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 第6页
-
培养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师 中医师卫生院坐诊
调研显示,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70%~80%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疾病,71%的患者喜欢接受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西医结合是全科医生培养的一个方向,是我国目前医疗卫生的客观需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史大卓提案建议,加强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师培养,提升基层医疗综合服务能力。 史大卓委员表示,由于我国中西医结合全科医生准入制度不健全,专业学位系列和职称评聘不完善,造成中西医结合全科医生执业人数明显少于西医和中医的执业人数。由于中西医结合全科医生培养模式不够统一规范,缺乏完善的培养方案和招生...
-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西医治疗法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指以慢性咳嗽为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哮喘,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多发于中年女性,表现刺激性干咳和剧烈夜咳,感冒,吸进冷空气、灰尘、油烟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少数支气管哮喘患者表现为顽固性咳嗽。此类咳嗽无哮鸣音,往往被误诊为咽炎或支气管炎。其发生机制为:遗传因素,其遗传度约为80%。炎性因素,是指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所致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使支气管上皮受损。临床表现:1、主要为长期顽固性干咳,常常在吸入刺激性气味,冷空气,接触变应原,运动或上呼吸道感染后诱发,多在夜间或凌晨加剧。2、季...
-
从中西医看泥鳅 泥鳅粘液莫搓掉
泥鳅虽然生活在泥浆中,很多人都觉得它可能很脏,不愿意食用,但仍然有很多人对其情有独钟。那么,食用泥鳅有什么好处,食用前该如何处理呢?为此,记者采访到广东省中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何盈犀。 指导专家广东省中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何盈犀 记者殷鑫通讯员吴远团 从中西医看泥鳅 何盈犀表示,泥鳅在中西医中都有很高的药用以及营养价值。从中医角度,泥鳅性味甘平,具有健脾暖胃、祛湿利水、解毒补肾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营养不良、自汗盗汗、肝炎等有良好疗效。从西医角度,泥鳅不但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而且具有好消化、易吸...
-
中医名家走基层 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
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疑难皮肤病新进展专家报告会日前在京召开,专家围绕白癜风、银屑病等疑难皮肤疾病的诊治、护理等问题进行探讨。 全军皮肤病研究治疗中心教授赵广,武汉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兼皮肤科主任段逸群,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杨志波等专家就目前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疑难皮肤病的最新进展作专题报告。当天,北京方舟皮肤病医院新院启用。 日前,受天津市新华中学邀请,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护人员走进校园,为200余名高中学生们开展急救知识讲座,指导学生们现场操作,普及应对如何突发事件、外伤处理...
-
癌症防治中西医并重 研讨中医传承 互联网创新管理
9月9日,山东省政协召开“促进传统中医传承和发展”界别协商会。会上,省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该省传统中医事业发展情况,并与参会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群众代表进行协商交流。 与会代表认为,山东中医药事业应遵循中医发展规律,结合国家中医药发展的战略部署要求,统筹规划,打造和弘扬齐鲁中医学术流派。 会议介绍,山东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全省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建设。2015~2017年,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000万元,用于加强中心卫生院国医堂建设;今年,中央财政又...
-
不孕症中西医干预临床研究启动
国家临床研究基地2015年中医重大专项妇科项目启动会日前在黑龙江哈尔滨市召开。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吴效科教授领衔的2015年度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公益性中医行业专项“不明原因不孕症中西医干预方案比较的临床研究”正式拉开帷幕。 此项目获国家资助经费600万元,旨在通过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方法,比较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3种治疗方案对活产率的不同影响,更新本领域的临床指南,同时建立不孕症患者的生物资源库,创新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的的国际同行学会运行管理机制...
-
中西医协作试点联合体成立 发展福建中医药
日前,福建省省长苏树林主持召开中医药工作座谈会,听取来自高校、医院、国医堂、县卫生计生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中药企业代表们的意见。 苏树林表示近年来省政府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扶持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但与西医和其他先进省份中医药发展相比,福建省中医药发展相对滞后。当前要抓住谋划“十三五”规划的契机,围绕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目标,明确工作关键抓手,查找最大制约因素,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造发展条件,破解中医药发展难题。 苏树林就福建省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出七个方面意见:一是抓...
-
中医院转中西医院结合医院的转变
我们医院位于上海自贸区的核心地段,作为该地区唯一一家大型医院,浦东新区政府对我们医院的支持一直很大。但是,医院底子比较薄、人才少、学科特色不明显,想要取得长足的进步确实任重道远。但是我们始终相信机遇与困难并存,借着天时地利的优势,我们还是把握机会全院共同努力,在一年内实现了二甲升三甲,中医院转中西医院结合医院的转变,实现了医院历史上最大的飞跃。 我一直坚持,管理在医院的转型发展中是最重要的,一个医院必须明确高层、中层和基层的定位,管理者必须制定明确的界限,让团队中每一个人都明白自己应该从事的工作。...
-
中西医并重分级诊疗制度 中医药大学应用型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体现中西医并重,形成科学有序就医格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意见》指出,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
-
陈可冀:不能没有中西医结合这条路
陈可冀,男,汉族,1930年10月出生于福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内科、心脑血管科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54年7月毕业于福建医学院,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 陈可冀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及老年医学的研究,在活血化瘀及芳香温通方药治疗冠心病的理论及疗效研究方面,在补益脾肾方药延缓衰老理论及临床研究方面,在清代宫廷医疗经验的继承研究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在著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整理方面,在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培...
-
针灸立法之争 中医“龙”和西医“蛇”大战
美国中医立法的故事要从一位叫斯坦勃的地产大亨说起。他当时是一位65岁半退休的纽约律师,定居于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市,拥有拉斯维加斯最大赌场的地产。斯坦勃的夫人毕阿是一位高雅而传统的华裔,患有偏头痛的毛病多年,看过许多医生,也没有见好,医生告诉她是由于精神太紧张所致。 1972年夏季,斯坦勃偕夫人到亚洲旅行,在香港停留期间拜访了香港著名的针灸师陆易公。经陆医生针灸治疗,毕阿的偏头痛明显好转。同时,斯坦勃在诊所里亲眼看见了很多经针灸治疗取得神奇疗效的病例,令其难忘。而这些在他看来神奇的疗效,对陆医生来...
-
从西医病名与中医病证结合探讨中医未来发展之路
病名是临床实践中最基本的概念,代表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因中医病名较多,容易混淆难辨。中医和西医病名命名体系存在差异。由于现代人在古文修养方面的缺乏,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医和西医在临床上的结合应用,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成为制约中西医结合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中西医是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与科学技术背景下形成的学术思想、学术传统,各有优点,又各有局限,直接借用西医病名、排斥西医病名、固化坚持中医传统病名均不利于中医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中医病名诊断应在挖掘、传承的基础上,拓展其内涵及外延,最终走向规范化。坚持临证中医和西医...
-
中西医在认识物质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
中西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不同,决定了中西医在认识人体和诊疗疾病上的差异。 中西医的共同点有三:都是基于物质而形成与发展的;都只研究了复杂物质世界的一个方面,而且都采用了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方法;目的都是为了疗效,即为了人类的健康。为疗效而存在,为疗效而发展,综合考虑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不良反应等,使患者收益最大化。在这三个共同点基础上,又有物质层面、研究方法和解决临床问题的差异。此文仅就中西医在认识物质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进行探讨。 认识物质上的差异 元气论的世界观决定了中医必然走向宏观,原子论的世界...
-
认知中西医诊疗理念“调和”与“对抗”理念的趋同性
中西医并重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要使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实现中西医的融合与协同,而重建中西医之间的科学文化认同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理性审视中西医对生命本质认识的趋同性 我们要从对生命和健康本质的层面认识中西医在科学实质上的趋同性。中西医对生命的关注首先是从人体开始的,都认为人体是自然的、真实的,由脏腑、器官和组织构成,中西医学对人体的认识都始于解剖。《黄帝内经》里就有详尽的解剖学记载,内脏器官所见与西医解剖学是大致相同和相近...
-
助力“治未病”服务 中西医结合儿童康复
日前,由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与长春中医药大学联合举办的吉林省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培训班结班,64名参训教师考核合格后,获得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颁发的“吉林省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证书。 此次培训主要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两大专题。邀请国家职业指导师、吉林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特聘培训师王志宇讲授包括90后大学生特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开发、简历制作方法、面试实用技巧等。国家高级创业咨询师、教育部创业教育特聘专家、吉林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特聘培训...
-
携手中西医 国医大师李士懋逝世
10月23日,由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共同主办的中西医结合北京论坛(2015)在京召开。京津冀三地中西医结合学会共同签署合作协议。 大会执行主席、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三方将搭建起学术交流平台、成果创新转化平台以及人才综合培养平台,发挥京津冀中西医结合人才智力资源优势,加强中青年医师特别是基层医师的全面培养,整合三地学术资源,促进优势医疗资源共享。 京津冀中医、中西医结合青年人才培养—“...
-
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 中医药科技发展规划
12月2日,全国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崔丽主持会议。会议指出,在扎实做好艾滋病防控工作中,要全力推进抗病毒治疗和中医药治疗工作,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总结表彰作出的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就公共卫生与传染病防控、艾滋病防治作出的重要批示,以及刘延东副总理在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国务院公共卫生与传染病防控工作座谈会上和考察北京市艾滋病防治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
-
做可推广的中西医融合医学
第四届京交会上,中加国际健康管理中心在中医药服务板块一亮相就吸引了大批媒体和公众的注意,该中心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与西方现代健康管理理念相结合的健康管理模式获得了京交会服务示范案例最具发展潜力奖。 有专家认为,中加国际健康管理中心引进社会资本,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代表了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在下一步区域化居民慢病管理与健康管理方面将发挥引领作用。 引进来 做可推广的中西医融合医学 2014年,山东日照市中医医...
-
中西医结合组合化医疗模式 促进大健康事业发展
大健康事业是全人类一项共同的责任。推进大健康事业应利用丰富的临床资源,基因组等技术平台提高诊治效果,降低医疗费用,疾病防治重点转移向个体化防治。 中药在疾病防治中具有优势,如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也得到国际的公认。但目前多数中药存在成分复杂,多作用、选择性低、制剂工艺落后、服用剂量大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将传统中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使传统中药向现代中药转变,实现成分明确,功效明确,毒副作用明确,质量标准明确,机理明确,更安全有效。 中药的千年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