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 第88页
-
脾肾两虚型痛经 江淑安经验方
处方:熟地20克,山药15克,山茱萸15克,人参10克,菟丝子10克,枸杞15克,白术15克,白芍15克,丹参20克,当归15克,鸡血藤30克,甘草6克。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分3次服,连服20剂为1疗程,连用2~3个疗程。 说明:经闭又称闭经或不月,是指女子超过18岁月经未来(原发性闭经)或来经后又中段三个月以上不来者(继发性闭经)。在临床上分虚证、实证两种,本方是专门针对虚证。如属继发性闭经,如每月月经来潮时而无经来,却出现乳房、少腹胀满者,可于方中加入桃仁10克,红花6克或三菱1...
-
升阳除湿健脾温肾 诊治带下病
杨某,32岁,工 人,1991年9月19日 初诊。 带下量多1年, 加重半年。自诉1年 来带下量多,质清稀, 色白,有臭味,伴阴痒。 结婚半年来阴痒加 重,带下绵绵,阴部清 冷,带下味腥。经期容 易感冒。平时腰膝酸 软,乏力,性欲淡漠,月 经周期不准,经水净 后下腹胀痛。末次月 经为1991年8月30 至9月4日。舌淡红, 苔薄白,脉细缓。 诊断:带下病。 辨证:脾肾亏虚。 治法:升阳除 湿,健脾温肾。 处方:党参15 克,白术10克,土茯 苓20克,陈皮6克, 苍耳子10克,川断10 克,川杜仲10克,...
-
调理脾胃治疗妇科疾病
赵瑞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岐黄学者。妇幼健康研究会中医药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咨询专家等。 女性生理功能依赖脾胃而成,病理机制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从脾胃论治妇科病,主要从脾胃与肝、肾的关系出发,阐述调脾胃十八字诀“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r...
-
国医大师阐述脾肺气虚而致的崩漏证
国医大师李振华是中医治脾胃 病大家,擅长运用脾胃学术思想治 疗各种疑难重病,现将李振华治疗 崩漏的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李老认为在病理机制上崩漏有 脾肺气虚、血热、血瘀、肾虚等四个 方面。但临床以脾肺气虚为多见,现 重点阐述脾肺气虚而致的崩漏证。 一、病因病机 本病之病机,脾虚失统是崩漏 发病之本,由于脾虚日久,或劳倦思 虑、饮食不节,脾虚血失统摄;甚至 脾虚及肺,肺气亦虚,中气下陷,脾 不统血,气不升摄,冲任不固,气虚 血脱发为崩漏。崩中可出现经血非 时暴下不止,大量出血,下血如冲; 漏下可见出血淋漓不断,血...
-
月经提前白带量多中医从脾论治方案
案一:赵某,女,40岁。自感白带量多来诊。刻诊: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午时感头重如裹,食欲不振,白带量多、清稀、无异味,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辨为脾虚湿盛之证,处以完带汤加减: 白术30克,苍术10克,陈皮30克,人参10克,甘草6克,车前子10克,柴胡6克,白芍10克,山药20克,荆芥穗10克,生姜3片,大枣3枚。3剂,水煎服,分早晚空腹温服。 一周后来诊,白带量减少,身体感觉好转,随将原方研末,每日早晚服用,后随诊,病人身体健康,白带正常。 案二:程某,女,30岁。自诉月经提前...
-
归脾汤加减治疗崩漏
患者贾某,女,17岁,2019年2月1日初诊。诉阴道不规则流血20余天。患者阴道不规则流血,在当地医院门诊检查均未见异常,今日来中医科求治。症见:阴道不规则流血20余天,月经量适中,色红,无血块,倦怠乏力,语声低微,口苦、口干,怕冷,饮食尚可,睡眠欠佳,多梦,小便略黄,大便成形,日1次。查体:形体偏瘦,面色萎黄,舌质红,苔薄黄,右脉沉细,左脉沉弱。 诊断:(心脾两虚证型)崩漏。 治则:健脾益气,养心安神,佐以止血。 方药: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当归5g,茯苓15g,远志1...
-
健脾法临证应用经血发崩漏
国医大师李振华从事中医临床70年、中医药高等教育60载,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笔者有幸聆听李振华学术讲座,拜读李振华医案、学术论文及医学专著等,整理李振华诊断治疗妇科病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期对促进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和学科建设有所贡献。 人体以脏腑、经络为本,以气血为用。脏腑、经络、气血的活动,男女基本相同。但是女性在脏器上有胞宫,在生理上有月经、胎孕、产育和哺乳等,这些与男性的不同点便构成了女性的生理特点。李振华认为妇女的生理特点概之为经、带、胎、产四者,均与脾胃密切相关,盖&ldquo...
-
王翠霞治疗肝郁脾虚型痛经经验
辽宁中医药大学:张欣欣 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翠霞 关键词 痛经;肝郁脾虚型;止痛汤;王翠霞 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指妇女在月经期或经期 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 厥,又称“经行腹痛”,常伴有腰部酸痛、恶心呕吐、手 足肢冷、汗出等全身不适症状 [1] 。根据病因不同,可分 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又称功能性痛经, 指无盆腔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痛经,占痛经 90% 以 上 [2] ,以青少年多见。其发生多与前列腺素合成与释 放异常、子宫收缩异常及神经、精神...
-
乳腺癌辨虚实阴阳 乳腺癌多发转移之痰瘀互结当以健脾为要
晚期乳腺癌指局部晚期和复发或转移性(Ⅳ期)乳腺癌,处于乳腺癌发展的特殊阶段。现代医学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主要依据肿瘤分子分型,选择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方案,其中位生存期为24~30个月。对于转移性乳腺癌,全国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林毅在强调养气血的同时,常从痰瘀论治,现介绍如下。 辨虚实阴阳 在乳腺癌的发展过程中,常以正气亏虚、冲任失调为本,气滞、痰瘀互结为标,并在病理因素长期影响和积累下由量变到质变,最终导致癌毒内生。内生毒邪常随经脉流窜,致五脏俱损。林毅认为,正气亏虚是癌毒流窜的先...
-
卵巢癌病机为肝脾肾功能失调推荐食疗
卵巢癌病机为肝脾肾功能失调,痰瘀阻于冲任督带,结聚胞宫。中医饮食调理原则为利湿解毒,养肝滋肾。 推荐食疗 5 小茴香猪肚汤 [组成]小茴香籽(炒)30克,大猪肚一个。 [用法]先将猪肚外翻,用细盐搓洗干净,然后将小茴香籽装入猪肚,最后用竹签或粗线缝上猪肚避免里面的药材漏出,和冷水一起放入砂锅,水开后,中小火炖约2小时,直至猪肚熟透。和盐调味食用,可把猪肚切小块分食。 [功效]散寒止痛,温肾养胃。 [适应]卵巢癌、子宫体癌等腹水胀满、脘腹隐痛、消瘦纳呆者。 小茴香性味...
-
张永康运用归脾汤治疗月经病经验探讨
张永康,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特需党支部书记、中医科主任,第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3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2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原明忠学术经验继承人。张永康主任师承吕仁和、肖承悰、侯振民教授,善治内科心肺疾病、发热、肿瘤、疑难病、老年病等,尤其对于妇科疾病治疗有丰富经验。 月经病是以月经期、量、色、质的异常改变为主症,或伴随月经周期或绝经前后出现明显症状的妇科常见病。中医治疗月经病理论完善,疗效显著。《妇人大全良方》指出:“故妇人病有三十六...
-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预防频复 疏肝健脾祛湿止带
岭南罗氏妇科论治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微 岭南罗氏妇科源自晚清,创始人罗棣华,对岭南温病颇有心得。第二代传人罗元恺幼承庭训,并得其父之指导与熏陶,后就读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从医60年,深入研究中医理论,精通中医各家学派,尊古而不泥古,融会贯通,善于创新,遣方用药,皆有定见。罗元恺较推崇张介宾、陈自明的学术观点,重视脾肾和气血,他认为肾藏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脾司运化,主升降,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先后天协调,气血旺盛,则人体健壮[1],开创了岭南罗氏妇科。罗氏传承三代,罗颂平有家传、师承与院...
-
周围神经损伤“五味异功散”稳健脾土徐徐收功
9岁男孩外伤后致右前臂正中神经、桡神经不全性损伤,右手腕、手指低垂,主动背伸功能缺失,握物不稳。治以电针、艾灸、推拿,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积极预防肌肉萎缩、肌腱挛缩。同时积极吸收西医的有效治疗,维生素B1、维生素B12改善营养神经,针对神经支配区域的功能锻炼,最后以“五味异功散”稳健脾土徐徐收功。 刘某,男,9岁零2月,学生,重庆渝北人。 2010年8月30日初诊。患者因“眠中跌仆致右前臂伸肌不全性瘫痪1月”就诊并收治入院。患儿平素体健。1月前睡...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中医“脾土”的关系
脊柱功能的正常运行与脾土相关 五行克中有用,如火之炎炽,得水克而成既济之功;金之顽钝,得火克而成锻炼之器;木之曲直,得金克而成削之材;土之旷墁,得木克而见发生之化;水之泛滥,得土克而成堤障之用。肾主骨生髓,属中医“水”系统,其功用的发挥与脾土具有相关性。《素问·痿论》云:“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宗筋的润养有赖太阴阳明,有赖脾胃。同理,宗筋的束骨功能亦有赖于脾胃。什么是束骨呢?束骨其实就是对骨属系统的约束或束缚。这就说明了...
-
头痛身困 祛风除湿健脾化痰法
祛风除湿、健脾化痰法 任某,女,23岁,学生,2010年8月1日。 患者外出之后,头痛身困,胸脘痞闷,纳呆,便溏,舌淡暗,苔白腻,脉濡滑。 证属:外感风湿,兼有痰浊。 治以:祛风除湿,健脾化痰。 处方: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苍术15克,厚朴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蔓荆子10克,藁本10克,甘草6克。3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二诊(8月4日):3剂头痛,胸闷大减,便已不溏。又取3剂,痊愈。 按:患者脾阳素弱,内蓄痰浊,外出之后,同气相求...
-
河南名医治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方
河南名医治溃疡性结肠炎(脾肾两虚)方 处方:当归、太子参、白芍、诃子肉、肉豆蔻各 18克,补骨脂25克,五味子、吴茱萸各12克,制附子6克,广木香、肉桂、炙甘草各5克,大枣5 枚。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温补脾肾,涩肠止泻。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属脾肾两虚型。临床表现为腹痛肠鸣,泻后痛减,以黎明为甚,每日3-4次,伴腰酸乏力,腹部及四肢不温,舌质淡稍胖,苔白,脉沉迟。 创方者:张东岳 河南名医治溃疡性结肠炎(肝脾不和)方 处方:炒白术、炒白芍、麦芽各20克,黄芪30 克,陈皮、防风、柴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