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授 第7页

教授 第7页

  • 记李今庸教授

    记李今庸教授

      李今庸,字昨非,1925年出生于湖北省枣阳市唐家店镇一个世医之家。今庸之名取自《三字经》:“中不偏,庸不易。”意为立定志向,矢志不移,永不改易。昨非,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含有不断修正自己错误认识的意思。书斋曰莲花书屋,义出周敦颐《爱莲说》:“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李今庸平生行止,诚如斯言。《孟子·滕文公章句上》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他...

    养生秘方 2024-03-06 17 0 教授
  • 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房定亚教授

    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房定亚教授

      房定亚教授是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房定亚治疗风湿病传真》是他带领他的传承团队经过三年共同努力,对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总结,也是他坚持中西医结合对中医学创新发展的科研硕果。   该书所言“传真”,其意有三:一为“真知,所言所论确为真知灼见”,其学术特点和辨证思维方法,皆是长期临证实践,博学众采,勇于创新、提炼而成。二为“真实,其文朴实无华,其论真实有据”,诚如《自序》所言:“医生以疗效为本,所写...

  • 拜望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

    拜望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去年年逾古稀的广东省名中医李志铭教授听说恩师朱良春教授腰部受伤,身体欠佳,心急如焚,不顾自己患有高血压病,又有“恐高症”,要破例乘飞机去南通探望阔别20年之久的恩师,令我非常感动。   2013年圣诞节,李志铭教授带我冒着寒风,怀揣赤诚之心,专程前往江苏省南通市拜望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在朱良春子女的陪同下我们终于见到了倾慕已久的国医泰斗。朱、李二位是“忘年交”,相交有30余年,鸿雁传情,感情笃深。我是...

  • 记田玉美教授

    记田玉美教授

      田玉美1928年11月出生,湖北省仙桃市人。全国名老中医,第一、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2011年被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卫生厅授予“湖北中医大师”荣誉称号。201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   庭训目染 研习岐黄   田玉美的曾祖、祖父、父亲悉精医术,闻名遐尔,...

    养生秘方 2024-03-06 14 0 教授
  • 张学文教授活血化瘀十法所述

    张学文教授活血化瘀十法所述

    张学文教授活血化瘀十法如下所述。 理气祛瘀法 适用于气机郁结,脉络瘀滞的血瘀证。“血随气行,气为血帅”,故血瘀先有气滞。治疗法则应“疏其气血,令其条达”,常以丹参配伍柴胡、木香、香附等。以宣通气机,破除滞气,推动血行的丹参饮、血府逐瘀汤为代表方剂。 温经化瘀法 寒凝可引起气滞血瘀,“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治疗上采用温经化瘀法,丹参配以温经散寒之品,如桂枝、附子、细辛等。方剂如温经汤、少腹逐瘀汤等。 清热化...

  • 欧阳荣教授介绍中药汤剂到底该怎么喝

    欧阳荣教授介绍中药汤剂到底该怎么喝

    一碗中药汤,闻着都是苦苦的,怎么喝?什么时候喝?能不能加糖喝?我们来听听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欧阳荣教授介绍中药汤剂到底该怎么喝。 欧阳荣介绍,中药汤药的服药时间特别有讲究,掌握正确的服药时间不仅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还可增加疗效。中药的服药时间应根据患者病情来决定,如果疾病在胃部以下(如肝病、肾病等),一般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用于治疗胃以上(如心、肺、胸膈等处)的疾病,最好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在遵循这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还应考虑药物的药性,如清热解毒药、润肠泻下...

  • 毛嘉陵拜师林乾良教授

    毛嘉陵拜师林乾良教授

    很多人都知道孔子千里拜师这个故事,时年30多岁却已远近闻名的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从曲阜赶往洛阳拜70多岁的老子为师。现如今,这一幕又在钱塘江畔重现。 5月28日下午,一场特殊的拜师仪式在浙江中医药大学报告厅举行,600多名师生见证了这一感人的场面。拜师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重点研究室主任毛嘉陵,将要成为师父的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已83岁高龄的林乾良教授。 林乾良是浙江中医药大学的退休教授,他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医学专业大学生和中医药学教授,造诣精深,著作...

  • 唐祖宣教授的学术思想是法于古籍精华

    唐祖宣教授的学术思想是法于古籍精华

    深圳市龙岗区中医院 胡世平 唐祖宣教授的学术思想是法于古籍精华,并基于此而创新,总体概括为注重阳气、因瘀致病、因病致瘀、痰瘀互结四个方面。 注重阳气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此言意指两个重要中医基本理论,即阳主阴从,阴平阳秘。阳主阴从指的是在阴阳的相互关系中,阳主导,阴从属。阴平阳秘中的秘,是封藏之意。 因瘀致病 瘀阻于心,可见心悸、胸闷心痛、口唇指甲青紫;瘀阻于肺,可见胸痛、咳血;瘀阻胃肠,可见呕血,大便色黑如漆;瘀阻于...

  • 裴永清教授开讲《伤寒论》

    裴永清教授开讲《伤寒论》

    9月18日,中国弘医堂医疗集团、北京弘医书苑、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学术流派研究分会主办实施的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百师千徒传承工程开学。北京弘医堂国际医疗部古色古香的大厅里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年轻中医师,150多位听课学员来自19个省市自治区,他们中间有国家优才、省优才,有县市医院中医骨干,有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医师。他们静候百师千徒传承工程开学,聆听北京中医药大学裴永清教授的《详解伤寒论及临床应用》讲座,大厅旁的八诊室,上午刚出完诊的裴永清正抓紧时间休整,为下午的授课做准备。 弘医堂出于公益多年向数...

  • 记针灸团队 王文远教授与他的学子们

    记针灸团队 王文远教授与他的学子们

    平衡针灸团队自20世纪80年代组建以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北京军区卫生部、北京卫戍区后勤部,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卫戍区医院(即292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以全军平衡针灸中心为依托,先后为军内外培养了三万余名针灸技术骨干,成立一千多个平衡针灸临床治疗中心,形成了一支全国万人平衡针灸义诊团队。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平衡针灸团队利用安全、单穴、三秒见效的平衡针灸技术优势,按照平衡针灸创始人王文远教授提出的“平衡针灸,源于众生,悬壶济世,鞠躬尽瘁”的...

  • 追忆陈亦人教授

    追忆陈亦人教授

    陈亦人(1924年7月5日~2004年8月24日),江苏省沭阳县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研究会主任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曾任南京中医学院古典医著教研室副组长、伤寒教研室主任。从事中医药工作近50年,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主编的《伤寒论译释》经反复修订并多次再版,不仅汇粹了历代医家研究《伤寒论》的精� 十年前的八月,金陵炎热的空气瞬间凝滞,伤寒大家陈亦人教授与世长辞,留给我们无尽伤痛。陈老虽已逝去十年,但他的谆谆教诲依然清晰留在我们记忆中,...

    养生秘方 2024-03-06 14 0 教授
  • 徐经世临床行医60余年 安徽中医学院教授

    徐经世临床行医60余年 安徽中医学院教授

    徐经世是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第二届国医大师,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指导老师,安徽省国医名师,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徐经世继承家学,为人师表,悬壶济世,医术精湛,厚德广施,深得当地百姓尊崇和赞誉。徐经世在传承中既有家训和传统的熏陶,又有现代教育的经历;既融汇朴素中医理论和儒学经典,又研修贯通当代中西医学和科技成果;尊古而不泥古,法新而不囿新,德医并举,世人称道。 本人有幸成为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跟随老师学习,收获良多。进站学习之初,徐经世就亲自撰文《为医须立...

  • 中医临床科研领域成绩斐然 马有度教授

    中医临床科研领域成绩斐然 马有度教授

    马有度教授在中医临床、教学、科研领域成绩斐然,还是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在健康科普领域辛勤耕耘几十年,同行尊称其为“小马哥”。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了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在我国经过20多年的推广和宣传,已广为人知。马有度教授认为,我们中华养生之道源远流长,却知之者甚少,这让他这个毕生致力于中医科普的老中医感慨万千。他酷爱中医养生之道,集多年的实践和感悟,传扬中医经典,提出了“中华养生四字经”等中华养...

  • 范志红教授解答“牛奶怎样喝才健康”

    范志红教授解答“牛奶怎样喝才健康”

      牛奶早就成了人们日常的必备饮食,无论大人、小孩都在喝牛奶。不过,很多人喝牛奶的同时却心存很多疑惑。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奶呢?小孩喝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牛奶怎么喝才能更健康呢?近期,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做客微博访谈,为网友答疑解惑,问答内容实用性很强,本报记者进行了整理,让您明明白白喝牛奶。   本报记者王琳整理   ■   关键词:疾病   问:胃溃疡、慢性胃炎、胆结石、高血压患者可以喝牛奶吗?   答:患有胃溃疡可以喝牛奶,但牛奶不能治疗胃溃疡。★慢性胃炎患者喝酸奶后没...

  • 李士懋教授说:研读经典 汲取精华

    李士懋教授说:研读经典 汲取精华

    •李士懋教授说:“《内经》《难经》乃中医之根,《伤寒论》《金匮要略》犹中医之干,而各家经典著作犹中医参天大树之枝杈,在众多枝杈上长满绿叶红花,结出累累硕果。时至今日,中医这棵大树仍葆其旺盛生命力,有着巨大发展空间。” •李士懋教授认为,研读经典本来就需要长期的苦行僧生活,而实践经典更需要长期坐得住的坚强意志,所以成就一名中医人才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耐得住寂寞和耐得住清苦的精神。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认为,中医经典著作源远流长。它不仅包括《黄帝内经》《难经...

  • 糖尿病中医学会 严世芸教授

    糖尿病中医学会 严世芸教授

    1月17日,严世芸教授从医从教五十年研讨会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行。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洪净,上海市卫计委副主任、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主任郑锦等出席。 会上,严世芸教授分享了学术经验与成果,发表从医从教五十年的感悟。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指出,中医药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尤其需要弘扬以严世芸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医人的精神。 严世芸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是上海市名中医、国家级教学名师。上世纪80年代,率先提...

  • 著名中医专家陈宝贵教授作为天津市全国劳模

    著名中医专家陈宝贵教授作为天津市全国劳模

    陈宝贵1949年10月1日出生在天津农村,从小经历农村缺医少药给农民带来的极大痛楚。1975年他进入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1983年就读于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班,后师从张锡纯关门弟子柳学洙主任医师10年,从医50载。他重医术,更重医德,按照“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的准则,时时处处替病人着想,将济世活人,积善成德,作为他一生的事业。他治学严谨,勤学务实,技术精湛,精益求精。在教学上,以身作则,口传心授,务求实效。陈宝贵曾担任武清中医院院长、书记,用他的睿智、勤...

  • 名老中医彭静山教授眼针疗法

    名老中医彭静山教授眼针疗法

      彭氏眼针疗法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著名老中医彭静山教授于上世纪70年代首创,彭老根据王肯堂《证治准绳》中载华佗论述,“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晚西北也,内有大络六,谓心、肺、脾、肝、肾、命门各主其一;中络八谓胆、胃、大小肠、三焦、膀胱各主其一;外有旁支细络莫知其数,皆悬于脑,下连脏腑,通畅气血往来以滋于目。故凡病发,则有形色丝络显现,而可验内之赃腑受病也”启发,通过长期临床观察患者眼白睛脉络形态颜色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发现了眼白睛脉络变化与疾病之间的规律,创立了观眼...

  • 营养学专家郑集教授的养生经

    营养学专家郑集教授的养生经

    前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营养学专家郑集,生于1900年5月6日,卒于2010年7月29日。以111岁高寿,集最老作家、发明家、博客主、志愿者于一身,成了当之无愧、不折不扣的养生达人。其实,郑老年轻时,身体并不很好,经常小疾连连,大病不断。甚至还住过多次医院,动过数回手术。但越是到老,身体反而越健康,论其原因,就不得不归功于其专业独到的养生之道。 营养巧搭配 常言道,病从口入。作为营养学专家,郑老认为,健康的前提,首先必须重视营养的摄入。因为人体离不开糖、脂肪、...

  • 给雀箭教授的信

    给雀箭教授的信

    《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医药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少数民族地区原始“另类”医药行为为例》一文已拜读。你不嫌其俗、不避其短,认真收集整理这方面的资料,深感钦佩。 传统医药的童年都经历过医巫不分的阶段。甚至可以这样说,在一个生产力水平很低、民智开化程度不高的社会中,巫居于(或占有)文化上层是必然现象。在那时,医仅是巫的一种职能。中国古代的三教九流中,医是和卜巫放在一起的。对此,我们后人不必惊异,不必回避,更不必为古人惭愧。 问题在于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分化了出来。巫者之医术...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教授
  • 致中和思想的渊源 李德新教授致中和思想的内涵

    致中和思想的渊源 李德新教授致中和思想的内涵

    李德新致中和学术思想探颐 李德新教授从事中医医疗、 教学和科研工作50余 载, 集理论、 临床、 科研于一体, 临床上以善于从脾胃 入手治疗疑难杂病, 学术上形成了调脾胃安五脏致中 和学术思想, 以平为期, 以和为贵, 体现了传统中国文 化致中和的思想。 笔者通过跟师学习, 拟探讨李师致 中和学术思想的渊源及在中医理论临床方面的应用。 致中和思想的渊源 从中国古代文化关阐述, 中庸表达致中和, 体现 为中和之天道、 中和之人道、 中和之治道 [1] 。 中庸《礼 记·中庸》曰: “喜...

  • 方证举要几方面论述房定亚教授学术理论

    方证举要几方面论述房定亚教授学术理论

    房定亚“病证结合、专方专药”学术理论与实践 房定亚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风湿病科 学术带头人, 主任医师, 博士后导师, 行医五十余载, 临 床经验颇丰, 学术造诣深厚, 是著名的风湿病、 肾脏病 及心脏病专家。 他的学术思想特色鲜明 , “推崇辨病与辨证相结 合” , 认为病是本、 是纲, 证是标、 是目, 临诊时提倡以 辨病为重心, 力求提纲挈领, 纲举目张, 而非停留于辨 识证候, 避免舍本逐末, 以偏概全 。“擅用专方专药治 专病&rdq...

  • 中医肺系病交流 遴选中医临床教授

    中医肺系病交流 遴选中医临床教授

    如何发挥中医治疗肺系病的临床特色优势,选择国际公认疗效指标,形成完整证据链,纳入指南标准,进而实现基础、临床、成果一体化,促进中医肺系病学研究现代化是10月10日在杭州召开的全国第十九次中医肺系病学术交流会暨2015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分会学术年会研讨的主要内容。 屠呦呦获诺奖和中医药科技创新也是本次会议的热门话题。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介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是“十三五”中医药科技领域的核心战略,他希望全国中医肺系病专家们能够坚持主体发展、协同创新、突破瓶颈,保护...

  • 跟师张炳厚教授学习有感

    跟师张炳厚教授学习有感

    我的老师张炳厚,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中医药学会会长、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曾记得,老师每次临证用药,从不开无汤头之方,口中念念有词,一边背诵方剂歌诀;一边嘱我们抄方,且每能辨证化裁,灵活加减,善遣类方,善使怪方,善用怪药、善治怪病,药简量大,效如桴鼓。我们弟子侍诊抄方,处方中每味中药老师命我们皆以三字书写,如醋柴胡、寸麦冬、盐黄柏、杭白芍、淮生地、血竭面、制马钱等,以明炮制、服用方法、产地等,用药道地,功效迥异,中医药元素符号尽显方中,虽有“神医怪杰&...

  • 殷大奎教授谈“养生经”

    殷大奎教授谈“养生经”

    卫生部原副部长、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殷大奎最近在长沙谈了其个人养生体会。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这也是卫生部原副部长、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殷大奎在平日的自我保健中最为强调的指导方针。“只治不防,越治越忙;只治不防,花钱心慌;只治不防,痛苦悲伤”,这三个对于重视治病而忽视防病做法的论述,是殷大奎多年思考悟出的道理。 “饮食讲究的是合理,现在有些人连荤都不吃,荤菜还是要吃,但要把握量,肉食还是有营养的,...

  • 纪念万友生教授诞辰百年

    纪念万友生教授诞辰百年

    万友生(1917~2003),江西省新建县人。8岁入私塾读书,17岁求学于江西四大名医之首的姚国美先生创办的江西中医专科学校,3年肄业,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学。21岁独自挂牌行医,30岁左右医名大盛于江西樟树市。新中国成立后返回南昌市,历任江西省卫生厅中医科负责人,江西省中医进修学校教务主任,江西省中医学院大内科主任,伤寒、温病教研室主任,江西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是江西省三位首批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之一。也是我国首批由国家两部(国家人事部、原国家卫生部)一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500名全国老中医药...

  • 周岱翰教授 全国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和教育家

    周岱翰教授 全国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和教育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岱翰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和教育家,从事中医肿瘤医疗、教学、科研50年,多次出国讲学,弘扬岐黄医术、拓展中医治癌特色,是振兴、发展、传承岭南肿瘤学术流派的领军人物,是中医肿瘤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代表人物。作为中医教授,登上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和海外高等学府讲学,被澳洲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系聘为博士生导师,足迹遍及欧、美、亚、澳等20余国,每年有大量的外宾、华侨前来求诊,饮誉东南亚、港澳台等地。 用中医疗效结缘“洋”病人 周岱翰教授作为中医教授...

  • 记忆中的周文泉教授

    记忆中的周文泉教授

    认识周文泉教授,大概是25年前的事情。那时,我刚从山东中医药大学到中国中医科学院攻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博士学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学科的老师要我联系西苑医院老年病学科的主任周文泉教授,想到北京参观学习中医老年病学科建设的经验。 当我和山东老年病科的老师一起到西苑医院老年病科时,周文泉已在他的办公室等候。他的办公室整洁而简朴,办公桌上整齐地放着老年医学的经典和现代医学书籍,墙壁上是传统中医老年医学相关的几个素描画,让人感到清馨。当时周文泉不到50岁,虽不十分魁梧,但让人感到非常儒雅、非常有学术味...

  • 忆黄耀燊教授

    忆黄耀燊教授

    人物链接:黄耀燊(1915年-1993年),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尽得家传之秘。15岁时负笈于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广州中医药大学前身)深造,19岁开始先后在广州、香港、越南西贡等地行医。1956年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成立后,即调入该校任教,历任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院长、顾问等职。 著名中医外科大家黄耀燊从医50余年,对外、内、儿各科都有涉猎,尤其擅长外科,救治过许多危急疑难病症,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破伤风、急腹症、毒蛇咬伤的研究与临床实践方面,多有建树,在中医人才的培养方面亦成绩斐然,培养了许...

  • 屠呦呦教授再次重申了中国药学的重要性

    屠呦呦教授再次重申了中国药学的重要性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从中医药这一伟大宝库中寻找创新源泉,从浩瀚的古代医籍中汲取创新灵感,从现代科学技术中吸收创新手段,她和她的研究团队成功地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对于研制系列青蒿素类药品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成就是传统中医带给世界的礼物。笔者认为,青年中医科研工作者,应当下功夫研究屠呦呦教授的科研模式,并将其应用到自身的实践中。 屠呦呦曾回忆说“我们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最后,从200种草药中,得到380种提取物...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