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胃 第168页

胃 第168页

  • 花椒姜汤治“空调胃”

    花椒姜汤治“空调胃”

    前段时间天气炎热,长时间吹着空调使我的胃受凉,出现了冷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经中医朋友介绍,这种情况俗称“空调胃”,可以喝碗姜椒暖胃汤来治疗。 方法:生姜、红糖各10克,花椒粉3克,同人锅中,加水500毫升,煎煮10分钟,一次喝完。生姜擅长发散外寒,又能温中止呕;花椒粉有温中止痛等功效;佐以温中暖胃的红糖,对“空调胃”非常有效。...

  • 消食健胃推介麦芽入汤

    消食健胃推介麦芽入汤

    麦芽,又叫大麦芽,是发酵了的大麦颖果,以色黄、粒大、饱满、芽完整者为佳,生用或炒用均可。从中医角度看,麦芽性甘,味微温,入脾胃经,为健胃消食药材,尤其能促进淀粉性食物的消化具有良好的行气消胀、和中下气等功效。中医认为,麦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食积不消、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脾胃虚弱、呕吐泄泻、乳胀不消等症状。除此之外,现代医学认为其有降血糖、降胆固醇、抗真菌等作用,临床上还可用于治疗急性肝炎及体足癣,颇具疗效。 最近中高考相继落幕,大学临近毕业季,学生们与亲戚朋友聚会欢庆,免不了放开肚皮大鱼大肉,暴饮暴食。一...

  • 石斛麦冬茶:益胃消食和中

    石斛麦冬茶:益胃消食和中

    石斛、麦冬、谷芽各10克。沸水浸泡,代茶饮。 功效:养阴清热、益胃生津,消食和中。适用于阴虚胃热,呕逆少食,咽干口渴,舌光少苔。...

  • 胃脘痛中医饮食调护

    胃脘痛中医饮食调护

    本病多由饮食、情志所伤,所以在治疗上应辨证求因,施治用药。根据疾病辨证分型,提出不同的饮食调护措施。 肝胃气滞 本型患者胃脘胀痛,饱闷不适,食后尤甚痛无定处,攻撑连胁,遇情志不遂则重。嗳气频作,矢气较舒,或有恶心呕吐、泛酸;苔薄白脉沉弦。治法:疏肝和中,清和胃气。此型患者的护理宜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宜用食疗处方:党参15-30克,柴胡6克,陈皮3克,黄米(大米炒至焦黄)50粒,加水4碗煎1碗半代茶饮。隔天1次,连服4-6天。若泛酸者可加乌贼骨,瓦楞子以敛酸,如挟食积中脘,纳呆、脘胀闷,苔厚可加神曲、山楂、麦芽之类以...

  • 益气养胃粥

    益气养胃粥

    益气牛奶粥:大米100克、牛奶500克。大米淘洗干净,加水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八九分熟时倒入牛:,奶搅匀,煮开即可。具有补津益气、养胃健脾的功效。适合气阴不足表现为气短、神疲、口干、乏津的胃病患者。 养胃佛手粥:佛手1.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将佛手煎汤去渣,再加入大米、冰糖同煮为粥。适应于生气之后所致的胃胀、胃痛的患者。 (曾维嘉)...

  • 开胃通乳 枸杞丝瓜

    开胃通乳 枸杞丝瓜

      主料丝瓜600克。   配料枸杞子20克。   调料姜,盐,料酒,淀粉。   制作丝瓜打皮切滚刀块,枸杞子水发,锅放底油,下姜片出香,放丝瓜,枸杞子,盐,料酒,翻炒断片,勾淀粉芡即可。   养生功效清热凉血,开胃通乳。   小贴士中医认为,丝瓜能清热,化痰,凉血,解毒,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汗不通、痈肿。...

  • 夏日的美味 让您的胃口好起来

    夏日的美味 让您的胃口好起来

    夏天新鲜瓜果丰富,应季应时的夏季蔬果是保证了暑热天的营养,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营养科叶琳主任介绍,夏日高温天,苦瓜、丝瓜、黄瓜、西瓜、西红柿、豆腐等豆制品都是适宜消暑的美食。本期为您推介几款清凉菜式,与您分享夏日的美味,让您的胃口好起来。 冰凉西瓜丁 西瓜是夏天必吃的消暑良品。西瓜甜美多汁,有良好的解渴作用,而且营养丰富,对于人体的健康有补充微量元素、各种营养成分、糖分和盐的作用,能起到利尿的作用。 原料:西瓜1000克,苹果50克,橘子50克,菠萝50克,荔枝20克,甜瓜30克 调料:冰糖50...

  • 椰肉杞子炖鸡 益肝肾补脾胃

    椰肉杞子炖鸡 益肝肾补脾胃

    椰子肉150克,枸杞子、黑枣各50克,母鸡肉200克,精盐、酱油、味精适量。先将椰子肉洗净,切成小块,榨汁备用,鸡肉切成小块。将鸡肉块、枸杞子、黑枣同入砂锅,倒入椰肉汁,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后改文火慢炖,待鸡熟烂后,调入精盐、酱油、味精即成。 功效:益肝肾、补脾胃。适用于肝胃气虚、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神疲体倦、面色无华、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心烦口渴、食欲不振等。...

  • 温补肝肾暖脾胃 肉桂鸡肝

    温补肝肾暖脾胃 肉桂鸡肝

      主料鸡肝300克。   配料肉桂5克。   调料盐,姜,葱,料酒。   制作将肉桂洗净,雄鸡肝洗净,切片,同放入砂锅内,加入葱、姜、盐、料酒、清水适量。将砂锅置盛有水的锅中,隔水炖至鸡肝熟即成。   养生功效温补肝肾,暖脾胃。   小贴士中医认为,鸡肝能补肝肾,治肝虚目暗、小儿疳积、妇人胎漏。肉桂能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脾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 消暑祛湿保护脾胃 薏米和芡实煮粥

    消暑祛湿保护脾胃 薏米和芡实煮粥

    近日雷雨天气增多,湿邪较重。桂林市中医医院内五科主任邓建华介绍,如果拿薏米和芡实煮粥吃,可以起到很好的消暑祛湿、保护脾胃的作用。 中医认为脾为湿土之脏,湿邪最易损伤脾胃,引起脾湿。脾胃主管饮食的消化、吸收和传输,如果脾的功能不好,水液代谢不出去,人的体质就会偏湿,显得虚胖。 一般来说,薏米有健脾清肺、祛湿浊的作用,芡实可以健脾补肾、止泻止遗。因此,将这两种食物按1:1的比例煮成粥喝,可以很好地祛湿邪、护脾胃。需要注意的是,有便秘、肾虚尿频等问题的人,不宜多吃。...

  • 乌贝田螺羹 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乌贝田螺羹 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乌贼骨30克,浙贝母10克,田螺肉150克,蜂蜜100克。将乌贼骨、浙贝母研成极细末;将田螺放清水中养3天,吐尽泥沙,捞出在沸水中煮 10分钟,去壳取净肉;将田螺肉放入砂锅,加水1000毫升,小火煨至烂熟,加乌贼骨、浙贝粉、蜂蜜调匀即成。 每次空腹吃下30~60毫升,早晚各1次,连吃3剂以上。 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者。用本方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患者30余例,大都连续吃3剂后获愈,而且极少复发者。 牛旭方...

  • 胃下垂的食疗

    胃下垂的食疗

    三味猪肚餐治胃下垂 取猪肚适量,黄芪30克,龙眼肉30克,砂仁5克,调料适量。将猪肚洗净,与黄芪、龙眼肉、砂仁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煮至烂熟,用调料调味,吃肉喝汤。每2~3日1剂,可治胃下垂。 龙眼鸡蛋治疗胃下垂 取龙眼肉(即桂圆)15克,鸡蛋1个。将鸡蛋打入碗内,不要搅散,蒸至蛋白凝固、蛋黄未熟时(一般2~3分钟),放入桂圆,再蒸10分钟即可,每日1次,可治疗胃下垂。 冰糖猪肉汤治胃酸过多 取猪瘦肉150~200克,冰糖适量。将猪肉切片加水300~350毫升,煮沸后加入冰糖再煮10分钟,晚上临睡前服食,每隔...

  • 健脾养胃食高粱

    健脾养胃食高粱

    1.高梁米粥:高梁米50克,冰糖适量。将高梁米煮为粥,加入冰糖再煮,溶化后温服。此粥可健脾益胃、生津止渴。 2.高梁螵蛸粥:高梁米100克,桑螵蛸10克。先将桑螵蛸用水煎熬3次,取药汁500毫升;然后将高梁米洗净,放入沙锅内加入桑螵蛸汁,置火上煮至高梁米熟烂时即成。此粥具有和胃健脾,益气消积的功效。 3.高梁猪肚粥:高梁米50克、莲子10克、猪肚100克。将高粱米(已去壳)炒至黄褐色有香味为止;把猪肚、莲子与高梁米一齐放入沙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至高梁米熟烂为止,加入少许食盐调味即可。此粥可健脾养胃。...

  • 清热止血开胃明目 鲜嫩槐花

    清热止血开胃明目 鲜嫩槐花

      主料鲜嫩槐花500克。   配料面粉150克。   调料盐、味精、老抽、醋、麻油、大蒜、红油、芝麻。   制作将鲜嫩槐花加入少许盐,味精,面粉拌匀。笼屉上铺上白纱布,把拌好的槐花撒在纱布上,上面再盖一层纱布,用旺火蒸熟,晾凉后放入盘内。将大蒜去皮,洗净捣茸加入盐、味精、熟芝麻、醋、麻油,红油兑成汁,浇在槐花上即可。   养生功效清热止血,开胃明目。...

  • 初冬暖胃药膳四款

    初冬暖胃药膳四款

    初冬许多虚寒怕冷体质的老人,稍不注意再受点风寒,就会出现胃寒胃痛的症状。此时可服用一些药食同源的温热食物做成的药膳,能有效缓解胃寒胃痛的症状。 1.桂皮红糖饮:桂皮5克,水煎去渣取汁,加入红糖10克,调匀热饮。功效:温胃散寒,可治疗胃部受寒所致的胃痛、胃胀等。 2.白胡椒红枣丸:取大枣10枚(去核),每个枣内放白胡椒5粒,上蒸锅蒸熟,然后捣烂制成绿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7—10丸。功效:温胃补血,可治疗胃寒疼痛。 3.果蔻乌鸡煲:乌骨鸡1只(大约500克),去除毛和内脏后洗净;将苹果、白豆蔻各5克,放人...

  • 小米清热解渴 健胃除湿

    小米清热解渴 健胃除湿

      小米富含维生素B1,营养价值较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米还富含色氨酸,通过代谢,能生成抑制中枢神经兴奋度、使人产生困倦感的5-羟色胺。5-羟色胺还可转化生成具有镇静和诱发睡眠作用的褪黑素。此外,小米含有大量淀粉,吃后易让人产生温饱感,促进胰岛素分泌,提高进入脑内的色氨酸数量,是不可多得的助眠食物。   小米味甘咸,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用小米煮粥,睡前服用,易使人安然入睡。《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小米做成粥后容易消化,有...

  • 饮食配合防胃溃疡复发

    饮食配合防胃溃疡复发

    患胃溃疡时,患者的饮食配合对疾病的康复非常重要。很多病人就是没有掌握好饮食配合的规律,导致多次反复发病。 1.多咀嚼。吃饭要细嚼慢咽,避免急食。咀嚼可以增加唾液分泌,而唾液又有中和胃酸的作用。 2.规律进餐。有规律地定时进餐十分重要。正常的1日3餐是适合一般患者的,但在发作的急性期内,每日进餐5~6 次,可以使胃酸的浓度降低。一旦症状得到控制,宜尽快改为正常的1日 3餐。 3.食物丰富。饮食要注意营养,不必规定特殊食谱。大麦、玉米、杂粮等对胃黏膜有营养作用,应鼓励患者食用。面条、馒头、菠菜、小白菜、肉类、豆浆、蛋类...

  • 槐花清热止血开胃明目

    槐花清热止血开胃明目

      主料鲜槐花400克。   配料脆炸粉,面粉,鸡蛋。   调料盐。   制作槐花摘去花蒂,洗净,放面糊中调匀,入温油炸酥即可。   养生功效清热止血,开胃明目。   小贴士槐花有清热、止血功用,治肠风便血、痔血、尿血、血淋、崩漏、衄血、赤白疾下、风热目赤、痈疽疮毒,并用于预防中风。...

  • 开胃消食药膳方

    开胃消食药膳方

    砂仁焖牛肚:开胃消食药膳方 [配方]牛肚250克,砂仁3克,红椒1只,姜、葱、盐各10克,酱油10毫升,湿淀粉20克,味精8克,白糖3克,花生油30毫升,清汤适量。 [制作] 1.将牛肚洗净,切片;砂仁洗净;姜、红椒切片;葱切段。 2.锅内放入花生油烧热,投入姜片、牛肚、砂仁炒香,加入清汤、盐、味精、白糖、酱油、红椒片、葱段用文火焖至汁浓,用湿淀粉勾芡即可。 [食法]每周2~3次。 [功效]具有消食开胃,行气化湿,温脾止泻,温胃止呕之功效。适用于脘腹胀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 冬菇焖火腿:开胃消食药膳方 [配...

  • 柠檬水 降压化痰开胃美容

    柠檬水 降压化痰开胃美容

    开胃:生津解暑开胃 柠檬果皮富含芳香挥发成分,可以生津解暑,开胃醒脾。夏季暑湿较重,很多人神疲乏力,长时间工作或学习之后往往胃口不佳,喝一杯柠檬泡水,清新酸爽的味道让人精神一振,更可以打开胃口。 美容:延缓衰老抑制色素沉着 柠檬中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柠檬酸,是高度碱性食品,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对促进肌肤新陈代谢、延缓衰老及抑制色素沉着等十分有效。 降压:预防心血管疾病 柠檬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P,能增强血管弹性和韧性,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

  • 胃阴虚证与胃热证鉴别

    胃阴虚证与胃热证鉴别

      定义   胃阴虚证:胃中阴液不足,虚热内生,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常见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和阴虚证候。   胃热证:胃中实火内炽,胃气失和,气血壅滞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常见胃脘灼痛,口渴,便秘和里热炽盛的证候。   病因   胃阴虚证:多因急性胃病,迁延不愈,伤津耗液,或热性病、温热病,耗津灼液,或吐、下后,阴液损失过多。或平素嗜食辛辣炙煿食品,劫夺胃阴,或精神忧郁,日久化火,肝火消耗胃液,或劳倦过度,耗伤气阴,则阴虚生内热。   胃热证:可由外感寒邪,或燥邪,入里化热,或情志不遂,气郁...

  • 《伤寒论》体现保胃气

    《伤寒论》体现保胃气

    《伤寒论》首开临证保胃气之先河,仲景在组方、煎药、服药、药后调护等环节中处处体现保胃气的原则,为后世脾胃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保胃气思想始终贯穿于整个中医学术思想之中。胃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胃气是指人之正气,狭义的胃气是指脾胃的生理功能。本文所谈胃气指狭义的胃气,亦即脾胃的生理功能。   脾胃为“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素问·玉机真藏论》云:脾为“中央土,以灌四傍&rd...

  • 论脾胃 润燥相合 生化之源

    论脾胃 润燥相合 生化之源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与胃受纳转输、协调升降、温煦濡润,协同完成饮食吸收及精微输布,从而充养元气、化生气血、濡润脏腑四肢百骸,为“后天之本”,又称气血之源、升降之枢。《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云“元气之充足,皆有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故内伤脾胃,为百病之源。   世论脾胃者,肇于《黄帝内...

  • 健脾胃补中气 秋喝粥

    健脾胃补中气 秋喝粥

      古人云:“粥饮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粥具有适口、易消化、易吸收、生津益气的特点和功效。秋季,肠胃经历了夏天“肥吃肥喝”的“洗礼”,正到了休养生息的好时机。趁着瑟瑟秋风喝些粥,不仅健脾胃、补中气,而且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养生保健。   芝麻大米粥   将捣碎的芝麻与大米一同煮粥,或将芝麻炒熟研末,拌粥而食,可以润肝肺、去秋燥,对秋季中老年人易发的咳嗽、便秘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山芋粳米粥   山芋与粳米同煮成粥,秋季常喝,...

  • 学习《脾胃论》要有重点

    学习《脾胃论》要有重点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所著《脾胃论》在《内经》学术理论基础上,论述脾胃与元气关系、脾胃在人体气机升降中作用、脾胃对其他脏腑影响等内容,并阐明了脾胃在人体之重要作用,是李杲倡导脾胃学说之代表作,对后世影响较大。明代医家王肯堂、张介宾、李时珍等,均曾给予《脾胃论》较高评价,值得后学者认真学习研究。   李杲认为,脾胃乃元气之府,无所伤始能滋养元气;若伤脾胃之气,则元气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脾胃乃人体气机升降运动之枢纽,后天之本,气血之化源。“胃为水谷之海,饮食人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

  • 秋分养生保健 注意胃部的保暖

    秋分养生保健 注意胃部的保暖

    23日是“秋分”。俗话说,秋分之后,“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秋季气候干燥,不少人难以避免出现口干、皮肤干燥、呼吸道疾病甚至口腔溃疡及秋季腹泻等情况的发生,本季的养生保健特别要注意防止寒凉之气伤身,要记得及时添衣保暖,特别是注意胃部的保暖。 别忙着贴秋膘 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养生教研室主任、海南学院园国医馆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郭教礼教授介绍,现在生活条件好,营养供应充分,没有必要刻意进补。一般来说,无病就不需要进补。如果无病随意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伤...

  • 苦寒中药伤胃

    苦寒中药伤胃

      很多人认为中药副作用小,不管大病小病、头疼脑热,都会吃些中药。其实对于很多胃不好的人来说,盲目吃中药反而会诱发胃部不适。   平时常见的一些胃病,如慢性胃炎、胃下垂、胃溃疡等在中医上大多属于脾胃虚寒证,表现为腹部隐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大便稀不成形,这类人应服用温运脾阳、健胃和中的药物。平时生活中,胃不好的人可能会得其他疾病,如果不慎服错了药,可能让胃更受伤。      苦寒中药伤胃气   第一类伤胃气的药是苦寒类的中药,即味道较苦,属寒性的药物,如大黄、黄芩、冰片、黄连等,可能导致胃病复...

  • “河图”“洛书”与中医脾胃理论

    “河图”“洛书”与中医脾胃理论

    ——八卦源于阴阳概念一分为二,文王八卦源于天文历法,但它的“根”是《河图》 伏羲对日月星辰,季节气候,草木兴衰等等,有一番深入的观察。不过,这些观察并未为他理出所以然来。一天,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黄河中忽然跑出了“龙马”,也就是这一刻,他突然发现自己正处于一种强烈的精神震撼之中,深切地感到了自身与所膜拜的自然之间,出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和谐一致。他发现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一直观察万物自然的“意象”心得暗合,就这样...

  • 胃溃疡服药最佳时间

    胃溃疡服药最佳时间

    1.抗酸类药物:有单方和复方药物,如复方氢氧化铝、乐得胃等。这类药物主要中和胃酸及十二指肠酸度,因此服药时间宜在饭前半小时或饭后1—2小时服用。 2.抗胆碱类药:如颠茄浸膏片、普鲁本辛、阿托品等。这类药物主要是减少胃酸分泌,解除平滑肌痉挛,延长胃的排空时间,因此服药应在饭前15~30分钟最好。 3.胃黏膜保护剂:如胶体铋剂(枸橼酸铋钾)、硫糖铝、甘珀酸等。这类药物主要是保护胃黏膜,使其免受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刺激,从而促进溃疡的愈合,故应在饭前半小时和睡前半小时服药最佳。 4.抗胃泌素药物:如丙谷安。它的主...

  • 老人胃痛慎用阿托品

    老人胃痛慎用阿托品

    据有关调查显示,老年人因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及饮食和精神因素等原因,导致胃、肠痉挛而发生疼痛的并不少见,因此自购服用一些常用止痛药的老人也不少。但对于如何正确使用止痛药,或对其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导致原有疾病复发和加重的严重后果,许多老年人缺乏必要的认识和警惕。 常用的、效果肯定的解痉止痛药,如阿托品、颠茄、山莨菪碱、普鲁本辛等,属于同一类药物,均可迅速解除胃肠道痉挛,减轻疼痛。但这类以阿托品为代表的药物除了有解痉止痛作用外,还具有散大瞳孔使眼压升高的作用,这对青光眼病人不利,可以加重原有病...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