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授 第8页

教授 第8页

  • 继往开来 一代大师——悼念石仰山教授

    继往开来 一代大师——悼念石仰山教授

    2015年12月27日下午2时33分,素为敬重的国医大师石仰山先生突然与世长辞,驾鹤西去!噩耗传来迅即遍转申城内外,大江南北,无不为之震惊和悲痛。适时我正从南京返回上海途中,高铁窗外正处在寒冬阴森和一片沉重雾霾中。列车飞驶前行,我亦若有所思,突然我的学生王拥军博士和莫文博士紧接着来电报丧,真是当空霹雳,令我神魂失散,呆若木鸡。当我如梦初醒时顿觉无尽悲伤痛结胸膺,虽已是不争事实,但依然难以置信。6天前我曾去医院探望,见他稍为消瘦,但眼神明炯,谈笑风生,思绪清晰。何知此次相见竟成永别,死神又何其残酷也! 我与...

  • 悼念国医大师王玉川教授 心如璞玉身若大川

    悼念国医大师王玉川教授 心如璞玉身若大川

    2016年4月1日,国医大师,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玉川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离世震颤着每一个中医人的心。谨以此文,怀念我们心中敬爱的王玉川老师。 建《内经》现代教育体系 1957年,王玉川调入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后,创建内经教研室。建校初期,没有教材,选用《内经知要》作为教材,当务之急是用现代语言准确表达《内经》博大精深的内涵。在没有现代文翻译可借鉴的情况下,他率领教研室同事夜以继日的研究、整理和翻译,完成集前人大成的《内经讲义》,建立了现代《内经》的教育理论体系,打开...

  • 在医学之路上不停求索 国医大师阮士怡教授百岁华诞

    在医学之路上不停求索 国医大师阮士怡教授百岁华诞

    【人物简介】 阮士怡教授,1917年2月生,河北省丰南县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 1946年6月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名中医,荣获天津市卫生系统“伯乐奖”。 阮士怡教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70余年,是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开拓者,推动了天津中医、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分化与发展,创建了天津中...

  • 裴永清教授的《详解伤寒论及临床应用》讲座

    裴永清教授的《详解伤寒论及临床应用》讲座

    9月18日,弘医堂医疗集团、北京弘医书苑、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学术流派研究分会主办实施的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百师千徒传承工程开学。北京弘医堂国际医疗部古色古香的大厅里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年轻中医师,150多位听课学员来自19个省市自治区,他们中间有国家“优才”、省“优才”,有县市医院中医骨干,有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的医师。他们静候百师千徒传承工程开学,聆听北京中医药大学裴永清教授的《详解伤寒论及临床应用》讲座,大厅旁的八诊室,上午刚出完诊的裴永清正抓紧时间休整,...

  • 林毅教授 冥冥之中结缘中医

    林毅教授 冥冥之中结缘中医

    林毅小传 她被乳腺癌患者称为“靠山”“活菩萨”; 她从医五十余年,凭着一颗“仁心”和精湛的医术解除了无数患者的疾苦; 她被誉为“永不停息的骏马”,年近古稀,工作起来仍像个不知疲倦的青年; …… 林毅,著名中医乳腺病专家,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防治协作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广...

  • 教授黄煌的梦是一个泽被全球的经方梦

    教授黄煌的梦是一个泽被全球的经方梦

    人人都有梦。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黄煌的梦是一个泽被全球的经方梦。这样一个“梦”,不仅表明了他的中医身份和学术地位,更体现了他继承发展经方的远大抱负与执着追求。 何为经方梦?黄煌曾在数年前的一篇文章中描绘了他的“经方梦”,还提出了关于设立“经方学院”的构想——“经方学院是国际化的教学科研机构,开展远程网络教学,共享教学资源。名老中医的实景门诊是最受欢迎的内容。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肤色深浅不一、民俗服装各...

  • 读李定明教授的《特效“险穴”治脑病》

    读李定明教授的《特效“险穴”治脑病》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医学竞争是国家软实力竞争的一部分。对中医的传承和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古代医籍《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针灸大成》等书中明确指出了针刺风府、哑门治疗脑系科重症的功效,但此技术现今鲜有传承。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李定明教授通过针刺风府、哑门两穴,治好了许多脑系科的疑难重症、危症、急症,探索出了两穴安全的针刺方法,可谓在当今又重新发掘出了这颗深藏的明珠。   改革开放前,缺医少药的农村正是针灸等中医技术发挥简、便、廉、验效用的土壤。李定明在下放到农村大队劳动时,曾...

  • 国家级名老中医孟如教授受云南省中医局邀请

    国家级名老中医孟如教授受云南省中医局邀请

    戏剧性的中学时代 “中医非我所愿。”孟如说道,“我从来就没有想到我会成为一名中医。” 孟如中学时代就读于华美女中,这是一所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而当时弹得一手好钢琴的孟如却在一次意外中显现出了非凡的体育天赋。“那是在一次假期联谊中,有一次我看到其他学校的男生欺负我们女校的女生,我很生气,非要追上去打抱不平,恰好就被一名体育老师看到了一个跑步比男生还快的女生,于是就把我戏称为‘飞毛腿’,我当时还很生气,老...

  • 王玉兴教授所纂《黄帝内经三家注》

    王玉兴教授所纂《黄帝内经三家注》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大凡成果卓著的医学我们无一不对其奉若神明而敬慕之、精研之、遵从之、饯别之。历代《内经》研讨成果迭起,特别近30年来更是异峰凸显,可谓《内经》研讨的黄金时期,不管成果数量仍是质量都是前无古人的。 近日欢喜而用心地习读了津门内经学研讨专家王玉兴教授所纂《黄帝内经三家注》,颇受教益和启迪。他以共同的视角和发人深思的办法投入研讨,使人似曾相识却又耳目一新。 据我所知,王玉兴所供职的天津中医药大学之于《内经》研讨根底坚实、学风朴素、工作厚实。他自己早年师从...

  • 名中医毛德西教授经方为先 时方为续 优选名方

    名中医毛德西教授经方为先 时方为续 优选名方

    首届全国名中医毛德西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60余年,经验丰富,乐于传承。他始终牢记“劝君举笔须留意”之训(程钟龄《医学心悟》),在辨证论治前提下,遵循安全、效捷、价廉之旨,探索出一套遣方用药思路,即经方为先,时方为续,优选名方,拟定新方。现将其遣方用药思路总结如下。 经方为先 经方具有组方严谨、配伍科学、安全效捷、药少价廉的特点,为辨证论治的典型体现,集中反映了中医学家的智慧。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序云:“惟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rdquo...

  • 翁仁良教授 老年简易健身法(下)

    翁仁良教授 老年简易健身法(下)

    上一篇: “反序”运动:老年简易健身法 特约专家、南京医科大学教授 翁仁良 (接上期) 五、走跑交替。走与跑两者是结合的锻炼方法。它是一种增强心肺功能的全身性需氧运动,又是一项灵活掌握负荷量的健身运动。交替练习的方式采用先走后跑,走走跑跑的方式交替进行。步式为普通和快速步行(300~400米)一慢跑 (600~800米)—一队步走(400米)——慢跑(800~1000米)。 作用:增强心血管机能,改善血流,且能去脂减肥。每天轻松走跑交替练习1~ 1....

  • 86岁的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张磊教授

    86岁的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张磊教授

      现年86岁的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张磊教授,是1958年河南中医学院建校时的首届学生,1947年开始研习中医,从医67年,他以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辨证精准、医德高尚等大医精神,在中原医林树立了榜样。   名医名家   我在大学期间有幸聆听他的《内经》教学,当时他是《内经》教研室主任,是我们班主讲。高古深奥的古典巨著,他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娓娓道来,生动有趣,深受后学喜爱,也使我们在他的启蒙中领悟了中医经典的无穷魅力,收获了终身受益的思想营养。上世纪80年代初,张磊已经蜚声中原杏林,他熟记背诵经典著作和数...

  • 尉中民教授益气升提法 健脾养心法

    尉中民教授益气升提法 健脾养心法

    尉中民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课程的首席教授,也是国家级第五批、北京市第四批名老中医传承指导老师,尉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学工作近50年,精研中医经典,临证善治内科、妇科病,遵古而不泥古,老师还兼修现代医学,博采众长,学验俱丰。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临床过程中,形成了老师独到的学术思想和临证处方用药风格。 1益气升提法 本法常见于气虚下陷,冲任不固导致的月经先期、月经量多或月经量少等。表现为经色浅淡,淋漓不尽,质清稀或经色鲜红伴血块。其他症状可见头晕,神疲气短乏力,食少,大便不成形,或少腹有下坠感或...

  • 白居易的眼疾 周礼杲教授

    白居易的眼疾 周礼杲教授

    “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僧说客尘来眼界,医言风眩在肝家。 两头治疗何曾瘥,药力微茫佛力赊”。“眼藏损伤来已久,病根牢固去应难。医师尽劝先停酒,道侣多教早罢官。案上漫铺龙树论,盒中虚贮决明丸。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二首《眼病诗》。据考证,白居易40多岁后即患眼疾。上面这两首诗反映了白居易当时正在阅读眼科专书《龙树论》,药盒中存放着准备服用的“决明丸”,他考虑一旦服药...

  • 王烈教授 笃信中医 觅古探今佑苍生

    王烈教授 笃信中医 觅古探今佑苍生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许守年   王烈教授1930年出生于辽宁省盖州市,1947年参军,被派到辽宁省医科学校学习,1949年在辽东省立医院从事儿科医疗工作,1953年进入哈尔滨医科大学学习小儿科,1958年参加全国“西学中”班。1961年,他被调到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现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从事中医儿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直至今天,长达55年之久。   王烈创立了中医防治小儿哮喘病“三期分治”“哮喘苗期”&ldqu...

  • 学者风范周岱翰教授 构建学科创立流派

    学者风范周岱翰教授 构建学科创立流派

    【编者按】周岱翰,当代中医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长,首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导师,全国名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担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及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名誉主任委员。2010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并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1年获全国百名“郭春园式好医师”称号。 周岱翰教授是中医肿瘤学科构建者 教授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从事中医药防治癌症的学...

  • 高荣林教授熟谙医学经典 注重脏腑辨证

    高荣林教授熟谙医学经典 注重脏腑辨证

    高荣林,国医大师路志正首届研究生,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高荣林教授熟谙医学经典,注重脏腑辨证,长于内科疾病及疑难杂病的治疗,特访谈如下。 成长与治学 问:在您的成长过程中,对您影响较大的著作有哪些? 答:对我影响较大的经典著作有《内经》《伤寒论》,沈金鳌的《杂病源流犀烛》,还有尤在泾的《金匮翼》等。 问:在您的成长过程中,对您影响较大的老师有哪些? 答:路志正、董德懋...

  • 著名中医理论家临床家:颜德馨教授

    著名中医理论家临床家:颜德馨教授

    颜德馨教授为著名中医理论家、中医临床家,同济大学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于2009年获“国医大师”荣誉称号。颜德馨教授立足于气血学说,倡导“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等学术观点,提出调气活血为主的“衡法”治则,为医林所瞩目,在治疗各科疑难杂病、老年病等方面均取得显著疗效。 一、幼承庭训,刻苦学医 颜德馨先生出生于新旧兼容的书香世家,为先贤颜子后裔,江苏丹阳人。其父颜亦鲁(1897-1989),号餐芝,是当地名...

  • 中医临床实践者 张伯礼教授

    中医临床实践者 张伯礼教授

    身为一名中医临床实践者,张伯礼教授在中医药防治冠心病、中风、痴呆等重大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临床疗效显著,赢得了广大患者的称赞。 他最早制定了血管性痴呆证类分型标准以及按平台、波动、下滑三期诊治方案。他率先创立脑脊液药理学方法,揭示了中药对神经细胞保护的作用机制。他首次明确了中风病中医证候和先兆症动态演变规律,建立了综合治疗方案,提高了临床疗效……把传统疗法向前推进,让古老医术现代化,是张伯礼一直在做的。 让计算机帮忙看舌象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通过...

  • 李斯炽教授治学纪要

    李斯炽教授治学纪要

    【李斯炽小传】李斯炽(1892~1979),成都市人,生前系成都中医学院教授、院长。二十三岁在四川高等师范作理化助教时,便立志献身于中医事业。通过刻苦自学,终于夙愿得偿。毕生矢志振兴祖国医学事业,曾对汪伪政权扼杀中医行径进行过针锋相对的斗争,并通过捐资,借贷办学,培养了不少中医人材,为四川地区造就了一批骨干力量。六十年间,结合教学和临床,对古典医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著有《中医内科杂病》、《医学三宇经浅释》、《运气学说管窥》、《素问玄机厚病式初探》、《实用内经选释义》、《李斯炽医案》(一、二辑)、《医学歌诀三种》等二...

  • 国医大师张琪教授大方、复法临证要诀

    国医大师张琪教授大方、复法临证要诀

    张琪, 首批国医大师, 全国著名中医肾病专家, 黑龙江省四大名医, 当代龙江医派旗帜。 其精通中 医内科、 妇科、 儿科, 尤擅内科, 对中医肾病、 肝病、 心病、 脾胃病、 风湿病、 消渴病等均有较深的造诣, 擅长运用大方、 复法治疗慢性、 复杂性疾病和疑难 杂症及重症, 每获良效, 屡起沉疴。 现将张琪教授大 方、 复法临证要诀整理如下。 大方、复法之渊源 大方、 复法属七方之一, 源于《黄帝内经》 。 《素 问· 至真要大论》曰: “君一臣二, 制之小也; 君一臣 三佐五, 制之...

  • 永远怀念恩师李振华教授

    永远怀念恩师李振华教授

    我的恩师、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离开我们将近一年了。我无数次梦到恩师,在梦里他依然带病坐诊,依然给学生讲课,依然指导我们写文章。梦醒时分,我的耳畔仿佛又回响起他那抑扬顿挫的声音:“要做个铁杆中医,中医的根不能丢。” 医乃仁术 厚德为本 “医乃仁术,要学好中医,必先有仁人之心,方可学有所成,而达良医。”这是我跟师过程中常听到恩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我学医之初,恩师常给我讲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他说学好中医除需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悟性外,还要有颗仁爱之心,...

  • 周天寒教授的《周天寒医论精选》

    周天寒教授的《周天寒医论精选》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会长周天寒教授的《周天寒医论精选》(我国中医药出书社出书)展示给读者的,是他阅历中苦与寒苦难的写真、香与甜收成的结晶。 学经典、跟名师是根底。医者“有必要读书多,阅历久,战兢履薄,澄心玩索,而始得其宜也。”(清·王三尊《医权初编》)学经典,是作者终身的功课,贯穿于他50多年的从医生计。他认为,“学习中医,有必要要先学习中医经典,培养中医思想。”“首先要苦读勤记,锲而不舍;其非必须勤做笔记,并坚持不懈;再非必须按部就班...

  • 追忆王乐匋教授

    追忆王乐匋教授

    王乐匋(1921~1998年),笔名老陶,别号默庐,安徽歙县人,新安王氏医学第五代传人,闻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安徽省新安医学研讨会首任会长,全国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历承继作业指导教师。曾担任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温病学》教材副主编,主编《新安医籍丛刊》《新安医籍考》《续医述》,主校《医述》,著有《老陶读医漫笔》等学术论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1998年8月16日,安徽中医学院(现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王乐匋以78岁高龄仙逝。从此,中医学术界失去了一位成果卓著、可敬可亲的老长辈。王...

  • 缅怀恩师丁锷教授

    缅怀恩师丁锷教授

    时间过得真快,全国名中医丁锷教授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他一生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耕耘奋斗,为中医药学术的传承保驾护航,为中医骨伤人才的培养呕心沥血。 厚积薄发,传中医学术 回想起17年前,我再次走进安徽中医学院,开始读研之路。大学时期我们的专业课教材是丁锷教授参与编写的,当时我只知道他是全国著名的骨伤科专家,据说给学生上课只需要一支粉笔,黑板上图文并茂,讲课生动幽默、深入浅出,于是心中的崇拜、敬畏之情油然而生。读研时我选择了中医骨伤专业,在2001年10月,我毛遂自荐,拜丁锷为师,侍诊左右。丁锷精湛的...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丁锷教授
  • 怀念敬爱的父亲 恩师张琪教授

    怀念敬爱的父亲 恩师张琪教授

    2019年11月13日,我敬爱的父亲、恩师张琪教授因病逝世。送别父亲的悲伤与对父亲无尽的怀念交织在一起,几十年与父亲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情景历历在目。 慈父成师春风教 1983年,我在父亲的鼓励下考取了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现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内科专业硕士研究生,从师于父亲张琪教授。当时父亲已年过六旬,依旧投身于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中。3年的跟师学习,父亲广博的学识、敏锐的中医临床思维、超前的科研创新意识,以及循循善诱的教导,像一盏明灯照耀了我前进的道路。198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我留...

  • 万承奎教授 日常的养生护理保健

    万承奎教授 日常的养生护理保健

      对于每个人来说,健康都是最重要的。健康的好身体,与日常的护理保健是离不开的,而在养生方面,很多的名人都做得比较好,万承奎教授就是其中之一,他被誉为“青年人的良师益友”、“中老年人的健康卫士”。万承奎教授对于健康有着自己的理解,对于保健他有五句话的总结。   1个水果   每天要吃一个以上的新鲜水果。香蕉含有大量的钾,每100克香蕉含钾472毫克,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软化血管,预防动脉硬化,润肠通便。山楂是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每100克含1...

  • 精诚大医 针灸巨匠 缅怀针灸学家贺普仁教授

    精诚大医 针灸巨匠 缅怀针灸学家贺普仁教授

    国医大师贺普仁的离世,使中国针灸界失去了一位丰碑式的临床大家,北京中医药界失去了一位名师巨匠,北京中医医院失去了一面旆旃巨帜。 扎实的中医童子功 贺普仁教授,字师牛,号空水。1926年5月20日出生于河北省涞水县石圭村的农民家庭。自幼在家乡私塾习文,主要学习《三字经》《论语》《孟子》等中华经典。年少的贺普仁天资聪慧,酷爱读书,14岁离家赴京投身于北京负有盛名的中医师牛泽华门下为徒学习中医,自此走进中医学的大门。自入门为徒起,他在牛泽华老医生的教导下,立志成为救人病痛的良医。 贺普仁学徒...

  • 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毕生实践的“三通法”

    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毕生实践的“三通法”

    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离开我们已经1年了,但贺普仁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眼前。贺普仁教授开创并毕生实践的“三通法”则永远是我们学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宝贵财富。30多年前,在我初入针灸之门的时候,就有幸拜学于贺普仁门下,跟随贺普仁学习针灸期间,目睹了他对许多疑难杂症应用三通法获得神奇疗效的案例。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一对夫妇从芬兰带着自己患肿瘤的孩子来到中国找贺普仁看病。当贺普仁看到此患儿时,其左手切除了拇指、食指的部分长着一个鸡蛋大的肿块,表面血管明显可见,发硬疼痛,每天晚上睡觉前必须用止痛药水浸泡才...

  • 徐景藩教授 疏肝法歌

    徐景藩教授 疏肝法歌

    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 疏肝法歌括读 肝气郁滞疏肝法,中医特色历来明; 木能疏土土荣木,曲直条达肝之性。 受气于心脉贵通,木火刑金肺遭损; 乙癸联系利阴窍,六腑宜通肝相应; 开窍于目罢极本,情怀不畅乃其因。 疏肝达郁必理气,甘缓辛散早载文; 柴胡疏肝景岳方,四逆芎藭莎草根。 木香乌药郁金欢①,青陈延胡砂蔻仁; 橘叶与络蒺橼蝶②,丁檀沉降加金铃。 佛手茱萸瓜络枸③,八月麦芽百合灵④; 宽胸利膈有苏梗,纯良主中药性...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