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治法 第12页

治法 第12页

  • 肺炎中医祛邪的基本治法

    肺炎中医祛邪的基本治法

    中医扶正祛邪治则在老年肺炎治疗中的运用 肺炎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其 演变过程是邪正交争的过程,热毒炽盛、痰瘀互 结、正气亏虚为核心病机。采取扶正祛邪治则辨 治老年肺炎的关键就是要改变正邪双方力量的对 比,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从而使疾病向痊愈的 方向转化。 1 祛邪的基本治法 1. 1 清热解毒、菌毒并治 在风温肺热病卫、气、营、血的不同阶段, 热毒之邪是贯穿始终的主要因素,热毒炽盛,气 液耗伤,导致痰瘀互结,胶着难去,是导致风温 肺热病预后凶险的关键。温病以论毒为始,毒寓 于邪,毒随邪入,热由毒...

  • 中医概述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中医基本治法

    中医概述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中医基本治法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Recurrent?Respiratory?Tract? Infections, RRTI) 亦叫复感儿, 是指小儿 1 年之内上、 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频次较多, 达到 7 ~ 10 次以上, 已超常规范围, 常见于 6 月~ 6 岁的儿童, 尤以 1 ~ 3 岁的幼儿最多见 [1] 。现代医学通常认为小儿 RRTI 发 病与年龄、 遗传、 免疫功能紊乱、 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缺 乏、 营养不良、 饮食不当、 被动吸烟、 治疗不当、 环境污 染等因素有关 [2] 。治疗方案现代国内外儿科医生还未...

  • 哮病发作期治同外感咳嗽 治法处方

    哮病发作期治同外感咳嗽 治法处方

    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景源教授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著名温病学专家,擅长治疗外感发热性疾病及内、妇科疑难杂病。 现将刘教授治疗外感咳嗽及哮病的临床经验总结报道如下。(策划编辑/秦丹 责任编辑/张梦培) 哮病发作期治同外感咳嗽   哮病的发生虽有痰饮伏肺之夙根,但其发作每因于外感,所以其发作期的治疗与外感咳嗽亦相同。刘教授每于临床用治咳八味汤加减化裁,疗效亦颇佳。   典型病例:郝某,女,50岁。主因咳喘10年,加重半年,于2011年5月18日就诊。患者10年开始出现咳喘,不...

  • 朱丹溪善辨咳嗽发作时间而治 王纶注重四时之咳的治法

    朱丹溪善辨咳嗽发作时间而治 王纶注重四时之咳的治法

    朱丹溪善辨咳嗽发作时间而治 朱丹溪将咳嗽分为风寒、火、劳、肺胀、火郁、痰六类。因风寒而致者,主张行痰开腠理,以二陈汤加麻黄、杏仁、桔梗。因火而致者,要降火、清金、化痰。因劳伤而致者,主张用四物汤加竹沥、姜汁,强调必以补阴为主。因肺胀而嗽者,用诃子、青黛、杏仁,佐以海蛤粉、香附、瓜蒌、青黛、半夏曲。因食积痰作嗽发热者,半夏、南星为君,瓜蒌、莱菔子为臣,青黛、石碱为使。因火郁嗽者,用诃子、海石、瓜蒌、青黛、半夏、香附。咳嗽声嘶者,辨为血虚受热,用青黛、蛤粉、蜜调服。久嗽风入肺者,用鹅管石、雄黄、郁金、款冬花碾...

  • 变应性咳嗽治则治法特色方药

    变应性咳嗽治则治法特色方药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变应性咳嗽(allergic cough,AC)以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夜间咳嗽剧烈,吸入烟味、粉尘等可诱发或加重咳嗽。AC具有与哮喘类似的气道炎症,但有不同的功能异常,有研究表明其可能存在非特异性炎症[1],或Th1/Th2免疫失调[2],与哮喘有所差别。调查显示,AC占慢性咳嗽的比例为12.3%[3],反复咳嗽,久治不愈,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困扰。西医对于AC尚无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多采用止咳、抗过敏等药物治疗。AC归于中医“咳嗽”&ldquo...

  • 宝宝发烧小儿发热 一种中医外治法

    宝宝发烧小儿发热 一种中医外治法

    小儿易患感冒,尤其是宝宝一发烧,宝妈们便会手足无措,焦急万分,恨不得自己以自身代替。为了让宝宝尽快康复,妈妈们想尽了办法,但既不想总给宝宝吃药,也不想看着宝宝承受打针的痛苦。那么,除了吃药、打针之外,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吗? 都说国粹中医博大精深,小儿推拿疗法是一种中医外治法,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绿色健康的特点,疗效确切,容易被患儿接受,解决了儿童服药困难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还没有副作用。 据黑龙江齐齐哈尔中医院主任医师曹向东介绍,小儿发热是指体温高于正常标准,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病程中。急性病多见有...

  • 治疗小儿感冒可从正治法和变治法入手

    治疗小儿感冒可从正治法和变治法入手

    感冒是小儿多发病,不但临床表现多样,病因复杂,还有两个特点,即易化燥化热、易夹食夹惊。而治疗则可从正治法和变治法两方面入手。 正治法 正治法是指感冒的基本治法。轻症主张避风、减少乳食、不服药,如需服药,“汗法”是中医治疗伤风感冒的总则,但只宜微汗,不可过汗,过汗则伤阴,一般用葱豉汤、桑菊饮、银翘散之类的即可。小儿感冒多用辛凉解表法,因起病多热,故真正用辛温法并不多。 感冒夹食不化的,不要强行进食,治疗当以解表清热、消导和中为主。 感冒夹惊者应在解表的基础上加镇静的药物。...

  • 前列腺炎外治法 芦荟治静脉炎 黄豆外敷治痈疮

    前列腺炎外治法 芦荟治静脉炎 黄豆外敷治痈疮

    前列腺炎外治法 敷脐法:冰片1g,白胡椒8粒,分别研末。洗净脐部,常规消毒,先把冰片放入脐孔,再用白胡椒末填满,外盖塑料薄膜,以胶布密封。7~10日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7天。适用于慢性前列腺炎。 坐浴法:白芷、萆薢各30g,甘草6g。共煎汤一盆,坐浴时用手按摩小腹至外阴,以有温热感为度。每次坐浴30分钟,每日1次。适用于急、慢性前列腺炎。 药带法:萆薢10g,车前子12g,桃仁10g,红花10g,金钱草15g,刘寄奴30g,白花蛇舌草40g,败酱草15g,乌药10g。共...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法治则 中医诊疗思路介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法治则 中医诊疗思路介绍

    郭俊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思路撷要 我国2型 糖 尿 病 患 病 率 逐 年 升 高,2013年 公 布 的 普查结果显示,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0.4%[1],已 超越 印 度 成 为 世 界 第 一 大 糖 尿 病 国,其中糖尿病周围 神经病变患者多达50%以上[2],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可概括为麻、痛、凉、痿, 属中医“痿证”“痹证”等范畴。郭俊杰教授为省级优秀 专家,山西省 名...

  • 糖尿病 如何别“胖瘦”治法截然相反

    糖尿病 如何别“胖瘦”治法截然相反

    《黄帝内经》有“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的古训。具体到当前糖尿病的治疗上,广汗法治疗体系认为可以改为“察体量腹,先别胖瘦”。此处的“胖瘦”指的是“内”,内脏脂肪的多与少,而不是“外”,皮下脂肪的多与少。也就是说有一部分人看起来很瘦,但肚子大,内脏脂肪超标,属于“外瘦内胖”,在“察体量腹,先别胖瘦”的诊断中属于“胖”的类型;另一部分...

  • 暑病治法 益气养血清暑 八珍汤

    暑病治法 益气养血清暑 八珍汤

    女,30岁。2021年8月11日初诊。诉胸闷十天余,伴心烦、心前区燥热、乏力。平素易劳累,血压低,月经量少但行经时间偏长,二便与睡眠可。刻诊见:身体消瘦,面色萎黄,五轮中肉轮松软不饱满。舌体瘦,舌中凹,舌边淡,舌尖红,少苔。左寸脉滑而有力,右寸脉濡,其余四脉弱。 诊断:(邪入脏腑型)暑病。 治法:益气养血清暑。 方药:八珍汤(四君四物即是八珍汤)合生脉饮(麦味与人参)加减。党参15g,麦冬8g,五味子6g,炒白术12g,茯苓10g,甘草3g,当归15g,炒白芍12g,熟地12g,炒麦芽...

  • 糖尿病 正气内虚毒邪内聚 分期而治法有异

    糖尿病 正气内虚毒邪内聚 分期而治法有异

    安徽中医药大学主任中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张杰,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50余载,熟谙经典,学验俱丰,对许多慢性疾病的诊治具有独到的见解和体会,现将其从虚、毒、瘀辨治2型糖尿病的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2型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等病范畴, 历代医家论述丰富,多不离阴虚燥热之论。由于胰岛素等降糖药的问世,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也提前阻断了糖尿病自然病程,导致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少见,加之受现代人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心理情志等各种因素的...

  • 葡萄膜炎中医学“瞳神紧小”“瞳神干缺”治则治法

    葡萄膜炎中医学“瞳神紧小”“瞳神干缺”治则治法

    浊毒理论为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首创提出。李佃贵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全球生态环境的变化及疾病谱的深刻变革,提出了“天之浊毒”“地之浊毒”“人之浊毒”等中医新概念和新术语,指导临床多种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打破了胃癌前病变不可逆转的理论束缚,显著的疗效使得国内外患者慕名求诊。浊毒既是一种致病因素,又是一种代谢产物。浊毒理论是研究浊毒致病及机体处于浊毒状态时病理变化、演变规律、诊断和治疗的一种中医学说。浊毒是产生疾病的内因,浊毒不除,...

  • 中药外治法的概念 常见病中药外治方

    中药外治法的概念 常见病中药外治方

    笔者在基层从事保健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二十多年来应用中医药知识为村民看病,并教会村民自采中药内服外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用桐树皮治马蜂叮咬、用马勃治外伤、外用仙人掌治多种疼痛疾病等既省钱效果又好。 中药外治法的概念 中药外治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腧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各种治病方法。中药外治法的特点是作用迅速、容易推广、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少、乐于被患者接受。在某些特殊病人身上,我学到了很多难得的经验,也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首先是为病人服务,从服务中学...

  • 消渴2型糖尿病 治则治法处方方解

    消渴2型糖尿病 治则治法处方方解

    消渴为病的常法为滋阴清热,本案基于“脾主散精,为胃行其津液“的理论依据,立足于中土斡旋失司、津液转输障碍的本质病机,总以运中土、养阴液为法,使得土困得解,枢机斡旋复常,水谷精微得以化生,则血糖回降。 患者女,58岁,2019年6月20日初诊,主诉“发现血糖升高半月”。患者半月前测得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升高,未服降糖药,体重减轻10斤,遂寻求中医治疗。刻诊:无口干苦,无纳多、饮多,时有头晕,无天旋地转感,无头痛,近日下腹部隐痛,下肢无力感,汗出可,二便可,...

  • 复发性口疮辨治经验 中医外治法简便易行

    复发性口疮辨治经验 中医外治法简便易行

    复发性口疮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其临床特点为口腔黏膜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小溃疡面,具有周期性、复发性特点。部分患者由于口部疼痛,影响日常进食及言语交流,更有甚者因疼痛剧烈而影响睡眠,或停药则发,或旧疮未愈新疮即起,临床较难治愈。“口疮”之名首见于《素问·至真要病变大论》:“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对于口疮,中医多从火热论治。如《圣济总门录·口齿门》载:“口疮者,由...

  • 烙治法治疗咽部囊肿

    烙治法治疗咽部囊肿

    患者刘某,男,45岁。诉3月前自觉咽部不适,对着镜子发现左侧咽部有一肿物,先后在多个医院诊断为咽部息肉,疑似乳头状瘤,经西医药物治疗后无明显缩小,医嘱手术治疗,患者不愿手术,要求服中药治疗。刻下症:左侧咽腭弓前方,有一半透明状肿物,表面光滑,长约1.5厘米,宽约1厘米,厚约0.5厘米,用棉签拨动肿物,周围活动无黏连,吞咽说话有妨碍,舌质暗,苔薄黄,脉滑数。 诊断:咽部囊肿(气血凝滞,热郁血络)。 治则:活血化瘀,清热凉血。 方药:桃仁、红花、柴胡、枳壳、桔梗、甘草各9克,当归、生地、玄...

  • 脾虚泄泻 辨证内治法外治法

    脾虚泄泻 辨证内治法外治法

    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孙浩认为,小儿脾虚泻病在脾胃,关系肝肾二脏,治疗脾虚泻应抓住“健脾”这一根本,兼顾肝肾。可采取内治或外治法,以达到健脾益气、温脾助运而止泻的目的。 病因病机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中医认为小儿泄泻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与“脾”“湿”二字密切相关。小儿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故临床所见小儿腹泻病多数属于脾虚...

  • 基于络病学说探讨鼻鼽的治则治法及用药特点

    基于络病学说探讨鼻鼽的治则治法及用药特点

    络病学说是研究络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规律的一门应用理论,是对内科杂病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一大发展与突破,广泛用于指导治疗多种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疾病[1]。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倡导“络以通为用”治法,指出络病实证多以辛味通络、藤类通络及虫类通络为主,络病虚证则以补虚通络为法[2],被后世医家所尊崇并沿用至今。清·高士宗《医学真传》云:“通络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

  • 胸痹,胸痛彻背短气 刘志明补肾通阳活血治法

    胸痹,胸痛彻背短气 刘志明补肾通阳活血治法

    胸痹是指胸中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属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范畴。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胸痹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 国医大师刘志明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补肾通阳活血方是刘志明自拟治疗胸痹的有效方剂。笔者认为,刘志明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胸痹患者无数,效果甚佳,对病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临证经验 冠心病好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冠...

  • 反复咽喉肿痛 乳蛾治法清热解毒

    反复咽喉肿痛 乳蛾治法清热解毒

    杨某,男,4岁,初诊:1987年7月29日。诉反复咽喉红肿疼痛年余,加重1周。患儿平素常反复咽喉肿痛,扁桃体肿大。3天前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咽喉疼痛,扁桃体肿大,吞咽困难,经西医诊治,服用西药,用青霉素等治疗,无明显好转。到某医院服中药未效来就诊。就诊时患儿发热,扁桃体红肿,舌尖红,苔薄黄腻,脉浮数。 诊断:乳蛾。 治法:清热解毒。 处方:大青叶30g,腊梅花30g,天花粉15g,豆根9g,射干9g,白薇30g,川黄连6g,胖大海10g。服上方2剂后即热退、痛止、肿消,再进3剂巩固疗效...

  • 六腑之咳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

    六腑之咳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

    《素问·咳论》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梁宏正在数十年临床实践中,系统研究了“六腑咳”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现整理总结如下。 六腑之咳乃病位传变于脏与腑之间,其传变是按脏腑之间表里关系而发生。由于表里相合脏腑的经脉直接属络,其病气可以相互移易,正所谓“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素问·咳论》)。六腑咳的表现均反映了本腑各自功能失常的特点。...

  • 牙痛时快速止痛 几则外治法

    牙痛时快速止痛 几则外治法

    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因此,牙痛时快速止痛是人们的迫切愿望,介绍几则外治法,牙痛发作时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按摩疗法:取肩井穴(此穴位于肩上陷中,患者用对侧手的食、中、无名三指按在肩部,食指贴颈,中指指腹按压处即是),左右各一穴,找准穴位,用力按压,以能耐受为度,按压30秒,再压再放松,直至牙痛缓解为止。一般按压治疗,疼痛可明显减轻,经过1~3分钟,疼痛即可消失。可舒筋活络止痛。 塞耳疗法:用棉球蘸上等白酒或95%酒精适量,塞入外耳道中,使其与周围皮肤密切接...

  • 喉乳头状瘤 中医病因病机治法方药

    喉乳头状瘤 中医病因病机治法方药

    支楠治疗小儿喉乳头状瘤学术思想与经验 喉乳头状瘤 (laryngeal papilloma, LP) 是喉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任何年龄均可患病, 10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 又称小儿喉乳头状瘤 (juvenile laryngeal papilloma, JLP) 。目前认为本病由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感染所致, 儿童发病以HPV6、HPV11感染为主[1], 其中, 感染HPV11患儿发病年龄更小, 病灶性状及临床症状更严重[2]。JLP最常见的发病部位...

  • 红眼病 中西医结合外治法

    红眼病 中西医结合外治法

    洪水中夹杂有大量污染物,携带了细菌和病毒,浸泡后的家具、洗浴用具等都被污染,通过人体接触而导致感染,极易造成红眼病的流行。红眼病西医称作传染性结膜炎或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红眼病病原体可以是细菌,也可以是病毒,一般是双眼先后发病,患病早期,感到双眼发烫、烧灼感、畏光、眼红,眼睛磨痛,像进入沙子般地疼痛难忍,紧接着眼皮红肿、眼眵多、怕光、流泪,个别病人结膜上出现小出血点或出血斑,分泌物呈黏液脓性,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角膜边缘可有灰白色浸润点,严重的可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

  • 小儿咳嗽方 炙麻黄苦杏仁治法医案

    小儿咳嗽方 炙麻黄苦杏仁治法医案

    咳嗽是小儿临床发病率最高的肺系疾病之一。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咳嗽多为六淫邪气犯肺,病位在肺,因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与胃相连,脾胃相表里,故肺之疾病与脾、胃、大肠也有着密切关系,咳嗽之发生也多伴有纳呆、腹胀、腹泻、呕吐等症状。《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指出:“小儿咳逆,由乳哺无度,因挟风冷,伤于肺故也。”感寒、内伤饮食亦可导致肺伤,从而引起咳嗽、痰多。 林伟系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臣字门儿科第...

  • 慢性咽喉炎中医内治法

    慢性咽喉炎中医内治法

    工作中,因长期用嗓所致的慢性咽喉炎,一直是困扰教师等的职业病。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五官科教授、省名中医秦裕辉表示,慢性咽喉炎的防治,中医药有独特疗效。治疗本病中医可采用内、外两种方法。   中医内治法常依据辨证进行论治,具体来说如下:   1. 对于慢性咽炎急性发作患者,秦裕辉教授常用经验方——银翘二陈汤加减,药用银花、连翘、茯苓、半夏、陈皮、桔梗、野菊花、麦冬、玄参、桑白皮、甘草等。   2. 慢性喉炎伴发声带小节者,常用经验方—&mdash...

  • 头目痛 方用治法清肝明目泻火利湿

    头目痛 方用治法清肝明目泻火利湿

    施某,女,60岁。2019年5月10日初诊。主诉:头目疼痛半月余。患者以左手抚左目而缓慢步行到诊室,其言头目疼痛剧烈,以左侧为甚,犹如被人打。其左侧眼睑红肿,巩膜血丝较多,畏光,双目眼屎较多、色黄,口干渴,喜饮,疼痛牵涉左侧牙痛,睡眠差,大便干结难解,小便可。舌红、苔轻度黄腻。脉实,长而微弦,浮沉皆有力而弹手,应指愊愊然。于眼科诊察未见明显异常,嘱其滴新泪然滴眼液,滴3日,头目疼痛依旧。 诊断:头目痛。 病机:肝火上炎,扰动清窍。 治法:清肝明目,泻火利湿。 方用清震汤合四逆...

  • 皮下脂肪瘤痰核 治法方用阳和汤加减

    皮下脂肪瘤痰核 治法方用阳和汤加减

    刘某,女,56岁,2023年5月13日初诊。主诉:皮下脂肪瘤10年余。10年前,患者稀发皮下脂肪瘤,初发时如黄豆大小,不以为意,后逐渐增多变大。刻下:皮下脂肪瘤以上下肢分布居多,大者如乒乓球,小者如黄豆,多至几十上百颗,触之较硬,边缘光滑,按压疼痛,平素易疲劳,畏寒怕冷,夜尿3~4次,颈项疼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舌下络脉粗大,脉沉弦。 诊断:痰核(寒凝痰滞证)。 治法:温阳散寒,化痰通滞。 方用阳和汤加减:熟地黄30g,鹿角霜10g,肉桂6g,炮姜6g,麻黄3g,白芥子15g,炙草1...

  • 视物模糊 中医称之视瞻昏渺 治法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视物模糊 中医称之视瞻昏渺 治法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视物模糊,中医称之为“视瞻昏渺”,“视瞻昏渺证,谓目内外别无证候,但自视昏眇蒙昧不清也”(《证治准绳》)。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肝气和则目能辨色视物。“目者,心之使也”(《灵枢·大惑论》),心主血,目因受血而能视,说明眼部疾病与脏腑功能关系密切。临床常认为眼部疾病的发生常与肝、心两脏和风、火两淫有关,但眼通五脏,气贯五轮,除风、火两淫,与外感、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劳倦、眼外伤、先天与衰老及其他众多因素均有关,其致病...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