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
-
竹、铁屑、玻璃刺入肉中不出方
竹木刺入肉,拔不出者,用象牙磨水滴之,良久自出。下面提供数方治疗,治铁屑、玻璃入肉亦可。 1.捣碎蓖麻予,加盐少许,外敷患处。或用灶边小蟋蟀,捣碎加盐少许,外敷患处。 2.取淡豆豉适量(中药店有售),捣烂敷伤处周围。几小时后,竹刺即可逐渐向外排出。 3.取八角适量,嚼烂后敷于伤处。几小时后,竹刺即可逐渐排出。 4.鹿骨烧存性为末,水调敷之。虽日久,不过一夜即出。 5.羊屎烧为末,和猪油敷之。或以牛膝草嚼烂敷之亦妙。 6.取公鹅屎适量,黄肚突鱼儿(因其形如瓜核大小,故又称瓜核鱼儿)适量,共捣烂敷伤处周围,中间留1小孔...
-
云南名医治眼睛玻璃体积血方
云南名医治眼睛玻璃体积血(肝经火热)方: 处方:柴胡12克,薄荷、栀子、当归尾、赤芍、荆芥、黄芩各10克,龙胆草8克,通草、生甘草、黄连、大黄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肝泻火,活血化瘀。玻璃体积血为眼科常见病,任何原因致使视网膜或葡萄膜血管及其新生血管破裂出血进入玻璃体腔,都可导致玻璃体积血,临床常见于视网膜中央静脉或分枝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外伤所致。 本方用于治疗玻璃体积血,中医辨证属肝经火热型。症见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遮挡;玻璃体见泥沙样混浊或块状...
-
中医治玻璃体积血有优势
玻璃体是眼内容的一部分,为无色透明,不含血管神经的凝胶,古医籍中称其为神膏。玻璃体主要成分为水和极为黏稠且能大量吸收水分的透明质酸,恒定地充满于玻璃体腔内,除发挥屈光作用外,主要是支撑视网膜使其与色素上皮层紧密相贴,以防脱落,并维持眼球的正常形态。 什么是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积血是指由各种原因造成其周边组织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入和积聚在玻璃体腔内,导致视功能障碍的疾病。常见引起玻璃体积血的有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如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或眼外伤、眼部手术以及视网膜裂孔、年龄相关...
-
王育良治疗玻璃体积血临证经验
玻璃体积血是指玻璃体周围组织病变后血管破裂出血,进入玻璃体腔,进而出现视力下降等症状,常见于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局部血管牵拉性破裂、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外伤或内眼术后[1]。玻璃体积血的临床主要表现为患眼外观正常,自觉眼前似有云雾黑影随睛珠转动而漂浮,或视力骤然下降甚至盲而不见[2]。目前,西医治疗玻璃体积血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是促进玻璃体积血的吸收,若积血吸收不明显或出现并发症可考虑手术治疗[3]。 王育良教授为江苏省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临床经验及学术成果...
-
竹火罐 玻璃罐 抽气罐
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适用于所有人群。拔火罐时,使用的火罐总共有三类,分别是竹罐、玻璃罐、抽气罐,下面将详细介绍三种火罐的不同功用。 竹火罐 竹筒火罐用坚固的细毛竹,截成长约6~9厘米的竹管(不宜过长或过短,过长者重量较大,容易脱落,过短者由于管腔容积小,吸引力亦小,不易吸着),一端留节为底、一端为罐口,口径约为3厘米、4.5厘米、6厘米不等。用刀刮去青皮及内膜,管壁的厚度约2~3分,用砂纸磨光,口圈必须平正光滑。竹罐的特点是:轻巧、价廉...
-
拔罐包括竹罐 玻璃罐 抽气罐等 特点各有不同
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作用。选用不同的罐具和手法,可以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 罐具主要包括竹罐、玻璃罐、抽气罐等,特点各有不同。 竹罐优点是轻便耐用、便于携带、经济实惠、不易破碎;竹罐吸附力较玻璃罐大,不仅可以用于肩背等肌肉丰满之处,而且可应用于腕、踝、足背、手背、肩颈等皮薄肉少的部位。另外,竹罐在应用时可先放于药液中煎煮后,再吸拔于腧穴或体表,既可通过负压改善局部血液循化,还可借助药液的渗透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