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药 第36页

医药 第36页

  • 中医药浴 神爽气舒

    中医药浴 神爽气舒

      炎炎夏天,暑气逼人。每天痛痛快快洗个澡,就会顿感神爽气舒,如能在水中加一些药物,不但浑身凉爽,还能起到健身美容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菊花浴   取菊花适量,煎汁去渣,加入浴水中,泡洗20分钟左右,再用水冲净。此浴有解暑、明目、清火、醒脑之功。   金银花浴   取金银花适量,煎水,滤汁后兑入浴水,洗泡20分钟左右,再冲洗干净,浴后凉爽舒畅,治痱效果理想。   香醋浴   在浴水中加入少许醋,按常规洗浴,浴后浑身舒适,且头发柔软光泽,易梳理。   人丹浴   一盆水,大人加入一包人丹,小儿加入半包,充分搅拌...

  • 祖国医药宝库 壮医方药

    祖国医药宝库 壮医方药

    壮医方药是祖国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人民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经验和知识,壮医的方药,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还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地域性、传统性,其大量的行之有效的单方、复方、验方,秘方,干百年来在壮族地区被用做主要的医疗药方,为一代代壮族人民的健康繁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至今仍是广大壮族人民尤其是偏远的缺医少药的地区或山区的壮族人民赖以防病治病的有力武器。 壮族聚居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木茂盛,四季常青,动植物繁多,山地广阔,矿藏十分丰富,因此,是中草药、动物药、矿物药的天...

  • 傣族医药独特的治疗方法

    傣族医药独特的治疗方法

    傣医治病除采用内服或外用(包括涂擦包敷)或内服与外用相结合三种治法之外,还有其他独特的治疗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睡药:按配方将所需药物(多用鲜品)切碎加水煎煮或炒或蒸,视病情而定,取出药渣拌入酒或炒热之酒糟,拌匀平摊于木板上,上铺席芭,亦可用布单。患者趁热睡于药床上,上盖被子使药物熏蒸身体,以达到治疗目的,多用于风湿麻木,肢体疼痛等症。 二、敷药:按配方将所需药物取鲜品,切碎捣烂,视病情分别加入白酒、芝麻油或淘米水等拌和均匀。用鲜芭蕉叶包好,置于火中烧热,趁热包敷于患处,以不烫伤皮肤为度,主要用于接骨、跌打扭...

  • 壮医药物竹筒拔罐疗法

    壮医药物竹筒拔罐疗法

    药罐操作规范 1.煮竹罐 将竹罐投入药液中,煮沸5分钟备用。 2.第一次拔罐 根据拔罐部位选定大小合适的竹罐,捞出甩净水珠(也可迅速用折叠的消毒毛巾捂一下罐口,以便吸去药液,降低罐口温度和保持罐内热气)立即迅速扣于选定的部位上。 3.第一次热敷 10分钟后取下竹罐。将消毒毛巾浸于热药液中,捞出拧干,待热度适当时敷于拔罐部位,3 分钟后取下。如法再敷3 分钟。 4.三棱针浅刺 在拔罐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消毒三棱针在拔罐部位皮肤上浅刺 (0.2~0.3厘米)3针,以局部少量渗血为度。 5.第二次拔罐 取煮热的竹...

  • 傣医药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医药

    傣医药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医药

    傣医药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医药之一,是傣族人民同 疾病作斗争而总结出来的 民族医药。它有着较系统的 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 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 地方特点。 远在2500年前的《贝叶 经》中就记载有傣医药内容。 傣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 机的整体,主要由1500多个 组织和32种湿性液体所组 成。傣医相关基础理论是承 袭和发展佛教学理论而建立 起来的。其“四塔”、“五蕴”学 说是理论的核心,用以解释 人体的生理现象、病理变化, 指导临床辨病用药、立法组 方。&ldq...

  •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工作,在改善和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减少抗病毒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但艾滋病的发病原因,西医认识非常明确,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中医病因性质问题,学界认识仍然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样一来,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方药的广泛承认和全面推广。统一认识很有必要,“原汁添新味”是认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原汁”就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根。“新味&rdqu...

  • 佛教经典与中医药密切相连

    佛教经典与中医药密切相连

    •《维摩诘经》是一部有很大影响力的佛学经典,其中“心净则佛土净”“亦入世亦出世”“在入世中出世”的思想,与中医的“恬淡虚无”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 •《易筋经》据传是少林达摩所传,记载有很多按跷方法。按跷是中医六大医术(砭、针、灸、药、按跷、导引)之一。《素问·异法方宜论》中有“中央者……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lsquo...

  • 中医药茶“茶剂”保健养生或疗疾防病

    中医药茶“茶剂”保健养生或疗疾防病

    药茶,中医称为“茶剂”,是将天然中草药与茶叶(也可以不含茶叶)合用,冲泡代茶或煎煮饮用,以消暑解毒、保健养生或疗疾防病。下面介绍一些适宜夏季饮用的保健药茶,有兴趣者不妨根据自身情况加以选用: 姜盐茶 做法:生姜2~3片、食盐4克、绿茶6克,同放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泡。下同)15分钟后代茶饮。 功效:清热润燥、和胃止吐。尤宜于口渴多饮、胃部不适、心中烦闷、多尿等症。 橘红茶 做法:橘红、绿茶各5克,沸水冲泡后代茶饮。 功效:清肺和胃...

  • 中医药发展与书法审美的演变

    中医药发展与书法审美的演变

    中医与书法乍看并没有交集,但细思之下却发现二者在许多方面确有相通之处。比如二者同属于中国国粹,文脉同宗同源,相互触类旁通,彼此影响发展。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都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阴阳互根 阴阳五行作为中医基础理论之一,是有历史根据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载:“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认为疾病系人体内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即“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人体生老病死...

  • 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两创”

    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两创”

    •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方面是使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与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相协调,另一方面是使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让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享受中医药健康养生的益处。 •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两创”,也是中医药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创”。切实做好“两创”,才能真正达到内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于心,外化中医健康养生实践于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

  • 医药之酒茶 文化之酒茶

    医药之酒茶 文化之酒茶

    酒、茶起源与发展 中国人饮酒早于饮茶。关于酒的起源,晋代文人江统在《酒诰》中有段介绍:“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积郁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最早的“茶”,写作“荼”,出于《尔雅》。陆羽撰写的《茶经》才将“荼”字去掉一划,写成了“茶”,一直通用到现在。茶因采摘时间不同而有称谓上的区别:初采的茶才是茶,“蔎”是茶的别名...

  • 回医药 果蔬

    回医药 果蔬

    据《回回药方》等典藉记载,回医药对许多果蔬的防病治疗作用都有认识和运用。我们不妨走进厨房看看。 芹菜 芹菜随着丝绸之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回医药认为,芹菜有清热解湿、解毒消肿的功效。 洋葱 回医药认为,洋葱有化痰、开窍、壮阳、净胸膈、增食欲的功效。 菠菜 宋代时期从阿拉伯传入中国。回医药认为,菠菜可利五脏、通血脉、净胸膈、除烦热等。 胡椒 唐代从西域及引入中国。回医药认为,胡椒有消炎、解毒的功效。 胡萝卜 回医药认为,胡萝卜有止咳、软脏腑、助阳添力的功效。...

    养生秘方 2024-03-06 13 0 医药
  • 中医药酒养生或疗疾

    中医药酒养生或疗疾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自从炎黄大地诞生了酒,杯中传奇便像是酒的影子,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杜康酿酒刘伶醉,纣王酒池尽误国,箪醪劳师有勾践,鸿门宴下邀刘邦,文君当垆来卖酒,清圣浊贤莫区分,李白斗酒诗百篇,太祖杯酒释兵权......酒杯里有历史、有野心、有忠情、有才情、有爱情、有中华文明千古情,酒的醇厚来自于千年的积淀。   喝酒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虽然现在大多数人认为酒非好物,可酒仍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且其作用绝不拘泥于社交或享乐。据考证,酒的起源与医疗保健密不可分...

  • 读红楼品养生 中医药文化无处不在

    读红楼品养生 中医药文化无处不在

    “自有沉香能透骨,岂无远志能伏神”,历经一个学期三个月,我与学生们遨游在中国经典名著《红楼梦》之中,愿与经典永远牵手,愿其中的“沉香”融入骨肉,激励少年一代志存高远。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从《葬花吟》中,我们似乎能触摸到林黛玉看到满地残花,绝望而伤感的内心。“把酒烫得滚热的拿来。”“多倒些姜醋。”从凤姐一扬脖子,豪爽地喝下鸳鸯送至唇边的黄酒,我们感受到古人超凡的智慧,原来...

  • 中医药食相克的对立面

    中医药食相克的对立面

      生活中,我们在面对琳琅满目的食物想开怀大吃的时候,老一辈经常会告诉我们一些关于食物相克的说法,像蟹克柿子,两样同时吃就会拉肚子。那么这些有没有道理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ICU副主任医师乔志强表示,中医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当然也就有药食相克的对立面,在进补或者使用一些中药的时候都要有所忌口。   指导专家   乔志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ICU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博士   药食功效相反要避免   其实药食相克最常见的就是药物和食物的性能、作用相反,如果同时食用,就...

  • 全面理解和大力扶持民族医药(—)

    全面理解和大力扶持民族医药(—)

    在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人类文化复归多元化。这种变化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决定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古今一贯,递嬗发展,生生不息。历史文化断裂的状态,大都发生在民族冲突或阶级矛盾十分激烈而导致的大动乱和改朝换代时期,但都相对短暂,不久又恢复平静,传统文化依然似江河奔流,不舍昼夜。这是中国历史有别于其他文明古国的一大特点。 在当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压药发展”的政策,越来越明确而且坚决。这种姿态,可用“高...

  • 发挥学术团体的作用,促进民族医药学术发展(二)

    发挥学术团体的作用,促进民族医药学术发展(二)

    第三,学会向政府管理部门直接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有的领导同志给学会亲自回信表示赞同。如审慎对待和深入研究民族药毒性问题的建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任领导非常支持。有一些建议如2001年提出开发西部地区的药物资源必须分清西南和西北两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以保护优先,保护与开发并重,已引起西北民族地区普遍重视。 在上述这些工作中,我们主要的体会是: (一)民族医药不是一般的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尊重民族文化、尊重民族自主创造,在文化上体现民族平等原则,在民族平等中反映医药文化多元性的一件大事,也是充...

  • 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论述“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时提出,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这是全国医药卫生事业建设的一项重大方针和重要任务。200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今年三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强调了这一点。中央和国务院这一系列的指示精神,指明了新时期我国医药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 民族医药发掘整理研究

    民族医药发掘整理研究

    一、项目摘要 民族医药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统称,是我国具有原创性的传统医药的一部分。它与中医学的生命观和思维方式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民族文化背景、医学理论体系和医技药物应用方面存在根本区别,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色。继承和发展民族医药使之服务于当代人民,是深化医疗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20多年来,我国对民族医药开展了大规模时发掘整理工作。藏、蒙、维、傣等有文字的民族医药开展了医药文献整理和方药收集工作,基本上建成了医疗、教学、科研体系;壮、苗、瑶、土家等历史上无通行文字的民族...

  • 常见中医药引有哪些

    常见中医药引有哪些

      食盐:咸、寒,入肾、胃、大肠经,有清水、解毒之效。治疗肾阴亏虚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宜用淡盐水水送服,取其咸能入肾。   生姜:辛、微温,入肺、脾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咳、温肺止咳之效。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时,常用生姜3~5片为引,以增强疗效。   葱白:辛、温,入肺、胃经,有散寒通阳、解毒散结之效。治疗感冒风寒、小便寒闭不通时,常用葱白5~7根为引。   灯心草:甘、淡、微寒,入心、小肠经,能清心除烦,利尿通淋。治疗心火元盛、小便短赤时,宜用灯心草一小把为引。   粳米:甘、平,入胃经,有益气健胃之效。...

  • 发挥学术团体的作用,促进民族医药学术发展(一)

    发挥学术团体的作用,促进民族医药学术发展(一)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是中国少数民族医学的学术团体。民族医学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米勒认为,“民族医学、非正规医学等等都是传统医学的同义词。”但在现代中国,“民族”一词经常是“少数民族”的简称,民族医学就是各少数民族的传统医学。它并不是一个现代创造的、新近发现的一个统一的学术体系,而是多种民族医药成分汇集在一起的一个工作定义和学术总称。民族医药学会也不是一个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传统医药的学术组织,它实质上是一个各民族医药学会的联...

  •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扶持民族医药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扶持民族医药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都把发展民族医药列入“十一五”规划。从总体上看,我国民族医药既面临严峻的时代挑战,也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 我国民族医药恢复发展的历史,与中医药的命运是息息相通的,不过民族医药的现代建设其基础更差,投入更少,发展更迟缓就是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随着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进展,国际上由于世界卫生组织把传统医药列入工作计划,中医药和民族医药越来...

  • 《诸病源候论》中关于岭南医药文献资料的记载

    《诸病源候论》中关于岭南医药文献资料的记载

    本书为隋代巢元方等编撰,为最早的病因病理学及证候学专著,全书50卷,分71门,详列内、外、妇人、小儿、五宫等临床各科疾病1739候。书中描述了瘴气候,提出青草瘴、黄芒瘴的病因及岭南伤寒的用药特点及病程发展;指出山瘴疟多发于岭南山瘴之地;详细描述了脚气病的症状,病因病机及养生导引方法,明确指出因岭南“土地卑下,风湿之气,易伤于人”,导致脚气病多发;论述了“蛊毒病诸候”。“猢狗啮候”、“蜞蜍着人候”等岭南各地常见传染病证候。...

  • 进一步提高对民族医药的认识

    进一步提高对民族医药的认识

    去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重申了这一点。民族医药作为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和当代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当前主要的问题是对民族医药的认识还有差距。一些业务主管部门对民族医药不了解,不熟悉,怕麻烦,怕涉足,因而不是主动管理,主导工作,而是能推就推,能拖就拖,缺乏“大力扶持”的积极性,以至有些...

  • 关于邀请两位美国土著医药专家的信

    关于邀请两位美国土著医药专家的信

    第二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组委会: 第八分会“民族医药的研究与发展”是现代化中一个比较特殊的课题。在中国,民族医药是指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在国际上,与此相应的学者是谁?是需要我们认真物色和热情对待的。 我有幸作为第八分会的执行主席,并受第八分会秘书处的委托,负责物色第八分会的外方主席,明确给我两个全免(全部费用由会议负责)名额。年初,我们联系了美国著名草药专家Roy UptonHeraqlist,因迟迟未发邀请信而未遂所愿。之后,我们通过多种渠。道邀请到美国南达科他州Lakota ORl...

  • 陇上医药楹联欣赏

    陇上医药楹联欣赏

    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   ——兰州市庆阳路药店联   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   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   ——榆中县金崖乡复兴堂药店联   不避嫌疑,授之以手,哪怕使君红娘子;   忘求利润,爱矣乎心,何分孩儿白头翁。   ——榆中县金崖裴建亭药铺联   桃仁杏仁柏子仁,仁心济世;  ...

    养生秘方 2024-03-06 13 0 医药
  • 《苗医药的身影》——《中国苗医史》序

    《苗医药的身影》——《中国苗医史》序

    研究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我十分尊重本民族专家自身的经历、来自他们本地的调查和用本民族文字表述的医学经纶。对没有文字的民族,则欣赏他们用飘着乡土气息的汉文来著书立说。我读过达尔文时代的探险家的故事,一直警惕研究民族文化中居高临下的殖民观念,反对抱着文化偏见的任何管窥蠡测,讨厌那些从海滩上捡了几只贝壳就炫耀广庭的浅薄之辈。 田华咏等几位湘西和贵州的学者编著的《中国苗医史》,是一部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综述性著作,有很强的历史文化感,他们从众多的史料中披沥出不少苗医药文化的“内部档案”;也有较强...

  • 传承发展中医药要学习中医经典

    传承发展中医药要学习中医经典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笔者认为这句话具有重要涵义。 近年来,中医药事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一些人没有做好中医药传承,却急于创新,以至于把中医的精华丢失了,成了舍本逐末。事实证明,很多中医药的出色成果,恰恰是在中医典籍里找到了开启成功的钥匙。比如砒霜治疗白血病,青蒿素治疗疟疾,都是从古医籍或验方里找到的方法,可以说没有传承发展,就没有这些举世...

  • 把发展苗医药和建设“新农合”结合起来

    把发展苗医药和建设“新农合”结合起来

    2007湖南省苗族医药学术研讨会在著名的“中国长寿之乡”麻阳召开,我谨代表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致以衷心的祝贺!向会议的主办者、组织者、协办者表示深深的敬意! 讨论苗族传统医药,首先要了解苗族的生存史和奋斗史。人民创造了医药,一方水土提供了苗医药发展的良好条件。于是有了“三干苗药”,“八百单方”。苗族是医药知识最丰富的民族之一,也是行医卖药最富有创造性和进取性的民族之一。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总结弘扬的民族精神。 因此,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中,我...

  • 中医药法是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大法

    中医药法是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大法

    •中医药法是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大法,中医人应自觉将中医药法规定的各项制度落实到工作实践中,让广大群众全面准确了解中医药法,营造依法保护扶持促进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 •做好新时期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工作,离不开对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党和...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