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用药 第14页

用药 第14页

  • 夏季皮肤病用药的常见误区

    夏季皮肤病用药的常见误区

    夏季是皮肤病的多发季节,很多患者认为皮肤病是小问题,喜欢自行购买一些外用药治疗。其实,外用药也有很多讲究,乱用外用药有时不但治不好疾病,甚至还会导致病情加重。下面简单介绍几个外用药误区: 误区一:皮炎平能治所有瘙痒性皮肤病。 皮炎平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地塞米松、薄荷和樟脑。醋酸地塞米松是一种弱效激素,外用主要治疗湿疹、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因含有薄荷和樟脑,外用时有一种清凉的感觉,对于虫咬皮炎等瘙痒严重的疾病效果不错。但并不是所有的瘙痒性疾病都是皮炎、湿疹类疾病,夏季好发的股癣常常也瘙痒难耐,此时外用皮炎平会加重病情。...

  • 黄种人胃溃疡用药应减半

    黄种人胃溃疡用药应减半

    研究发现,由于基因方面的差异,在治疗胃溃疡等酸相关性疾病时,黄种人只需服用白种人剂量的一半,即可达到相同效果。而在以往,人们一直按照白种人的剂量在服药。 据悉,人类的基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强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弱代谢型。白种人以强代谢型居多,而黄种人以中间代谢型和弱代谢型居多。通过对胃溃疡等酸相关性疾病患者10年来的追踪,他们发现,患者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抑酸药,其实根本无需像以前一样照搬白种人的剂量。像奥美拉唑,以前都是每日服用两片,但现在发现,黄种人只需服用一片,就可达到相同的效果,其静脉用药以前为每日...

  • 农村用药滥用“三素一汤”危害极大

    农村用药滥用“三素一汤”危害极大

    “我在辽宁农村的一次经历,至今印象深刻。”提起农村用药状况,北京一家大医院的张药师不无忧虑。 那是.一个脸色苍白的青年妇女,诊室的桌子上摆着四五瓶写着她名字的抗生素大输液,有青霉素、头孢曲松、氧氟沙星、甲硝唑等,张药师不解地问她得了什么病,为啥联合使用如此之多的静脉注射抗生素?患者说是人工流产后浑身乏力、头晕。“虽然已花了近20Cm元药费,可医生很负责任,让我心里踏实。”患者的话让张药师哭笑不得。她凭借30多年的从医经验推断,这位妇女是术后贫血,只需适当补充铁剂即可,...

  • 痛风用药的五大误区

    痛风用药的五大误区

    得了痛风,除了饮食控制外,往往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药物以控制病情。现就痛风药物治疗中可能发生的几个误区介绍如下: 误区一:急性发作时用大量抗生素。青霉素等抗生素对痛风急性发作不但无效,而且可加剧病情,延迟缓解。因为注人体内的抗生素大多由肾脏排泄而被清除,这与痛风的罪魁祸首——尿酸的肾脏排泄殊途同归。肾脏负担加重,从而加剧病情。 误区二:急性发作时单用降尿酸药治疗。痛风是慢性病,多数病人长期服用别嘌呤醇等降尿酸药物。有些痛风病人在急性发作时盲目加大降尿酸药物剂量,以期终止发作,避免疼痛...

  • 中医药科普 中医养老优势 中国儿科专用药

    中医药科普 中医养老优势 中国儿科专用药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邀请了30余名放暑假的小学生及家长,参观了医院药剂科、针灸推拿康复科、骨伤科等科室,开展中医药科普知识普及活动。 在中药房,专家为大家介绍各种中药材、其功效及简单的辨别真伪方法,同学们近距离观察藏红花、冬虫夏草、灵芝等珍贵中药材。在针推科,专业医师作针灸、拔火罐、艾灸示范,解释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在骨伤科,按摩师现场教给家长如何及早发现孩子有脊柱侧弯的倾向,教给大家简单的颈椎保健操。同学们对神奇的中医药赞叹不已,有的亲自尝试了拔火罐的感受。 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让...

  • 治哮喘用药的五大误区

    治哮喘用药的五大误区

    哮喘是呼吸道常见病、多发病。近十多年来,我国哮喘患病率有所上升,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哮喘防治工作中也存在着多种不规范的治疗方法和误区。 误区一:滥用抗生素。哮喘是呼吸道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若无并发细菌感染,一般不主张使用抗生素。即使是重度哮喘患儿,只要不发热、没有肺炎,也不应使用抗生素。以抗哮喘性炎症药物为主,辅以支气管舒张药物及抗过敏药物,可控制95%以上患者的症状。滥用抗生素,对人体有很大的副作用,造成菌群失调,导致药源性腹泻;造成细菌耐药,加大今后的治疗难度。 误区二:哮喘缓解期间不能用维持量长期治疗2-...

  • 冠心病的科学用药时间

    冠心病的科学用药时间

    医学研究发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相互作用与生物钟息息相关,因此人们可以以此来选择最佳的用药时间,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如心绞痛、心梗及心脏猝死,集中发生于上午6—12时,尤其是醒后3小时之内最多见,医生称这段时间是冠心病急性发作的“清晨峰”。这一规律的证实,提示治疗冠心病可利用时间周期给药来提高疗效。 硝酸盐制剂。上午服药能显著扩张冠状动脉,而下午使用同样剂量则很少引起血管扩张,所以,最适宜的服药时间应该是早晨6点到中午12点。 心得安。此药在晚间或半夜给药效果不佳。如...

  • 经期用药要小心

    经期用药要小心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女性对孕、产期及哺乳期用药都非常重视,而在月经期对一些药物的使用却未加注意。一项调查显示,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比例为1:0.74。因此,经期用药的安全性应当引起充分重视:一方面部分药物可导致月经异常,另一方面经期出血也会影响部分药物的疗效。那么,在女性经期,甚至是月经来潮前,哪些药物需要谨慎使用呢? 治疗妇科感染的阴道局部用药:治疗阴道炎症的洗液、栓剂、泡腾片等应暂停使用。因为在月经期间,子宫黏膜充血,宫颈口松弛,加上阴道里有积血,非常适于细菌生长繁殖,若此时进行阴道局部用药,稍有不慎...

  • 妇科用药的常见误区

    妇科用药的常见误区

    很多女性在治疗妇科病时,总会存在一些用药误区,导致疾病经久不愈。 误区一:让中成药唱主角。 因为广告宣传的关系,加上传统医药深入人心,治疗妇科炎症的中成药大多“名声”很响,比如妇科千金片、花红片、金鸡胶囊,还有乌鸡白凤丸等。很多女性有了妇科炎症的症状,比如白带量多、颜色和气味异常、阴道口瘙痒等,习惯于马上求助于中成药治疗。 但无论是慢性宫颈炎,还是阴道炎和慢性盆腔炎,首选的治疗皆不是中成药。妇科中成药大多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起到较好的调理内分泌效果,可以调整女性的体质,但起效较慢、针...

  • 腹泻病因多用药要对症

    腹泻病因多用药要对症

    腹泻是夏季的常见病、多发病,虽有很多非处方药可用,但患者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分辨是感染性腹泻还是功能性腹泻;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是食物中毒还是消化不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否则,很容易用错药。 腹泻是指排出异常稀薄的大便,或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或脓血,并且排便次数频繁,伴有排便急迫感、失禁等症状。腹泻大体上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两大类。感染性腹泻比较常见,通常可服用抗生素,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来治疗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非感染性腹泻如消化不良、肠蠕动过快或肠胃吸收不良引起的腹泻...

  • “糖友”受伤用药加量

    “糖友”受伤用药加量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外伤要格外重视,及时调整药物的用量,以避免血糖控制不延缓伤口的愈合,加重病情。 长期血糖较高、糖尿病病史较长的患者,一旦伤口出现破溃时,患者的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下,会加重血糖的升高,这种情况下,血糖控制不稳定,可能会加重创面的感染,引发更严重的合并综合征。 因此,糖友出现破溃后要及时到医院采取创伤处理,并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同时,调整药物用量。对病程较长的患者而言,需要加大胰岛素的用量。有高血压的患者也要调整用药降低血压。另外,患者在做一些创伤性检查(如骨髓穿刺、腰椎穿刺等)时,尽量选择一些创伤小...

  • 细辛临床常用药对

    细辛临床常用药对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全草。药性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能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临床应用常见药对如下:   细辛——麻黄   细辛辛温发散,芳香透达,长于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麻黄能发汗、平喘,归肺、膀胱经,为发汗解表第一要药,平喘利水作用强。二药伍用,加强了解表散寒之力,肺中痰饮、喘咳可平。《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细辛润之。麻黄之甘,以解少阴之寒;细辛、附子之辛,以温少阴之经。” 细辛配麻黄,最...

  • 羌族医生用药特色:民族奇术

    羌族医生用药特色:民族奇术

    羌族医生用当地所产的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来为人们治病疗疾。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羌活 又叫寺格。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所出现的咳嗽、头痛、咽痛、四肢酸痛等症状。用法是将羌活根部晒干捣成粉末状,用纸卷成卷烟状,点燃后用抽烟的方法来吸入药物。 大黄 又叫崇迪。可用于治疗扭伤、无名肿毒、痈疽疮疡。将鲜大黄的根除去泥沙后洗净,加水煎煮30分钟,取出切片后热敷患处。变凉后更换。 贝母 又叫葛白。可用于治疗老慢支、肺结核等所导致的咳喘痰多、咳血症状。将挖出的贝母除去泥沙晒干磨粉,用鸡蛋清调匀后蒸熟服用。 小叶杜鹃 又叫...

  • 巧用药膳补气

    巧用药膳补气

    气虚体质主要表现为 身体消瘦、面色苍白,少气懒 言,倦怠乏力,食欲不振,不 耐劳动,稍动即头晕、气短、 自汗,平时容易感冒,一般中 老年人气虚者较多。治气虚 关键在于补气。而在日常的 生活中,运用补气中药和益 气食物配合,则会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中医认为,睥胃为后天 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健 脾是补气的主要方法。因 此,气虚体质者可选用一些 补脾气的中药如党参、黄 芪、茯苓等,补脾益气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大枣、糯米、莲子、扁豆、芡实、猪肉、牛肚、鲫鱼、鸡肉、黄鳝、泥鳅、黄花菜、香菇等,根据个人口味,制成药膳,坚...

  • 中医方药随“症”加减用药小结

    中医方药随“症”加减用药小结

    自汗:黄芪、白术、五味子。 盗汗:山萸肉、浮小麦、乌梅。 浮肿:①阳水:麻黄、苏叶。②阴水:附子、肉桂、干姜。③腰以上肿:荆芥、桂枝。④腰以下肿:茯苓、泽泻、防己。 头痛:①偏寒:吴茱萸、川芎。②偏热:菊花、桑叶、蔓荆子。③偏后脑:羌活、天麻。④偏前额:白芷、葛根。⑤偏两边:蔓荆子、白芍、白蒺藜。⑥偏巅顶:藁本、牛膝。⑦顽固性头痛:白附子、白僵蚕、全蝎。 头晕:天麻、钩藤。 目眩:枸杞子、菊花。 视力减退:女贞子、覆盆子、蕤仁肉。 耳鸣:胡桃肉、...

  • 过敏性鼻炎勿自行用药

    过敏性鼻炎勿自行用药

    临床上经常会见到一些患者,在过敏性鼻炎发病时,自己到药店买药服用后效果非但不理想,反而使症状加重甚至诱发胃部不适,最后不得不来医院就诊。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主要是由于肺、脾、肾三脏虚寒导致的鼻窍不畅。而药店里常见的药物多是清热泻火的药物,这些药物主要是针对普通的由感染引起的鼻炎。也就是说,一般的感染性鼻炎多与热毒上升有关,而过敏性鼻炎多由虚寒所致,其发病的原因正好相反。因而,本身就阳气不足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如果再服用清热泻火的药物,反而会导致阳气受损,加重病情。一般情况下过敏性鼻炎患者流的多是清水鼻涕,而感染引起的...

  • 湿热症中医临床用药

    湿热症中医临床用药

    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湿热病湿邪的多少、阻滞程度将其分为湿阻、凉遏、寒凝、冰伏四个阶段,用药治疗常取得较好的疗效。兹简介如下: 湿阻 湿热之邪犯人,初起多阻滞气机,病在上焦。若太阴脾虚内湿之人,则邪归太阴,而以湿邪阻滞中焦为主。 湿郁于上,初起湿热之邪困阻肌表,营卫失和,故周身困重酸楚;湿热之邪蔽阻清阳,清阳不升,而头晕且沉,即《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之谓。若湿热之邪壅遏肺气,肺失宣降之常,则胸闷、咳嗽、喘息。舌苔滑润,脉象濡软,为湿邪犯人之明征。...

  • 痛风可用药膳调

    痛风可用药膳调

      痛风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临床常见湿热痰瘀证、肝肾亏虚证。饮食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对本病起到缓解病情、延长发作间期、降低并发症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作用。   1.灵仙木瓜饮 威灵仙15克,木瓜12克,白糖适量。将威灵仙、木瓜放入沙锅中加水煎汤约300毫升并加白糖适量,每日分2次服完。有通利关节,祛风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四肢多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的痛风患者。   2.马齿苋米仁粥 马齿苋、生米仁各30克,大米1O0克,白糖适量。马齿苋、生米仁与米同煮粥,熟后加入适量白糖调匀,即可食用...

  • 《濒湖医案》佚案中运用药物外治的验案

    《濒湖医案》佚案中运用药物外治的验案

    药物外治的理论与内治理论相同,所不同的是给药的途径、用药的方法的差异。其机理主要是内病外治,上病下取,药物经皮肤经络而达到病变部位,通过皮毛、腠理、经络气血的作用,调整相关脏腑组织的疾病,发挥其整体治疗作用。清代医家徐大椿曾说:“疾病由外入内,行于经络,脏腑者,必服药驱之。若病变部位已固定,或在皮肤、筋骨之间,可用膏贴之,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或将病邪提出,或散解病邪,较服药有力。” 李时珍《本草纲目》收载的《濒湖医案》佚案中有多则运用药物外治取效的验案。可见李时珍非常...

  • 儿童湿疹高发 涂外用药膏

    儿童湿疹高发 涂外用药膏

      目前,患湿疹的孩子明显增多。桂林市皮肤科专家提醒,春末夏初,宝宝易患湿疹,尤其是婴儿,面部湿疹比较多。家长要做好防护,避免宝宝娇嫩皮肤受伤。      湿疹高发因过敏原多   陈燕2个多月的小孩最近全身都长满了湿疹,像痱子一样,一大片一大片,除了四肢还能辨认,其它部位都看不出皮肤的颜色了,脸上、脖子上尤为严重。就诊时才得知孩子患的是婴儿湿疹。   南溪山医院皮肤科主任陆富永向记者介绍,湿疹也就是常说的奶癣,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即平常说的过敏性皮肤病,这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起初宝宝...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张景岳《新方八阵》用药规律分析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张景岳《新方八阵》用药规律分析

    新方八阵出自《景岳全书》 第 50 卷和 51 卷, 由 “八略” 和 “八阵” 组成, 八略主要论述治则和治法 , “八 阵” 收载景岳自创新方 186 首, 并据“八略” 分为补、 和、 攻、 散、 寒、 热、 固、 因八阵 [1 ] 。张景岳将兵法中辨证 法思想运用于中药组方遣药, 灵活伍用, 大胆创新, 不 仅配伍严谨, 而且用药精专 [2 -3 ] 。本文基于中医传承 辅助平台, 以 《景岳新方八阵浅解与应用》...

  • 处方用药的定性与定量

    处方用药的定性与定量

    “中医不传之秘在剂量”,翻阅中国古医籍不难发现,部分中医复方标有方剂组成却没有注明药物剂量,或虽标有药物剂量但并未标明确切,如“马齿草一束”“上研匀,和稀米糊丸如皂角子大”。今年部分省市制定的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中只给出了复方的基本组成,并未提供具体药量。通过对比病例报告与诊疗方案可以发现,大部分中医处方时并未照搬指南推荐剂量。那么,中医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是怎样看待方药组成与剂量的?影响方药组成与剂量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处方要抓核...

  • 临床中特效中药 用药经验

    临床中特效中药 用药经验

    一、用药经验一(裴振峰) 临床中一些特效中药,用起来得心应手。 1、明目而推陈出新的特效药物:蝉蜕30克; 2、降十二经脉的要药:枇杷叶30克; 3、强脾动力的特效药物,灶心土炒白术50克,药物组成符合脾之火土的生理特点; 4、降尿酸的特效中药:鸡矢藤60克,消食化积功效的特殊应用; 5、耳聋耳鸣的特效药物:骨碎补50克; 6、反酸的特效中药:败酱草30克。 7、治疗牙龈出血的特效中药:竹茹40克; 8、眼部溢血的特效药物:桑...

  • 桃杏李食用药效

    桃杏李食用药效

      桃子味甘酸,性温,能生津润肠,活血消积,丰肌美肤;但多吃桃子易上火。杏,味酸,性热,入肝、心、胃经,能止渴生津,清热解毒;过食易致胃酸伤胃,还可腐蚀牙齿。李子性平,味甘、酸,入肝、肾经,能生津止渴,清肝除热,利水,多食伤脾胃。   眼下正值大量水果集中上市的夏季,而每每路过诱人的水果摊铺,便不由想起:“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这句古老的民间俗语,为何会有“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这句民间俗语,这种说法对否?带着这个疑问我去请教我的硕士生导师...

  • 温病学派用药以“轻清灵动”王孟英“调愆”理论

    温病学派用药以“轻清灵动”王孟英“调愆”理论

    王孟英“调愆”思想探讨 温病学派用药以“轻清灵动”著称, 其理论基础由王孟英 (以下称王氏) 进行了系统总结, 即“调愆”理论。纵观王氏著作, “调愆”思想贯穿始终。此为王氏集前贤之大成, 对温病学派医家论治疾病的发病观及方法论所做的一大贡献, 当为人所熟知。笔者对其进行研读, 探讨王氏“调愆”思想, 以飨同道。 发病观:百病皆由愆滞 王氏《归砚录·卷二》提出...

  • 半夏天麻在古方中为常用药对

    半夏天麻在古方中为常用药对

    法半夏、天麻、羌活、独活为国医大师刘尚义临床常用于治疗头痛、头昏的药对。 法半夏 法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是植物半夏加白矾的炮制品。辛、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之功效。 天麻 天麻为兰科天麻属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甘平,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之效。 羌活 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和根,性温,味辛、苦。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的作用。 独活 独活系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性微温,味辛、苦,归肝、肾、肺经。具...

  • 倪蔼然临床常用药对

    倪蔼然临床常用药对

    倪蔼然系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工作50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现将其临床常用药对经验介绍如下。 忍冬藤、连翘 忍冬藤为忍冬的干燥茎枝,又名金银花藤,性味苦,微寒,功用与金银花相似,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因其为藤类药,走窜通络之性较强;连翘苦寒,虽能疏散风热,但无走窜之性,与忍冬藤相伍,能使体内郁热宣透疏散于外。临床运用指征是舌边尖红。郁热轻者,常用忍冬藤12克、连翘10克,重者用忍冬藤15...

  • 中医用药如用兵论 集中指挥与君药作用 治则治法辨证论治

    中医用药如用兵论 集中指挥与君药作用 治则治法辨证论治

    清代名医徐灵胎提出“用药如用兵论”,运用类比手法,以战术喻医术,以用兵喻用药,明确治病的指导思想,提出临证的用药原则,读之受益匪浅。笔者借鉴“用药如用兵论”,采用取象比类的方式,浅谈一些临证用药思路。 单兵素质与药材质量 单兵素质是指单个士兵的野外作战及生存能力等的综合素质。军队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及不同军种等而编有不同的体系和机构,但每一个作战单元则多由领兵军官和作战士兵等组成,每个作战单元中的个体即为一个个单兵。高素质的单兵可以利用手中的武器...

  • 体质辨证是立法用药的基础 体质影响预后转归

    体质辨证是立法用药的基础 体质影响预后转归

    体质乃受先天之禀赋、后天调摄所形成的人体个体特性,在形体结构、功能神态上有其特异性和复杂性。近年来,体质辨证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笔者师从国医大师颜德馨,对颜德馨在临床辨证、选择用药、判断预后、调养摄生诸方面重视体质辨证的学术观点及思想体会尤深。 体质辨证是立法用药的基础 颜德馨在体质辨证的基础上,全面认识疾病发展、正邪双方的变化,制定正确的立法原则,准确细致地选方用药。 数十年来,颜德馨倡导益气化瘀法治疗老年病,且应用瘀血理论探索老年人的体质特点及发病规律,根据正气的强弱、瘀血的轻重、...

  • 临床中药治疗疾病 常用药对与药组

    临床中药治疗疾病 常用药对与药组

    中药处方的配伍,讲究君、臣、佐、使。临床中药治疗疾病,常用药对与药组。 首先,用两种相对的性质和不同气味、不同功能的药物结合,如气与血,寒与热,补与泻,散与收,升与降,辛与苦等,在相反相成中,改变其本来的功效或取其另一种新的效果。这类配伍最有意义。例如: 桂枝—白芍(气—血)桂枝汤,调和营卫。 人参—丹参(气—血)二参丹,养心和血。 金铃子—延胡索(气—血)金铃子散,止腹痛。 香附—...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