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用药 第9页

用药 第9页

  • 外感温热病 辨证方法与用药特色

    外感温热病 辨证方法与用药特色

    支楠教授师从北京近代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之子孔嗣伯,是孔嗣伯老先生唯一学术经验继承人。支楠继承和发展了孔门学术思想和经验,善于将温热病辨证思想应用于临床常见病、疑难病的辨证中,结合自身30余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在多种常见病的治疗方面方法完备、疗效颇佳,在外感温热病的治疗中更是充分体现孔门的辨证特色,每获佳效。 病因病机 外感温热病的发病在孔老医集中有明确论述,“必先赖于体内之郁热伏气而后感之于天地疠气淫邪而成”。这无论是在孔老医案、跟师门诊以及自己独立门诊时,在外感温热病诊治...

  • 缺铁性贫血 常用药膳食谱

    缺铁性贫血 常用药膳食谱

    缺铁性贫血是指小儿体内缺乏铁元素这一造血必需物质而造成血液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不足的一种疾病。缺铁性贫血多见于婴幼儿,常见症状主要有虚胖,肤色蜡黄,头发稀疏而黄,疲乏,食欲下降;还可出现如烦躁不安、对外界反应迟钝等精神症状。 小儿在出现上述症状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在正确用药的基础上,可以采用药膳食疗进行辅助治疗。 常用药膳食谱 1、小米薏米龙眼粥 原料:小米25g,薏米15g,龙眼肉20g 制法:将小米、薏米、龙眼肉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煮熟食用。...

  • 对症选用防暑外用药

    对症选用防暑外用药

    走进各大药房调研发现,如今最显眼的货架是防暑药品专区,藿香正气液、板蓝根冲剂、风油精、金银花露等防暑药品和消暑饮料摆满货架,吸引不少人来购买。在大热天里,很多家庭都会手边备着几款防暑药品,以备不时之需。医生建议,大家一定要对症选用。 风油精类(外用) 功效:提神醒脑。 将风油精涂抹于太阳穴、人中等处,有提神醒脑的效果。但是,风油精含有樟脑等成分,因此孕妇、3岁以下儿童禁用,在出汗时不宜使用,因为风油精中含有芳香成分会通过汗腺被人体吸收。 十滴水类(内服) 功效:突发...

  • 孔伯华辨治热病用药特点

    孔伯华辨治热病用药特点

    喜用化湿药 孔伯华先生认为今人体质湿热者甚多,其热病医案中挟湿为十分之七八,常以苦寒、芳香、淡渗等法祛湿。暑湿常用芳香之品藿香、佩兰醒脾化湿;石菖蒲、荷叶开上窍,从上芳香化湿;六一散、西瓜翠衣清利小便,使湿从小便出;热盛者酌加生石膏、鲜芦根甘凉之品清化;栀子、黄芩、黄连、紫雪丹等苦寒清热燥湿;湿浊中阻不化者,取陈皮、半夏、枳壳、莱菔子、大腹皮、乌药等,行气燥湿散结导滞;或有湿停水肿者,取甘淡之猪苓、茯苓配以通利之滑石块、通草、车前子、冬瓜皮以淡渗利湿;湿热黄疸者取茵陈、栀子、滑石块清热利湿;湿阻血分,常以...

  • 中医治疗外感发热的组方用药规律

    中医治疗外感发热的组方用药规律

    本文总结中医治疗外感发热的组方用药规律,使用频次前3位药物为炙甘草、黄芩、柴胡;药物组合使用频次前3位为炙甘草、黄芩,黄连、黄芩,栀子、黄芩;药物关联系数前3位分别为麦冬、鳖甲,麦冬、大黄,连翘、厚朴。提示外感发热用药以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为主,其次是泻下药、化痰止咳药。对外感热病的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要] 目的:总结中医治疗外感发热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治疗外感发热相关经典方剂,并录入至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运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法、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

  • 基于络病学说探讨鼻鼽的治则治法及用药特点

    基于络病学说探讨鼻鼽的治则治法及用药特点

    络病学说是研究络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规律的一门应用理论,是对内科杂病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一大发展与突破,广泛用于指导治疗多种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疾病[1]。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倡导“络以通为用”治法,指出络病实证多以辛味通络、藤类通络及虫类通络为主,络病虚证则以补虚通络为法[2],被后世医家所尊崇并沿用至今。清·高士宗《医学真传》云:“通络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

  • 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渊宁汤,全方用药以辛开散发为主

    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渊宁汤,全方用药以辛开散发为主

    洪铭,男,1955年生,主任医师,重庆市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常委,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耳鼻喉科学科带头人。从事耳鼻喉科临床工作37年,擅长治疗咽喉诸病,认为“咽喉诸病皆属于火”,主张咽喉诸病以实火居多,提倡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利咽止痛治则,强调治法以局部治疗为主,全身用药为辅的原则。又因喉鼻为肺系之所属,上下相连,生理病理密切相关,易受外邪侵袭,在治疗咽喉病方面,兼虑鼻病治疗的新的思维理念,从而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研制的“冰连清咽喷雾剂”获重庆市中医药科...

  • 四君子汤用药变通 辨病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

    四君子汤用药变通 辨病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

    人体生长皆因于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金匮要略》曰:“四季脾旺不受邪。”故治病首先要固本,固本首先要健脾。四君子汤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药配合,可以健脾益气。 全国名中医李乾构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长期致力于临床对脾胃病的治疗研究,李乾构处方用药都是先以四君子汤为主方加减应用的。 四君子汤用药变通 李乾构认为,因疾病的不同和个体体质的差异,应用四君子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化裁。四君子汤中的人参,可改用作用相同的党参10~20g...

  • 流感立法用药 葱豉汤栀子豉汤

    流感立法用药 葱豉汤栀子豉汤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以高热、身痛、咳嗽为主症,或有汗,或无汗,具有传染性,四时皆有,尤好发于冬、春二季。现代医学认为,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则将其归属于“时行感冒”“四时温病”的范畴。前人的证治经验可从各家医案的“外感门”“温病门”求之。兹择录数案(包括原书的按语)试加评述,以见证治梗概,冀为今日临证之一助。 案一 本案选自尤在泾《静香楼医案·外感门》。...

  • 复发性口疮 用药正中病机数年口糜宿疾归于痊愈

    复发性口疮 用药正中病机数年口糜宿疾归于痊愈

    复发性口疮治验举隅 复发性口疮是指口腔黏膜上皮反复溃疡引起疼痛的单发或多发的口腔黏膜损伤疾病,具有不定期或周期发作的特点,属于中医“口糜”“口疡”“口疳”“鹅口疮”等范畴。笔者通过在临床中详察证候,辨证论治,将复发性口疮分为心脾积热、阴虚火旺、脾肾阳虚、瘀血阻络4型,分别治以泻火凉脾、上清下导,滋阴清热、降火敛疮,温阳扶正、益气升清,活血化瘀、消肿敛疮。根据上述治则遣方用药,随机化裁,临床疗效显著,现将验案介绍...

  •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脾胃三脏兼顾组方用药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脾胃三脏兼顾组方用药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是临床难以治愈的消化系统疾病,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甚至发展为异型增生,故被视为癌前阶段,其致病因素包括微生物感染、自身免疫、胆汁反流、宿主因素、家族遗传、饮食习惯、营养素摄入、长期吸烟、缺乏运动、负面情绪、职业习惯、药物毒性[1,2]。在临床上,CAG可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等,或伴有食欲不振、嘈杂、嗳气、反酸、胃灼热、贫血等。该病属中医“胃痞”“胃痛”&ldq...

  • 腱鞘囊肿的辨证用药

    腱鞘囊肿的辨证用药

      腱鞘囊肿又称肌腱瘤,属于传统中医“筋瘤”范畴,易生在手腕、足踝附近等处。多见于20~50岁左右的妇女。主要病因包括有:劳损导致,如重复的手部动作,导致肌腱周遭的滑液囊发炎;局部循环不好,多由于内在体质导致虚寒而血行不利,日久在此形成瘀滞导致;以及外伤,如曾在手腕或足踝处受伤,导致腱鞘过度拉扯而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囊肿。   中医临床辨治,需依其患者状况而选择合适用药。若是曾因外伤所致,可选用活血化瘀的药材,帮助其瘀滞消散,如选用疏经活血汤加减,药用当归、生地黄、苍术、川芎、桃仁、茯苓、白芍...

  • 从痰瘀同辩看中医临床辩证用药的思想

    从痰瘀同辩看中医临床辩证用药的思想

      痰指“痰浊”,是人体津液不归正途的病理产物;瘀指“瘀血”,是人体血运不畅或离经之血着而不去的病理表征。《黄帝内经》对痰瘀相关的理论和治疗已有论述。在生理上,阐明了津血同源的相互关系。如《灵枢•痈疽》中说:“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灵枢•邪客》中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在病理上,也体现了痰浊瘀血的相关性。《灵枢•百病始生》说:“...

  • 王行宽 弃繁从简 辨证用药

    王行宽 弃繁从简 辨证用药

      仅寥寥数语,却是辨证关键,用药之根柢。   病案1:姜某,女,54岁。   举凡胸痹心痛,每见嗳气,胃胀或痛,或胸部餐后若堵等胃府症状。经云:“五气为病,心为嗳”,“胃之上口名曰贲门,有络与心相通”,故其治之法,宜心胃并治。仲景于“胸痹心痛短气篇”中,列举桔枳姜汤,即深谙此理。药用柴胡8克、枳实10克、白芍15克、橘皮10克、旋覆花10克、丹参15克、郁金10克、石决明15克、甘草3克。   病案2:叶雪兵,男,33岁。...

  • 《伤寒论》“脾约”症诊治用药辨析

    《伤寒论》“脾约”症诊治用药辨析

      一、以脉论之“小便数”非用药主证      仲景论中言脉,除阐明具体脉象外,往往还有通过论脉以释病机的临床意义,《伤寒论》249条“跌甲脒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即是其例。文中“趺阳脉”属足阳明胃经,能候胃气之盛衰;“胃气强”是指病机,提示胃热气盛;“小便数”从字面上看是指症状,但在本条中与“胃气强”排比对偶、其含...

  • 小金丹可作为治疗乳腺结节(类似痰核)的常用药

    小金丹可作为治疗乳腺结节(类似痰核)的常用药

    由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教授徐大基、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主编的《我们在香港做中医·医案辑》,由香港灵兰阁中医药文化有限公司正式出版,并于4月13日举行了规模颇为隆重的首届粤港中医医案专题学术研讨会暨《我们在香港做中医·医案辑》新书发布会。笔者有幸被邀参与此会,会期虽仅有两天,但感触颇多,现略陈一二。 从1983年到1994年,笔者曾在国内参加了多次学术会议,几乎每次会议均有近1/4的代表并未出席。即使是坐在台下的代表,也常与邻座不停地交谈。而这次会议不仅准点开始,尤其让人佩服的是,...

  • 刘启廷今将其组方用药经验作一总结

    刘启廷今将其组方用药经验作一总结

      刘启廷主任中医师是山东省第一批名中医,全国及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行医60余年,对常见病的治疗创造了很多经验方,以方小、效卓、价低很受病家的欢迎,今将其组方用药经验作一总结,供同道参考。   首先要掌握病症的共性   刘启廷指出,任何疾病在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表现,又称为主证,只要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这些共同的特征性表现,都可以用同样的方药治疗。如一个胃脘痛被西医诊断为胃炎的病人,多具有恶心吐酸、上腹撑胀嗳气、持续或间歇性...

  • 花金方治疗杂病的临床用药经验

    花金方治疗杂病的临床用药经验

    花金方系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工作近五十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运用经方治疗内科、妇科疑难杂症,收效颇佳。笔者有幸跟随花金方学习,耳濡目染,获益匪浅。现兹将花金方治疗杂病的临床用药经验介绍于下。 薤白巧用愈后重 花金方在临床中重视经典的指导作用,每深挖奥旨,验于临床,收获肯綮。如薤白治疗痢疾后重的作用,最早见于《伤寒论》第318条四逆散方后加减中,每易被医家忽视。花金方后揽阅《汤液本草》见云:“下重者,气滞也,四逆散加此(薤白)以泄气滞。”《长沙解药...

  • 随症用药不是堆砌 临证莫拘伤寒温病

    随症用药不是堆砌 临证莫拘伤寒温病

    先父范万利早年随曾祖父学医,后肄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一生行医50余载,先后在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和东明县中医院工作,临证以中医内科、妇科获名乡里。笔者近日整理出其点滴临证医论,以追忆之。 随症用药不是堆砌 临床亦有单症即可成一证者,但大部分是同时有多个症状,症状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关联性,也就是共性,辨证就是找到这种症状的共性,或者抓住特征性的症,判断出所谓的证。 世言中医辨证不辨病或言重辨证而轻辨病,是未读明白仲景之书。仲景无论伤寒还是杂病,皆以病为纲,以证为目,病证相合,纲举目张。故临证当先诊病,病明再...

  • 巧用药引疗效更佳

    巧用药引疗效更佳

    所谓“药引”,是指能增加中药效力之物,其中不少是食物,宋代著名的成药处方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书中就记载了不同药引达十余种之多。实践证明,合理使用药引对提高药的疗效是有积极意义的。兹将常用的 “药引”简介如下。生姜生姜有散风寒、暖胃肠、止呕逆的作用,用于风寒外感、胃寒呕吐、腹泻腹痛症。一般用量3-5片(约9-15克),可水煎取汤,送服治感冒的通宣理肺丸以及健脾和胃的香砂六君子丸等。芦根 芦根以鲜者为佳,具有清热生津、止渴、止呕的作用。作为药引用于银翘解毒片、小儿回...

  • 辨证用药治疗手足冰凉症

    辨证用药治疗手足冰凉症

    手足冰凉,祖国医学称之为“手足厥冷”(或手足逆冷)。中医认为,手足厥冷并非单指是一种疾病,而是人体脏腑功能虚弱或失调引起的一种症状。一般说来,老年人和体质虚弱的人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症状。手足冰凉的致病机理较为复杂,但主要与人体肾阳虚衰有密切关系。其次,肝郁血滞、脾胃虚寒、血虚寒凝等,也可能引起手足冰凉症状。对不同类型的手足冰凉症,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对症用药。 肾阳虚衰: 肾阳又称“命门之火”,它既是肾脏生理功能的动力,也是人体热能的源泉。肾阳不足,人体得不到阳气的温煦...

  • ”大青龙汤”方名意思 用药特色 主看病证

    ”大青龙汤”方名意思 用药特色 主看病证

    ”大青龙汤”为仲景《伤寒论》中的一张名方,其方实为麻黄汤倍用麻黄,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乃医治风寒两伤,营卫俱实的良方。仲师云:”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感寒身痛苦,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浮弱小,汗出恶风者,不行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润,认为逆也。?’脉浮缓,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主之。”但是,本方延用至今,其功用已被后世医家更多发挥。对其现代临床运用的研讨也有很大深化,本文在此略作赘述。 1 方名意思...

  • 风为阳邪风与寒合 临床用药岂可不辨因由

    风为阳邪风与寒合 临床用药岂可不辨因由

    风性主动,善行数变,“动极者镇之以静”,风证医治,为何还有动态之分?盖风邪有二,一曰外风,一曰内风,二风虽特性相同,但来历纷歧,导致疾病发作的机理大异,临床用药岂可不辨来由。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邪风外袭,表疏腠松,故四时邪气伤人,常依风导而入,因而外风为患,终多是邪合为病,如风寒表证、风热表证、风湿表证、风痹、风水、风疹等等。即便感冒一证,从其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或见喉痒、咳嗽、鼻塞等脉症剖析,也可知实为风寒表证的轻浅体现,正如《景岳全书·感冒》篇所说:&ldq...

  • 梳理此六方以探讨张锡纯治疗温病的思路及组方用药

    梳理此六方以探讨张锡纯治疗温病的思路及组方用药

    张锡纯,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善治温病,有清解汤、凉解汤、寒解汤、和解汤、宣解汤、滋阴宣解汤六方,乃治疗温病所常用。笔者梳理此六方以探讨张锡纯治疗温病的思路及组方用药。 清解汤 清解汤由薄荷叶四钱、蝉蜕三钱、生石膏六钱、甘草一钱五分组成。 此方治疗温病初得,其脉浮滑,浮则为风,滑则为热,因其风邪外郁,郁热不散,故壮热、头疼、周身骨节酸疼、背微恶寒无汗。此方以薄荷叶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为君药,生石膏清热泻火为臣药,佐以蝉蜕散热达表,甘草清热解毒,又能和中为使药。清解汤所主之背微恶寒,乃热郁于...

  • 邓铁涛的临床用药经验

    邓铁涛的临床用药经验

      国医大师邓铁涛系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医70余载,提出五脏相关理论,重视脾胃学说,擅长诊治心脑血管病、重症肌无力、疑难杂病,并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多项。专著有《邓铁涛医学文集》、《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邓铁涛医案与研究》、《国医大师邓铁涛》等。笔者数年前曾整理其论治脾胃病经验,最近重温有关著作,获益匪浅,现将其用药配伍经验总结如下:   辨证论治高血压   邓铁涛认为,高血压病属于中医之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的范畴,主要是肝的病变,因此治疗以调肝为主。辨证属肝阳上亢者宜平肝潜阳,...

  • 民间用药酒防病健身

    民间用药酒防病健身

      我国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认识到酒既是“兴奋剂”,又是高级药物。它是用谷物和曲所酿成的流质,其气悍,质清,味苦甘辛,性热,具有散寒滞、开瘀结、消饮食、通经络、行血脉、温脾胃、养肌肤的功用。可以直接当“药”,治疗关节酸痛、腿脚软弱、行动不利、肢寒体冷、肚腹冷痛等症。亦可在治病开处方中,把某些药物用“酒渍”,或“以酒为使”,来引导诸药迅速奏效。这就使酒与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完整的药酒方。   历代医家用药酒...

  • 南通老中医朱良春用药经验集答疑

    南通老中医朱良春用药经验集答疑

      问题1益肾蠲痹丸的研制思路和药物配伍有哪些深意呢?   朱良春:痹证的治疗原则,不外寒者温之,热者清之,留者去之,虚者补之。如果初起或病程不长,风寒湿痹,当以温散、温通为正治,湿热痹则以清热利湿为主。久病则邪未去而正已伤,久病耗伤气血津液,就多错综复杂,比如说久病多虚,久痛入络,久病亦多痰瘀、寒湿、湿热互结,如此则邪正混淆,胶着难解,不易取效。应以攻不伤正、补不碍邪为基本指导思想。   我们体会到,痹证的形成与正气亏虚密切相关,就是一开始初起,也要充分顾护正气。我提出“益肾壮督治其本,蠲...

  • 用药枕 治百病

    用药枕 治百病

    药枕属于中医外治法之一,古人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洽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并提出外冶可“统治百病”。意思就是说,药物外用和内服的治病机理相同,只是给药途径不同而已。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提出“闻香祛病”的理论,他本人也长期使用药枕,并且活到了102岁。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使用药枕可以刺激头颈部位的经络、腧穴,进而使全身经络疏通,气血流畅,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药理研究证明,药枕能充分发挥药物治疗、经络调节和...

  • 饭后养生 上火用药

    饭后养生 上火用药

    饭后不吸烟。吸烟害无边 有人说,饭后一点烟,赛过活神仙,这是吸烟成瘾的人洋洋自得的说法。烟瘾大的人放下碗筷,就习惯性的吸上一支烟。殊不知这有多么的危险。据有关资料研究证明,人在吃饭后,热量人人增加,全身的脏器开始兴奋,如胃肠蠕动加快,周身的汗毛孔都张开,同时吸收烟雾的能力也增加了,那么,此时此刻吸进的有害物质自然也多了。实验证明,饭后吸一支烟,比平时吸十支烟中毒量还大。可见,饭后不吸烟,吸烟害无边。 酒后不饮茶.饮茶害处大 有人说,酒后饮茶能润燥解酒,消积化食,殊不知,这样一来招惹的却是有肾寒、阳痿、小便频浊...

  • 中医药养生主要分为用术与用药

    中医药养生主要分为用术与用药

    太湖世界文化论坛2014年中医药文化发展高级别会议日前在澳门举行,雷允上药业成为会议期间参加中医药文化展示活动的唯一一家中药企业。除了传统名药六神丸、行军散、痧药蟾酥丸、玉枢丹、辟瘟丹等,雷允上根据素有“京城四大名医”之誉的施今墨先生所作抗衰老方剂“补固神气精血方”,运用雷允上经典的微丸工艺精制而成的“健延龄”胶囊,颇为引人瞩目。 施今墨中医研究院院长施小墨在现场介绍,其父早就提出了抗衰老概念,制定了五个抗老方剂,1959年献给国家,...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