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 第2页
-
中老年人应重视低血压的防治
凡测得收缩压(高压)低于90 毫米汞柱,舒张压(低压)低于60 毫米汞柱,65岁以上的人低于 100/60毫米汞柱者谓之低血压。 据最近一项医学统计表明,老年 人群中低血压患者高达10%。许 多人对低血压不够了解和重视, 甚至有些人把低血压引起的头晕 目眩误认为由血压高引起,乱服 降压药,造成严重后果。 低血压分为原发性低血压、 继发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药 物性低血压、症状性低血压五种。 其中继发性低血压是由于腹泻、 中暑、出汗造成体内脱水,或创 伤、失血、各种休克等引起;直立 性低血压是指蹲下、躺下突然起...
-
高血压病治疗重视辨证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病机概览
吴春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经验撷英 近年来,中国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原发性高血压是不继发于其他疾病,且难以找到确切病因,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由于血压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长期高于正常压力,血管及心、脑、肾、眼等靶器官负荷过重,可形成各种损害[1]。根据心血管综合风险分层,原发性高血压可分为低、中、高及很高危4个层次[1],其中低危和中危高血压病患者的靶器官损害,可于早期观察评估,或改善生活方式,及时给予纠正治疗,可明显改善血压,甚至可以逆转亚临床靶器官损害情况。 吴春平教授...
-
重视毒邪致病治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总结
笔者跟师江苏省名中医龙家俊教授学习10余载,兹将其治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总结如下。 脏腑为纲,气血为用,重视毒邪致病 病是证产生的根源,证是病产生出来的现象综合,“证”和“病”是因果关系,临床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病证同治,具体如下:①病邪轻浅,脾肾之气不损,主以辨证;②阴阳尚平,无证可辨,主以辨病;③正气内伤,脏气受损,热毒痼结,病证同辨;④用药融会中西,借鉴现代病理、生理学及中药药理学诊治,亦兼顾中药整体疗效及药物之间的配伍协同机制。...
-
重视心理健康 搞好心理保健
医 学心理专家认为,人的心理和生理是密切相 关的,不良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很大。 因 为不同的情绪状态会通过下丘脑、脑下垂体、植物 神经系统引起身体器官功能的变化, 这就是情绪 或者说心理因素可以致病的生理学基础。 一般情 况下,倘若一个人经常处于颓废、沮丧、愁闷的情 绪状态,那么他患诸多病症的几率就要比乐观、开 朗、愉悦者高得多。 因此,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除 了要注意身体锻炼、积极防病治病、加强饮食营养 调节外,还应重视心理保健。 而要搞好心理保健, 方法得当至关重要。 静心读书法 书是文化的沉淀和传递,是慰...
-
胃痞病重视治肝 脾胃同治经方
胡刚治疗胃痞病经验 胃痞病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大的疾病。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胃炎(包括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在临床上出现上腹胀满不舒、早饱等主症时,均可参照胃痞病进行辨证治疗[1]。内蒙古自治区名中医、自治区第二批、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胡刚,从事脾胃病临床诊治近四十年,对脾胃病的治疗颇具特色、疗效好,尤其对胃痞病的治疗更佳,介绍如下。 重视治肝 胡老师治疗胃痞病时,多从肝论治。他认为胃痞病的发病和加...
-
从温病论治小儿肺炎 重视舌诊结合指纹
运用温病学理论辨治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是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如吸入羊水、油类或过敏反应)所致的肺部炎症,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的中、细湿啰音,是儿科常见危急重病[1]。据WHO报道,小儿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2]。 随着病原学变迁以及疾病谱的改变,病毒性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以及病原体混合感染所致的肺炎逐年增多,且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3]。西药在抗病毒方面没有特异性用药,由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也越发严重;而中药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不易产生耐药,具有调节...
-
方和谦辨治咳嗽重视肺气宣降调理
国医大师方和谦从医60余年,对中医药诊治呼吸系统疾病及疑难杂症有很高的造诣。笔者回顾方和谦治疗咳嗽的百余份医案,利用数据库及数据分析技术研究医案的症状、证候特点以及治疗上常用的方剂、用药规律。发现证候频次最多的,为肺气不利证、肺津(阴)亏耗证、痰热阻肺、燥邪伤肺、风热犯肺等;治疗多以二陈汤、自拟利肺汤、止嗽散、杏苏散、自拟清肺养阴方加减;用药以苏梗、桔梗、法半夏、杏仁、连翘等为多。反映了方和谦辨治咳嗽重视肺气宣降调理,将宣发肺气与化痰降气并重的特点。笔者利用数据库技术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汇报如下。...
-
重视气机升降调畅 从调理肝脾入手
薛伯寿上世纪70年代师从中医大家蒲辅周,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通过统考进入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训班,拜薛老为师,随师侍诊,对薛老灵活运用经方四逆散治疗临床各科疾病深有感悟。 脾胃不调案 刘某,男,41岁,2010年3月10日就诊。 患者喜食肥甘厚味,近半月来出现脘腹胀满,便干不爽,周身困重,体倦乏力,失眠多梦,舌质暗红,苔薄黄而腻,脉弦细而滑,证属痰湿内阻,脾胃气滞。治宜理气化痰,调和肝脾。方用四逆散合平胃散加味。处方:柴胡10克,枳实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
-
辨治肺系疾病应重视通大便
肺病证是指在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影响下,造成肺脏功能失调和病理变化的一类病证。治疗必须先清楚认识其发病机理,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辨证施治,进而得到较好的疗效。肺为华盖,主一身之气,司呼吸。陈修园 (医学实在易》谈到: “气通于肺脏,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之所宣。”肺的呼吸运动,即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反之,气的不足或升降出入运动的异常也会影响肺的呼吸运动,而出现呼吸的异常。肺主宣发和肃降,一方面肺气向上升宣、向外周布散,另一方面肺气向下通降并使呼吸道保持洁...
-
中医历来重视饮食调制
中医历来重视饮食调制,饮食固然能充养人体,但如果过食无节制也会伤肠胃。怎样才算适宜饮食呢? 饮食要定时、定量、多样化 总的来说,饮食搭配要合理,肉食与蔬菜宜三七开,即三分肉食,七分蔬菜,肉食又以吃白肉为好,因为红肉(如猪肉、牛肉)即使是瘦肉所含脂肪也比白肉高。 饮食还要定时定量,以一日三餐为最好,不要随意增减数量及更改时间。因为,一旦破坏饮食规律,就会影响脏腑之间的平衡协调,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另外,饮食还要讲究多样化,这样能使身体得到更多的营养物质,不宜偏食,要酸、甘、苦、辛、咸五味俱全。...
-
治代谢综合征 重视调理脾胃虚实兼顾
●路志正认为代谢综合征要比肥胖病复杂得多,疾病涉及多个脏腑,与脾胃肝胆关系密切,且痰、湿、瘀、浊、虚互见,为本虚标实之证,属全身性代谢性疾病。 ●重视调理脾胃,恢复其升清降浊之正常生理功能,标本兼顾,是路志正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宝贵经验。 代谢综合征是指与多种代谢异常相关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其关键环节是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还包括脂肪肝病、高尿酸血症、微量白蛋白尿、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低度炎症反应、血液凝固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
-
重视和加强节日保健
春节即将来临,每当此时,人们都希望全家人能够喜气洋洋、快快乐乐地放松、休闲几天,同时也尽享天伦之乐。但据卫生部门统计资料表明,每年春节前后,老年人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其中以心脑血管病和肝、胆、胃等慢性疾病的复发或加重为多。因此,老年朋友应特别重视和加强节日保健。 如果您的血压有点高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纪求尚提醒: 保持情绪稳定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不患得患失,控制情绪波动。 远离烟酒有数据显示,重度吸烟饮酒者的中风及心梗死亡率是不吸烟饮酒者的3倍。 不过度劳累过年期间,饭局多、应酬多,走亲访友,人比较容易疲...
-
重视保养正气 满足养生基本要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中外医学界都发现,许多疾病难以根除。其实,人的生命非常脆弱,甚至稍纵即逝,而我们一生要面临的损害健康因素又太多太多。就拿毫不起眼的小小风邪来说,它是我们生活中最常接触的影响健康的因素。小风吹来,多数人身体一阵颤震便能驱除,但若遇到人体正气不足时,就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不适表现。这就代表着疾病的产生,健康的下降,精气的妄耗,意味着生命已受损。即使此时再去服药,甚至能找到“特效药”而瞬息痊愈,但生命的损伤已经不可挽回。所以魏晋朝养生家嵇康曾说“悟生理之易失...
-
选择中医重视医术的学习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不少人重视医术的学习,认为学会技术即能治病救人,却忽视对天地自然之道的理解,并且,不重视医德的培养。短期来说,重视医术也未尝不可;若欲毕生从事中医事业,并且有志于传承并发扬中医,则需重视医道的提高。道指导术,道高才可能术精,离开道的术不过是小术而已。而要成就大医,仍需从医德入手。 孩子生病了,不少家长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反而过度依赖医生和药物。其实,家长若能学点中医知识与技术,完全可以帮助小儿恢复健康。小儿的养生与康复,捏脊最好。脊柱两侧有人体五脏六腑的背俞穴,脊柱中间是通畅阳气的督...
-
重视和加强临床科研 职业化管理素养 中医临床路径
河南省中医院院长韩丽华: 中医院管理者要刚柔兼备 在国内,真正由职业经理人掌门医院的并不多。目前大多数医院管理者是从基层一步步走上管理岗位的,要想管理好医院就要学习管理知识,注重科学管理。在管理中,既需对管理制度的执行刚性,又要在执行过程中体现出柔性。从临床医生一步步走上管理岗位的管理者,相对而言,能更好地了解临床医务人员的所思所想,能更好地把握管理工作中的那个柔性。 管理团队和专业技术团队对于医院的发展非常重要,两者缺一不可。我们对医院管理团队的培养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
古代的医患关系 医生更重视自身的医德修养
古人处理医患关系为我们留下很多可借鉴和学习的东西。从医生方面来讲,古代的医生更重视自身的医德修养,提倡通儒道,存仁心。当然,不只是儒,是泛指道德。许多医生都重于扶危济困,广施义诊。 据说孙恩邈到汉中行医,正值瘟疫流行,这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缺医少药,孙恩邈在这里施医舍药,救活了不少人。后人为了纪念他,修建了药王庙,流传至今。药王庙的对联“坐虎针龙成正果,忠君爱民赴瑶台”,更体现出孙思邈的民本思想。难怪一般经营医药的人家都供仰他,就是普通的市井百姓家也有供奉药王的。在陕南不论是佛教庵庙、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