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指导 第2页

指导 第2页

  • 熟读经典 用理论指导临床

    熟读经典 用理论指导临床

    我跟随陈宝贵教授学习中医临床20余年,老师用言传身教为我们开启中医之门,指引我们迈向成功之路。下面是我跟师的一些体会: 学术思想源于理论与实践结合 学术上主要学习老师的中医临证思辨方法,不能仅限于一方一病,照搬照抄。老师师从于张锡纯的关门弟子柳学洙先生,与其共同生活学习达10年之久,10年中苦读经典,勤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此基础上老师又学习了大量的西医知识,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更清楚的认识疾病的本质,更好地把握住中医治病的整体观。尤其在脑病及脾胃病的治疗方面,在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并...

  • 用络病理论指导难治性疾病防治研究

    用络病理论指导难治性疾病防治研究

      与时俱进的学术理论创新是中医药学科保持蓬勃生机的内在动力,只有重大学术理论创新才能带来治疗方法和药物的革命性变化。络病学学科的建立发展过程,为在21世纪生命科学时代中医自身学科发展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即“理论+临床+新药”的发展模式,真正实现理论、基础与临床的相互转化。   纵观两千年的形成发展历程,中医药始终遵循“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理论假说为指导,以治疗方药为依托,以临床疗效为标准”的中医学科自身发展规律。以史为鉴不难发现,从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奠定中...

  • 中医神志病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中医神志病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中医神志病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继承发扬古代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等手段,研究神、志的本质及神志异常疾病,探寻其生理、病理机制及其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主任委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神志病医院院长赵永厚教授介绍,中医学自秦汉至明清即辑录了大量有关神志病理论的文献记载,也积累了丰富的神志病诊疗方法和方药,这些都是现代中医神志病学科构建和发展的重要借鉴,亦是中医宝库留给现代心理学及精神病学的宝贵遗产。...

  • 中医理论指导研究脑退行性疾病共性机制

    中医理论指导研究脑退行性疾病共性机制

    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是退行性脑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两种疾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缺乏清晰认识,尚无确切有效的治法。基于“肾生髓”理论,中医学认为二者发病的基本病机属于肾精亏虚而致脑髓空虚,基本证侯同为肾虚髓空,临床应用益肾生髓为基本治疗原则,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证的独特思想。现代医学认为神经元凋亡或者死亡是这两种疾病的共同病理表现,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受到脑内两大具有阴阳属性的神经递质的调控,即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和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异病既然可以同治,必有其共同的物质基础。抓住中西...

  • 中医药理论指导体系有待建立

    中医药理论指导体系有待建立

      2012年我国中药工业产值高于化学药制剂和生物医药工业产值。总体来看,中药工业产值在医药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较大,构成了中国特有的医药行业结构,而中药工业产值还能保持较快增长,笔者认为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推动。   发展有动因   一是刚性需求。在实现了全民参保的基础上,国家提出逐步提高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到“十二五”末,人均筹资水平将是“十一五”末的2倍多。国家还将提高个人缴费水平,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和费用支付比例,继续做...

  • 老年期的养生指导 知足谦和老而不怠

    老年期的养生指导 知足谦和老而不怠

    人体于60岁以后进入老年期。   一、生理和心理特点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说:老年人“精耗血衰,血气凝泣”,“形体伤惫……百骸疏漏,风邪易乘”。《灵枢•天年》早有“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的说法。人到老年,机体会出现生理功能和形态学方面的退行性变化。其生理特点表现为...

  • 中医师指导才能用药有度 补养适宜

    中医师指导才能用药有度 补养适宜

    近年来,随着养生热潮的兴起,中药进补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每天两勺三七粉,每天一块阿胶块”成了很多中老年人追逐效仿的习惯,阿胶、三七、人参、海参等滋补中药也成了人们衷爱的养生佳品。 这固然反映了中医药养生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盲目服用中药而造成不良反应的现象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中药进补尤其需要中医专业人员的指导。 首先,中医师指导才能发挥中药因人而异的优势。 中药各有其性味特点,只有在专业中医人士的指导下恰当地选择符合自己体质特征的中药,才能起到理想...

  • 中年养生指导

    中年养生指导

    中年是指从36岁到60岁这段时期。 一、生理和心理特点   《灵枢•天年》云:“人生……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鬓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这段论述概括了中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中年是生命历程的转折点,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现代研究表明,人类在30岁以后,大约每增加一岁,功能减退1%。中年是心理成熟阶段,情...

  • 养生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选用茶疗方

    养生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选用茶疗方

    在生活品质越来越高的当今社会,注重养生的人越来越多。电视台的养节目收视率一路攀升,图书市场上的养生类书籍持续热销,养生专家的咨询电话每天几乎被打爆。人们关注养生,热衷养生,并开始学习自我养生。 养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是保养、调养、补养之意;“生"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是人类提高自组织、自康复能力的学问,或者说提高人的生命力,从而消除疾病的学问——因此中医养生有别于现...

  • 《闲情偶寄》与养生“儒家之理”作为养生的指导思想

    《闲情偶寄》与养生“儒家之理”作为养生的指导思想

    《闲情偶寄》与养生 《闲情偶寄》是清初文学家李渔最重要的作品。李渔(1610~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号笠翁,祖籍浙江兰溪下李村,出生在江苏如皋石庄镇。李渔年少聪颖,但青年时屡试不第。30岁左右,时局动荡,清军入关,中原大地改朝换代,李渔于是不再心存功名,而开起书铺,以刻书卖文为生,后来又组织戏班到各地卖艺。因他为了戏曲事业,不惜降志辱身,迎合时势,奔走于公卿之门,以致常为当时文人所诟病。但他集剧作家、导演、戏剧理论家和小说家于一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成就是不容忽视的。 李渔 李渔...

  • 食物归经指导食疗

    食物归经指导食疗

    慢性病患者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当有肺虚咳喘之时,有经验的老中医往往建议病人经常吃一些百合、山药、白果、燕窝、银耳、猪肺、蛤蚧或冬虫夏草等,而不会叫你去吃龙眼、栗子、大枣、胡桃等,这是因为前面所说的食物皆人肺经,能养肺、补肺、润肺,后面所说的食物皆不入肺,食之与肺无补,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食物归经。 食物的归经是指食物主要对人体某些脏腑及其经络有明显选择性的特异作用,而对其他经络或脏腑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食物的归经是根据食物被食用后反应出来的效果,并结合人体脏腑经络及其生理病理特点概括得来的,是中医食疗理论中必不可少的&...

  • 风药的概念及理论指导

    风药的概念及理论指导

    王东军,俞屹婷,顾超,柴可夫 (浙江中医药大学) 摘要:李东垣是金元时期著名的医家,在其代表作《脾胃论》中多次详细地论述了“风药”,他运用“风 药”立足于脾胃内伤学说,并将“风药”广泛地应用到临床各科,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用药思想。“风药”性味多 是辛温,其气轻、其味薄,具有升发清阳、芳化湿浊、发越郁火、调达郁愗、扶正祛表的作用。补中益气汤和升 阳散火汤是《脾胃论》中的代表方剂,也是李东垣应用风药配伍的典型范例,笔...

  •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熔铸中医观指导干部作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熔铸中医观指导干部作风建设

    【原文辑录】 治治病,主要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辑自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关键词语】 1.对症下药:诊疗常用语。“下药”即“用药”。指医者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问题的关键采取有效措施。通过辨证论治...

  • 指导自己获取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指导自己获取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疗宣传乱象充斥着各种媒体,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广告到处可见。面对激烈的医疗市场,医疗机构非常需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塑造形象,以此培养和谐医患关系;面对虚假新闻和信息的轰炸,大众十分渴望获取有用的医疗资讯,以指导自己获取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可以肯定的是,粗制滥造的宣传性新闻、生搬硬套的广告植入等宣传套路已不能适应变化莫测的受众心理趋向。“被认知”已不再是医疗机构宣传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尤其对于承载着社会公益责任的公立医院来说,“被认可”才能真正树立医院形象,和谐医患关...

  •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熔铸中医观指导干部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熔铸中医观指导干部作风

    【原文辑录】 人的身体有了毛病,就要看医生,就要打针吃药,重了还要动手术。人的思想和作风有了毛病,也必须抓紧治。如果讳疾忌医,就可能小病拖成大病,由病在表皮发展到病入膏肓,最终无药可治,正所谓“禁微则易,救末者难”。 各级党组织要采取有力措施,帮助有问题的党员、干部找准“病症”,对症下药,该吃中药的吃中药,该吃西药的吃西药,或者中西医结合,该动手术的动手术,切实体现从严治党的要求。 ——辑自2013...

  • 现代康复理论指导针刺治疗

    现代康复理论指导针刺治疗

      中风康复期辨证多属本虚表实,以肝肾亏虚,气血衰少为本,风、火、痰、气、瘀为标。然而中风康复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不同阶段临床表现不同,病机不同,即使在同一阶段,不同的肢体部位也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经络辨证也应该相应变化。   如果针灸医师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康复评定来准确判断中风患者所处的不同阶段,分析存在的主要障碍,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的方法,针对性地进行针刺治疗,将明显提高康复疗效。   “中风”现代医学称为脑卒中。因其具有极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帮助中风患者加...

  • “天人合一”指导中医疗疾

    “天人合一”指导中医疗疾

    “天人合一”是我国哲学史上重要的内容之一,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千百年来,作为一个法则,用以指导人类社会生活实践。“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天人合一”思想也是中医整体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诊治疾病和养生防病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就依据“天人合一”思想中的“天地同律”原则创建了&ldq...

  • 中药养生要遵从中医理论的指导

    中药养生要遵从中医理论的指导

    近日,阿胶的养生保健功效遭到质疑,阿胶的药用、营养价值是否可以简单等同于“驴皮煮水”、胶原蛋白,在社会引起很多议论。中医认为,阿胶是“补血圣品”,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功效。中西医对于阿胶功能认识不同,其根源在于中西医思维方式的不同。 养生保健是中西医共同关注的话题,然而,由于中医与西医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在对待养生问题上也往往持有不同的观点。比如,西医在还原论思想的指导下,注重对物质成分的解析,在饮食方面注重通过分析摄入的营养成分来评估养生价值;中医则...

  • 中医阴阳学说指导下的DNA甲基化研究思

    中医阴阳学说指导下的DNA甲基化研究思

    表观遗传学由 Waddington [1 ] 于 1942 年作为后 生论和遗传学的合词而提出。1975 年 Ledford [2 ] 对 表观遗传学进行了较为准确的描述,认为个体在成 体阶段可遗传的基因表达改变的相关信息可经有丝 分裂、减数分裂方式在细胞和个体间世代传递。而 在现代生物学中,表观遗传学一般是指不涉及 DNA 序列改变的基因或者蛋白表达的变化,并可 以在发育和细胞增殖过程中稳定传递的遗传学分支 学科,主要包括 DNA 甲基化、组蛋白共价修饰、 染色质重塑、基因沉默和 RNA 编辑等调控机制, 其中...

  •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扶持民族医药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扶持民族医药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都把发展民族医药列入“十一五”规划。从总体上看,我国民族医药既面临严峻的时代挑战,也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 我国民族医药恢复发展的历史,与中医药的命运是息息相通的,不过民族医药的现代建设其基础更差,投入更少,发展更迟缓就是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随着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进展,国际上由于世界卫生组织把传统医药列入工作计划,中医药和民族医药越来...

  • “阴阳交”的源流“阴阳交”理论指导临床

    “阴阳交”的源流“阴阳交”理论指导临床

    “阴阳交”理论新解 “阴阳交”理论自《黄帝内经》提出, 后世医家多以经注 经, 未见理论上的实质发展, 故无法对临床起到具体的指导作 用。 笔者以 “阴交” “阳交” 角度分而论之, 发现这种 “邪与正 交” 的病理模型运用广泛, 对于温病以及其他疑难病证都具有 一定的指导意义, 故意图从理论层面进行补充和探讨。 “阴阳交”的源流 “阴阳交”...

  • 用血糖负荷(GL)指导膳食

    用血糖负荷(GL)指导膳食

    血糖生成指数(G1),是指50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同量的葡萄糖在一定时间(一般为2小时)体内血糖反应水平的百分比值,其反映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通常以葡萄糖的GI值为100来确定其他食物的GI。GI值小于55的为低GI食物,GI值大于70的为高GI食物,GI值在55-70之间的为中GI食物。高GI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对血糖影响较大。 食物血糖负荷(GL)是指特定食物所含碳水化合物的质量(克)与其血糖生成指数值的乘积(一般以克为计量单位),糖尿病患者宜...

  • 中医养生 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

    中医养生 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

    近期,电影《我不是药神》好评如潮,信任许多人看了电影,眼泪会情不自禁地滑落。电影里的每一句台词,都在敲击着咱们的心里:“命就是钱”“我不想死,我想活着”“他才二十岁,他只想活着,他有什么罪”……感动之余,许多人开端思考:健康的重要性和摄生的含义。 中医养生有个理念,叫治未病。中医治未病理念源源不绝,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独具影响的理论之一。“有备无患”凡事防备在先,是中国人谨遵的古训。中...

  • 以中医理论指导临床 注意医家同中有异之论

    以中医理论指导临床 注意医家同中有异之论

    李佃贵教授以为:癌症的中医医治,好像其他疾病的医治相同,有必要坚持中医理论的辅导。有的人尽管也谈中医理论,但并未坚持中医的理论辅导,有的人怕被人说对立中医而不得不谈中医理论,口是心非,当然就更谈不上深化学习、运用、研讨中医理论了;有的人以为,谈中医理论,无非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短少时代气息,弦外之音则是中医落后了,落后了当然就应改造之;有的人以为,对中医理论,总感觉有些“空”“虚”,不易在临床中表现,难于辅导临床,弦外之音则是中医理论短少实用性。跟师李佃贵教...

  • 中医阴阳理论指导饮食养生 辨证施治理论基础

    中医阴阳理论指导饮食养生 辨证施治理论基础

    “阴阳”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殷周时期。阴阳最初来源于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直接观察,《诗经》和《说文解字》对阴阳字义的解释是:山的南边和水的北边为阳;山的北边和水的南边为阴。 随着人类认知的不断提高,阴阳的概念也得到了加深和拓宽。中医阴阳理论系统形成于《黄帝内经》。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的两个方面。通俗地讲,向上的、明亮的、火热的、属阳,向下的、晦暗的、寒冷的属阴;动者属阳,静者属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

  • 习近平讲话精神为指导推动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

    习近平讲话精神为指导推动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

    编者按:为进一步发挥领导干部学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好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今年开展了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学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成果征集展示活动。本文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国强为活动撰写的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署名文章,现全文刊登,供大家学习参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场合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一系列重要讲话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

  • 解读《关于深化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指导意见》

    解读《关于深化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指导意见》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现解读如下: 一、为什么要制定《指导意见》? 中医药师承教育是独具特色、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和学术传承规律的教育模式,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对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之举。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逐步建立健全中医...

  • 两会指导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

    两会指导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

    梦@老夫子:我觉得国家政策很好,为社会办医、民间中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政策支持,必将有利于中医回归百姓,为百姓造福。但在具体实施中还须加强管理,要让真中医占领而不是让江湖郎中重出江湖,或者靠欺骗生存的民办医院借机洗白。中医能治病,但假中医也能添病。 圣人无常心:复兴中医,首先要过的是绿色中药关;其次是中医职称改革,不能以科研论文等作为唯一途径,临床疗效才是关键。中医培养以传统文化及四大经典为主,西医为辅,各选取中西医生理论与临床疗效俱佳者进行教学。 无为+穴位养生~贴针灸:建议制定相关政策,...

  • 毛德西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临床

    毛德西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临床

    读书的目的是临证,是为病人解决痛苦。因此,读书的同时一定要多临证,不断提高疗效。中医的优势在疗效,疗效才是硬道理。关于如何临证和提高疗效,毛德西提出了“六个必须”。   必须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临床   扁鹊说:“医之所病,病道少。”这里所说的“道”,包括医理之道和医术之道。我们应认识到,中医基本理论是科学的、有用的,是有强大生命力的。它是经过数千年的临床锤炼所产生的,是直接为诊疗和养生服务的。毛德西提到,当前有一些资历不深的...

  • 孙桂芝 指导临证遣方用药

    孙桂芝 指导临证遣方用药

    孙桂芝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首席研究员,孙桂芝50余年来始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工作,勤钻医理、治学严谨,经验丰富,配伍法度严谨,疗效显著,深为广大患者所信赖,在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应用药对经验。笔者现将孙桂芝常用药对加以整理,以期指导临证遣方用药。 桔梗、牛膝: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之功。牛膝味苦、甘、酸,性平,归肝、肾经。可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临床上,桔梗与牛膝常被作为引经药使用。孙桂芝指出,临证应擅用引经药,如果使用恰当,可将...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