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 第7页
-
中西医并重方针 中医药工作卓有成效
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工作的支持力度。共同推动中医药立法工作,共同研究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共同谋划实施重大项目和工程,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发挥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优势作用、完善跨部门协调机制等方面继续取得新的进展。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党组会议,听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工作汇报。会议提出,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推动中医药新的更大发展。 会议认为,2015年及“十二五”期间,全国中医药系统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的带领下,紧紧围绕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深入...
-
中西医临床协作 取长补短有机结合
重大疑难疾病具有病因复杂、病程迁延、病势危急严重、病状驳杂、兼症多等特点,单独以一种思维方式或一种解决模式应对,往往难以奏效;整合不同方法、不同思路、不同技术来提高临床疗效、防治水平,得到最优临床解决方案成为必然选择。 5月30日本版《用中西医临床协同思维解决重大疑难疾病》一文,笔者解读了中西医临床协作的原因、内容、应取得的成果。本次,将进一步阐释中西医临床协作的内涵、原则、方法。 科学联用中西医疗法 2016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指出,要充...
-
西医东渐史概述 利用自身优势填补医疗及公共领域空白
西医东渐的历史经验及其对中医药“走出去”的启示 在全球化时代中, 国际之间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 我国把建设和提升文化软实力放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1]。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它融合了中国历代知识和智慧的精华, 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
-
促中西医并重 推中医健康养生 中医药发展短板
社会资本助推中医健康养生发展 5月8日,由固生堂中医连锁管理集团主办的“中医健康养生发展论坛暨固生堂中山国医馆启动会、固生堂中山国医馆专家委员会成立会议”在广东中山市举行。中医专家、产业发展推动者深入研讨中医健康养生发展及社会资本的作用。 论坛上,中山市提出医疗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建设健康城市。该市西区把健康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依据制定的中医养生基地的发展规划,并与固生堂连锁集团合作,推动基层中医医疗机构连锁化、品牌化,依靠品牌机构吸引名老中医进驻中山,将优秀医师资源...
-
中西医结合 打破“传统”解决吞咽障碍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后的常见问题,其发生率大概在22%~65%。因为吞咽困难,患者不能正常进食,没有足够的营养支持,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一系列并发症,增加了死亡率。 如果是西医治疗,通常是使用球囊扩张术,但是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康复推拿科主任苏宁表示,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方式,效果远比单独治疗的效果要好。 特别病例 偏瘫嘴巴关不上一天淌湿3毛巾 今年9月份,南宁市民张翰得突发中风,治疗了一段时间稳定之后,他突然发现自己的嘴巴竟然关不上了。之后,张翰因流口水,每天至少要弄湿三条毛巾。...
-
中医科普马有度 中西医结合科普沈自尹
许多人都对医疗卫生行业中诸多专业的领军人物耳熟能详,说起来,如数家珍。但涉及到科普领域,不少人恐怕知之甚少,甚至毫无所知。科研和科普是科学的两翼,对于医学发展而言缺一不可。在医学科普领域,笔者介绍三位优秀的主要人物,探索其科普足迹,以激励来者。 中医科普名家马有度 在中医界,大凡提起马有度,人们即会想到“中医科普”四个字。他不仅是医疗、教学、科研硕果累累的名医大家,更是在中医科普这条少有人问津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奋勇前行,成为中医科普的领路人,也是中医界少有的以科研成果和科...
-
康熙皇帝 一位中西医结合的推行者
说到康熙,人们的头脑中就会涌现出这样的形象:统一了中国多民族,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奠定了清朝兴盛的基础,开创康乾盛世的大局面。其实,康熙皇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而且还是一位中西医结合的推行者。 康熙皇帝天资聪颖,对文学、历史、天文、数学、医学等都深感兴趣,而他对医学的执着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疾病的威胁。明清时代,天花肆虐中国,病死率极高,别说普通百姓面对天花只能听天由命,即便是皇室也对它无可奈何。康熙在2岁那年染上天花,经精心治疗竟然痊愈,但是脸上留下几颗稀疏的麻点。更让康熙...
-
孟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界的一面旗帜
人物介绍:孟和,蒙古族,1933年生,辽宁人,著名中西医结合骨科专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研究所创伤研究室及生物力学研究室创始人、著名矫形骨科专家、博士后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创骨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骨伤外固定学会理事长,是中国骨科有原创贡献的三位大家之一,是我国骨科外固定器疗法和骨科生物力学的倡导者和开创者,被誉为“骨科圣手”。 云蒙低沉,草木含悲,苍天流泪,大地悲鸣。 我的恩师孟...
-
台湾基本是不相信西医 每个人都在看中医
薛仁明 台湾作家 独立学者、作家,1968年生于台湾,台大历史系、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毕业。著有《人间随喜》《孔子随喜》《天地之始》等。 大陆现在为什么像样的中医越来越少了?我想,最关键的原因是整个中医教育,整个中医教育没办法培养好的中医,为什么?因为中医教育全部都是用西医概念来训练的。当初把中医的教育用西医概念来讲,是我们百年来最大的一个迷信,迷信什么?迷信科学。 本文为薛仁明2015年4月27日在北京大学的讲座。 1 现在台湾有越来越多的人基本是不相信西医,每个人都在看中医...
-
邱海波: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挽救更多重型和危重型病人生命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临床观察中医药疗效确切,与目前的传统治疗相结合,一定能够挽救更多的重型和危重型病人的生命。 邱海波表示,在新冠肺炎救治尤其是重型和危重病人的救治中,中医药加入得比较早。从目前临床的观察来看,中医药对重型和危重型病人的治疗有几个方面:一是降低轻症和普通型病人向重型的转化,二是降低重型向危重型的转化,三是重型和危重型病人的治疗,四是重型和危重型病人的康复。在这几个方面,中医药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医药在普通型和重型的转化过程中已经看到了疗效,重症治疗中...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科学共同体之间的交流是必然的,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1954年之后,在逐步确立的中西医结合方针指引下,中西医结合临床、药物和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陆续展开,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是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研究者先后对急性阑尾炎、宫外孕、溃疡病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进行了临床研究,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继之又对急腹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规律以及针灸、中药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总结出了可贵的理性认识,既丰富了现代医学科学,又继...
-
中西医结合是抗疫最佳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 化湿败毒颗粒临床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化湿败毒方已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获得临床批件的意义,在于把科研数据与临床高级别证据进行有效转化。该方能够抗击病毒,消除炎症,提高免疫力,在武汉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化湿败毒颗粒是在国家诊疗方案推荐的方剂基础上,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医疗队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结合临床救治总结而成。化湿败毒颗粒是由《伤寒论》的麻杏石甘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藿香正气散、《金匮要略》的葶苈大枣泻肺汤等经典名...
-
基于矛盾观辨析中西医文化差异
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具有巨大的科学性与指导价值,对我们认识、分析两个矛盾主体有着启发意义。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中医、西医这两大医学体系呈现出多方面的差异性与矛盾性。基于矛盾观的视角认识中医、西医的异同,有利于在对立中寻求两者交融的契合点。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 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学说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 1.1 矛盾观的两个基本属性 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关联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斗争性指矛盾双...
-
给奋战在一线中西医人员的慰问信
张伯礼院士、黄璐琪院士、仝小林、刘清泉院长及奋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一线的广大中西医药人员: 您们好!庚子新春,疫气流行,湖北、广东、河南等省,感者尤多。斯时月令于孟春,人在气交,感之而病,气无所异,人病亦同。两月之间,沿门阖境,流布南北,传染相同者,累以万计,此实为廿年以来,横夭之冠!民族蒙此厄难,您们逆向而行,悯人之疾苦,如恫之乃身,循行救治,使仁寿无伤,免登鬼录,此实为医之大者,为国为民!余一介老叟,虚度百年,遭逢此疫,目击心伤,然睹您们之担当,幸生民之有助,而春山在望,斯不远矣! &ldq...
-
无论西医还是中医 临床的目标就是治病救人
医学是一门开放的科学,无论西医还是中医,临床的目标就是治病救人。提高临床疗效,要采取开放的态度,中西知识兼收并蓄,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在综合医院的中医药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技能,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推动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全面协调发展,特别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疑难杂症等方面的突出作用,使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到全面发挥。开展中西医协作攻关,围绕各医院重点专科和优势学科领域,以临床疑难病、急危重症为主要对象,组织中西医临床协作攻关组开展临床科研协作,整合中...
-
廖润泉中西医结合诊治外科病思路
全国名中医廖润泉是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擅长治疗普通外科和泌尿外科疾病,本文将廖润泉治疗外科疾病的临床思路整理如下。 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即使在现代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仍然具备其独特性,是区别于现代医学及其他传统医学的一大特色。在临证中,如何从整体去认识疾病,对确定治疗的基本原则,即辨证论治,甚为重要。外科疾病大多数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多以实热证为主,治疗中以“祛邪”为基本原则,方药中多应用清热、攻下之品。而清热与攻下药物性多寒凉,...
-
跑出中西医协同抗疫加速度 中医药助力确诊病例清零
近日,浙江省温州市共7个县(市、区)疫情风险等级全部降为低风险。至3月2日,温州已连续14天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疫情发生以来,温州在诊疗救治中明确:新冠肺炎防控,绝不能缺少中医药力量。该市根据国家和浙江省的推荐方案,结合温州病人的症候表现,制定实施《温州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精准方案》。同时,成立以浙江省名中医、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程锦国为组长的温州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指导组,组内14位中医内科权威专家全程参与全市新冠肺炎防治。 中西医协同,让温州跑出了抗疫加速度。 强化中医...
-
刘清泉:中西医结合是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不可或缺的中国经验
针对韩国记者提出的“新冠肺炎的中医药诊疗方案是否与非典时期有所变化”这一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作了解答。 刘清泉表示,中医药治疗传染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科学规律。针对传染病的治疗,主要集中在三种治疗方法:清热,化湿,解毒。因各种传染病的病因不同,这三种治法各有所偏重。在这个过程中,中医在几千年历史上产生了非常著名的经典方剂,比如说东汉名医张仲景的麻杏石甘汤和大青龙汤,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苇茎汤以及明朝温病大家吴又可的达原饮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