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 第49页

学 第49页

  • 中国中医科学院优秀党员朱瑜琪

    中国中医科学院优秀党员朱瑜琪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骨科副主任朱瑜琪总是随身携带“三件宝”:叩诊锤、联系卡和银行卡。叩诊锤诊病,联系卡随时给患者留手机号,银行卡则是供患者诊费不足时急用。 “一定要让病人及时接受治疗。”朱瑜琪说,自己当年在基层出诊时就习惯随身多带些现金,“只要患者有困难,能帮就尽力帮。” “有事就找朱大夫” “能帮就尽力帮”,朱瑜琪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眼科医院周围社区...

  • 李茂如 中医学家中医文献目录学家

    李茂如 中医学家中医文献目录学家

    我的案头一直摆放着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文献目录学家李茂如先生的两部著作,令我时时回忆起跟他实习的那些难忘的岁月,享受着追求学术进取和深研学术过程中的乐趣。 李茂如是我最敬重的老师,他严谨的治学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不断探索前进。其《历代史志书目著录医籍汇考》《医籍叙录集》二书,堪称践行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经典著作。201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成立李茂如资料暨学术成果研究室。 李茂如是我所接触的老一辈知识分子中,既读书广博而深入,又思考睿智而独立的...

  • 北京中医药学会派 中医应急医疗队

    北京中医药学会派 中医应急医疗队

    2015年11月,北京中医药学会专业委员会工作室日前在四川什邡市揭牌,未来3年,北京中医药学会以什邡市中医医院为服务基地,每月定期派专家指导,全面提升什邡市中医药服务水平。 北京中医药学会会长赵静表示,通过建立急诊、呼吸、心血管、脾胃、肿瘤专业委员会工作室的形式,定期将北京中医药优势资源派往什邡,以技术培训、查房指导、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为支撑,制定可行的专业协作计划,助力什邡市中医医院发挥区域范围内中医药服务指导、培训中心,发挥区域性带动作用。 2008年“5·...

  • 林乾良“国学达人”中医印迷

    林乾良“国学达人”中医印迷

    杏林印艺,虽渺小,却颇有一点卓然独立之意,用来形容谦卑的林乾良教授也很恰当。林乾良为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西泠印社资深社员,并被誉为现代“西泠五老”之一。其医学专著如《中药》《养生寿老集》《简易效方》《中国古今名医处方真迹》等36种,著作等身实不虚矣!为“文革”后首批入社者,那时“同年”(语出陈巨来),如陆俨少、朱屺瞻、顾廷龙、朱复戡等皆一时胜流,而赵朴初与启功,还先后任社长。林乾良生于寿山石之产地福州,19岁千里负笈浙江中医药大学。一生与印有缘...

  • 中医五运六气研究专家齐聚长春中医药大学

    中医五运六气研究专家齐聚长春中医药大学

    7月初,全国中医五运六气研究方面的专家齐聚长春中医药大学,为各地近百名中医五运六气教学、医疗、科研骨干和爱好者授课。 这是长春中医药大学第四次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的全国五运六气师资培训项目。培训期间专家为长春中医药大学五运六气示教馆揭牌,并参观了示教馆。五运六气示教馆是长春中医药大学苏颖教授带领研究团队,根据五运六气理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独创的中医经典实践教学场地。 长期以来,长春中医药大学高度重视中医经典教学和科研,尤其在《黄帝内经》,以及中医运气学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丰...

  • 中医急救学 瑰宝何其多

    中医急救学 瑰宝何其多

    急危重症如休克、心跳骤停、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的抢救,中西医院基本上都按照西医规程进行,但有时效果并不太理想。如休克采用多巴胺、间羟胺联合升压,往往停用升压药后血压回落。湖南大夫堂国医国药馆专家黄志远教授数十年致力于疑难重症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法探索,且用大量的实践证明,中西结合治疗效果更突出。 时间回到1997年,53岁的工人陈某,因“胃痛”于凌晨1点转来中医院就诊,随后突发心跳呼吸骤停。黄志远得知后即刻赶到急救现场参与抢救。从徒手人工心肺复苏,到药物和器械除颤,...

  • 刘绍贵药师学术经验撷要

    刘绍贵药师学术经验撷要

    刘绍贵主任药师,全国第3批、第4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湖南省名中医,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医院药学学术带头人。刘老在其50余年的习业、从业生涯中,始终精勤不倦,奋发进取,他不仅总结了自己的成长体验、人生感悟、品德修养及提升人格魅力的经验,同时在传承中医药学术和在长期的药学教育及医院药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2008年,笔者有幸成为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刘老,得到刘老在术、理、道方面的耐心教诲和悉心传授,受益良多。现将刘老主要学术思想介绍如下。...

  • 仰卧位学问不浅

    仰卧位学问不浅

    仰卧位是卧床病人最常采取的卧位,别小看了这个简单的卧床姿势,其中大有学问。 1.病人仰卧位时重心低,支撑面大,为稳定卧位,病床以板床加厚垫为宜。仰卧位时,软床垫虽能使身体表面的皮肤肌肉受力均匀,腰椎后凸增加,易使腰部劳损。因此,需要采取仰卧位的病人最好卧硬板床。卧硬板床时,要在腰下垫一5厘米左右的厚垫。 2.病人的头部不可垫得过高(10厘米左右),在垫起头部的同时,要将肩部也垫起,以免发生头向前倾,胸部凹陷的不良姿势。 3.大腿要加以支撑,避免外翻。可在股骨大转子(大腿根外侧)以软枕支撑,小腿轻微弯曲,可在胭窝的上...

    养生秘方 2024-03-06 17 0 仰卧
  • 看面色学诊病

    看面色学诊病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名医扁鹊在齐国,望齐候的气色而知病的故事,多少年来代代相传,脍炙人口。 中医一直就有“望而知之谓之神”的说法,说明察颜观色对于中医了解病情,判断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人体内发生的病变,必然会反映到体表,面色就是这种体表反映之一。中国人正常的面色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略带光泽,中医称之为“常色”。就是说面色具有红黄之色,隐藏于皮肤之内,光泽明亮润泽。这是精神健旺,气血充足,脏腑功能正常的表现。 如果一个人的脸上经常性地呈现以下几种面色,就需要...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面色
  • 学唱京剧大有益

    学唱京剧大有益

    很多老人退休后,都会迷上京剧,或参加戏迷、票友的演唱活动,吹、拉、弹、唱、打,气氛热烈而欢畅,无不尽兴而归;或独在室内操琴诵吟,自拉自唱,怡然自得;或欣赏电视中的京剧节目,边看边听,摇头晃脑和着节拍敲击打板,从中得到无限乐趣。我的邻居王大爷,年已七旬,仍每周2次坚持去老年大学唱戏,精神头越唱越足。 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主任王长松医师认为,唱戏是项很好的养生健身活动,看起来只是口腔运动,但实质是全身运动,各器官都参与。经常唱戏能把血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使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

  • 最古老又“最新鲜”的针灸学

    最古老又“最新鲜”的针灸学

      针灸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至《黄帝内经》的产生,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因而这是一门最古老的医疗理论体系,是中国特有的宝贵遗产。那么又为什么说针灸学是最新鲜的医学学科?与最古老的医学学科称法是否矛盾?   所谓针灸学是最新鲜的医学学科,笔者认为包括三层含义。首先针灸的作用机理是什么?经络的实质是什么?国家虽把它列入“攀登计划”并拨出专款予重点研究,但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经络实质至今仍是一个谜,现代科技仍无法揭示其本质特征,仍需要作艰苦的科学探索工作。经络实质揭开之日,即是生命本质认识产生...

  • 我国九大民族医学

    我国九大民族医学

    藏族医学。藏医学有12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其理论体系是“隆、赤马、培根”,即“风、胆、痰”三元素学说,在诊断方法上尤其重视脉诊和尿诊,治疗方法有内服、外用、放血等。 蒙古族医学。公元13世纪至16世纪是蒙医学的形成时期,蒙医骨伤科有独到之处。1330年忽思慧用汉文编写的《饮膳正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较完整的营养学专著。蒙医理论方面形成以“三邪”学说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体系,治疗方面可分为饮食、起居、药物、外治四种疗法,称“四对治&rd...

  • 学会主动出汗更有益

    学会主动出汗更有益

    出汗有两种方式:主动出汗和被动出汗。因为天气、环境或心理压力造成的出汗为被动出汗,只有因运动而产生的排汗才是主动出汗,这种汗是人体进行的自我调节,出汗后不仅让人感觉很舒服,还能起到以下几大作用: 1、排毒主动出汗能加快人体的体液循环和代谢过程,将体内堆积的乳酸、尿素、氨等毒素排出。 2、控制血压运动出汗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壁弹性,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3、促进消化出汗后气血运行通畅,食欲也会大增。 4、防骨质疏松不少人以为出汗会导致体内钙质随汗液流失,其实,钙虽然溶于水,但溶解度很低,不太会随着...

  • 科学运动才养生

    科学运动才养生

      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适当的运动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改善人体生理功能,提高精力,增强体力,防止早衰。运动虽可以养生,但也可以伤身,关键在于适度。   怎样才是适度运动呢?其实原则很简单,即坚持16字方针:有氧运动,安全适度,方法简便,持之以恒。运动形式多种多样,还可以自创,但是运动是形式,养生是目的,不同的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   运动要循序渐进   无论是正常人还是肥胖者,每天从事体育运动的时间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需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制订不同的计划,并不是一味追求运动时间越长越...

  • 冬季饮食应注意 科学用餐

    冬季饮食应注意 科学用餐

    科学用餐顺序 小碗汤→蔬菜→米面类→鱼虾类→肉禽→半小时后水果,最符合人体消化吸收的规律。 饭前先喝一点汤,不但有利于消化,还能减少大量脂肪、蛋白质的摄入。自助餐里,生蔬、水果、凉菜很多,维生素含量丰富,容易消化吸收,另外,蔬菜中所含的纤维素还能促进肠的蠕动,可以适当多吃。不要吃太多主食和甜点。自助餐供应的主食,如点心、炒饭、炒面等,大都比较油腻,即使要吃,也应同时减少其他食物的量,避免摄入过多的油、糖、盐。 近日一则“吃垮自助...

  • 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严振国的养生之道

    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严振国的养生之道

      [名师简介] 严振国,男,1933年出生,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终身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经穴解剖学科创始人,国家级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养生经验]如今年已80岁的严教授,身强体健、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在各种会议和工作中依然可以看见教授忙碌的身影。关于严教授的养生经验,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体动心静、顺其自然和笔耕不辍。   一、体动 饮食上,严教授从不挑食,饮食均衡,有荤有素。闲暇的时候,参加一些运动量小的体育活动,经常做家务,和大家玩在一起。同时,关心时事、关注民生,最近国内外发生的...

  • 学者大师多长寿

    学者大师多长寿

    读了一些学者大师生平事迹后方知,学者大师们多长寿。如赵朴初享寿93岁,齐白石享寿93岁,冯友兰享寿95岁,钱学森享寿98岁,季羡林享寿98岁,冰心享寿99岁,巴金享寿101岁,马寅初享寿100岁,蔡尚思享寿103岁……尚健在的经济学教授、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106岁……这些学者大师的寿数都远远超过中国目前的人均寿命值。学者大师多长寿似乎给了我们如下几点启迪: 其一,仁者长寿。当今时代的学者大师都是志士仁人,品格高尚,胸襟宽广,时常考虑的是整个国家和民族,...

  • 要想健康学会“站”

    要想健康学会“站”

    站是人的一种姿势,也是一种无声的肢体语言。对我来说,这种“无声的语言”里包含了父爱、享受和健康。 小时候的我体弱多病,即使不生病的时候也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用父亲的话说就是“站没有个站相。”父亲告诉我要“站如松”,像松树一样挺拔、俊秀。具体说就是:头正、颈直、挺胸、收腹、立腰。尽管具体要求只有十个字,可是我却总也改不过来。 父亲为了纠正我的站姿可谓煞费苦心,他练过形意拳,所以又让我站“三体式”,告诉两个&ld...

  • 医学专家提醒雪天健康保健养生

    医学专家提醒雪天健康保健养生

    1月19日夜至20日,中国多地区普降大雪,有的地区降雪仍在持续。俗话说,瑞雪兆丰年。然而,瑞雪在给人们带来愉悦心情的同时,也给健康带来潜在影响和伤害。气温降低、路面结冰、路面湿滑等,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影响很大。有关医学保健专家提醒,雪天健康安全和保健养生更为重要。 【疾病篇】 谨防冠心病发作 雨雪天气温陡降,冠状动脉在寒冷的刺激下,易痉挛收缩,并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就很大,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加强防护,及时服药;切忌劳累,注意保暖。 防止呼吸道疾病感染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抵抗力相对较低的儿童、老...

  • 朝医学特色诊疗法

    朝医学特色诊疗法

    朝医学是在朝鲜族固有文化及传统医药的基础上,吸收中医药学的理论,并结合本民族的防病治病经验,以“天、人、性、命”整体观为理论指导,以“四维之四象”结构为主要形式,以“辨象论治”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独特的医学科学体系。 1 病证分类 朝医学在临床上将病证分为外感诸病和内伤杂病两大类,分属于内、外、妇人、小儿、五官等科,外感诸病包括伤寒、中风、暑证、湿证、燥证、火证等42种;内伤杂病包括饮食伤、虚劳、霍乱、咳嗽、郁证、浮肿、胀满、消渴、黄疸、疟疾、积...

  • 向水獭学治病

    向水獭学治病

    □湖南刘光泉 一天,华佗带着徒弟在一条河边采药,忽然看见河里一只水獭逮住了一条大鱼,嚼吃了好一阵,肚皮撑得像鼓一样。但是过了一会,水獭撑得难受极了,一会儿在水边躺,一会儿往岸上窜,后来,水獭爬到岸边一块紫草地边,吃了些紫草叶后便舒坦自如了。 过了几天,华佗和徒弟们在镇上一个酒铺里饮酒,只见几个少年正在比赛吃螃蟹。华佗想,这螃蟹性寒,吃多了肯定会生病。果然,其中一个少年突然都喊肚子疼,大伙忙问:“是不是这螃蟹有毒?” 华佗见状,回答道:“别着急,我是大夫,我来看看。...

  • 巴·吉格木德:蒙医药学代表性传承人

    巴·吉格木德:蒙医药学代表性传承人

    巴·吉格木德,男,1939年12月生,内蒙古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内蒙古医科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63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蒙医专业并留校任教,全国老蒙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是蒙医学史学科创始人、当代蒙医基础理论学科奠基人、蒙医药古籍文献研究学科奠基人。2008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人事厅授予“名蒙医”称号,同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医药学代表性传承人。...

  • 针灸不是土东西 针灸是科学的

    针灸不是土东西 针灸是科学的

    朱琏是现当代我国著名针灸学家,她所擅长的针灸治病之术,及所参与创始的中国中医研究院(今中国中医科学院)均与毛泽东主席有着不解之缘。 毛泽东主席对中医、针灸的关怀和深厚情谊,其实早在“延安时期”即已有之,这不仅缘起于毛主席亲自感受过中医、针灸治疗的神奇,更源于他对人民疾苦的关心。毛主席曾多次对中医做出重要指示。朱琏作为那个红色年代热情的革命者,作为毛主席的坚定拥护者,作为针灸疗法的痴迷爱好者,她为针灸的传承发展、临床实践与理论革新,以及针灸疗法实验所的创建,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

  • 将《解剖列车》视为古典针灸经筋学说的现代版

    将《解剖列车》视为古典针灸经筋学说的现代版

    •如果将《解剖列车》视为古典针灸经筋学说的现代版,针灸人能从中得到如下启示:在诊断上,可以借鉴其姿势评估、步态分析,做出更直观、客观的判断;治疗上可以突破经筋病“以痛为输”的针灸治疗,尤其是在姿势调整和动作训练辅导方面更有明显优势。 •《解剖列车》并不能提供解决针灸诊疗所有问题的思维导图。在临床诊疗中,应自觉地选择那些病因病机非常简明的伤科病症,尝试用针灸的方法去治疗,可以看清针灸诊疗理论的盲区,从而提高针灸诊疗的针对性以及疗效的确定性。...

  • 程莘农病逝 我国针灸界和科学界的一个重大损失

    程莘农病逝 我国针灸界和科学界的一个重大损失

    5月9日,95岁的国医大师程莘农离开了我们。 程莘农是首届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首席研究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医针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名誉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名誉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原经络临床研究室主任、针灸教学研究室主任。 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传承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和...

  • 973项目“脉络学说理论研究”

    973项目“脉络学说理论研究”

    近日,由吴以岭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基于心脑血管病变的脉络学说理论研究”2014年度工作总结会在北京召开。该项目是2006年主持承担的国家973项目——“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基础研究”的延续和深入,在2013年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中期评估后,近一年来项目组在“基于临床、传承经典、创新理论、指导临床”研究思想引领下,以中医络病理论和脉...

  • 傣 医 (雅解) 学说

    傣 医 (雅解) 学说

    傣族传统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雅解”学说是其最 具民族特色的理论之一。傣医认为 “解”理论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解 除精神因素所致的疾病;二是因人的 五个排毒通道受病,使人体内微量毒 素无法排除而致病的解毒理论。 “雅 解”学说的核心内容“未病先解”,是 指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通过采取解 药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调节人体生理 功能,解除人体的各种毒素,保持体 内四塔、五蕴功能的平衡和协调,以 防止疾病的发生...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 追忆针灸泰斗程莘农支持平衡针灸创新学科的感人事迹

    追忆针灸泰斗程莘农支持平衡针灸创新学科的感人事迹

    现代平衡针灸学科的创立与发展,凝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程莘农几十年的心血与情感。特别在遇到困难、挫折的特殊时期,程莘农给予无私的指导与帮助,为平衡针灸学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程莘农先后60多次到“全军平衡针灸中心”考察指导;30多次参加学科发展的各项会议;在荣获军地科技进步奖20项中,程莘农主持参与评审16项。作为一名真正的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永远站在国家、中华民族的高度认识中医、扶持中医,为全军平衡针灸学科的发展和平衡针灸创新技术在军内外的推广做出了...

  • 针灸学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针灸学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针灸学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一直走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的前列,世界卫生组织陆续颁布了《针灸穴名国际标准》、针灸临床研究指南》《针灸基础培训与安全规范》《针灸穴位定位标准》。这些标准现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对促进针灸的国际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除中国大陆以外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针灸标准研制现状进行简要梳理。 日本 1997年5月,日本针灸治疗安全性指南委员会出版了《关于针灸治疗的防止感染指针》。2005年3月,日本制定了单回使用毫针(一次性毫针)JIS规格(日本工业规格)的国家器具标...

  • 对经络科学的开拓 对经络科学奠基 张人骥

    对经络科学的开拓 对经络科学奠基 张人骥

    张人骥,1930年出生。生理学家、神经生物学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等,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国生理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筹备委员,并是英国水蛭联合学会会员、国际水蛭联合学会会员、美国纽约科学院会员、美国现代科学技术协会会员。 张人骥教授出身于医学世家。自幼受到家庭熏陶,志在生命科学。1949~1953年清华大学生物学系-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本科毕业,1954~1956年北京大学生物学系生理学研究生毕业。毕业后留校,在生物学系任教。其中,1980~1981年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生物科学系...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