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治法 第16页

治法 第16页

  • 祖国医学辨证施治 中医外治法

    祖国医学辨证施治 中医外治法

    根据祖国医学辨证施治原 理,选择适宜的药物水煎冼浴、 足浴或局部涂、擦、贴、敷,通过 药物的外治作用和对局部经络 穴位的刺激作用,以达到治疗疾 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称为中 医药外治法。因其使用方便,方 法简单,疗效可靠,药源易得,副 作用少而颇受人们欢迎。 药敷疗法治乳头皲裂取 鸡蛋2只,蜂蜜30毫升。将鸡蛋 制取蛋黄油后,加入蜂蜜调匀, 将患处洗净后外擦,每天3~4 次。若乳头溃烂或化脓时不宜使 用。一般用药3~5天可愈。可活 血润肤,生肌止痛。 药袋疗法治乳腺小叶增生 取全虫、地龙、檀香、穿山甲、青 皮、...

  • 用解表法之理 扩慢性病治法

    用解表法之理 扩慢性病治法

    解表这一概念最早可溯源至《黄帝内经》,《素问》中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灵枢》有“腠理开则邪气入, 邪气入则病作”。张仲景延续《内经》中的观点,进一步强调太阳病的正治之法为解表法”。这都是解表法的萌芽。 解表法不可局限应用 正确认识解表法的关键在于不可局限应用解表法,张仲景虽在《伤寒杂病论》中言:“外证未解,当先解表。”但不可将其简单地理解为解表法只能单纯地在表证中应用。正因为解表有宣畅...

  • 中医治法三病学说概述 诊疗思路

    中医治法三病学说概述 诊疗思路

    中医治法可概分为内治和外治两大类。用口服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内治法,口服药物以外治疗疾病的方法统称为外治法。外治法包括的内容甚多,诸如针刺、灸法、推拿、正骨、角法、挑治、手术、中药外用,以及与穴位经络相结合的现代理疗等均在其中,它以简单、有效、方便、经济、自然、无副作用为特点。 “治未病”的理念早在古代就被提出来。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启动治未病健康工程,构建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推动各级中医院成立治未病中心(科),运用外治疗法治未病有了较快和系统的发展。笔者在10...

  • 湿邪在体内的表现 中医养生治法

    湿邪在体内的表现 中医养生治法

    小时候,家里居住环境不好,住的是土房、瓦房。秋天落叶纷飞,很容易飘落在屋顶,堆积在瓦沟,以致屋顶的排水通道被堵塞。每次下雨的时候,只要雨水稍大一点,屋顶排水不畅,瓦房就会漏雨。雨水从屋顶滴答滴答地落下来,落到屋内的地面上。 为了防止地面被雨水淋湿,只好弄个盆子接水,但雨水滴在盆中后,还是会溅起来,盆的周围通常会被溅湿。 所以雨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地面弄干,父亲最常用的办法是将灶膛里的柴灰撒在被溅湿的地上,柴灰很干燥,撒上去之后,很快就将地上的水吸收了,将已经吸水的湿柴灰扫干净,然后再撒上干燥的柴灰,如此几...

  • 血瘀学说与活血化瘀治法

    血瘀学说与活血化瘀治法

    血瘀学说与活血化瘀治法经历代医家长期探索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已有大量积累,许多重要论述至今仍指导着临床诊疗。全国名中医、首都国医名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翁维良致力于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数十年,对血瘀证舌象、活血化瘀中药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理论基础 翁维良在传承前辈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治心必通瘀”的学术思想,丰富了血瘀证、活血化瘀的理论内涵,促进了中医气血理论的发展。根据疾病时代变化特点,提出百病多瘀、老年多瘀、久...

  • 涂鼻窍法为外治法的一种

    涂鼻窍法为外治法的一种

    《松峰说疫》是清代瘟疫名家刘奎的代表性著作,书中采集前贤医论,搜罗疫病治法,内容翔实,可供疫病防治参考。 涂鼻窍法为外治法的一种,是将药物涂于鼻窍,发挥避秽拒邪作用的一种治法,《松峰说疫》载涂鼻避疫法2则,药少法易,可供参验。 医理诠意 鼻为清窍,属七窍之一,为体内诸脏腑与外界相联系的通道。叶天士云“头为诸阳之首,耳目口鼻皆系清空之窍”,鼻窍外通天气,内连肺脏,是气体出入的通道,乃清阳之气交会之处。《素问遗篇·刺法论》言“不相染者,正气...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治法温运通便 方用大黄附子细辛汤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治法温运通便 方用大黄附子细辛汤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张英栋临证擅用经方,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近日张英栋以大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治疗一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取效佳,现将该医案整理分析如下。 安某,女,10岁,2023年7月26日初诊。主诉:甲状腺功能减退3个月。目前口服优甲乐(左甲状腺素钠片),每日1/2片,麻仁润肠丸每日早、晚各1.5袋。刻下:精神、睡眠好,饮食一般,挑食,颈部肿大,大便2~3日一行,不干不稀,基础体温36.5℃,头、颈部易多汗,冬天手脚冰凉。舌淡胖,苔薄白,舌下淡。2023年7月20日甲功三项结果为T3:2.3...

  • 消托补是中医外科学内治法的三大法 托里消毒散为补托法代表方

    消托补是中医外科学内治法的三大法 托里消毒散为补托法代表方

    托里消毒散为补托法的代表方,可以看成是当归补血汤、四君子汤、四物汤、补中益气汤、四妙勇安汤的加减合方。药物组成有补气和补血两大类,佐以清热解毒化痰之品。本方主治疮疡脓成,或未溃或已溃未愈,证属气血亏虚、邪毒滞留的痘疹、疮疡、痈疽等病症。 消、托、补是中医外科学内治法的三大法,基于内消和托里这两大外科治疗原则。《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方书,里面有用黄芪为主药治疗痈疽的记载,可见“托”法在中医学创立之初就已存在;《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素问·至真要大论...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治则治法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治则治法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皮肤、黏膜出血,骨髓细胞学检查显示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伴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为临床主要特征的疾病,曾被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部分患儿因激素治疗不规范或不耐受、免疫低下而反复感染等因素导致病情迁延不愈。若病程大于12个月,即可诊断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研究报道显示,有5%~10%的ITP患儿可发展为慢性或难治性ITP;亦有研究显示,约20%的ITP患儿可进展为CITP。CITP患儿可见多部位反复出血,迁延不愈,部分患儿...

  • 透皮指疗术 一种湘西特色民间疗法 侗医外治法

    透皮指疗术 一种湘西特色民间疗法 侗医外治法

    侗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临床实践,其包括五位一体观(天、地、气、水、人),七气(热、凉、平、收、退、补、散)六味(酸涩、苦、辣、香、淡、甜)药性理论,四诊法(看、摸、算、划),十纲辨病理论(玄、象、内、外、冷、烫、强、弱、血、气),五大治则(冷病热治、热病冷治、虚病补治、水病消治、毒病排治),六大治法(表散、补虚、收止、顺排、退毒、打赶),这些都是独具特色的侗医学理论[1]。 侗医善用外治法治疗疾病,尤其是各类骨关节疾病[2]。透皮指疗术是一种通过指压、刮痧痛点,并配合特定药液发泡及膏药敷贴的具有鲜明...

  • 论中医治法的常与变

    论中医治法的常与变

    常法适用于病证的普遍性,变法则适用于病证的特殊性。普遍性是指病证从病因、病位、病性到演变过程都较为清晰、单一,因而可通过直接对抗、纠其所偏而达到阴阳平衡;特殊性则是指病证较为复杂或病情危笃,表现非同一般,甚或有悖常理,此时循规蹈矩用常法往往不灵,须另辟蹊径。 在整体观念的认识论、辨证论治的方法论的指导下,中医学经过长期的临证实践,建立起系统完善的治疗体系,其中不乏富有创意、充满谋略的治疗思路与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总体而言,这些方法有常、变之分。要恰当应用,须知常达变。兹对中医治法之常与变作以梳理。...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