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 第7页

首 第7页

  • 倪培英寿星魁首 练腰缓解疲劳

    倪培英寿星魁首 练腰缓解疲劳

    倪培英,生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 年),经历了清代、民国、新中国三段历史时期,在南京的寿星谱上名列魁首。 倪培英的祖父寿至70岁,祖母寿至87岁,父亲寿至65岁,母亲寿至 88岁,全家都是高寿之人。倪培英与自己的亲人一样,一直都与世无争: 倪培英居住在民风十分淳朴的江南农村,那里与外界接触较少,碧绿的山,清清的溪流,空气十分清新,一年四季总是鸟语花香,俨然一个世外桃园。 那里的居民世世代代在 一起和睦相处,没有尔虞我 诈,更没有权势名利之争。 倪培英对物质没有奢望、 对食物不挑不偏,虽生活清 贫,却没有任何...

  • 上火“灭火”首辨虚实

    上火“灭火”首辨虚实

      每到冬季,“上火”一词出现频率大大增多。从医学角度来讲,“上火”既不属于某种疾病,也谈不上是专业医学术语。它只是一个国人都能听懂的民间俗语,是对一种症状的泛称。甘肃省中医院教授王自立解释,中医所说的“上火”泛指各种炎症,特别是头面部,如鼻黏膜、口腔黏膜、眼结膜、咽部等部位的炎症。虽然都是上火,但有虚实之分。只有分清“虚火”、“实火”对症调理治疗,才能药到病除,否则会适得其反。   &l...

  • 春为四时之首 调畅肝气益身心

    春为四时之首 调畅肝气益身心

    春为四时之首,是万物复苏,推陈出新的季节。此时节天气转暖,气温回升,自然界草木开始萌发新芽,天地间万物出现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的气象,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此即为“春生”。人与天地相应,在春季,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舒发。此时应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春季的大自然相适应,充满勃勃生气,以利春阳生发。由此可见,春季养生要掌握阳气生长升发的特点,一方面保护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另一方面,凡是阻碍阳气升发肝气郁滞...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许彭龄,男,1934年生,主任医师,教授。护国寺中医医院中医内科的奠基人之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名医传承工作站指导老师;201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确定为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2012年被北京中医药学会授予“北京中医药60年特殊贡献奖”。擅长治疗脾胃科、内科、妇科、儿科等疑难杂病。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

  • 首届国医大师 纪念恩师徐景藩教授

    首届国医大师 纪念恩师徐景藩教授

    徐景藩是首届国医大师,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也是我的研究生导师。35年前我跨入南京中医学院大门,幸运地成了他的学生,从此有机会能够伺诊左右,亲聆他的教诲。记得徐景藩给我们上脾胃病课时,有些课程我们在本科时已经学过,但徐景藩的讲解非常生动、细致,旁征博引,补充了很多课外的东西和个人的学习体会、经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他讲脾时引用了《难经·四十二难》:“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说明中医不仅对脾的生理功能有认识,而且有解剖学的知识。徐景藩的课是同学们最爱听的...

  • 要学好中医学 首先要学好国学

    要学好中医学 首先要学好国学

    余与任应秋先生有“三同”之谊,同窗、同行、同党也。任老是我在“上海中国医学院”求学时的学长,此为一同;20世纪40年代,重庆周福生先生创办《华西医药杂志》,聘请任老担任主编,总理其事,我被聘为“特约编辑”,故时有书信往返,切磋探讨得益甚多,此为二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先后参加了中国农工民主党,都曾担任过农工党中央委员,所以又是同党同志。 余曾多次与任老在学术会议上相遇于宾馆,得以把晤畅叙,甚感愉悦。清晨与会同道散步晨练,每见任...

  • 三焦水患调理中焦 水经四布首重脾胃

    三焦水患调理中焦 水经四布首重脾胃

    众所周知,脾胃虽为后天之本,主饮食的受纳、腐熟及运化。其实,脾胃在水液代谢过程中亦起到重要的升降枢纽作用。 三焦水患,调理中焦 三焦为上、中、下焦之总称,总司人体上下之气化,为水液代谢之通路。从部位而言,心肺居上属上焦,肝肾居下属下焦,脾胃居中属中焦。上、下焦心肺肝肾功能之正常,无不与上通下达之枢纽中焦脾胃密切相关。 若脾胃虚损,土不生金,致肺气虚弱,通调水道功能失常,水液内停,或聚而成饮,或凝而成痰,甚则咳喘、癃闭及水肿,皆因土不制水所致。临证常用之六君子汤、二陈汤即...

  • 广州中医药大学 首席教授徐鸿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 首席教授徐鸿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有两座山,一座叫时珍山,一座叫药王山。山是校区规划图上就有的,原来叫1号山、2号山。从1号山、2号山,靓丽转身为时珍山、药王山,倾注了一位“药圃老园丁”晚年的满腔心血。这位“药圃老园丁”,就是该校首席教授、关工委副主任徐鸿华。 中药材GAP研究带出一个团队 1999年,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启动,广州中医药大学投入了作为这个建设工程重要内容之一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GAP)研究。已是66岁的徐鸿...

  • 秋季养生首先得养肺

    秋季养生首先得养肺

    中医认为秋分节气时,自然界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景物萧条,空气干燥。由于燥是秋季的主气,而我国自古就有“燥令伤肺”之说,也就是这个时节的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因此,秋季养生首先得养肺。 在风多干燥的秋季,燥邪入侵会使人得病,常称为“秋燥”。如果不注意养生,当温度和湿度发生较大变化时,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最常见的就是感冒、咳嗽病人增多。 刚开始的时候,鼻咽部先是黏膜皱缩而感觉干燥,继而由于充血会有痛感,出现鼻咽部发痒不适、干灼疼痛、干咳少痰;气管喉头黏膜发病而...

  • 首见《证治要义》“辨证论治”说法沿革

    首见《证治要义》“辨证论治”说法沿革

    •首次出现“辨证论治”一词的中医文献是《证治要义》,刊刻于1775年,比已知最早记载这一词组的《医门棒喝》(章虚谷撰于1825年)向前推进了50年。 •《证治要义》作者陈当务对“辨证论治”具体内容做了较为清楚的论述,与现代对这一术语的内涵表述高度接近。 近日拜读张效霞先生大作《辨证论治的由来》(《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4月2日),犹如春风拂面,使笔者对“辨证论治”从古到今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晰。...

  • 养颜佳肴:首乌炒乌鸡

    养颜佳肴:首乌炒乌鸡

      原料:何首乌50克,乌鸡肉300克,料酒、淀粉、水淀粉、精盐、味精、酱油、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将何首乌切片,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煮20~30分钟,去渣取汁备用;乌鸡肉洗净、切丁,放入碗内,加料酒、味精、精盐、淀粉搅拌均匀;炒锅放入植物油,烧热,将鸡丁放入油中,炸熟后倒入漏勺;锅中留少许油,加入乌鸡肉丁、料酒、精盐、酱油、何首乌汁,快速翻炒,入味后用水淀粉勾芡,出锅装盘即成,佐餐食。   功效:本品味道鲜美,具有补虚强身、乌发荣颜、防老抗衰的功效,尤适用于女性保健。...

  • 汗排养生在首位 热水洗脚

    汗排养生在首位 热水洗脚

      出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伤寒论》的第一方就是辛温发汗的麻黄汤,整本书都在讲汗与不汗,清代程钟龄总结治病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汗排在首位。   对胖人来说,发汗就是一种祛湿。发汗要畅快,就要把毛孔都打开,保持通道不被淤堵。但由于胖人怕热,总是待在空调房里,在阵阵冷风中,毛孔收缩,体内的汗液就只好一直淤积体内。夏天本是该把汗排出来,以清洁通道的,但全都积存在体内;冬天本不该出汗了,胖人又猛着劲地出汗,让宝贵的阳气外越,体内精气越来越少。   中医的化湿方子都走芳香、化湿、解表的路子,...

  • 白首乌煨乌鸡

    白首乌煨乌鸡

      原料   主料:光乌鸡一只。   配料:泰山白首乌片50克。   调料:盐,料酒,八角,桂皮,花椒。   制作   乌鸡斩块,沸水氽一次,白首乌洗净,放沙锅中调入盐、八角、桂皮、花椒、料酒,大火烧开,小火煨熟。   养生功效   滋肝肾,益精髓,补虚劳。   小贴士   泰山白首乌是与“泰山四叶参”、“泰山黄精”、“泰山紫草”齐名的泰山四大名药之一,为泰山特产,明代姚可成“食物本草”评价它“治瘰疠,消痈肿...

  • 春季服用的药膳首乌肝片

    春季服用的药膳首乌肝片

    立春过了,此时饮食药膳应以“升补”为主,下面介绍一款适合春季服用的药膳,即首乌肝片。   材料:首乌液20毫升,鲜猪肝250克,水发木耳25克,青菜叶少许,绍酒、醋、盐、淀粉、鲜汤、酱油、葱、姜、蒜、油适量。   做法:首乌煎汤浓缩,取20毫升药液备用,猪肝剔筋洗净切片,葱、姜切丝,蒜切片,青菜洗净控干。将猪肝片放入首乌汁内浸蘸(取一半首乌汁),加少许食盐,放适量淀粉搅拌均匀,另把剩余的首乌汁、酱油、绍酒、醋、湿淀粉和鲜汤对成滋汁。炒锅置大火上烧热入油,待油热放入拌好的猪肝片滑透,用漏勺...

  • 鸭肉是夏日清补首选佳品

    鸭肉是夏日清补首选佳品

      许多人都以为夏季不能进补,其实并不尽然,如果进补得当,同样可以起到养生健身的作用。夏令进补,中医常用“清补法”,既能补身体,又能生津液,解渴消暑的食物或药物来补充身体中不足物质,不宜吃人参、鹿茸、狗肉等湿热厚重之味,更不宜用药物大补,而应进食一些新鲜果蔬以及药性较平和而偏凉的药物进补。鸭肉便是夏日清补的首选佳品。   俗话说得好:“防苦夏吃吃鸭”。鸭肉鲜嫩肥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鸭肉是人们爱吃的禽类食品之一,能制成多种风味各异的佳肴。...

  • 乌发荣颜防老抗衰首乌炒乌鸡

    乌发荣颜防老抗衰首乌炒乌鸡

      材料:何首乌50克,乌鸡肉300克,料酒、淀粉、水淀粉、精盐、味精、酱油、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将何首乌切片,用沙锅文火煮20~30分钟,滤汁备用;将乌鸡肉洗净,切丁,放入碗内,加料酒、味精、精盐、淀粉搅拌均匀。炒锅放入植物油,烧热,将鸡丁放入油中,炸熟后倒入漏勺。锅中留少许油,加入乌鸡肉丁、料酒、精盐、酱油、何首乌汁,快速翻炒,入味后用水淀粉勾芡,出锅装盘。佐餐食用。   功效:本品味道鲜美,具有补虚强身、乌发荣颜、防老抗衰的功效。尤适用于女性保健。(佳愉)...

  • 中医治病八法之首的——汗法

    中医治病八法之首的——汗法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而“论治”有八种不同的方法,称“中医治病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治疗疾病时,只有正确灵活地运用这八种方法,才能确切地治愈疾病,做到“药到病除”。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八法之首的——汗法。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来源于血,在中医的治病八法当中,汗法居首。《黄帝内经》记载:“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意...

  • 秋季进补首推汤粥

    秋季进补首推汤粥

      俗话说“入秋无病三分虚”。秋季适当进补,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秋季进补首推汤粥,下面给大家推荐几道适合秋季滋补的汤。   凉血止血汤:槐花米75克,猪大肠一条。猪大肠漂洗干净,用盐擦过,再洗,肠内加中药槐花米,猪肠两头用小绳扎紧,放瓦煲内,加水五碗慢火煎3小时,饮汤吃猪肠。此汤益阴润燥,清肠解毒,适于痔疮、肛门出血。   护甲状腺汤:取昆布25克,海藻50克,大生地50克,猪蹄肉500克,陈皮一角。昆布、海藻、生地洗净,同猪肉陈皮共五种材料一齐煲2个小时。昆布可纠正由缺...

  • 学好中医 首先要对中医感兴趣

    学好中医 首先要对中医感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要学好中医,首先要对中医感兴趣。笔者学习中医十余年,对中医的学习之所以始终有着浓厚的兴趣,原因就是边学边用,而临床实践也不断地激发了笔者对中医的热爱之情。   儿童年代,笔者看见一位老人倒地晕过去了,懂中医的外公按压这位老人的人中穴、内关穴,那位老人很快就苏醒过来了。由此,笔者对中医产生了兴趣。参军上医校后,教中医的老师给患多年支气管炎的母亲开了十几剂汤药处方,结果母亲服用后病好了,这让笔者对中医的疗效产生了信心。2002年,出身西医的笔者开始学起中医来。在学习期间,家父患了脑血栓...

  • 李赛美:国内首倡纯中药治糖尿病

    李赛美:国内首倡纯中药治糖尿病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伤寒论教研室主任,经典临床研究所所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方药量效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方药量效关系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近年来,“中医西化”现象相当严峻,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却有一个全国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中医经典回归临床&rdqu...

  • 甘肃省首批省级名中医展示

    甘肃省首批省级名中医展示

    周信有,1921年2月出生,甘肃中医学院教授,甘肃省第五、六届政协委员,甘肃省中医学会名誉理事、全国内经专业委员会顾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全国首批和第二批、甘肃省第三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2004年被评为甘肃省名中医。2005年6月被国家选定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及传承方法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和传承方法研究)”的专家之一。2010年11月被卫生部确立为全国181位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专家之一...

  • 他是首位在法公立医院行医的中医师

    他是首位在法公立医院行医的中医师

    2007年,中法政府签署了中医药合作协议书。随后巴黎公立医院管理局希望研究中医药在干预慢性疾病中的作用,并列入2010-2014年发展战略计划。经过法国专家们的实地考察和层层筛选,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分泌科陶枫成功获得巴黎第六大学(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教学医院比提耶-萨勒伯特以艾儿医院营养与代谢病科提供的法国住院医生职位。 巴黎公立医院管理局是全法国规模最大、临床医疗活动覆盖领域最广、教学和科研能力最雄厚的大学和公立医院管理机构。作为其下属之一的比提耶-萨勒伯特以艾儿医院实力也相当雄厚,拥有16...

  • 中医教学的首要目的应该是服务临床

    中医教学的首要目的应该是服务临床

      中医药有疗效,这是毋庸置疑的客观现实。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医临床阵地在“萎缩”,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也是不容回避的现实。要实现复兴中医梦想,笔者临床30多年的体会是:中医学源自临床、服务于临床,只有顺应临床的中医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合临床的中医师;只有直面临床的中医师,才能“占领”临床阵地;有了临床阵地,才能谈及复兴中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复兴中医靠教育,而中医教育应回归临床这个“源头活水”。...

  • 首次发布居民中医养生指数

    首次发布居民中医养生指数

    各学历层次群体中医养生指数平均值及统计人数所占比例...

  • 中医复兴 首先是科学中医的复兴

    中医复兴 首先是科学中医的复兴

      科学中医的发展与复兴,需要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帮助,更需要科学精神的支持,如果没有科学精神的支持,中医发展就不能保证在科学轨道上运行。所以,我们在复兴科学中医的同时,一定要在中医界大力倡导科学精神,形成一种科学研究的氛围,以此来引导和保证中医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   中医如何快速发展?这是所有中医人都在关心和思考的问题。提升社会对中医的需求,需要中医的发展;缩小中医与西医的差距,需要中医的发展,只有中医的快速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中医的伟大复兴。复兴中医,首先需要从复兴科学中医开始。   中医,首先是科学的...

  • 粳米五谷之首 补中益气健脾养胃

    粳米五谷之首 补中益气健脾养胃

      粳米是五谷之首,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之功。人在重病久病之时,寝食俱废,这个时候肥甘厚腻,味同嚼腊,燕窝、鱼翅闻之欲呕,只有米粥,能得入口,方能挽救一线生机。正如《随息居饮食谱》所谓:“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伤寒论》中的白虎汤非常著名,中医人人皆知,只有四味药,就有粳米护胃,也有“甘以缓之,使不速于下”之意。因为白虎汤证的特点就是阳明经邪热蒸腾于上。但最易被大家忽略而最不应该忽略的是我们学的第二首方剂(第一首是麻黄汤)桂枝汤...

  • 脑CT与磁共振哪个是首选

    脑CT与磁共振哪个是首选

    脑CT扫描与磁共振成像检查是脑血管病的非损伤性检查手段,不仅有助于早期确诊,而且能够精确了解出血的部位、出血量、波及范围、有无脑室穿破以及血肿周围脑组织情况。在脑出血的影像诊断上,各有优点。 脑CT扫描 对大脑半球的脑出血诊断率为100%,即使较难鉴别的出血灶都能明确诊断,并能明确显示血肿周围的水肿及两者引起的占位,血液破入脑室、蛛网膜下腔,各型梗阻性脑积水等。动态脑CT扫描能观察血肿变化情况。 磁共振成像 对脑出血的诊断率也近100%,虽然急性期磁共振成像检查不具特征性,但对病灶小或后颅窝的出血灶显示较 CT...

    养生秘方 2024-03-06 7 0 CT
  • 七绝三首

    七绝三首

    《伤寒论序》是一篇愤世嫉俗、劝化人心、警醒医家的序文,是医书中序文的上品。仲景拳拳赤子之心油然而见,每读之则感人至深。 一 忘躯徇物舍身痴, 过眼浮名何足奇。 皮已不存毛焉附, 徒然饮恨悔当时。 二 往昔沦丧所感伤, 横夭莫救堪悲凉。 勤求古训觅根本, 博采众方圣道彰。 三 多闻博识晓阴阳, 表里分明虚实详。 证候时空察变数, 六经辨证细思量。(陈文忠)...

    养生秘方 2024-03-06 7 0
  • 曹操割发代首

    曹操割发代首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夏天,曹操奏明天子,说张绣作乱,当兴兵讨伐。于是天子乃亲排銮驾,送曹操出师。曹操亲自率领大军进发,见一路麦子已熟。老百姓见大兵将至,纷纷逃跑在外,不敢收麦。曹操命人广泛告谕父老乡亲,并各处守境官吏:“吾奉天子明诏,出兵讨逆。与民除害。方今麦熟之时,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将斩首。军法甚严,尔民勿得惊疑。”百姓闻谕,无不欢喜称颂,望尘遮道而拜。   曹操的大军经过麦田,纪律严明,皆下马以手扶麦,并不敢践踏。曹操的马正在路上行进之中,麦...

    养生秘方 2024-03-06 7 0
  • 要想人不老 首先保养脚

    要想人不老 首先保养脚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一个人腿脚不灵便的时候,说明身体机能开始衰退。这是有道理的吗?我们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腿老”呢?   中医观点   腿脚不便可能肾虚   理论依据:肾主骨   肾和骨头的关系很密切,肾就像电源,骨头是线路,因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中之精濡养骨髓,因此骨头得以滋养,能强健坚固。而“线路”不通,可能是“电源”出了问题。   广西中医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谢冰表示,很多腿脚不便的人来就诊,除了需...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