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药 第37页

医药 第37页

  • 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须自觉、自强、开放

    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须自觉、自强、开放

    •中医药之所以选择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医学的发展道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医疗技术与养生保健方法,其根源在于中医药文化的塑造。离开了中医药文化的滋养,中医药的道路、理论与技术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要增强文化自觉,提高中医药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度;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文化创新中实现文化自强;落实开放发展理念,在中西医文化交流互鉴中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 近年来,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遇,但中医思...

  • 靖西端午药市——壮族传统医药文化的节日㈠

    靖西端午药市——壮族传统医药文化的节日㈠

    靖西县位于广西西南部、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山水小桂林,气候小昆明,药材大园林”。这里壮族人口占99.4%,是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得比较完好、民族风情依然浓郁的壮族原生态文化区。靖西处于祖国西南边陲,和越南高平等县山水相连,又是中国文化与南亚文化交汇的口岸之一。 靖西历史悠久。宋代壮族民族英雄侬智高在这里建立了“南天国”。这支农民起义军曾打到广州,对宋王朝构成巨大威胁。当北方的蒙古铁骑南下之时,一支追随文天祥的南宋义军在此活动。他们背水负隅,&ld...

  • 靖西端午药市——壮族传统医药文化的节日㈡

    靖西端午药市——壮族传统医药文化的节日㈡

    第二,全面规划本地的药材生产,恢复和发展地道药材: 这几年,靖西地区种植和收购青蒿、金银花、芦荟、何首乌取得不少成绩,田七的恢复生产也正在准备当中。我建议把恢复田七生产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理由是三七是五加科植物,和人参属同一个科,是一种药性平和、偏于温补、活血化瘀功效显著的中药,最初成名于广西田州,靖西历史上就是田七的地道药材产区之一。 三七本来是壮族民间应用的一种刀伤药,当兵的都随身携带,同时也是一种食品和佐料,大概因为采挖过度,早就成了栽培作物,很少野生的了。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三七“生广西南丹...

  • 重视中医药传承和文化保护

    重视中医药传承和文化保护

    @仝小林北京 继承是创新的源头。屠呦呦在关键突破上借鉴了中医古籍。中医药人一定要充分挖掘老祖宗的智慧,为现代医疗服务。任何数典忘祖,任何妄自菲薄,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背叛。 @中医针灸杨金生 在当今重视中医药传承和文化保护的大环境下,宣传和挖掘中医药技术应注意中医药的安全性、有效性、效益性研究,力求中医药表达当代化、诊疗规范化、评价客观化,这不仅是当今中医药学科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医药现代化、标准化,逐步走向国际化健康发展的需求。 @天方中医谢小强 支持中医药事业...

  • 摸清民族医药产业运行情况推动民族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摸清民族医药产业运行情况推动民族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我国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从自采、自种、自制、自用的“四自”状态到现代制药企业的出现,从自然经济到工业化生产,从医院制剂室到分化独立成制药企业,从高度分散到集约经营,近二十年来经历了巨大变化。1982年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迫于自用和外销的压力,将制剂室扩大为附属药厂。90年代,民族医药企业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显示其非凡的生命力。如贵州神奇(1990)、奇正藏药(1993)、西藏自治区藏药厂(1997)、晶珠藏药(1998)、金诃藏药(1999)都是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建立起来的。据不完全统计,2...

  • 让主角发言——在2006全国民族民间医药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让主角发言——在2006全国民族民间医药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闭幕以前,我讲几点意见: 一、会议的目的 我们召开民族民间医药学术研讨会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让一些论文作者有一个交流的平台吗? 是为了提高主办单位、协办单位、承办单位的知名度吗? 是为了显示有关医疗、教学、科研、生产单位的成就和政绩吗? 是,但不完全是。这些都不是根本的。 我们召开民族民间医药学术研讨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医药创造,保护民族医药文化,发现民族医药人才,发挥其保护各民族人民健康的作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寻找中国传统、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 我们正是站在这样一...

  • 从小就特别信奉中医药

    从小就特别信奉中医药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孙晶岩   我小时候生病,母亲就会用中草药祖传秘方给我治病,效果良好。我的妹妹刚出生时患鹅口疮,吃西药总不见好,后来花一角九分钱买了几包草药,喝了几天就好了。所以,我从小就特别信奉中医药。我知道蛇蜕、蝉蜕是中药,萝卜根、白菜根、香菜根也是中药。   长大后我到军医学校念书,特别喜欢中医学,部队医院提倡节俭,我还和同学们一起采集茵陈、蒲公英、紫花地丁等中药送给中药房制药。   去年春天我到陕西延安讲课,回程时与战友一起到白鹿原采风,突然发现一个阿姨拎着一兜新鲜野菜...

  • 《红楼梦》的中医药方

    《红楼梦》的中医药方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对中外文学艺术曾产生巨大影响。作者曹雪芹在书中多处引用了中药方,对如今临床仍有重要价值。 冷香丸。《红楼梦》第七回,宝钗患咳喘之疾,服用冷香丸,疗效甚佳。药方为:白牡丹花蕊、白荷花蕊、白芙蓉花蕊、白梅花蕊各12两,用露水、霜水等,做成龙眼大小的丸子,每次一丸,黄柏一钱二分煎汤送下。此方的特点在于所用诸药(除黄柏),均为花蕊,气味芳香,性寒而平,便于服用,易于收藏。方中牡丹花蕊除蒸退热,白芙蓉花蕊清热解毒、散瘀止血,白荷花蕊清心益肾、止血,白梅花蕊开胃散结、生津止渴、安神定魂、清头目、利肺...

  • 中医药历代度量衡的研究

    中医药历代度量衡的研究

    中医中药的疗效与处方组成、 剂量、 中药的质量 (包括品种与炮制)、 煎药方法等密切相关。可以说在 20 世纪 30 年代前, 我国的防病治病完全依赖于中医 中药, 当时及现在所用的处方大部分都是经方, 如《方 剂学》 [1 ] 收载的 308 个汤剂处方中东汉时期的占 26. 3% , 为历代之首, 其中 26. 0% 为仲景《伤寒论》 之 方。笔者试图探求古、 现代中药剂量的联系与区别时, 发现相关文献说法不一, 无法依从, 于是笔者对我国历 代中医药度量衡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考证与研究。 1 依据 对我国古...

  • 天医药库

    天医药库

    宋浩未置可否。天医堂与天医集团的合作,已是让齐延年有正当的理由进出天医堂了,并且和宋浩直接地见面了。 “宋浩,我今天来天医堂是有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与你商谈的。”齐延年郑重地说道。 “哦!”宋浩淡淡应了一声,在唐雨拉了他一把的情况下,坐在了齐延年的对面。 唐雨沏了壶龙井茶,为这双父子各斟了茶水,然后也坐在了一旁,以在适当的时候缓和一下这两个人的尴尬。 “业务上的事,齐先生直接和唐雨说就行了,她有权决定一切。&rdquo...

    养生秘方 2024-03-06 12 0 医药
  • 春雨畲山草药香——《中国畲族医药学》序

    春雨畲山草药香——《中国畲族医药学》序

    畲族是我国东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总人口70余万人,分布在福建、浙江和江西、广东、安徽等地。从其族群渊源、图腾崇拜和风俗习惯来说,与瑶族有密切关系。畲族自称“山哈”,畲语“哈”是“客”的意思,“山哈”是自称“客居山里的人”,并认定祖籍在广东潮州凤凰山地区,时间约在13、14世纪之后。畲族逢年过节迎客时,必有歌手与来客对歌。歌罢,主方要凑些钱赠给客方,称为“手信”,即随手携带之...

  •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开发和利用的几个问题(一)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开发和利用的几个问题(一)

    记者:为什么说中医学和民族医药是两个伟大的医药宝库? 诸国本: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惟其历史悠久,传统医药的资源特别丰富;惟其长期统一,主流文化的优势显然突出;惟其民族众多,“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自然形成。民族不分大小,每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自己的传统医药,这是由生存的需要来决定的,也是由当时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来决定的,而不是哪一个皇帝敕封的,也不是哪一个官员或权威承认不承认所能决定的。在中国历史上,中医学是以汉文化为背景并吸收了众多少数民族的医药经验创造的传统医学,仅1...

  •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开发和利用的几个问题(二)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开发和利用的几个问题(二)

    记者:《医保目录》中收入的民族药太少,这对民族药的生产销售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诸国本:大量的民族药进不了《医保目录》,医院就很少使用,意味着民族药基本上不能进入医药市场的主渠道,而只能在市场边缘奔突,有一部分则进入非处方药销售范围。《医保目录》中的民族药在城市医院使用时还得有“懂得民族医的医生开处方”,但有关部门并不号召他们学习民族医药,也不去培养他们懂得民族医药,实际上城市医院的医生很少开民族药,于是形成民族药流通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景观。夸张宣传,虚假广告,...

  • 中医药引子主要有以下功效

    中医药引子主要有以下功效

    我们去看中医,医生所抓中药,有时会附上一小包药引。略懂中医的人,有时也会拿生姜、大枣等平常食物当药引子。中医为什么要用药引子?它对治病有什么作用?又该如何使用呢? 药引子的由来 明朝洪武年间,有个叫楼英的郎中,医术高明,人们都叫他“神仙太公”。有一年,当朝马皇后得了重病,御医百般诊治,病体仍未见好。朱元璋心急如焚,颁旨遍请天下名医,一个大臣便推荐楼英入宫诊治。 楼英一入宫,便向御医打听皇后的病情,御医们便拿来一小沓药方,方中用药却大同小异,都是些珍贵药材,问及皇...

  • 中医药文化中的包容精神源远流长 根基深厚

    中医药文化中的包容精神源远流长 根基深厚

    中国文化历来强调包容精神,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包容精神促进各种文化要素的交流互鉴,激活出不同文化的潜在活力,不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文化新形态。而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容精神在其发展历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中医药文化中的包容精神源远流长、根基深厚。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异论篇》中列举了东方、西方、北方、南方、中央五个地域的地理特点、风俗习惯、好发疾病,以及对应的砭石、毒药(泛指治病的药物)、艾焫、微针、导引按蹻等五种治疗方法,提出“故圣人...

  • 建设一支中国特色的民族医药专家队伍

    建设一支中国特色的民族医药专家队伍

    中国民族医药近30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集中体现在造就了一支较高水平的民族医药专家队伍。不仅藏、蒙、维、傣医药有不少著名专家,而且壮、苗、瑶、彝、土家、侗、朝、回医药等在发掘整理过程中也涌现出一批出色的专家。他们掌握的知识体系与中医西医不同,因而也就非中西医药专家之可比和可及。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独领风骚。其中许多人相继成为各民族医药的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在民族医药的医疗、教学、科研、产品开发、生产经营和医药文化建设等方面担负了领导工作。除此之外,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中医药院校以及某些著名高等院校,...

  • 中医药与碑帖

    中医药与碑帖

    碑帖是一种集历史文化內涵、艺术品位和加工工艺于一身的艺术珍品。“碑”主要指汉、魏、唐代的碑刻如墓碑、庙碑、造像、摩崖石刻等,“帖”指名人的书札以及书法家写在绢帛或刻在木板、石片上,再经过拓片、装裱而成的作品。 中医药与碑帖之间从表面上看并无明显关联,其实两者同属国粹又彼此影响。书家知医,医家善书,历代互见,文脉同源。王献之的《鸭头丸帖》、张旭的《肚痛帖》、苏东坡的《覆盆子帖》、黄庭坚的《方药墨跡》《苦笋帖》、徐渭的《水斋药方》、东晋葛洪书的“天台...

  • 玉林医药传奇(一)

    玉林医药传奇(一)

    为了弘扬中医药文化,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到中医药深广的内涵和科学价值,让更多的人与千古中医相对.息息相通,特别是玉林的古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与延伸,编者阅览了一些有关中医药诸书和报刊及自己的见闻.编成《玉林医药传奇》,供关心玉林中医药事业的读者参考,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苏东坡医事 北宋时期的苏东坡,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还是位中医药家、实践家。他懂医理,通医学、养生之道,广读祖国医学专著并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在文学著作的同时,他还撰写了医学专著《苏学士方》一书。后来,人们把《苏学士方》与医学家沈括的《良方》合编...

  • 武侠与中医药的关联

    武侠与中医药的关联

    金庸于 1955 年至 1972 年 18 年间创作的 15 部武侠小说作品,50 年来长盛不衰。金庸小说可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对医学一道,金庸小说也用了大量篇幅进行介绍,尤其在《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射雕英雄传》等书中,对中医理论、药物学、针灸经络学等多有涉及,有的描写非常详尽。同时,金庸将医药学知识放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加以描述,读来颇有趣味性,使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能够对中国传统医学有一个感性的、粗浅的认识。 武侠与中医药的关联...

  • 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文化认同

    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文化认同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国文化最为充分的保留、延续和现实生活应用。中医药走向世界首先需要文化认同,中国文化中“和而不同”与“和合”思想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取之不尽的理论源泉,是保证“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 •中医药学是一门富含文化元素的科学,中医文化是传统文化中涉及生命、疾病、健康等内容的文化体系,只有正确认识中国文化,体验、理解、欣赏中医药的道与术,才能真正接受中医药学。...

  • 玉林医药传奇(二)

    玉林医药传奇(二)

    正骨水芬芳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云香精、驳骨水进入朝鲜战场,为抗美援朝作出了贡献。前苏联老大哥曾作过药理化验,遗憾他国无原料制造。五十年代末,作者在上海永安公司旁的上海第一医药公司柜台里看见摆有玉林制药厂的云香精、驳骨水限量出售。也是广西唯一的制造商品,作为玉林人,当时顿生一种自豪感。 驳骨医药在民间流传已久,是作为个人谋生的一种本事,没有密切关系或特殊条件是不能传承的。1950年玉林监狱在押犯人陈善文,以前在他的契爷那里学到一手驳骨医药技术,在党的政策感召下,献出“云香精,驳骨水”的处方和...

  • 建设国医堂形式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建设国医堂形式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目前,各地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给百姓就医带来便利,有助于解决他们的“看病难”问题,这些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地方都被称为“中医馆”或“国医堂”。 开在社区 紧贴老百姓生活 作为一家民营机构,遵义市红花岗区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百姓提供中医药为主的基本卫生服务,尤其在妇科、内科等科室,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特色优势。 负责人谢进告诉记者,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医院有时就不收费了。能扎针治好...

  • 胡熙明:将中医药事业刻入灵魂

    胡熙明:将中医药事业刻入灵魂

    “老胡弥留之际,已经闭目多日处于休克状态,当听到中药康莱特在美获准三期临床的消息,突然睁开眼睛,露出一丝激动的神色。”在原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党组书记胡熙明的追思会上,夫人金玲语带哽咽。会场上胡熙明的老同事、老部下们听到此处,不禁眼眶湿润,有的忍不住低头抹起泪来。 要怎样深深地将中医药事业刻入灵魂、融入骨血,才会如此念念不忘? 从1976年到1990年,胡熙明主政中医工作,这14年,也是新中国中医事业从文革浩劫后拨乱反正、艰难起步,又快速发展的14年。1...

  • 中医药学会推动转型 中药智能制造

    中医药学会推动转型 中药智能制造

    6月7日,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进社区”活动,护理部主任杨永红带领中医科医生、内科护士长、护理骨干共7人,向街道社区老人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倡导中医护理特色与优势。 中医科医生李明春主讲的“中医适宜技术——穴位贴敷法与耳穴压豆法”主题讲座引起大家的极大兴趣。 随后内科护士现场演示经络养身操,老人们跟随学习,拍打周身经络。当天共有60多位居民参加活动。 5月28日,重庆市涪陵区中医药...

  • 经方学堂 中医药大学与企业 医疗技能

    经方学堂 中医药大学与企业 医疗技能

    日前,甘肃中医药大学举办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签约仪式,甘肃中医药大学与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陇西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甘肃中医药大学与三家企业将互认挂牌,并在就业推荐、员工培训方面开展合作,还将开展订单培养、合作办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三家企业人才规格要求设置课程、组织教学,保证企业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甘肃中医药大学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指定年级、专业的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 西部枸杞产业 银杏叶提取物 中医药学博士论坛

    西部枸杞产业 银杏叶提取物 中医药学博士论坛

    由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和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的“中国西部枸杞产业技术研究院”近日成立,两家单位将共同打造研究平台,围绕枸杞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探索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结合的新模式,推进枸杞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研究院的建设将以枸杞产业技术发展为主线,以“创新发展、协同创新”为指导思想,以企业为投入主体,以科研院所技术和人才优势为依托,采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原则共同打造全国一流的枸杞产业发展技术协同...

  • 蒙医蒙药 壮药园 调研中医药工作

    蒙医蒙药 壮药园 调研中医药工作

    浙江磐安县中医院今年上半年新开展腰椎间盘突出消融术、腰椎间盘突出修复术、coflex术、低剂量CT 检查、火针、颈椎微调手法、胱抑素C检测、脂蛋白a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等9项新技术新项目。 据了解,这是该院自2013年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开展合作办医以来,在下派专家的支持下的新增项目。这些项目涉及骨伤科、检验科、针灸康复科等学科,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此举不仅提升了该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建设专科特色优势,促进学科的发展,还满足了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近...

  • 中医药服务唱主角

    中医药服务唱主角

    江苏镇江京口区健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腿脚不便的患者李阿姨正通过远程视频与自己熟悉的医生交流最近的病情。在这里,老百姓不舒服时不是立刻去医院排队挂号,而是先找自己网格内家庭医生或护师,家庭医生根据病情或调整中医药处方,或逐级预约医生,既方便快捷,也有效实现医院的人员分流。 李阿姨所享受的正是江苏省镇江市打造的“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所带来的医疗服务。镇江市卫生局副局长孔汉良表示,所谓“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是指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医疗集团医院、社会...

  • 中药饮片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 中医护理质量

    中药饮片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 中医护理质量

    “当传统中医遇到现代生物学,如何实现深度融合?那就要在中医临床在传统辨证思维基础上,提倡对症用药、对病用病、审因用药,提高治病的靶向性。”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仝小林,在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上如是说。 此次会议围绕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防治,内分泌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交流以及方药量效相关考量展开讨论。 大会特邀报告安排了15场,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00余篇,包括糖尿病的学科发展、理论、医史、方药、教学、实验、临床等多个研究领域。...

  • 中医药公卫服务 中医药创新论坛

    中医药公卫服务 中医药创新论坛

    为进一步做好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下发通知提出,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主动与公共卫生主管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做到中医药项目与其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建立既分工明确又紧密合作的项目管理长效机制。 《通知》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对项目实施工作的认识,要将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与中医医疗工作摆在同等重要位置,统筹协调,同步推进。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组织,积极建立全省统一的中医药健康管理信息化系统或模块。要认真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针对中医药项目...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