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治法 第5页

治法 第5页

  • 闭经半年 治法润心脾缓肝急

    闭经半年 治法润心脾缓肝急

    王某,女,29岁,2013年7月25日就诊。 主诉:闭经半年,患者月经13岁初潮,初规则,后于排卵期出血,经前小腹痛,血量多,有血块,每行经时流出膜样物即痛减,少量白带。纳欠馨,上腹胀,嗳气,泛酸,胃脘部有振水音(下午、夜间甚),眠差多梦,易醒,心急易怒,大便溏、1日3次,不成形,小便黄。既往有甲亢病史2年(甲功:TSA降低;血小板正常;FSH上升,LH上升)。望其形体中等,面色萎黄,偏暗,双目突出,舌体胖边有齿痕,苔暗黄厚干,诊其脉弦细。 证属:肝郁脾虚,冲任失调。 治法:益气健脾,疏肝调经,兼调冲任...

  • 老年性阴道炎的防治法

    老年性阴道炎的防治法

    彭大妈已经绝经7年多了,近几年来,反复出现阴道干涩、瘙痒、灼痛,甚至出现性交痛等症状,曾为此多次就医,诊断都是“老年性阴道炎”。医生的用药也十分雷同,每次都是醋性溶液或肤阴洁、日舒安等药液坐浴,然后阴道内塞人甲硝唑、曼舒林等等。用药期间,症状有所缓解,但疗程结束后不久又旧病复发。彭大妈弄不明白,这老年性阴道炎怎么就这么难断根呢? 原来,妇女阴道内正常情况下寄居着大量乳酸杆菌,保持阴道内酸碱度(pH值)处于弱酸性。阴道内的这种弱酸性环境可以抵御细菌的入侵。妇女绝经后,最显著的生理改变是卵巢萎...

  • 急性乳腺炎的调护外治法

    急性乳腺炎的调护外治法

    急性乳腺炎是乳房疾病中的常见病,属中医的“乳痈”范畴,临床以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并有恶寒发热为特征。绝大多数发生于产后哺乳期,以初产妇多见,好发于产后3~4周。由于对外吹乳痈的防治不但关系到产妇的康复,而且关系到哺乳及婴儿的生长发育,因此颇受医家重视。   病因多为正虚邪侵   正气虚损:妇女产后失血耗气,正气不足,腠理不密,抵御外邪的功能下降,外邪趁虚而入,引发本病。   情志内伤:乳头属足厥阴肝经,肝主疏泄,调节乳汁分泌。妇人新产,气血损耗较多,不能濡养肝经,肝失所养,疏泄失畅...

  • 霉菌性阴道炎的防治法

    霉菌性阴道炎的防治法

    霉菌性阴道炎是成年女性中发病率很高的一种疾患。当阴道内糖原增多、酸度增高时,会导致念珠菌繁殖而引起炎症,故多见于糖尿病患者、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者。另外若长期应用抗生素,会改变阴道内的菌群平衡,易使念珠菌得以繁殖而引起感染。 霉菌性阴道炎常表现为:外阴瘙痒,严重时会呈现灼痛,伴有尿频、尿痛及性交痛,白带增多,典型的白带呈白色黏稠豆渣样,肉眼可见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上附着白色膜状物,擦除后露出红肿黏膜面。急性期还可能见到白色膜状物覆盖下有受损的糜烂面及浅溃疡。 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首先需要积极治疗引起霉菌性阴道炎的其他...

  • 中医常用妇人经病治法

    中医常用妇人经病治法

    福建省福州吴熙妇科中医院吴熙教授在多年妇科临床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   妇人经病,有因先病而致经不调者,当先治病,病去则经自调;有因经不调而后生诸病者,当先调经,调经则病自除。此为经病治疗的一般原则。但在具体运用时,还应该结合四诊以辨脏腑、经络、气血之盛衰,而分清寒、热、虚、实。常用经病治法如下:   调理气血 女子以血为主,月经乃血也。经行屡耗其血,是以妇人血病者多。但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气相互资生、相互为用,故血病必累及气,气病必累及血,气血失调乃为导致月经病的主要机理之一。...

  • 产后腹痛 产后恶露不下治法方药

    产后腹痛 产后恶露不下治法方药

    全国名中医杜惠兰系河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在多年的中医妇科临床当中,对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兹撷取杜惠兰临证中治疗产后病的代表性医案,总结其治疗产后病的指导思想和处方用药特点。 医案一:产后恶露不下 患者某,女,27岁,2019年1月7日初诊。患者于2018年12月10日足月顺产一男婴,现母乳喂养。患者诉顺产时,胎盘不能顺利娩出,胎膜残留在宫腔,出血约800mL。后予手取胎盘。遵医嘱,定期复查B超。2018年12月23日(产后14天)B超示:子宫大小10.1cm×...

  • 女性带下病 治法温经止带

    女性带下病 治法温经止带

    女性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称带下病。正常带下乃为肾气充盛,脾气健运,有任、带所约束而润泽于阴户的一种无色、质粘、无臭的液体,其量不多。国医大师路志正治疗此病,治法井然,用药灵活,兹举例如下。 孙某,女,47岁,2014年5月31日初诊:患者于4~5年前开始白带色黄有味,月经先期,一般提前1周左右,量色正常,伴全身畏寒,四肢不温,夜寐梦多,入睡困难,眠浅易醒,畏光恐声,急躁易怒,性格内向,纳可,大便1日1~2次,小便调,伴有全身乏力,腰膝酸软,患者有花粉过敏史,望其形...

  • 多囊卵巢综合征 化瘀行滞调理冲任为主要治法

    多囊卵巢综合征 化瘀行滞调理冲任为主要治法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雄激素过高、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样改变为特征,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等症状。由于该病病因多样,且临床表现具有多态性、高度异质性,故其诊断和治疗仍存在诸多争议。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优势互补,中医的辨证施治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也为本病治疗方法拓展了新领域。 病因认识 中医学强调辨证求因,欲认识多囊卵巢综合征产生机制,应从肥胖、痤疮、多毛、不孕、癥瘕、月经不调、卵巢增大、卵巢呈多囊样改变等症状着手。现以临床上此病最常见的肥胖、痤...

  • 产后带下病 治法清利湿热化瘀除秽

    产后带下病 治法清利湿热化瘀除秽

    例1 刘某,28岁,工人, 1992年6月12日初诊。 产后带下异常1月余。1992年4月1日足月顺产,产后恶露持续1个月干净。嗣后出现带下量多,质稀如水,不臭,外阴痒痛,纳少,大便正常。妇科检查:外阴及阴道口潮红,阴道左侧壁有少量肉芽组织增生,余无异常。自带检查无特殊。舌淡红,苔薄微黄,脉细。 诊断:①带下过多;② 阴痒。 辨证:湿热下注,任带损伤。 治法:清利湿热,化瘀除秽。 处方:黄柏6克,苍术 6克,生苡仁15克,牛膝 10克,当归身10克,山栀子6克,鱼腥草10克,救必应lO克,佩兰6克,山楂...

  • 闭经治法 辨证化痰祛瘀通络处方

    闭经治法 辨证化痰祛瘀通络处方

    陈某,女,29岁,2014年10月10日初诊。 患者因“月经4月未至”就诊。形体丰腴,已婚未育。病史:患者14岁月经初潮,行经正常,3年前因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月经稀少,每3月后闭经, 便服“黄体酮”,药停则月经稀少,3年来体重增加15公斤左右。 现身高约155厘米,体重70公斤,月经120余天未至,带下量正常,色白质稠,偶有胸脘满闷,神疲乏力,舌红苔薄白,脉沉滑。子宫附件B超未见异常,性激素全套正常,早孕实验阴性。 诊断:闭经。...

  • 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临床外治法

    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临床外治法

    外治法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研究进展 剖宫产术指凡妊娠28周或28周以上, 经剖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及附属物的手术。不包括经阴道切开子宫颈或者子宫下段分娩者。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 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前, 剖宫产率仅为5%~10%, 20世纪80年代后快速上升至30%以上, 大部分医院的剖宫产率为40%以上, 少数医院已超过60%, 引起国内外医学界高度关注[1]。剖宫产患者由于术前禁食、术中应用麻醉药、手术及疼痛刺激、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术后活动受限等原因易发生腹胀, 影响肛门排气。如何有效减少剖...

  • 女性不孕症 辨证治法方药 冲任不通型冲任虚损型

    女性不孕症 辨证治法方药 冲任不通型冲任虚损型

    •孔嗣伯认为,女性不孕症辨证当首重冲任,其病因总归冲任二脉欠和,临证当分冲任不通、冲任虚损二型论治。 •临床中不孕患者冲任常有血瘀络阻,可以配合温阳、理气、化湿药合理使用,常收到奇效。此为孔氏中医用药特色之一。 孔嗣伯系京城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先生的第三子,1948年即随父学医,并先后师从萧龙友、汪逢春、陈慎吾等多位名家。孔嗣伯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继承并发展孔伯华的学术思想,采用孔门家传辨证思想论治多种疑难杂症,尤其治疗妇科不孕不育疾病具有鲜明特色,本文特予以介绍。...

  • 怀孕恶心呕吐 降逆止呕外治法

    怀孕恶心呕吐 降逆止呕外治法

    妇女怀孕后出现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头晕乏力,或食入即吐者,称为妊娠呕吐,又称妊娠恶阻。中医认为,本病多为冲脉之气上逆,循经犯冒,胃失和降所致,当以降逆止呕、调和脾胃为治,现介绍几则外治法,方法简单,副作用小。 填脐疗法(每日换药1次,连续2-3天) 1、葱白1根,生姜3片,共捣烂为泥湖状,敷于肚脐,外用纱布、胶带固定。 2、花椒、陈皮各3克,共研细末,用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外用纱布、胶带固定。 3、丁香、茴香各3克,共研细末,用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外用纱布、胶带固定。...

  • 带下病的外治法

    带下病的外治法

    1.生黄柏、龙胆草、苦参、龙骨 各等份,晒干后共研极细末,装入 空心胶囊,于晚上浴后,取2粒塞 人阴道深处,每日一次,七日为一 疗程。适用于滴虫性阴道炎、慢性 宫颈炎。 2.生地榆、生槐花各60克,明 矾30克,龙骨15克,共研极细 末,装入空心胶囊,每晚清洁阴道 后,将2粒胶囊置于阴道深处,两 天一次,四次为一疗程。停药五天 后继续第二疗程,月经前后5天 禁用。适用于宫颈糜烂。 3.黄柏、五倍子各6克,炒蒲 黄3克,冰片0.5克,共研极细末。 先清洁阴道,再将上药末涂于宫 颈糜烂处,隔日一次,十次为一疗 程。...

  • 经行不畅痛经 治法疏肝补肾调理冲任

    经行不畅痛经 治法疏肝补肾调理冲任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称为“痛经”。痛经多因气滞血瘀、寒凝胞中、湿热下注、气血虚弱、肝肾虚损等原因所致。本案证属肝郁肾虚,气血不足。国医大师路志正以益气养血、补肾疏肝、调经止痛治之,使气血充盈,肝木畅达,肾水得滋,冲任调和,而月经调畅,痛经自消。兹介绍如下: 张某,女,34岁,2014年8月12日初诊:经行不畅,痛经,性冷淡,腰僵痛,畏寒,左侧曾经受过外伤,侧卧时僵痛尤甚,精神压力大,入睡困难,血压:90/60mmHg,子宫肌...

  •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以补肾健脾化湿为治法方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以补肾健脾化湿为治法方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该病以持续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为特征,可影响女性生殖功能[1]。研究显示,中国社区人群PCOS患病率为5.6%[2]。PCOS可归为中医“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癥瘕”等范畴。从阴阳角度分析,该...

  • 乳腺癌 辨清脏腑病位 辨晰病理因素 中医治法及用药

    乳腺癌 辨清脏腑病位 辨晰病理因素 中医治法及用药

    国医大师周仲瑛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临证六十余载,擅长疑难杂病的临床诊疗,尤其是各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治,现将周仲瑛辨治乳腺癌的经验介绍如下。 周仲瑛认为肝气郁结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其病位在乳房,与肝肾关系密切,涉及脾、胃、胆。其主要病理因素为痰、瘀、湿,与癌毒相互兼夹;病程较长,病情反复,证候复杂,总体病机特点为内虚与毒聚并存。总的治疗原则是祛邪为主,兼以扶正;根据各病理因素兼夹主次的情况,治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利湿化痰等法。 病因病机 以痰、瘀、毒为主要致病因...

  • 类风湿性关节炎内外治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内外治法

    内服方:生黄芪30克,党参 15克,白术12克,桂枝12克,羌活、独活、防己、当归、白芍各12 克,桑枝30克,炙干草6克。 加减运用:偏热型加生石膏 60克,地龙12克,蜈蚣2条,全蝎 6克;偏寒型桂枝加至20克,再加细辛6克,制川乌、制草乌各9 克,白花蛇或乌梢蛇9克;寒热错杂型加防风12克,丹参20克,石膏20克,蜈蚣2条,全蝎6克。 用法:上药加水3碗,浸半小时,煎取l碗,第二次用水一碗半,煎取半碗分2次饭前空腹服。 外用方:当归15克,赤芍 12克,川芎9克,细辛9克,桂枝15克,羌活12克,独活1...

  • 中医内治法与外治法 肉芽肿性乳腺炎

    中医内治法与外治法 肉芽肿性乳腺炎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是一种以乳腺小叶为中心,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多表现为外周起病的疼痛性肿块,进展迅速,脓成后易形成复杂性窦道,部分患者可伴见肢体结节性红斑、发热等全身症状。该病常见于育龄期女性,绝大多数患者为经产妇女,多发生在产后数月或数年,少数可见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目前,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的病因包括自身免疫反应、感染因素、泌乳相关因素等。现代医学认为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易反复的难治病,治疗颇为棘手。国医大师林毅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擅治乳腺...

  • 宫颈糜烂 中药阴道浸润外治法

    宫颈糜烂 中药阴道浸润外治法

    宫颈糜烂是慢性子宫颈炎最常见的一种病变,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表现为白带多而呈粘液状,伴随腰酸腹胀等。严重的宫颈糜烂易向宫颈癌转化,所以预防和治疗宫颈糜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笔者运用中药阴道浸润外治法,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具体方法为:取苦参、蛇床子、蒲公英、虎杖、黄柏、乌梅、鱼腥草、仙鹤草、旱莲草各30克。打细粉备用。 直接将粉剂放人盆中,加200~300毫升开水冲开,再加凉开水兑至合适水位,以患者坐人盆中,阴部浸入药液为宜。 山西太原廖晓云...

  • 女性外阴溃疡中药外治法

    女性外阴溃疡中药外治法

    女性外阴溃疡是发生在女性外阴的一种急性皮肤疾患,多见于大小阴唇,表现为外阴部有一个或多个溃疡,伴发热、疼痛,溃疡可单独存在,也可几个溃疡融合成一个较大的溃疡。该病常见于中青年妇女,多系过敏、创伤、感染等因素引起。 一、治法:石膏、滑石各10克,黄柏、青黛各5克。研末,香油调成糊状涂在患处,每日3次。青黛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石膏、滑石清热利湿,生肌收敛。 二、疗效:32例全部治愈。轻者1 周愈合,长者不超过20天。 三、典型病例:患者,女,36岁,自述20天前患气管炎服用头孢类药物引起过...

  • 痛经治法方药 治疗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分阶段调理

    痛经治法方药 治疗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分阶段调理

    痛经是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者。痛经的痛感属多源性,由子宫收缩异常,子宫缺血、缺氧,性激素周期性变化和子宫峡部神经丛的刺激等因素所致。目前治疗痛经西药主要是非甾体抗炎药、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避孕药等,可以迅速有效缓解痛经症状,但这些药物对正常机体代谢平衡有影响,因而其临床应用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蔡连香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以养血和血、理气为基本原则治疗继发性痛经,辨证辨病相结合,分阶段调理,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蔡连香治疗痛经的经验介绍如下。...

  • 乳腺癌辨病辨证 中西合参运用外治法治疗

    乳腺癌辨病辨证 中西合参运用外治法治疗

    陆明运用中医扶正祛邪法治疗乳腺癌经验 陆明,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新 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名专家,为第五批国 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陆明 教授在恶性肿瘤中医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和独 到见解,尤擅长治疗乳腺癌。陆师认为,正虚 是乳腺癌发病的决定性因素,邪实是其发病条 件,病变与肝脾肾及冲任关系最为密切 [1] 。在 治疗过程中,应明辨标本缓急,辨证与辨病相 结合,调情志、慎饮食等。并提出了 “分层治 疗模式” [2] 。笔者将陆师治疗乳腺癌的临证经验 整理、总结如下。...

  • 乳腺结节小肿块 治法处方

    乳腺结节小肿块 治法处方

    乳腺结节是女性常见疾病,特指乳腺内的一块或多块组织增生形成的小肿块,尤其是在更年期前后多发。大多数乳房结节是单个的,但也有可能是多个小结节组。乳房结节属于中医“乳癖”范畴,这类结节通常是良性的,临床可表现为乳房肿块、乳房肿胀、乳房疼痛、触摸不适感等。在经期通常会出现疼痛,但在绝经期后可能会减轻或消失。 河北省名中医、邯郸市馆陶县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张洪洲认为乳房结节是气郁痰阻、气血瘀滞而成。《素问·举病论》曰:“思则气结”“思则心有所...

  • 非特异性外阴炎 治法处方

    非特异性外阴炎 治法处方

    □ 丁树栋 山东省诸城市精神卫生中心 非特异性外阴炎,是指妇女的外阴部在一般性细菌(如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粪便、阴道分泌物或其它物理、化学因素刺激下而发生的皮肤黏膜炎症。中医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3型辨治。 脾虚湿盛型:阴部瘙痒或肿痛,搔抓后流水,伴有白带量增多,质清稀、食少纳呆,大便溏,舌质淡,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缓。 治法:健脾、祛湿、止痒。 处方:黄芪、苦参、薏苡仁各30克,山药20克,茯苓、白术、蛇床子、陈皮各12克,党参、苍术、车前子...

  • 不孕症,痛经,治法平补肾阳,疏肝和胃化瘀软坚

    不孕症,痛经,治法平补肾阳,疏肝和胃化瘀软坚

    姓名:张某 性别:女 年龄:35岁 职业:无 初诊日期:2011年l1月26日 主诉:婚后6年未避孕而未孕,痛经渐进性加重10年。 现病史:两年前曾行左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剥离术。术后服用孕三烯酮3个月,因肝功能不佳而停药,术后半年出现痛经,服用“芬必得”效果不佳。月经尚规律,量中,经行第二三天有大块内膜样组织排出,腹痛也剧烈。腰酸形寒,经行便溏,舌质暗红、苔薄白,脉象细弦。B超未见明显异常。LMP:20/10,刻下正值经前后半期,胸闷烦躁,乳房胀痛,腰膝酸楚,肢软...

  • 宫颈鳞癌中医治法处方

    宫颈鳞癌中医治法处方

    赵国荣教授从医30余年,系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中西结合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原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肝病中医医疗中心副主任。赵教授不仅在中西结合肝病研究领域学验俱丰,而且对内科其它疾病都有其独特的治疗方案。笔者有幸从师侍诊学习,受益颇多。现将其对妇科癌症术后及放化疗后治疗的经验报告如下,并附两例典型案例,以供同道探讨。 典型案例 案例: 熊某,女,74岁,湖南浏阳人。2008年11月25日初诊。患者因“反复阴道分泌物流出50余天&rd...

  • 落枕热熨法外治法

    落枕热熨法外治法

    落枕是常见病,以冬春季多见。临床表现为晨起突感颈后部、上背部疼痛不适。采用以下热熨法外治,可取得满意疗效。 把擀面杖放在火上烤热, 注意火苗不要太旺, 擀面杖不停地转动。待擀面杖烤热后,家人可以让患者低头正坐或者趴在床上,然后用烤热的擀面杖在患者颈部轻轻地滚动,直至颈部皮肤发热发红,但不要起泡。...

  • 风湿性关节炎外治法

    风湿性关节炎外治法

    山东读者石兴荐方:肉桂、干姜、白胡椒、细辛各100克,公丁香50克,研末,用200克蜂蜜,熬成膏,拌入药调匀,摊在纱布上,从初伏第十天开始贴患处,到三伏末时除去。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外科教授唐汉钧点评:肉桂性辛温,有温中散寒、行淤消肿、活血止痛之功效;干姜为生姜晒干所得,辛辣温散,有辛散风邪、清除寒痛之功效;白胡椒有温散寒湿、行气止痛之功效;细辛辛香温燥,有祛散风寒、解痉止痛功效;公丁香性味温香,有祛风散寒、行气止痛作用;蜂蜜香甜甘辛,有润肠和中、生津止渴功效,外用润肤护伤、赋形调护。以上诸药调和外敷...

  • 足跟痛几则外治法

    足跟痛几则外治法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症,多因肾虚、气滞血淤、经络受阻或足跟底部骨质退变、增生引起。临床采用中药外治法效果较佳,下面介绍几则验方,供选用。   1.米醋1000毫升,适当加热后浸泡患足,每次1小时,每日1次,15~20天为1个疗程。   2.透骨草、寻骨风、老鹳草各30克,黄花蒿20克,独活15克,乳香、没药、血竭各10克。水煎,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7~10天为1个疗程。   3.当归20克,川芎、乳香、栀子各15克。共研细末,撒入棉纱布间,缝制成合适的鞋垫数只,交替使用,1个月为...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