用于发热持续不退,外感内伤发热均可用之。 组成:青蒿30克,白薇30克,银柴胡15克,北柴胡15克,黄芩15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连翘30克,苏叶5~10克(后下),薄荷5~10克(后下),生甘草10克。 加减运用:无汗出者,加荆芥15克,防风10克;夜热甚者,加生鳖甲30克(先煎);头痛者,加葛根15克,川芎6克;苔腻口淡者,加藿香10克,佩兰10克;小便短赤者,加白茅根30克,冬瓜皮30克;便秘者,...

  • 临证积累了治疗发热的经验方

    临证积累了治疗发热的经验方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许多疾病均可引起发热,其病因病机复杂,常寒热虚实相互夹杂,症状表现各异,因此治疗必须针对不同病机辨证施治,对症用药,方可获效。笔者通过多年临证积累了一些治疗发热的经验,现将常用治疗发热八法拟定分述如下: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法   外感发热,汗出不解,病邪传里,初始在肺,为持续发热,若进一步影响到胃,形成肝胃蕴热,则午后热甚,伴咳嗽、吐白黏痰或黄痰,口干舌燥,舌苔薄黄而腻,脉滑数。   治以清热化痰,润肺止咳。自拟清热化痰润肺汤(桑叶、杏仁、黄芩、百部、知母、川贝母、...

  • 临床治感冒人参败毒散一方辨证加减

    临床治感冒人参败毒散一方辨证加减

      感冒,是触感外邪引起的疾病,以鼻塞、流涕、声重、头痛、恶寒为主,以冬季、春季为最多,尤其是气候反常,应温不温,应寒不寒,这种非时之气,很易造成广泛流行,即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   人参败毒散出自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方中羌活、独活辛温发散,祛除一身之风寒湿邪,为君药。川芎行气祛风,柴胡疏风解肌,共为臣药,助羌活、独活疏散外邪。桔梗宣肺,枳壳降气,前胡祛痰,茯苓渗湿,人参扶正祛邪,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生姜、薄荷为引,皆属佐使之品。   风寒侵袭皮肤,肺与皮毛相应,故肺受邪,肺失宣发,表卫闭塞,...

  • 喘咳为主证疾病多与肺相关 裘沛然诊疗及临床经验

    喘咳为主证疾病多与肺相关 裘沛然诊疗及临床经验

    国医大师裘沛然擅治疑难杂症,其在治疗咳喘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主要介绍裘沛然有关治疗咳喘病的诊疗方案及临床经验。 病因病机 裘沛然认为所谓咳喘病,即指以喘息、咳嗽为主症的疾病,并多兼有咯痰、胸闷,或恶寒发热,或心悸浮肿,或腰膝酸软等症候。而以喘咳为主证的疾病大多与肺息息相关,临床上主要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以及肺源性心脏病等。 喘咳之病,不离乎肺肺为五脏之华盖,主一身之气,职司呼吸。肺赖肃降以吸入天之清气,靠宣发以呼出体内浊气。宣发与肃降是相反相成...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肠同治”理论临床辨证应用初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肠同治”理论临床辨证应用初探

    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经国内学者研究发现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强烈传染性[2]及家族聚集性[3],已在我国多个地区流行。截止2020年2月,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确诊人数已逾6万人[4]。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除对症支持治疗外,仍没有确认有效的治疗方法[5,6,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5]。纵观中医药几千年发展历程,对疫病具有深刻的认识,且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尤其在2003年非典疫情...

  • 贫血发热临床辨证中医验方

    贫血发热临床辨证中医验方

      患者安某某,男,55岁。2011年3月28日初诊。患者弓背而行,面色萎黄,眼睑、爪甲及牙龈苍白,衣着厚重。舌淡苔黄腻,舌下脉络(+)。患者自诉近一月来,时常发热,体温最高达41℃。遂至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入院治疗,入院已一周有余,但疗效欠佳,现患者仍痰多,且咳痰不利,重度乏力,动则气喘,心慌、心悸,舌色淡,苔黄厚,舌下脉络迂曲,脉数。   理化检查:X线胸片示:右肺间质性纤维化;双肺弥漫性肺气肿。血象、骨髓象示贫血伴血小板减少性骨髓象。   分析:患者贫血貌,一月来,反复发热,痰多,咳吐不利,咳痰后...

  • 临床诊疗中试用二首运气方治疗顽固性耳鸣

    临床诊疗中试用二首运气方治疗顽固性耳鸣

    2016年为丙申年,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喜用丙申年三因司天方之黄连茯苓汤、升明汤治疗各种疑难杂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笔者在临床诊疗中试用二首运气方治疗顽固性耳鸣,药到病除。现将此二则病案记录于下,并分析其源由。 病案一 黄某,女,48岁,于2016年4月10日初诊。既往多发子宫肌瘤、脂肪瘤。患耳鸣5年,曾口服平肝活血中药,静滴巴曲酶、前列地尔等西药,早期有一定疗效,但近3年来尝试多种办法,均无明显效果,近日因其母亲患病情绪不畅导致症状加重。细问其耳鸣特点,患者诉晨起左耳有...

  • 贾六金临床治疗发热 兹举验案一例

    贾六金临床治疗发热 兹举验案一例

    贾六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首届名中医,第三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治疗发热,无论外感内伤,辨证精准,分期论治,疗效卓著。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受益匪浅。兹举验案一例,以飨同道。   徐某,男,30岁,主因发热2周于2016年12月5日来诊。患者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每于下午体温开始上升,最高达39℃,伴头痛、乏力。血常规示:WBC:21×109/L,L:75%,血清支原体IgM抗体为1:320,静脉输注青霉素800万U/天,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天...

  • 利水通阳临证应用

    利水通阳临证应用

    【利水通阳临证应用】 伏暑、暑温兼湿兼痰,宜用利水通阳法 利小便通阳法除广泛应用于湿温证外,亦可以应用于伏暑、暑湿、痰热等证。 暑多兼湿或兼痰,有“长夏暑令,暑必兼湿”之说,暑为阳邪,与湿、痰蕴结,如油合于面粉,胶着难解。如温化湿浊则助其暑热,清解暑热则阴凝湿聚,暑湿蕴结更易致三焦阳气通利失职,应用通利小便通达阳气法,使暑湿或痰浊有出路。明·王纶认为:“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此为清心以清暑,利小便即可通阳。伏暑、暑湿或兼痰弥漫三...

  • 糖尿病肾病名老中医之多年临证经验总结

    糖尿病肾病名老中医之多年临证经验总结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DN中西医机理均较为复杂,而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描述,属于中医“水肿”“肾劳”“虚劳”“关格”等范畴。 病机演变 糖尿病肾病前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仝小林认为DN前期,从络脉的病变过程来说,糖尿病早期具有络滞、络瘀、络闭(损)的病机演变发展规律。糖尿病并发症以前,体内就存在“瘕聚”,主要表现为高黏...

  • 酷暑来临 介绍三款解暑汤

    酷暑来临 介绍三款解暑汤

    酷暑即将来临,介绍三款解暑汤,助你轻松过夏天。 酸梅汤 酸梅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清凉饮料,有着悠久的历史。乌梅药性酸、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含有非常丰富的有机酸,该汤消食合中,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常饮确可祛病除疾,保健强身。《红楼梦》第34回,写贾宝玉挨打后,就“只嚷干喝,要吃酸梅汤。”想那宝玉什么美食没尝过,口渴时只想喝酸梅汤,其中的妙处必是平常的汤汤水水所不能及的。 玫瑰卤子汤 我国民间很早就有用玫瑰花加工为饮料的习俗。《清稗类抄&m...

  • 定时发热临床不鲜见 分享临床验案

    定时发热临床不鲜见 分享临床验案

    定时发热临床不鲜见,按照一般治法疗效常不十分理想。近年来,随着对五运六气理论的揣摩与实践,常藉仲景“六经欲解时”理论获得意外捷效。兹分享临床验案如下。 【定时深夜2点发热 从“厥阴欲解时”论治】   邓某,男,78岁,2016年9月7日初诊。因发热半月收治入院,曾在某医院住院11天,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追寻病史,患者诉发热多于深夜2点,最高达39℃,稍有咳嗽咯吐黄白黏痰,纳欠佳,寐欠安,不恶寒,轻度乏力,舌苔薄黄质淡红,脉细稍滑。因查体及化验检查...

  • 九味羌活汤加减治疗感冒临床体会

    九味羌活汤加减治疗感冒临床体会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 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 感疾病, 临床表现以鼻塞、 流涕、 喷嚏、 咳嗽、 头痛、 恶 寒、 发热、 全身、 发热、 全身不适、 脉浮为主要特征 [1] , 是 急诊内科的常见病、 多发病, 影响着人们工作和生活, 严重者可出现神昏谵语, 高热痉厥, 甚至危及生命。 笔者在急诊内科的长期临床工作中应用解表散寒、 疏 风化湿之法治疗本病, 不仅退热快捷, 而且能截断病 势, 防病传变之功, 将体会介绍如下。 发  病 感冒是急诊内科的常见病, 四季均可发生, 尤以 春冬两季为多。临床可见感冒...

  • 清肺排毒汤 在新冠肺炎的防控和临床救治

    清肺排毒汤 在新冠肺炎的防控和临床救治

    此方为麻黄汤、五苓散巧妙相合,既祛寒闭又利小便祛湿,新冠肺炎患者常肺闭不宣,故又合用射干麻黄汤及橘枳姜汤。小柴胡汤治少阳病,可通利三焦,加藿香可芳香化湿,用石膏能防郁而化热。 新冠肺炎,流行之广已胜非典,感染者甚多。作为一名医生,特别是专业与疫病联系紧密的医生,我一直在关注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和救治。我继承先师蒲辅周先生的医学经验,对每次诊治方案都提供了一些建议,第一次建议将“湿疫”改为“寒湿疫”。大年初二下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会议室研究商讨新冠肺炎诊治方案,中...

  • 金实清消汤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观察

    金实清消汤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作为糖尿病较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临床常见疾病[1]。蛋白尿是DN的主要临床表现,可使DN迅速进展为终末期肾病[2]。中医治疗DN有独特优势,积极探索DN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金实清消汤治疗DN蛋白尿,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秦皇岛市山海关人民医院糖尿病科收治的DN白尿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

  • 临证医案四则

    临证医案四则

    验案一: 苗某,女,50岁,患者因“左下肢小腿肚疼痛,不能行走1周”曾就诊某院骨科,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听人介绍,求诊于余。刻下症:左下肢小腿肚酸痛无比,伸直困难,舌质偏红,苔薄白,脉细弦。综上诊断,考虑筋结之重症,首诊予以芍药60g,木瓜60g,炙甘草10g,7服,药后症状明显减轻,上方不变,再服七日以善其后。 验案二: 刘某,女,70岁,高血压半年,头晕,活动后加重,起则头晕眩,无口干口苦,大小便正常,睡眠尚可。舌淡红,苔薄白偏滑,脉弦。多次血压监测170~1...

  • 儿童反复外感 六经辨证理法方药临床之经验

    儿童反复外感 六经辨证理法方药临床之经验

    易感儿童是指禀赋不实,反复外感,低热不已者。广东省英德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祝建华根据仲景六经辨证理法方药之旨,集多年临床之经验,选用《伤寒杂病论》柴胡桂枝汤用之,取其调和营卫、透邪达外、和解表里之法,不失攻中有补,常常收效喜人。今整理一案,以供赏析。 罗某,男,3岁半,2016年3月6日初诊。家长述患儿反复外感,三五天就要就诊一次,常见背部汗出受凉后,轻则鼻流清涕,重则当晚发热40°C,找西医对症治疗后,见汗出肢凉症缓。患儿家长因工作忙无法顾及,在患儿症状改善以后,往往不当一回事,患儿下次发作时如前一...

  • 邹孟城治感冒咽痛《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邹孟城治感冒咽痛《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马书记(女),年方而立时,正1976年也。于10月间患感冒,服解表药,诸症均退而咽痛末已。旬日后,入夜辄痛,夜半更甚,睡梦中亦常因痛而醒,及至鸡鸣则咽痛若失。病发后夜夜如此,深受其累,脉细而弦.据此特征,显是阴虚火动、虚火上炎所致。盖患者体质本属阴亏血弱,兼以平日劳心过度,心火易于炎上。加之夜间阴气用事之时,阴中伏火,易随阴气升逆而达于咽喉。夜半子时一阳初生,至鸡鸣阳气渐盛,阴气退位,阴火亦随之暂时伏匿,是以时至凌晨则咽反不痛。于是投以养阴清火之剂,药用生地、麦冬、白薇、丹皮、银花、桔梗、甘草之属,投之不应。仍服西...

  • 临床亦有外邪里饮证 马家驹案例治过敏性鼻炎

    临床亦有外邪里饮证 马家驹案例治过敏性鼻炎

    笔者跟随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老师、北京中医医院马家驹老师学习经方后,认识到经方的本质就是三个病位上的阴证、阳证。正如《医宗金鉴》所言“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 《伤寒论》:“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表证分阴阳,发热恶寒者,因正邪交争有力,正气相对不虚,因此属于阳证,直接发汗解表即可。而无热恶寒因正气不足无力与邪相争,因此属阴证范畴,需要强壮温阳解表。表阳证为太阳病,代表方剂为麻黄汤、桂枝汤;表阴证为少阴病,代表方剂为麻黄附子...

  • 面瘫临证分六型辨治

    面瘫临证分六型辨治

    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口眼歪斜,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者闭合不全。根据损伤的部位不同,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中枢性病变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之间的皮质延髓束,通常由脑血管病等引起,还可以伴有语言障碍、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症状。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大概占面瘫70%以上,可能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周围性面瘫,一般预后良好。笔者临证分六型辨治。 风寒外袭 脉络闭阻 主证:汗出当风,或露卧于庭,...

  • 中风病治疗临证常用的九类中药应用体会

    中风病治疗临证常用的九类中药应用体会

    中风(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在诊治中风病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现将临证常用治疗中风病的九类中药应用体会简述如下。 1.疏散外风药 疏散外风药应用于中风,主要见于金元以前。由此上溯至《内经》,对中风病因的认识均持外风入中之说,故治法以祛风为主。如《灵枢·刺节真邪论》说:“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诸病源候论·中风候》曰:“风偏枯者,由血气偏...

  • 王育良治疗玻璃体积血临证经验

    王育良治疗玻璃体积血临证经验

    玻璃体积血是指玻璃体周围组织病变后血管破裂出血,进入玻璃体腔,进而出现视力下降等症状,常见于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局部血管牵拉性破裂、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外伤或内眼术后[1]。玻璃体积血的临床主要表现为患眼外观正常,自觉眼前似有云雾黑影随睛珠转动而漂浮,或视力骤然下降甚至盲而不见[2]。目前,西医治疗玻璃体积血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是促进玻璃体积血的吸收,若积血吸收不明显或出现并发症可考虑手术治疗[3]。 王育良教授为江苏省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临床经验及学术成果...

  • 田德禄活用香苏散临证经验

    田德禄活用香苏散临证经验

    香苏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香附、紫苏叶、陈皮、炙甘草4味药组成,功能是散寒解表、理气消滞,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气滞,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胃脘胀满、纳呆呕恶、苔白腻、脉浮紧。当代人嗜食肥甘厚味及烟酒摄入增多,必然引起湿热内蕴,又加之工作生活压力大,导致情志郁结化热,且二者常结合致病,因此致使当今胃病以实证、热证为多见,虚寒之证少见。 全国名中医田德禄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田德禄以香苏散为基础,将方中苏叶换为苏梗,变解表为理气消胀,去方中炙甘草,防其甘温壅滞...

  • 查咽在小柴胡汤证中的临床应用

    查咽在小柴胡汤证中的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证结合查咽的扩展应用探析 咽喉为呼吸、进食的要道,查咽亦属中医望诊范畴,但是在现代中医临床应用中,多以舌诊、脉诊为诊断依据,查咽常被忽视,多在白喉、乳蛾等疾病表现出咽喉肿痛的时候才予以查咽。中医理论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就阐述了咽喉与人体各脏腑的不同联系,正常人咽喉色泽淡红滑润,在不同疾病中咽喉的不同颜色和病理状态提示不同的病机、病位和疾病进展传经状况,所以在中医临床辨证中如果结合查咽会使辨证更加直观。在病症还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观察咽喉有无充血,初步即可诊知患者有无火热、阴虚之证,同时与舌诊、脉诊及...

  • 甘草泻心汤临床治口腔溃疡和口腔黏膜白斑

    甘草泻心汤临床治口腔溃疡和口腔黏膜白斑

    甘草泻心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本方配伍精当,效专力宏,是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调和脾胃的代表方剂。李发枝教授是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河南最美医生”、“河南省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笔者通过跟诊学习,总结出李发枝应用甘草泻心汤治疗内科常见病的10多种方法和经验方药,这些方法疗效确凿,可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指导和借鉴。 临床应用 口腔溃疡和口腔黏膜白斑 适应证: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失常所致,反复出现口腔溃...

  • 廖品正治疗青盲临床经验

    廖品正治疗青盲临床经验

    国医大师廖品正临床经验丰富,对眼科疾病尤其是对青盲的诊疗具有独到认识及用药经验。青盲之疾不论中医还是西医,治疗都非常棘手,廖品正认为治疗青盲必须先探讨其病因病机,根据四诊资料,详细辨证,确定治疗大法,重视局部与整体的辨证统一,强调处方用药升降平衡、阴阳和抟,重视内服中药的同时综合运用针灸等外治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治疗青盲的临床佳效。笔者跟师总结其经验如下,与同道共飨。 析病机探古今医籍 青盲系中医病名,现存文献中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主要是指黑睛与瞳神之气色、形态正常,逐渐出现视力下降,或视野...

  •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 胃脘痛化浊解毒处方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 胃脘痛化浊解毒处方

    国医大师、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李佃贵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在脾胃病领域颇有建树。本文介绍其辨治慢性胃炎经验。 因机证治 慢性胃炎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的一种疾病,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或仅表现为腹部疼痛、饱胀、烧心、反酸、嗳气、食欲不振等,病情日久可伴有焦虑、抑郁等症状。西医多采用促胃肠蠕动药物和抑酸药物治疗,如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其具有抑制胃酸分泌、拮抗幽门螺杆菌等作用,能改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但停药后复发可能性...

  • 慢性唇炎中医理论溯源及临床经验采撷

    慢性唇炎中医理论溯源及临床经验采撷

    慢性唇炎, 以唇红部长期干燥、皲裂、脱屑、疼痛等为临床表现[1]。目前, 国内外在慢性唇炎的治疗上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乳膏[2], 没有针对性、可长期使用的治疗方案。慢性唇炎病程缠绵, 罹患者异常痛苦。 慢性唇炎属于中医“唇风”的范畴。亦有医书称之为“唇槁”“唇瞤”“驴嘴风”“鱼口风”等[3]。由内外之邪合而为病:平素过食辛辣肥甘, 脾胃生湿化热, 加之外感风邪, 引动湿热之邪循经熏灼口唇...

  • 不得眠不得安欲卧不能卧 临证加减治疗失眠

    不得眠不得安欲卧不能卧 临证加减治疗失眠

    经方在治疗失眠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酸枣仁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栀子豉汤、百合类方等均明确提出能治疗“不得眠”“不得安”“欲卧不能卧”等失眠症状。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逐步认识并掌握了经方治疗失眠的技巧和要领,现将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①心脾两虚兼积热型,治以归脾汤合酸枣仁汤、栀子豉汤 失眠之心脾两虚、心脾积热证,主要症状为失眠多梦、头晕、耳鸣、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四肢倦怠、面色少华、口苦口臭或口唇疱疹、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