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 第14页
-
夏季皮肤病用药的常见误区
夏季是皮肤病的多发季节,很多患者认为皮肤病是小问题,喜欢自行购买一些外用药治疗。其实,外用药也有很多讲究,乱用外用药有时不但治不好疾病,甚至还会导致病情加重。下面简单介绍几个外用药误区: 误区一:皮炎平能治所有瘙痒性皮肤病。 皮炎平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地塞米松、薄荷和樟脑。醋酸地塞米松是一种弱效激素,外用主要治疗湿疹、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因含有薄荷和樟脑,外用时有一种清凉的感觉,对于虫咬皮炎等瘙痒严重的疾病效果不错。但并不是所有的瘙痒性疾病都是皮炎、湿疹类疾病,夏季好发的股癣常常也瘙痒难耐,此时外用皮炎平会加重病情。...
-
黄种人胃溃疡用药应减半
研究发现,由于基因方面的差异,在治疗胃溃疡等酸相关性疾病时,黄种人只需服用白种人剂量的一半,即可达到相同效果。而在以往,人们一直按照白种人的剂量在服药。 据悉,人类的基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强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弱代谢型。白种人以强代谢型居多,而黄种人以中间代谢型和弱代谢型居多。通过对胃溃疡等酸相关性疾病患者10年来的追踪,他们发现,患者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抑酸药,其实根本无需像以前一样照搬白种人的剂量。像奥美拉唑,以前都是每日服用两片,但现在发现,黄种人只需服用一片,就可达到相同的效果,其静脉用药以前为每日...
-
中医药科普 中医养老优势 中国儿科专用药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邀请了30余名放暑假的小学生及家长,参观了医院药剂科、针灸推拿康复科、骨伤科等科室,开展中医药科普知识普及活动。 在中药房,专家为大家介绍各种中药材、其功效及简单的辨别真伪方法,同学们近距离观察藏红花、冬虫夏草、灵芝等珍贵中药材。在针推科,专业医师作针灸、拔火罐、艾灸示范,解释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在骨伤科,按摩师现场教给家长如何及早发现孩子有脊柱侧弯的倾向,教给大家简单的颈椎保健操。同学们对神奇的中医药赞叹不已,有的亲自尝试了拔火罐的感受。 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让...
-
治哮喘用药的五大误区
哮喘是呼吸道常见病、多发病。近十多年来,我国哮喘患病率有所上升,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哮喘防治工作中也存在着多种不规范的治疗方法和误区。 误区一:滥用抗生素。哮喘是呼吸道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若无并发细菌感染,一般不主张使用抗生素。即使是重度哮喘患儿,只要不发热、没有肺炎,也不应使用抗生素。以抗哮喘性炎症药物为主,辅以支气管舒张药物及抗过敏药物,可控制95%以上患者的症状。滥用抗生素,对人体有很大的副作用,造成菌群失调,导致药源性腹泻;造成细菌耐药,加大今后的治疗难度。 误区二:哮喘缓解期间不能用维持量长期治疗2-...
-
经期用药要小心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女性对孕、产期及哺乳期用药都非常重视,而在月经期对一些药物的使用却未加注意。一项调查显示,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比例为1:0.74。因此,经期用药的安全性应当引起充分重视:一方面部分药物可导致月经异常,另一方面经期出血也会影响部分药物的疗效。那么,在女性经期,甚至是月经来潮前,哪些药物需要谨慎使用呢? 治疗妇科感染的阴道局部用药:治疗阴道炎症的洗液、栓剂、泡腾片等应暂停使用。因为在月经期间,子宫黏膜充血,宫颈口松弛,加上阴道里有积血,非常适于细菌生长繁殖,若此时进行阴道局部用药,稍有不慎...
-
腹泻病因多用药要对症
腹泻是夏季的常见病、多发病,虽有很多非处方药可用,但患者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分辨是感染性腹泻还是功能性腹泻;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是食物中毒还是消化不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否则,很容易用错药。 腹泻是指排出异常稀薄的大便,或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或脓血,并且排便次数频繁,伴有排便急迫感、失禁等症状。腹泻大体上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两大类。感染性腹泻比较常见,通常可服用抗生素,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来治疗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非感染性腹泻如消化不良、肠蠕动过快或肠胃吸收不良引起的腹泻...
-
“糖友”受伤用药加量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外伤要格外重视,及时调整药物的用量,以避免血糖控制不延缓伤口的愈合,加重病情。 长期血糖较高、糖尿病病史较长的患者,一旦伤口出现破溃时,患者的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下,会加重血糖的升高,这种情况下,血糖控制不稳定,可能会加重创面的感染,引发更严重的合并综合征。 因此,糖友出现破溃后要及时到医院采取创伤处理,并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同时,调整药物用量。对病程较长的患者而言,需要加大胰岛素的用量。有高血压的患者也要调整用药降低血压。另外,患者在做一些创伤性检查(如骨髓穿刺、腰椎穿刺等)时,尽量选择一些创伤小...
-
羌族医生用药特色:民族奇术
羌族医生用当地所产的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来为人们治病疗疾。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羌活 又叫寺格。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所出现的咳嗽、头痛、咽痛、四肢酸痛等症状。用法是将羌活根部晒干捣成粉末状,用纸卷成卷烟状,点燃后用抽烟的方法来吸入药物。 大黄 又叫崇迪。可用于治疗扭伤、无名肿毒、痈疽疮疡。将鲜大黄的根除去泥沙后洗净,加水煎煮30分钟,取出切片后热敷患处。变凉后更换。 贝母 又叫葛白。可用于治疗老慢支、肺结核等所导致的咳喘痰多、咳血症状。将挖出的贝母除去泥沙晒干磨粉,用鸡蛋清调匀后蒸熟服用。 小叶杜鹃 又叫...
-
巧用药膳补气
气虚体质主要表现为 身体消瘦、面色苍白,少气懒 言,倦怠乏力,食欲不振,不 耐劳动,稍动即头晕、气短、 自汗,平时容易感冒,一般中 老年人气虚者较多。治气虚 关键在于补气。而在日常的 生活中,运用补气中药和益 气食物配合,则会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中医认为,睥胃为后天 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健 脾是补气的主要方法。因 此,气虚体质者可选用一些 补脾气的中药如党参、黄 芪、茯苓等,补脾益气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大枣、糯米、莲子、扁豆、芡实、猪肉、牛肚、鲫鱼、鸡肉、黄鳝、泥鳅、黄花菜、香菇等,根据个人口味,制成药膳,坚...
-
过敏性鼻炎勿自行用药
临床上经常会见到一些患者,在过敏性鼻炎发病时,自己到药店买药服用后效果非但不理想,反而使症状加重甚至诱发胃部不适,最后不得不来医院就诊。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主要是由于肺、脾、肾三脏虚寒导致的鼻窍不畅。而药店里常见的药物多是清热泻火的药物,这些药物主要是针对普通的由感染引起的鼻炎。也就是说,一般的感染性鼻炎多与热毒上升有关,而过敏性鼻炎多由虚寒所致,其发病的原因正好相反。因而,本身就阳气不足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如果再服用清热泻火的药物,反而会导致阳气受损,加重病情。一般情况下过敏性鼻炎患者流的多是清水鼻涕,而感染引起的...
-
《濒湖医案》佚案中运用药物外治的验案
药物外治的理论与内治理论相同,所不同的是给药的途径、用药的方法的差异。其机理主要是内病外治,上病下取,药物经皮肤经络而达到病变部位,通过皮毛、腠理、经络气血的作用,调整相关脏腑组织的疾病,发挥其整体治疗作用。清代医家徐大椿曾说:“疾病由外入内,行于经络,脏腑者,必服药驱之。若病变部位已固定,或在皮肤、筋骨之间,可用膏贴之,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或将病邪提出,或散解病邪,较服药有力。” 李时珍《本草纲目》收载的《濒湖医案》佚案中有多则运用药物外治取效的验案。可见李时珍非常...
-
倪蔼然临床常用药对
倪蔼然系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工作50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现将其临床常用药对经验介绍如下。 忍冬藤、连翘 忍冬藤为忍冬的干燥茎枝,又名金银花藤,性味苦,微寒,功用与金银花相似,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因其为藤类药,走窜通络之性较强;连翘苦寒,虽能疏散风热,但无走窜之性,与忍冬藤相伍,能使体内郁热宣透疏散于外。临床运用指征是舌边尖红。郁热轻者,常用忍冬藤12克、连翘10克,重者用忍冬藤15...
-
中医用药如用兵论 集中指挥与君药作用 治则治法辨证论治
清代名医徐灵胎提出“用药如用兵论”,运用类比手法,以战术喻医术,以用兵喻用药,明确治病的指导思想,提出临证的用药原则,读之受益匪浅。笔者借鉴“用药如用兵论”,采用取象比类的方式,浅谈一些临证用药思路。 单兵素质与药材质量 单兵素质是指单个士兵的野外作战及生存能力等的综合素质。军队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及不同军种等而编有不同的体系和机构,但每一个作战单元则多由领兵军官和作战士兵等组成,每个作战单元中的个体即为一个个单兵。高素质的单兵可以利用手中的武器...
-
体质辨证是立法用药的基础 体质影响预后转归
体质乃受先天之禀赋、后天调摄所形成的人体个体特性,在形体结构、功能神态上有其特异性和复杂性。近年来,体质辨证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笔者师从国医大师颜德馨,对颜德馨在临床辨证、选择用药、判断预后、调养摄生诸方面重视体质辨证的学术观点及思想体会尤深。 体质辨证是立法用药的基础 颜德馨在体质辨证的基础上,全面认识疾病发展、正邪双方的变化,制定正确的立法原则,准确细致地选方用药。 数十年来,颜德馨倡导益气化瘀法治疗老年病,且应用瘀血理论探索老年人的体质特点及发病规律,根据正气的强弱、瘀血的轻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