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 第9页
-
食熨疗法:中医外治法
食熨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之一。即运用某种食物加热后来熨烫一些特殊的部位或者患处,透过皮肤毛窍传人经络而到达脏腑,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常用的食熨法有以下几种。 蛋熨法 用鸡蛋或鸭蛋一个,在水中加热,温度适宜后,放置于病人腹部、背部、四肢等处做来回的滚动,每次10分钟,可以减轻寒湿腹痛、伤风感冒、四肢厥冷、腹泻等多种病症。 盐熨法 取大粒盐500克,放人锅中炒热,快速装入布袋后扎口,对手心、脚心、腹部、背部进行熨烫,每次15分钟,可以治疗呕吐、腹泻等疾患,特别是对寒湿腹痛、手脚发凉效果甚好。 麸皮熨洼 小麦麸皮500...
-
流行性腮腺炎外治法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发病初期常有发热,头痛、咽部发干等感冒症状,主要侵犯腮腺及颌下腺,容易出现脑炎、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目前,对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主要是以抗病毒和对症处理为主。采用中药外敷,既方便又经济,而且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蚯白冰黛散:取活蚯蚓一条,白糖、冰片、青黛适量。将活蚯蚓与等量白糖、冰片、青黛搅拌调为糊状,再加入两倍剂量的凡士林,加热成软膏。外敷,每4小时一次。本方适用于急性腮腺炎。 青花消腮膏:取大青叶、金银花、野菊花等量。研细末,装瓶备用。再将药粉加适量米醋,调成药饼,外敷患处,纱布覆盖...
-
治心衰 唐蜀华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治法
唐蜀华,男,1941年生,汉族,祖籍江苏常州。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授予江苏省名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及医院管理工作,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中医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在疑难杂病的治疗上有独到的见解。曾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行业评议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等。发表论文30余篇。任《常见病中医临床手册》《中西医结合临...
-
眩晕试试中医外治法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中医认为,眩晕多由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所致,治宜平肝潜阳、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燥湿化痰。据临床观察发现,采用外治法可有效防治眩晕。 1、药枕疗法 配方1:夏枯草、荷叶、竹叶、蒲公英、菊花各50克,研为细末,装入布袋中,当枕芯用,连续1-2月。配方2:野菊花500克,红花100克,薄荷200克,冬桑叶、辛夷、冰片各50克,共研粗末,装入枕芯,3个月为1疗程。此二方均可清热平肝,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 2、塞耳疗法 灵磁石10克,研为细末,分成2份,用纱布包...
-
治心悸胁胀 治法养血柔肝运脾益气
张某,男,55岁, 2013年3月26日就诊。 患者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胸闷、心悸,两胁下胀,未正规治疗。来诊时,偶有胸闷、心悸,两胁胀痛,睡眠不安,纳谷尚馨,大便黏、1日1行,小便调。望舌质暗红,苔薄白;诊其脉沉弦。 证属:肝郁血虚,脾失健运。 治法:养血柔肝,运脾益气。 方药:五爪龙40克,西洋参10克(先煎),功劳叶15克,黄精12克,炒苍术12克,炒白术12克,炒山药12克, 炒酸枣仁20克,郁金12克,茯苓30克,炒三仙各12克,半夏曲12克,砂仁6克(后下),黄连6克,木香9克(后下),...
-
心绞痛 中成药内治法外治法
报特约专家、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何国兴 心绞痛是因某种因素引起冠状动 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发生短暂性缺 血、缺氧,临床以突发性胸痛为主要表 现的一种综合征。中成药内服外治法 对心绞痛有止痛迅速、服用方便、疗效 确切、安全呵靠的特点,现介绍如下, 供读者参考。 一、中成药内治法 1.冠心丹参滴丸:本药为现代研制 方。由三七、丹参、降香油等组成。具有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气 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心痛,症见胸闷、胸 痛,心悸气短;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用 法用量,舌下含服,每次10粒,每天3 次,可...
-
偏头痛临床周期性发作与缓解 中医治法学说
偏头痛是一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特发性头痛,临床以周期性发作与缓解为特征,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困扰和负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中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历史悠久,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为“头痛”、“头风”范畴。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复杂,涉及肝、脾、肾等脏腑以及风、火、痰、瘀、虚等诸多致病因素。本文主要对偏头痛从肝风瘀论治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探讨分析,并对临床应用情况予以综述,希望对临床医师有所指导和帮助。...
-
治三叉神经痛痰瘀同治法 滋阴平肝法
笔者临床采用以下六法治疗三叉 神经痛,取得较有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活血化瘀法 本法适用于瘀血阻络所致的三叉 神经痛。对病程长,缠绵难愈,迁延日 久的顽固性病变尤为适宜。症见患者 多为面部疼痛时作时止,或痛如针刺, 或结膜充血,或剧痛如裂,经久不愈, 或失眠多梦,面色晦暗无华,舌质紫暗 或有瘀点,脉沉细或细涩。此种证型, 常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方法治疗。 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处方:当归、川 芎、升麻、地龙各8克,生地、赤芍各 12克,红花、柴胡、桔梗、甘草、全蝎各 5克,蜈蚣1条。水煎分3次服,每日1 剂。...
-
克罗恩病 口糜痹证 治法滋阴降火通络散结
阴虚火旺,风湿滞络案 王某,女,40岁。2011年4月11日初诊。 主诉:腹痛伴肠鸣、便血7月,口腔多发溃疡1周。现病史:患者于7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伴肠鸣,期间便血3次,送西安某医院消化内科,查血红蛋白82g/L,给止血药,便血停止后行结肠镜检查示结肠多发溃疡;病理检查示(降结肠)黏膜组织慢性炎症伴炎性渗出及肉芽组织增生。住院期间出现间断发热,伴大便次数增多,血沉及C反应蛋白增高,确诊为克罗恩病,给予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7日后改口服强的松、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发热缓解,仅有关...
-
肺结核 支气管结核 曾定伦治法组方
重庆市名中医曾定伦从医30多年,擅长治疗中医内科常见病和疑难杂症,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今举例如下。 罗某,女性,59岁,2012年4月10日首诊。 主诉:咳嗽、咯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2年半。患者有金属粉尘接触史。2009年5月在外院诊断为:1继发性肺结核,双肺;2纵膈淋巴结结核;3支气管结核;4双下肺感染;5肺癌伴纵膈淋巴结转移癌(待查);6重症尘肺病。患者口服抗结核药物1年,症状未见缓解。 2011年查纤支镜:镜下气管黏膜稍充血、肿胀,略显肥厚,隆突稍钝,左右亚隆突变钝,左右各支气管黏膜肿胀、肥厚,...
-
糖尿病消瘅期伴肾病虚损期治法
患者张某某,1991年7月10日初诊。时年50岁,有高血压病史15年,糖尿病病史10年,冠心病病史6年,高脂血症、脂肪肝数年,已用胰岛素及降压药物,血糖、血压控制尚可。近来,查尿蛋白(+),重复3次尿蛋白定量,平均为450mg/24h。GFR135ml/min;B超显示中度脂肪肝;心电图示ST-T改变;血甘油三酯3.5mmol/L。体重超过标准体重8kg。无烟酒嗜好。精神体力尚可,急躁易怒,时有口、鼻、眼干,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弦细数。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早期、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治则治法组方思路
糖尿病( DM) 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 病之一,目前,中国成人 DM 患病人数已达到 1. 096 亿,居世界首位 [1] 。其致残率、致死率仅 次于心、脑血管及癌症,居第 3 位。DM 患者中, 约 70% 出现全身小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是致死、 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es retinopathy,DR) 是 DM 最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 发症之一,我国人群 DM 病程 15 年以上者 DR 发 病率可高达 75% ~ 80% ,而新诊断患者中也有 21% 出现视网膜病变 [2] 。...
-
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穴位外治法
糖尿病性腹泻是糖尿病引起的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种合并症,西医治疗颇为棘手。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疗效较好,穴位贴敷疗法,是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根据内病外治、上病下治等原则,将药物研末,用适量醋调成稠汁或糊状,敷于相应的穴位,起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 具体方法如下:取吴茱萸5克,研成细粉,用食醋调成糊状,晚上睡觉前用一块大约3×3厘米的胶布敷贴于涌泉穴上,第二天起床时去掉,7天为1疗程。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功能受损,运化失健是导致糖尿病性腹泻的主要原因。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脏,封藏之...
-
糖尿病10余年 治法滋阴固肾方
胡某,男,51岁,2014年1月8日初诊。 患者素有糖尿病10余年,平素常服格列美脲等降糖药控制病情。近两年病情加重,空腹血糖最高时16.0mmol/L,小便频数量多,浑浊如脂膏,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消渴一般初病多以燥热为主,病程较长者则阴虚与燥热互见,日久则以阴虚为主。该患者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属下消。此乃肾阴亏虚证。 治法:滋阴固肾。 组方:熟地黄18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泽泻9克,丹皮9克,茯苓12克,地骨皮12克,五味子6克,葛...
-
胸痹消渴 治法方药肾气丸加减
王某,女性,64岁。于2018年3月17日初诊。患者诉胸闷胸痛,反复发作8年余,近一周加剧,胸痛如窒、心悸汗出、眩晕头痛、左半身麻木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面浮足肿等。查心电图示:ST段下移。血糖高。在外院诊断为冠心病、颈动脉狭窄及糖尿病。察其面色淡黯,额头及两颧黄褐斑密布,两侧睛明穴处浮肿,唇色紫暗,舌体右歪,舌质紫暗、苔花剥,脉细、尺沉弱。 诊断:(肾阳亏虚型)胸痹,消渴。 治法:益气温阳,水火兼补。 方药:肾气丸加减:熟地20g,山茱萸30g,淮山药30g,茯苓30g,泽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