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第4页
-
十大中医教授治过敏性鼻炎妙法(二)
七、广州中医药大学耳鼻咽喉科王德鉴教授 患者林某,男,28岁。反复鼻塞、打喷嚏、流清涕3年,加重1 个月。鼻痒以清晨或遇风时发作明显,口淡不渴,舌淡红苔白,脉细。查见双下甲肿大,黏膜苍白,少许清稀分泌物。证属肺卫虚弱,卫外不固。治以补益肺气,固表通窍。方用:黄芪25克,白术、防风、苍耳子、白芷、辛夷、僵蚕、五味子各lO克,菊花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6剂后,诸症减轻,仍鼻痒,舌淡红,苔白,脉细。上方去僵蚕,加桂枝10克,白芍药15克,续服6剂而愈。本例患者病机为肺卫虚弱,卫外不固,故治以补益肺气,固表...
-
喷嚏流清涕 过敏性鼻炎黄志毅教授《济生方》
反复发作的鼻痒、鼻塞、喷嚏、流清涕是过敏性鼻炎的典型表现,这也是困扰李同学很多年的一件事。因为这个毛病,李同学自小起没少往医院跑,每次都被诊断为过敏性鼻炎,虽一直中药西药的吃着,但治疗效果一直不理想。半年前,李同学来湖南大夫堂国医国药馆买药,恰巧碰到了正在坐诊的黄志毅教授。 原来,李同学自幼起体质就比同龄孩子弱,不仅容易感冒,而且一遇冷风或油烟就会喷嚏不断,有时会连续打上半个小时,什么事也做不了,让他异常苦恼。黄教授仔细询问辨证后发现,李同学的过敏性鼻炎属中医脾肾两虚型,给予了苍耳子散和玉屏风散加减。李...
-
李燕梅教授论治面瘫经验总结如下
李燕梅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区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科研工作多年,有丰富的临证经验,在治疗疾病上主张以病为纲,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分层论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验及诊疗特色,尤其对面瘫的治疗颇多经验,笔者有幸跟随恩师待诊多年,获益匪浅,兹将李燕梅教授论治面瘫经验总结如下: 面瘫是以一侧面部麻木、表情障碍、额纹消失、眼裂增宽、口角歪向健侧等、部分患者有患侧耳后疼痛、味觉减退等症状,是由于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因受风寒而发生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李燕...
-
翁维良教授行医数十年 临床如何治疗冠心病
翁维良,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翁维良教授行医数十年,擅长应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心血管疾病以及各种疑难病,用药精炼,疗效显著,特访谈如下。 思维篇 问:您认为怎样才能学好中医? 答:学好中医一定要勤于实践,不能只看书本,一定要理论结合实践。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跟诊当住院医生18年,1960年毕业,1978年才当主治医生,一直在临床一线。总之要认真临床,勤于思考,打好基础,对于学习中医是十分必要的。...
-
丁元庆教授详细阐述了营卫与血压
血压是正常生命现象与生命体征,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丁元庆教授详细阐述了营卫与血压以及营卫失调与高血压相关性的理论问题。认为血压在脉,营卫与心、血、脉密切相关,进而提出脉是中医认识与研究血压的最佳切入点。 4 营卫是影响血压的可变因素 营卫变化与血压相关。营卫生成消长,不断变化,出入血脉,化生气血,支持脏腑功能,故可影响血压。 4.1 血压以脉为本 脉是测量和观察血压的客体。营卫是与脉相关的诸因素中变化、变数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方面。 4.2 脉有三要 即胃、神、根,三者皆以营...
-
心悸(心脾两虚)尉中民教授临证善用经方
脾阴学说来源于《黄帝内经》“脾藏营”,后世医家加以发挥,但当代学者论述较少。国家级名老中医尉中民教授临床根据《黄帝内经》脾阴思想治疗疾病,认为但凡腹满、纳差、舌质红者都可归至脾阴虚范畴,根据阴亏及虚火程度,治以甘寒、酸甘之法,并少佐升清,健脾气之品,以顺脾生发之性。常用药物有:山药、薏苡仁、扁豆、石斛、麦冬、沙参、玉竹、粳米、白术等。治法诸如益脾阴,肝脾同调,舒肝气,养肝血同时益脾阴;养心健脾,补心气,滋心阴同时益脾阴;培土生金,健肺气,润肺阴同时益脾阴;养先后天,脾肾同补。五脏生克制化,百...
-
史大卓教授对心衰的认识 治疗慢性心衰的特色
史大卓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 心力衰竭(心衰)是由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所致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史大卓教授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的临床及基础工作,在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心衰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临床疗效确切,现将史大卓教授辨治慢性心衰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史大卓教授对心衰的认识 史大卓教授继承前人理论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慢性心衰病机为五脏元气虚损,以心气虚、心阳虚为本[2],瘀...
-
左振素教授跟其学经典用经方的经验
左振素教授是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笔者有幸跟随左振素学习,受益匪浅,现将跟其学经典用经方的经验总结如下。 学习经典要掌握其内涵精要,理解其实质,不能生搬硬套。学经典之理法,当知常达变;仿古人之方药,要知古今之不同。左振素以所治病例说明她所讲之理。 某患,女,86岁。自诉心中(胸及上腹部)发作性不适40余年,病源于40年前的一次惊吓之后。发作时难受欲死,莫可名状,心烦,坐卧不安,失眠,甚时心烦彻夜不睡。备受折磨,诊脉细数,舌尖红、苔白稍厚,...
-
颜德馨教授治失眠方药撷萃 彻夜难以入眠治则探幽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杨志敏 老膺荣 汤湘江 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德艺双馨,医术精湛,在用中医药治疗疑难顽症方面独具匠心,颇有建树,尤其是在治疗失眠方面验识俱丰,疗效卓著。现结合一些医家对本病因机证治的认识和颜老治疗验案,冀以弘扬颜德馨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传承仁术。 病机阐微 对于本病的成因,有的医家认为多为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五志过极,饮食不节等影响心神而致。其中木郁不达,肝郁化火,阴血暗耗,心神失养是其重要病机。还有人认为导致本病的病因主要有痰湿内阻、食滞肠...
-
沈绍功教授针对高血压病 痰瘀互结诊疗思路
“痰瘀互结,毒损心络”是沈绍功教授针对高血压病提出的诊疗思路,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治疗路径。高血压病与冠心病往往是相伴相生的,其有共同的病机基础,然冠心病亦有特有的病机演变轨迹。冠心病所属的中医概念范畴,有胸痹、心痹、心痛、心病等诸多。有学者将胸痹病相当于冠心病,胸痹心痛相当于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悸相当于冠心病心律失常,胸痹心脱相当于心衰等,这种规范化的中医病名虽粗浅,然毕竟是创新的开端。其病因虽有六淫、七情、饮食与劳逸,但发病的前提是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脏腑虚损的基础上各种致病因素的...
-
四气五味论 陈怀珍教授治头痛眩晕癫痫等脑病
陈怀珍治疗脑病常用药对经验举隅 陈怀珍教授从事临床工作、教学、科研30年,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头痛、眩晕、睡眠障碍、帕金森病、癫痫等脑病。陈教授治学严谨、辨证细致,处方用药时善用药对加减化裁。药对肇始于《黄帝内经》半夏秫米汤,经后世医家长期临床实践和理论总结,现已成为临证常用的固定中药配伍组合[1]。现就陈教授常用药对及配伍经验举例论述如下。 四气五味论 中医学认为,药有辛、甘、酸、苦、咸五味,药性分寒、热、温、凉四气。气味合用,可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正如缪仲淳《本草经疏》中“气味...
-
颈性眩晕 冯学功教授遣方用药临证处方
冯学功辨治颈性眩晕方药规律数据挖掘分析 颈性眩晕为颈部不同病变压迫或刺激颅外段椎动脉,引起血流障碍而出现的一组眩晕综合征[1],其在颈椎病中约占20%[2]。随着伏案人群比例的增高,发病率逐年上升,40岁以上颈椎病人群中发病率可达6%~10%[3],发病机制的学说多种多样,给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4]。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疗效,但治法较多,方药繁杂,其规律难以把握,临床疗效有时不易复制。 冯学功教授从医30余年,诊治中风病、头痛、眩晕等病经验丰富。在颈性眩晕诊治中以六经为纲,遣方用药,疗效显著...
-
探讨林丽珠教授治疗大肠癌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用药经验
林丽珠治疗大肠癌常用药物及药对浅析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 是常见恶性肿瘤之 一。祖国医学主要将大肠癌归属于“锁肛痔 ” “脏毒” 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 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大肠癌起病隐 匿, 早期症状不明显, 肿瘤进展迅速, 确诊时多数患者 就已经发生远处转移, 治疗困难, 预后较差, 因而越来 越多的肿瘤专家投身于大肠癌诊疗的研究。林丽珠教 授作为国内著名肿瘤专家, 30 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药 及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
-
哮喘胸闷气短 王琦教授病案举隅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从体-病-证三维角度辨治过敏性哮喘经验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 授, 博士生导师, 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 由他创立 的体质分类以及辨体-辨病-辨证三维诊疗模式已 广泛应用于我国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并得到国内外 同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传扬。王老师在辨治过敏 性疾病尤其是过敏性哮喘方面经验颇丰, 用药匠 心独运。 笔者有幸跟师侍诊, 愿将吾师从体-病-证 三维角度辨治过敏性哮喘经验归纳总结如下, 以飨 同道。 创体质分类,以脱敏调体方调节特禀质之体 王琦教授在古代体质分类方法基础上,...
-
哮喘病因病机 张志远教授临证经验病案举例
张志远教授现年97岁,业医70多年,为第三届国医大师,认为哮喘发生的根本为脾肾亏虚或肝火过旺,标为肺失宣降,临床常用陈夏六君汤、肾气丸加小青龙汤、清肝平喘方等加减治疗。 [摘要] 张志远教授对哮喘的治疗有独特见解,认为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累及于肺,均可出现咳喘,但治疗不能仅仅局限于肺,哮喘发生的根本为脾肾亏虚或肝火过旺,标为肺失宣降,故哮喘应标本兼治,除治以宣肺平喘外,还应补肾、健脾、清肝,临床常用陈夏六君汤、肾气丸加小青龙汤、清肝平喘方等加减治疗。 哮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
-
肺小结节 史锁芳教授主张从“郁证”“脏躁”入手积极治疗
史锁芳运用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法治疗肺小结节经验 史锁芳教授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药治疗肺系疾病临床研究30余载,学验俱丰,对肺小结节的研究颇有建树,兹结合临床,将史教授运用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法治疗肺小结节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肺小结节在随访期主张从“郁证”“脏躁”入手积极治疗 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肺小结节的临床检出率也逐年上升。肺小结节绝大部分属于良性病变,但35%为恶性病变[1,2,3,4,5]。肺小结节...
-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治间质性肺疾病经验初探
间质性肺疾病发病在我国呈明显增加的趋势, 以老年人居多, 男多于女 [1] , 且以特发性肺纤维化及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多见 [2] 。 多数类型病 程较长, 肺功能逐渐恶化, 最终发展为肺纤维化或 蜂窝肺, 导致呼吸功能衰竭 [3] 。 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 疗。 中医学对缓解本病的临床症状, 稳定病情, 具有 一定优势。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擅长治疗疑难杂症, 认为本病复合与间夹病机证素 [4] 主要有虚、 痰、 瘀, 病属本虚标实, 以肺肾亏虚为本, 痰瘀互结痹阻肺络 为标, 现概要列述如下。 病机探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