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视 第3页

重视 第3页

  • 重视道德修养寿得长

    重视道德修养寿得长

    我国传统养生家认为,人的寿命与德行修炼密切相关。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仁者寿” 的观点,并多次对弟子强调:“大德必得其寿”。修性养德在中国养生史上不唯孔孟所倡,无论是道家的老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苟子,还是历代医家都将其作为养生之首务。唐代名医孙恩邈在《干金要方·养生序》中指出:“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又说:“道德曰全,不祈寿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明代名医孙志...

  • 夏至养生 重视午休

    夏至养生 重视午休

    到了夏至,真正进入炎热的夏季。心为火脏,心气应于夏,夏至过后,如何养生,尤其是如何养心?让山东省中医院心病科(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晓一一为您解答。 夏至养生重视午休 李晓副主任医师介绍,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年老体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谓“阴阳相争,死生分判”的时节,俗话说“夏至—阴生”,也就是...

  • 养生要重视五个时段

    养生要重视五个时段

    养生法有多种,但选对时机更可以事半功倍。一天中,从早晨、上午、下午、傍晚到夜晚,分别应该遵循“慢”、 “动”、“润”、“暖”、“松”这五字诀。 早晨慢养生:慢起床、慢排尿 早晨对中老年人而言是最危险的时间,因此,晨养诀窍在于慢。 慢起床要做到三个三分钟。在平仰卧的状态下,睁大双眼,适应由睡至醒的交替过程。这时可将手掌搓热后 “干洗脸”1分钟。然后,慢慢坐起来,呈半卧位,...

  • 慢性病分级诊疗应重视中医药

    慢性病分级诊疗应重视中医药

    北京市中医局将在以中医医院为核心医院的医联体内,开展分级诊疗管理试点,制定《高血压、糖尿病社区卫生中医药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方案》,落实《高血压分级诊疗服务中医技术方案》和《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中医技术方案》。(据《北京晚报》2月29日 ) 短短十几年,我国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等慢性病已上升为对广大群众健康形成主要危害的一类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直线上升趋势,防治形势越来越严峻。 不可否认的是,中医药对慢性病防治有着系统的理论知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完善的理、法、...

  • 吕炳奎 奠基中医 重视教育

    吕炳奎 奠基中医 重视教育

      吕炳奎,1914年1月3日生于上海嘉定区望仙乡,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第六、七界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卫生部原党组成员,曾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气功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华气功》主编、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顾问、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校长、北京光明中医学院院长、董事长、吕炳奎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等职务,享受副部长级医疗待遇。2003年12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学医行医投笔从戎   ...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勤问:即不耻下问。班老认为作为医者,要有虚怀若谷、谦逊向贤的美德。班老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之古训,除在学习上辛勤砥砺、孜孜以求外,认为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他除虚心向前贤及同道质疑求教外,还注意时时处处向群众学习,收集民间单方、验方,总结群众防病治病经验,集众之长,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风格。 勤写:即善记笔记,勤写心得,不断积累经验。班老不仅谙熟古典医籍和各家学说之精华,而且对近代医书及报刊的有关论著与经验亦博搜广集,一有所得,便记心得笔记,以备后学。学术有年,临证日久,则...

  • 重视妇人以血为本的原则

    重视妇人以血为本的原则

      妇人一生经、孕、产、乳的生理活动,均以血为本,又需耗血,故妇人之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之特点。医家李时珍云:“妇人,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此说揭示了妇人以血为本之论。妇人血虚,常致冲任不足,而经、孕、产、乳诸疾生也。《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出:“妇人所重者在血,血能构精,胎孕乃成。欲察其病,惟以经候见之,欲治其病,惟以阴分调之。”强调妇科病,需时时顾护阴血。治疗之时,常以血药为主,直...

  • 西医重视微观  中医重视宏观

    西医重视微观 中医重视宏观

      裴正学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肃省首批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专家。近日,受甘肃省中医院的邀请,裴正学教授做了“关于中西医临床结合”的学术讲座,从诸多方面生动阐释了当前中医和西医应该如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并对今后的共同发展提出了真知卓见。笔者根据录音,将其整理如下。   中西医两种理论体系的起源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学科,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完全不同的特点。中医是农业...

  • 中医一贯重视整体治疗

    中医一贯重视整体治疗

      中医一贯重视整体治疗,但在临床上局部治疗的重要性同样不能忽视。   笔者的患者大致可分三类:一类是不需要吃药的,给他们开的实质上是“生活处方”,如果做到位,就可以“不药而愈”;有的需要综合治疗——即能想到的方法,如口服、外用、无感温度药浴、木针疗法、圆桌治疗等等,尽量都用上,使这些治疗手段有序地、有机地配合;还有一类,的确只是局部病,无关整体,这类疾病只需要局部治疗。本文讨论的就是最后这类,即只需要局部治疗的情况。   上海中医...

  • 中医传承应重视侍诊

    中医传承应重视侍诊

    侍诊是中医师徒传承的最佳方式,可以在临床中尽快掌握父辈的临床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掌握中医四诊八纲,辨证施治及方剂的选择,药物的加减应用等,为今后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以笔者亲身体会为例,王氏妇科,世代相传,历经29代的口口相授、耳濡目染,前辈的一言一行,一招一式,一方一药,均在侍诊中得到传承。 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 王氏族人,大多幼承庭训,从识字起即开始接受家传医学的熏陶。《药性赋》《王氏家传汤头》《王氏脉诀》《中医基础理论》等,为王氏传人早期必修课。稍长,即学习中医经典,临床各家学术理论。《傅青主...

  • 重视经典,推进中医基石学科发展

    重视经典,推进中医基石学科发展

    《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经典课程是构建现代中医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是中医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们与《医古文》《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等课程为主体构成了中医基础课程体系,涵盖了中医发展脉络、基本理论框架及辨证论治精华,决定了这些课程的基础性质及课程所在学科的基石地位。近年来,河南中医学院认识到中医基石学科建设对于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在深入分析目前中医基石学科发展的严峻形势和主要原因基础上,进行了中医基石学科建设综合模式...

  • 中医“治未病”越来越被重视

    中医“治未病”越来越被重视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中医“治未病”越来越被重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2700多年前,《黄帝内经》首次提出了“治未病”概念,并从养生、延年、益寿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理论论述。唐代医家孙思邈进一步发展了“治未病”理论,将疾病明确划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类。医圣张仲景运用五行乘侮规律开展“治...

  • 节气颇受历代医家重视

    节气颇受历代医家重视

    中医认为,人生存在天地气交之中,二十四节气的节令变异,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节气颇受历代医家重视。 《素问·热论篇》:“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经旨以节气前后界定病名及治疗大法,至今在热病诊治上仍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伤寒论》(明·赵开美复刻本)载“白虎加人参汤”其方后云:“此方立夏后、立秋前可服,立秋后不可服。”这样的例子不可胜数。以“节气...

  • 党和国家重视、发展中医药事业

    党和国家重视、发展中医药事业

      编者按:2012年11月8日,刊登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韩洪洪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述论——《从存废之争到走向复兴》。该文回溯了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歧视和排挤,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前10年中国共产党重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历程。时隔1年,今天本版将韩洪洪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重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述论刊出,以冀读者对我们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是如何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上,给中医药事业指明前进道路的历史有一个完整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医药事...

  • 中国历代政府对医学的重视 莫过于宋朝

    中国历代政府对医学的重视 莫过于宋朝

    经过唐末五代的分裂割据和军阀混战,宋初国力凋敝,文化衰微,认识到军人执政危害的宋朝政府大行文教政策,“兴文教,抑武事”,带来了经济和文化上大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显著发展,科学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两宋的医学也空前繁荣,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朝代。已经有不少学者从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对宋代医学发达的原因作了探讨。我们通过对文献资料,尤其是对医书及相关史料进行深度挖掘,从新的角度揭示两宋医学兴盛的外部原因,主要包括医药的巨大经济价值、士大夫参与医学、宋朝政府对医学的大力扶持等。   医...

  • 中国传统重视养性 儒家思想强调“仁者寿”

    中国传统重视养性 儒家思想强调“仁者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强调“仁者寿”,即重视养性,从精神层面上注重养生,古人之“养性”和当下“修身”相结合,必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儒家强调“格致诚正”与“内圣外王”,蕴含着深刻的生命关怀意义,与中医学“形神一体”的身心关系认识一脉相承。 •儒家强调入世,即自强不息,当动则动,当止则止,将个人的养生同积极入世、服务社...

  • 中医重视节气养生 对照老祖宗的经验来养生健体

    中医重视节气养生 对照老祖宗的经验来养生健体

    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批准中国申报的24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充分肯定。24节气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几千年来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重视天人相应的中医也很重视节气养生,如何对照老祖宗的养生经验和时间节点来养生健体?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春季篇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其中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 立春 微风渐暖意渐困, 劝君常把懒腰伸。...

  • 陶弘景:道家养生重视服食导引

    陶弘景:道家养生重视服食导引

      陶弘景出生于公元456年,卒于公元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今江苏南京)人。   陶弘景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17岁后,以才学闻名,做过诸王侍读等官职。他受葛洪影响颇深,10岁时看过葛洪的《神仙传》后,便对此书爱不释手,而且有了学道成仙的想法。于是36岁时,陶弘景辞去官职,退居句容之句曲山(茅山)修道,著述,炼丹。他勤于撰述,写有道教教理、历史和养生等方面著作多种。其中,著有中药学著作《本草经集注》,养生学著作《养性延命录》、中医学著作《真诰》,《效验方》、《肘后百一方》。   存思服日月静...

  • 中医一直重视摄食养生

    中医一直重视摄食养生

      竹笥是由竹篾编织而成的盛物箱子,马王堆一号汉墓曾出土48个竹笥,里边装满了五花八门的随葬物品。根据竹笥外边拴着的竹简标注统计,48个竹笥中装有食品类30笥,中草药及其植物茎类8笥,衣物及丝织品6笥,模型明器类4笥。由此可见,所有随葬品中食品类占到了62.5%,真正体现和突出了“民以食为天”这一特点。从30个食品竹笥所装食物来判断,西汉时期的主副食品异常丰富,主食有稻、麦、黍、栗、大豆、赤豆、麻子等谷物;副食有梨、梅、杨梅等果品,有东葵、芥菜、竹笋、姜、藕等蔬菜,还有牛、羊、猪、狗、兔...

  • 宋仁宗重视传播中医药学知识 普惠众生

    宋仁宗重视传播中医药学知识 普惠众生

    宋仁宗赵祯,大宋王朝第四代皇帝,在位42年,可谓一位推动中医药学发展与繁荣的决策人和实践者。 有史记载:宋仁宗非常重视医籍的编修校正,以此来固化、传播中医药学知识,普惠众生。天圣元年(1023年),京师大疫,宋仁宗“命太医和药”。皇祐元年(1049年),京师开封发生大疫,宋仁宗命太医和药,内出犀角二本,析而视之。其一通天犀,内侍李舜举请留供帝服御。帝曰:“吾岂贵异物而贱百姓?竟碎之”。至和元年(1054年)春正月,“汴京疫”,宋仁宗再...

  • 妊娠“糖尿”重视筛查

    妊娠“糖尿”重视筛查

    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后新发现的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对母亲和胎儿均有较大危害,所以,妊娠糖尿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但妊娠糖尿病可无临床症状,极易漏诊,因此目前主张在孕24-28周进行筛查。对高危个体,在孕早期就应进行筛查,即使筛查结果阴性,也要在孕24~28周重新检查。 高危个体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不良分娩史(不明原因的死产或死胎、新生儿死亡、巨大儿、胎儿畸形、羊水过多)、反复阴道感染、肥胖、多饮多食多尿者。筛查时,可在任何时候,口服50克葡萄糖(溶于200毫升水,5分钟内服完),1小时后抽取静脉血,血糖超过7.8毫...

  • 重视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 中医药传承应从小抓起

    重视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 中医药传承应从小抓起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中医药不仅有道,还有术,是一个完整的处理人身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系统。在西医诊疗思路比较单一,疑难杂病难以解决,抗药性耐药性显著提高的现代医疗体系中,东方智慧犹如枯木逢春,绿意盎然。 但中医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笔者对此提出以下3点建议。 中医药传承应从小抓起 七十多年前,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写了一部《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本书非常看重中国古人创立的阴阳、五行理论体系,认为其奥妙处不亚于西方所谓的“科学”。但现代中国...

  • 云南腾冲重视和发展中医药的优良传统

    云南腾冲重视和发展中医药的优良传统

    历史上的云南腾冲一直有重视和发展中医药的优良传统。明末清初腾冲县中医药就享誉海内外,“腾药”品牌中药产品有100多种,销售至全国各地及东南亚。2009年,腾冲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以下一组数字记录了腾冲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水平。 全县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578人,其中具有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及能开展中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595人,占比23%。 县中医院病床使用率(100张病床)2013年达到119.17%...

  • 养生要重视『三余』保健

    养生要重视『三余』保健

    中医学认为:齿乃骨之余,频叩以益骨气;发乃血之余,一日一梳,活血气;爪乃筋之余,勿剪以全筋气。可见,老年人注重“三余”保健,也是维护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保障措施。 筋之余的保健:人的手和脚是全身经脉交会处,注重手和脚的保健,可疏通经脉。老年人散步时应尽量穿平底鞋,行走时经常以趾抓地,可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常玩健身球,可增加双手的灵敏度,增强手脑联系,延缓衰老。 血之余的保健:头发致密亮泽,表示机体血液旺盛。老年人血虚,不足以养发,因而老年人头发常较稀疏、少光泽。老年人应经常进食一些具有养...

  • 王道平重视“精气神”的养生学说

    王道平重视“精气神”的养生学说

    孟河医派传人王道平(1896—1971年),江苏省武进前黄漳湟村人。18岁师从孟河医派马培之的弟子钱厚甫,尽得真传。抗日战争前在沪开业,抗战胜利回到武进前黄行医,名噪乡里,先后带徒70余人。1947年10月,武进(常州)中医师公会举行第二届会员大会改选,王道平任监事。 王道平日常工作繁忙,无暇著述,仅留有喉症散、提脓拔毒散等验方和临证记录《膏滋方》一册。王道平122首膏滋药共治疗32种病证,包括虚劳、头晕、昏厥、类中、咳嗽、吐血、便血、郁症、便溏、胸痹、月经不调、乳岩、喉痹、脱发等...

  • 重视防治高发的性病——尖锐湿疣

    重视防治高发的性病——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好发于外生殖器和肛门,HPV有多种类型,有一定的致癌性,其中16、18、45、56型是最常见的引起宫颈癌的高危型。但引起宫颈癌一般需要20-40年的演变,且几率极低,故无需恐惧。由于HPV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人类感染HPV十分普遍。据最新报道,在我国性活跃人群中20%-80%的人有HPV感染史。该病好发于性活跃的中青年,潜伏期一般为1—8月,平均3个月左右。下面给大家介绍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和防治知识。 一、病毒感染,传染性强,容易复发。尖锐湿...

  • 重视病人的自我感觉

    重视病人的自我感觉

      病人自己的感觉是临床症状的一部分,有时甚至是主要的部分,作为一个临床医生应当引起充分重视。这里介绍清代名医王孟英一个与“感觉”有关的名医医案说明之,全案不过160字。   “张氏妇患气机不舒,似喘非喘,似逆非逆,似太息非太息,似虚促非虚促,似短非短,似闷非闷(按:这就是感觉,医案中一连用了6个‘似’字,即她自己也很难说清究竟是何症状)。补虚清火,行气消痰,服之不应。孟英诊之曰:小恙耳,旬日可安,但须惩忿是嘱。予黄连、黄芩、栀子、楝实、鳖甲、羚羊...

  • 爆炸要保护好眼耳 重视脑损伤

    爆炸要保护好眼耳 重视脑损伤

    危险品仓库爆炸虽然危害严重,但并不常见。相反,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爆炸隐患反而更应引起重视。 隐患一:超期服役的煤气罐 北京急救中心资深急救专家贾大成介绍,煤气罐爆炸导致的人身伤害最为常见,且受伤程度往往较重。超期服役、缺乏保养和维修的煤气罐,稍遇高温、挤压、碰撞就会发生爆炸。贾大成指出,很多家庭使用的煤气管道相对安全,但最好安装警报器,并配合工作人员定期检查是否漏气,以免因漏气导致室内一氧化碳浓度过高,一旦遇到明火就会引发爆炸。 隐患二:不常清洁的高压锅 空军总医院烧伤科主任邹...

  • 重视医保卡和诊疗卡的保管

    重视医保卡和诊疗卡的保管

      指导专家广东省中医院体检中心   主治医师李小燕   记者陈晓琨   通讯员吴远团   现代人到医院看病时,总要带上三宝——“医保卡、诊疗卡、病历本”。虽然同是“看病三宝”,但往往人们只重视医保卡和诊疗卡的保管,忽视了病历本的重要性,以致病历本丢失的情况屡见不鲜。   专家指出,门诊病历本中记录了患者每次就诊时的情况,它客观地记录了患者的病史、症状、查体及各种化验检查结果和诊断、治疗等情况。因此,每位患者都应妥善保管...

  • 春分节气养生防病上要重视哪些方面

    春分节气养生防病上要重视哪些方面

    今天是春分节气。春分后,春阳之气上升快,人体的代谢增强,情绪波动也大,加之气温经常骤变,容易导致人体阴阳平衡失调,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病以及眩晕、失眠等症。春分时节,大家在养生防病上要重视哪些方面呢?大致说来,可从如下几点入手: ●调摄情志 疏肝为要 中医认为,肝属木,喜条达,与春令升发之阳气相应。如果不注意情志调摄,肝气抑郁,则会使身体不适。因此,春天应顺应阳气升发的自然规律,方可使肝气顺畅条达。这就要求做到,学会自我调控情绪,学会戒愤戒怒。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多些兴趣爱好。可抽片刻时间闭...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