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第2346页
-
痰饮咳喘 温肺解表 治则方药
痰饮咳喘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等多种疾病,病程多较长,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国医大师韩明向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数十年致力于中医肺系疾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积验甚丰,基于肺喜温而恶寒的理论,善用温法治疗痰饮咳喘。笔者跟师学习,现将其临床经验整理如下。 治疗方法 温肺解表,散寒蠲饮痰饮咳喘常因外感诱发,尤以感寒居多,治疗上既要外散风寒,又要内蠲痰饮。寒痰伏肺是哮喘发病的主要病理环节,而阳虚(或兼外寒)是哮喘发病的主要原因。韩明向临...
-
过敏性鼻炎中医干预方法多
过敏性鼻炎,是鼻炎中最常见的类型,又称变异性鼻炎,发病率高,且还在逐年增加。以阵发性、连续性喷嚏、鼻痒、流大量清水样鼻涕为三大临床表现,可伴有鼻塞、嗓子痒、眼睛痒、流泪、眼睛发红等兼症。鼻腔镜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或充血、肿胀。 过敏性鼻炎虽然不是严重的疾病,但是容易反复发作,难以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症状轻者偶尔发作尚能耐受。症状重者常不分场合,突发连续性喷嚏,并流涕不止。鼻塞还会影响睡眠、学习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治疗不当的话,还可诱发鼻窦炎、咽喉炎、中耳炎、结膜炎等多种合并症,严重者可还...
-
益气化瘀解毒 治胃脘痛方用四君子汤加减
李敬孝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黑龙江省名中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脾胃病方面独具特色。 胃脘痛最早是由《黄帝内经》提出:“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该病多由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等因素诱发,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致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西...
-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主治方
罗建国,首届湖南省娄底市名中医,享受娄底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常务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中医药文化科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2次被湖南省卫生厅评为“湖南省优秀中医药工作者”。在《中华眼科杂志》《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发表论文25篇,发表健康科普文章2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本。 组成:黄芪50克,鱼腥草30克,板蓝根30克,草决明20克,土茯苓20克。 功能:...
-
中药方治失音症验案 失语症验案
肝郁内热失音症验案 王某,女,47岁,1988年3月24日诊。诉咽干、音哑2天。于2天前因气愤郁怒后,自觉咽喉内有异物,欲咯不出,喉中枯燥而堵塞,继则声响沙哑,说话困难,发音不清,心烦,失眠,便干便难,3天解1次。脉弦细数,舌质红,苔薄白微燥。 确诊:失音(肝郁化热,腑气不通)。 治则:清热润燥,通腑泻热。沙参麦门冬汤加减:沙参20g,麦冬15g,天冬15g,射干15g,丹皮12g,栀子12g,白芍15g,金银花12g,连翘15g,生地黄20g,贝母12g,大黄18g。3剂。水煎服。...
-
急性轻症胰腺炎 保守治疗方用自拟清胰汤
急性轻症胰腺炎是胰腺的炎症反应,尽管大多数患者可以在接受保守治疗后可恢复如常,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发展为重症胰腺炎。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急性轻症胰腺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笔者近期运用自拟清胰汤治疗一例急性轻症胰腺炎患者,疗效满意,现与同道共享。 赵某,男,25岁,2023年11月20日初诊。主诉:上腹痛伴恶心呕吐1天余。患者1天前因大量饮酒,加之又进食辛辣刺激油腻之品,出现腹部胀痛而拒按,胃脘部痞塞不通,恶心,呕吐,口干,大便秘结。刻下:上腹部剧烈疼痛,大便干,无排气,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查体:...
-
经方治疗舌咽痛如针刺
孙某,女,58岁。2012年8月4日就诊。 舌咽痛如针刺,不能张口,不能说话,不能吃饭,以笔代言。住院治疗半个月,疼痛丝毫未减。 刻诊:脉微细,舌淡苔薄白。诊为少阴病。 处方: 方一:麻黄10g,制黑附子10g,细辛10g。15剂。水煎1小时,煮取300ml,早晚分服。 方二:生半夏30g,桂枝30g,甘草30g。研细末,每次2g,每日3次,米汤送下。4天后患者已经能正常说话,疼痛也减轻多了。 上药服完,患者舌咽痛如针刺,其病若失。2年后见到患者,此病未复发。《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
自拟方治疗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中风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常留有后遗症。近年来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 中风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三期。急性期一般在两周内,待病情稳定后即进入恢复期。恢复期一般6个月,前3个月是治疗的黄金期,此时若治疗及时、用药得当,肢体功能恢复得相对较快,后遗症明显减轻。若6个月内没能恢复,即进入后遗症期,或多或少会遗留后遗症。两年内治疗尚有效,两年后治疗效果较差。...
-
藿香叶石菖蒲治疗口臭验方
治疗口臭验方 刘彬彬 ( 海军青岛第二疗养院, 山东 青岛 2 6 6 0 7 1 ) 药物组成: 藿香叶 9g , 石菖蒲 3g 。水煎, 分两次含 服, 每日 1 剂, 7d 可愈。 分析: 藿香叶性温, 味辛, 有止呕消嗳、 止泄、 治疗头 痛头晕、 明目、 化脾湿、 理气和胃、 发汗解表等功效; 叶及 茎均富含挥发性芳香油。 石菖蒲, 味苦、 微辛, 入心、 胃 经, 有豁痰理气、 活血、 散风去湿、 化湿开胃、 开窍豁痰、 醒神益智等功效。用于脘痞不饥、 噤口下痢、 神昏癫痫、 健忘耳聋等症。二者...
-
间断胃脘疼痛 萎缩性胃炎 处方茵陈行气止痛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伴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一类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习惯、免疫因素、胆汁反流、长期饮酒以及生活无节律等。正常的胃黏膜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影响下,逐渐从炎症发展至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最终演变成胃癌。其中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被称为胃癌前病变,有胃癌发生风险,有效干预胃癌前病...
-
心肌炎发热 处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心肌炎是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性病变,少数可完全无症状,轻者可表现为发热、咳嗽、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重者可表现为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引发死亡。潮热是指每于午后或夜间发热,如潮汛之准时。临床中部分心肌炎患者发热多为夜间发热重,表现为潮热之象。近日,笔者治疗一心肌炎所致潮热患者,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35岁,2022年9月9日初诊。主诉:发热伴头晕5天。患者5天前夜间8点左右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寒战、头晕、头痛,咽痛,间断咳嗽、咳白痰,体温39.5℃,无心慌、胸闷、胸痛,无端坐呼吸、咳粉...
-
经方治小儿咳嗽验案五则
咳嗽为儿科最常见的肺系病症状,其病因病机多端,故治疗各异。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孙浩善用经方治疗多种证型的小儿咳嗽,现整理分析五则验案如下。 1. 麻杏石甘汤清宣肺热以治咳 吴某,女,9岁,因发热咳嗽气喘3天来诊。患儿服用感冒药后汗出热不解,咳嗽加重,伴气喘,痰多黏稠,不易咯出,纳差,大便干结,小便黄,苔薄黄,脉浮数。证属邪热壅肺、肺失清肃,治拟清宣肺热。方药:炙麻黄6g,杏仁4g,甘草3g,生石膏20g(先煎),浙贝母10g,炙桑白皮8g,紫苏子10g,莱菔子6g。3剂。患儿药后热退,咳嗽大减,...
-
眩晕病因有实有虚 泽泻汤治为基本方
眩晕可见于高血压病、内耳迷路病、脑动脉硬化、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贫血等疾病。眩晕实际是一组表现,包括眼睛发花、发黑、视物旋转、站立不稳等。轻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宁,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甚则昏厥。西医治疗一般根据原发病治疗用药,加改善症状如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等药物。 中医认为眩晕病因有实有虚,可以由风、痰、虚等多种因素引起。临床根据患者不同表现,辨证用药可望收到较好疗效。以下介绍笔者近年来治疗眩晕的一些思考和典型病例,说明眩晕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供读者参考。 痰饮与眩晕...
-
逆转萎缩治则方药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灶性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或消失,伴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特征的胃部疾病,且具有癌变的风险。一项多中心的全国性研究发现,受访人群中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患病率分别是25.8%、23.6%、7.3%,因此阻断或逆转CAG的发生、发展对胃癌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CAG属中医胃脘痛、嘈杂、痞满等范畴,临床实践证实中医药可以控制、截断胃黏膜萎缩的进展,甚至可以逆转萎缩。 全国名中医刘启泉是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河北中医药大学教授,长期从事脾胃病的研究,并在CAG的诊疗中形...
-
腹泻久泻治疗方 平胃散验案举隅
腹泻是指每日排便3次及以上,或明显超过平日排便习惯的频率,便质稀薄或呈水样,伴有排便急迫感或失禁等症状,常以每日大便重量超过200 g作为腹泻的客观指标[1]。慢性腹泻是指病程大于4周,或间歇期在2~4周的复发性腹泻[2,3],相当于中医的“久泻”。慢性腹泻发病机制较复杂,可由肠道感染性疾病、非特异性炎症、消化性障碍等原因引起,分为渗透性腹泻、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动力性腹泻[4,5],该病病程长,迁延不愈,会导致机体水电解质紊乱、胃肠吸收障碍、免疫力下降、精神心理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
-
阵发性腹痛,习惯性便秘,泄泻经方辨治
全国名中医聂惠民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工作,为著名中医伤寒学家、临床家,临床善用经方辨治疑难杂病,疗效卓著。兹举其临床验案四则,以飨读者。 医案一 张某,男,35岁,2009年3月27日初诊。患者数年前开始出现阵发性腹痛,西医诊断为胆囊息肉、胆石症,行胆囊摘除术后,腹痛仍未好转,因患左肾结石,曾进行过体外碎石术。现西医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治疗后效果不佳,故求治于中医。现阵发性腹痛,痛甚时不能忍受,排便前疼痛尤为显著,睡眠不佳,食纳尚可,面色晦暗,唇色紫暗,舌红、苔淡黄,脉沉...
-
胃脘痛方选安中散加减
国医大师韩明向系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韩明向长于辨证施治,注重病证合参,巧用安中散治疗各种虚寒痛证。安中散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和剂局方》)。方中小茴香、高良姜温中散寒;牡蛎制酸止痛;肉桂止其上冲,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经;延胡索理气止痛;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炙甘草健脾和中。全方共奏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疏肝和胃之功效,适用于中寒气滞、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脘痛、腹痛及妇人虚寒腹痛等病证。笔者跟韩明向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医案一:胃脘痛 患者,...
-
流感发烧流行感冒 治疗当采用辛凉复微辛温方
流感发烧,体温在39℃以上和38.5℃左右者较多,皆有不同程度形寒,身痛,四肢酸痛,无汗或汗出不畅。皆有咽痛,咽喉充血明显,淋巴滤泡增生多,小儿扁桃体肿大者多。皆有咳嗽伴咽痒,多剧咳少痰,甚则咳重不能安睡,数日后有痰,黏痰色黄,有的病人微烦口渴。小儿兼积滞,则胃不适亦较多。舌苔薄白少津,或薄白微黄,质偏红,脉浮滑数,故不但有相互染易而且皆有相似临床表现。 然年有老幼之别,且体质有异,多痰少痰不同,感染有轻重,治疗有及时以及延误不同,调养有谨慎,亦有妄行的区别,故流感的临床表现同中有异,尚有新感合邪,继发感...
-
颤证头颤摇动处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
冉某,男,66岁,2023年1月27日初诊。主诉:头颤摇动8年余。患者自诉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不自觉颤抖、摇动,他人提醒后可自行停止,自身无法觉察。不伴有肢体震颤。颞部血管凸起如蚯蚓状。大便每日1次,质干,小便调。纳一般,眠可。舌红,舌前有凹陷,中有裂纹,花剥苔,苔白腻,舌下络脉怒张青紫。脉弦涩。既往史:高血压病史多年,血压控制不佳;脑梗死病史。 诊断:颤证(肝风内动、筋脉失养)。 治法: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处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15g,煅赭石30g(先煎),生龙骨、生牡蛎...
-
房颤心慌 快速心律失常 治则药用方
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房颤对临床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房颤长期存在,会成为卒中和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潜在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存质量。因此,房颤的治疗是目前在心律失常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岐黄学者张军平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教学、科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张军平临证强调辨证论治,顺应自然,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而大自然的四季变化与人体息息相关,防病治病,不能一成不变,应按照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