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 第431页

小 第431页

  • 小腿溃疡 据临床表现辨治方

    小腿溃疡 据临床表现辨治方

    小腿溃疡又称慢性小腿溃疡、静脉曲张性溃疡、郁积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属中医臁疮、裤口毒、裙边疮等范畴。本病多继发于下肢静脉曲张和丹毒等病。多因久站或负担重物,导致下肢脉络瘀滞不畅,加之湿热之邪下逼,气滞血瘀、瘀久化热、腐蚀皮肉而成溃疡。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四型辨治。 气滞血瘀型:局部瘙痒,皮肤粗糙,可见褐色斑,患处紫暗肿胀,或见青筋暴露,其形状如蚯蚓,或皮肤破损,有少量渗液;舌质黯或边有瘀点,苔白或薄黄,脉弦涩。治宜行气活血。 处方:忍冬藤20g,丹参、当归各15g,枳壳1...

  • 痛风病人饮食禁忌 简便廉效的小妙方

    痛风病人饮食禁忌 简便廉效的小妙方

    生活条件好了,海吃海喝的人多了,很多中年男性经常会突然出现关节红肿热痛,走路也不方便的情况,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是尿酸太高沉积在关节得了痛风,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简便廉效的小妙方 虽然西药对于痛风有较好的效果,但只能暂时缓解急性发作。清代有一个很有名的医家张秉成在《成方便读》中就有一首治疗痛风的名方四妙散,组成为黄柏、薏苡仁、苍术、怀牛膝,有清热利湿、舒筋补肾的功效。 黄柏清利下焦湿热,薏苡仁渗湿消肿,苍术芳香燥湿、醒脾,中医认为,肾主骨。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引热下行...

  • 腰椎间盘突出症 突出物大小不同治疗不同 做好预防

    腰椎间盘突出症 突出物大小不同治疗不同 做好预防

    张先生参加单位体检,做了腰部CT检查,报告显示腰椎间盘膨出(腰椎4~5间隙),他担心会不会压迫神经,于是专门到医院骨科进行咨询。医生告诉他,腰椎间盘膨出也属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范围,但如果没有临床症状的话,对体检发现腰椎间盘膨出不必过于担心和紧张。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归属于“腰痛病”“痹症”范畴,分为气滞血瘀、风寒湿痹、湿热阻络、肝肾亏虚等几个证型,以中医药综合疗法为主,效果良好。很多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十分熟悉,但对腰椎间盘膨出还比较陌生,其实两者之间还是有一...

  • 腰椎小关节紊乱 坐位脊柱旋转法 三搬法合下蹲法

    腰椎小关节紊乱 坐位脊柱旋转法 三搬法合下蹲法

    腰椎小关节紊乱又称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是骨伤科门诊的常见病,多见于青壮年。此病易由日常生活中旋转动作不协调引起,如猛然床上翻身、蹲位起立、猛然打喷嚏等,一般无明显外伤因素。由于腰椎小关节排列为冠状位,当腰椎屈伸或旋转时,滑膜被挤入关节面之间,故伸直位发生嵌顿。X线片可见腰椎曲度变直或棘突偏歪。症状为腰部僵硬,弯腰活动受限,坐卧困难,无坐骨神经痛症状,每需用手托扶腰部行走,检查下腰部可有压痛点。 《金匮翼》说“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由之。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令人卒痛,不能转...

  • 居家防疫情 小心颈腰椎

    居家防疫情 小心颈腰椎

    近日,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针灸科、推拿科不断有来电咨询颈腰椎疾病治疗方法。该院针灸推拿科主任医师王乐荣表示,针对当下大众居家隔离防疫情,绝大多数人都少出门、甚至不出门,整天待在家,玩电脑、看手机、看电视,因为姿势不对、时间太长,颈腰椎很容易受累,尤其原本就有颈腰椎疾病的人群,更容易诱发。 很多人都喜欢窝在沙发或者床上看电视,“葛优躺”看似舒服,却存在很多隐患。这样腰椎缺乏足够支撑,原有弧度被迫发生改变,骨盆向后倾斜,椎间盘受力增大,此时腰椎间盘所承受的负荷应该是正常坐姿的2倍、平躺姿...

  • 崴脚不是小毛病 防治须中西医结合

    崴脚不是小毛病 防治须中西医结合

    “我的脚踝这么长时间咋都不好?”家住银川市36岁的王女士,今天到中医院骨科就诊咨询,她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半年前,下楼梯时不慎踩空,扭伤左踝关节,当时在某医院骨科就诊,拍X线片排除骨折,诊断为踝关节扭伤(重度)。医生建议予高分子石膏托固定,但她认为只是伤筋就要打石膏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再说工作又忙,便拿了点药外涂,继续奔忙在工作岗位上。半年过去了,左踝关节却留下了后遗症,脚腕处时不时肿胀,行走不稳当,虽吃了不少药,也做过理疗,但没起多大作用,这让她很郁闷。 崴脚不是小毛病...

  • 小针刀配合推拿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病54例

    小针刀配合推拿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病54例

    膝关节骨性关节病( KOA) 是一种膝关节软骨 退行性病变和继发骨质增生的慢性膝关节疾病。 临床上,患者常以膝关节疼痛、压痛或活动受限 等症状就诊。其发病与年龄、肥胖、遗传及外伤 等因素有关,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老年女性的 发病率尤高,可能与老年妇女绝经后内分泌紊 乱,导致钙吸收、代谢紊乱,使部分关节骨量减 少或增生,常伴随关节软骨的修复重塑、软骨下 骨硬化以及软骨下骨囊肿和边缘骨赘形成 [1] 。 现代医学治疗 KOA 常采用药物和手术; 药物疗 法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但长期服用会出现 胃溃疡、胃出血、肝肾损害...

  • 健脾补肾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健脾补肾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临床表现以皮肤和黏膜的自发性紫癜或出血为主症。可见皮肤肌肉瘀斑点、鼻衄、齿衄等。血小板计数低于5×109/L,且形态异常。本病属中医“血证”、“癜证”、“虚劳”等范畴。中医学认为,久病必虚,而血在脉管内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与固摄,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以推动血液运行,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行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储藏调节血液功能失常,则血溢脉外而出血;《灵枢&middo...

  • 治心脑血管小验方

    治心脑血管小验方

    治高血压验方 鲜马兜铃根50克,糖适量,水煎服。桑寄生250克,糖适量,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夏枯草(叶茎)4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鲜山楂10个,打碎,加糖50克,水煎服。鸡冠花3个,红枣10枚,水煎服。杜仲35克、玄参25克,水煎服。(曹祈东) 预防中风复发小验方 将田七、红参(偏热者西洋参和红参各半)、丹参按1:1:2的比例,研成细末后混合服用,每次3克,每日两次。此方可长期服用,对预防复发有一定效果。 (黄燕) 毛细血管保健操 头枕在较硬的枕头上,身体仰卧于硬床...

  • 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 方用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

    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 方用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

    水肿在中医学的记载中具有较长的历史沿革。《黄帝内经》最早将水肿称为“水”。《灵枢·水胀》总结了水肿的症状:“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水肿称为“水气病”,并以表里上下为纲将水肿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型,根据五脏发病的机制及证候不同将水肿分为心水、肝水、肺水、脾水、肾水,并提出了“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的治疗原则,分经论治,效果显著...

  • 肝变“脏”中医推荐养肝小经方

    肝变“脏”中医推荐养肝小经方

    俗话说,养肝就是养命,肝不好,未老先倒!肝脏作为我们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也是身体里最强大、功能最多的器官。肝养好了,身体也就好了! 但是由于肝没有痛觉神经,在其病灶早期时,身体往往不会出现明显的疼痛,一些小症状让人忽视,使病情不断恶化,那么肝不好会有哪些症状呢? 提醒:肝不好的4个'怪象' 提醒:肝不好的人,清晨起床后会有4个'怪象' 1、尿黄如茶 因肝损伤后,人体内胆红素浓度过高,会随尿排出体外,引起尿液发黄的情况。这种情况与上火、喝水少引...

  • 小补肝汤治肝硬化肝性脑病

    小补肝汤治肝硬化肝性脑病

    何某,女,1948年7月7日出生。因“反复意识模糊五月”入院。有Ⅱ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史。5年前发现有肝硬化,2年前伴有腹水,长期服用利尿药治疗。2020年4月开始出现反复意识模糊,医院检查诊断为“肝性脑病”,多次住院用抗肝性脑病、保肝降酶治疗,症状虽可缓解,但停药即反复。此次出院后第3天出现意识模糊,呼之可应,但不能识人,小便失禁,恶心欲吐,大便尚调,纳眠尚可,舌暗红,苔少,见小横裂纹,脉稍弦。于9月14日来诊,予口服小补肝汤。 处方:桂枝30克,干姜15克...

  • 小续命汤在脑病治疗中的应用

    小续命汤在脑病治疗中的应用

      我们举个典型病例来说明小续命汤在脑病治疗中的应用。   患者秦某,男,35岁,山西人,平时高血压140~160/90~110mmHg,并有头痛、恶心等症,1999年1月28日因所牵毛驴受惊,头部着地面,突发神志不清,右半身不遂,左肢发抖,急送某院,查血压140/100mmHg,右侧瞳孔散大,意识不清,呼之不应,牙关紧闭,膝肘僵硬,四肢缩成背弓状,全身寒战,发抖。CT提示:基底节出血约20毫升,诊为脑破裂伤伴重度昏迷。   经专家会诊,施止血、脱水、抗炎、降颅压。每天大约输液2500毫升左右,吸氧、鼻...

  • 张大宁辨治肾小球性血尿经验

    张大宁辨治肾小球性血尿经验

    国医大师、天津市中医肾病研究所主任医师张大宁长期致力于中医肾病临床和科研,学贯中西,融汇古今,提出了“心-肾轴心系统学说”“肾虚血瘀论与补肾活血法”等理论。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其点拨,获益颇丰。现将其辨治肾小球性血尿的临证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病因病机 肾小球性血尿是指肾小球疾病引起的血尿,常见于急慢性肾小球性肾炎、IgA肾病等。本病缠绵反复,治疗比较困难,若迁延不愈,最终将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保护肾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 韦贵康内外兼施治胸椎小关节紊乱

    韦贵康内外兼施治胸椎小关节紊乱

    国医大师韦贵康是从事中医骨伤科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诊疗骨伤科疾病经验丰富,以手法治疗脊柱相关性疾病而著称。笔者有幸成为韦贵康的弟子,现将其诊治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经验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探病因:虚劳风邪为因 胸椎小关节紊乱属中医学“岔气”“背痛”“骨错缝”“筋出槽”等疾病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胸椎小关节紊乱由于外感风寒邪气、外伤、劳损以及肝肾亏虚等导致气滞血瘀,凝结于背部之筋骨,导致经络气血...

  • 丁樱:序贯辨治小儿肾病

    丁樱:序贯辨治小儿肾病

    小儿肾病的中医病机本质是阴阳失调,而形成阴阳失调的原因乃肾病本身标本虚实演变和壮火与少火相互作用,随着肾病本身标本虚实的演变和激素量的变化而呈现演变有序的阴阳失调变化,即呈现规律的阳虚水泛、阴虚火旺、气阴两亏和阳气虚弱的序贯演变。其治疗应根据患儿不同病程阶段,通过益气、养阴、温阳及活血、利水、清热等中药,配合激素不同剂量,序贯辨治,以平为期。 国医大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丁樱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儿科医、教、研工作54年,自20世纪80年代率先深研中医药治疗儿童肾脏风湿免疫性疾病,历经...

  • 血小板减少服归脾丸

    血小板减少服归脾丸

    血小板减少症在临床上很常见,该病大多数为慢性病,治疗方法不多且副反应大。临床实践证明,中成药归脾丸用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不仅有较好的疗效,且没有副作用。 归脾丸由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党参、当归、炙甘草、远志、木香等组成,有益气补血、养心健脾功效。可用于心脾两虚所致心悸、失眠、头晕、健忘;也可用于脾虚、脾不统血所致贫血,各种血液病之慢性出血。如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南昌市第三医院 副主任医师李钦俦...

  • 补脾摄血治血小板减少症

    补脾摄血治血小板减少症

    枸杞子、党参各15克,红枣10枚,鸡蛋2只。 将枸杞子、党参、红枣洗净,鸡蛋洗干净。同入锅中,加适量水,先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5分钟;取出鸡蛋剥除蛋壳,再煮30分钟。 佐餐食用,吃蛋饮汤。每日或隔日1次,连服7日。 此方有补脾摄血,益气养血之功效,适于治血小板减少症,证属脾不统血,症见皮下有出血点,精神不振,气短乏力,头昏心慌者。...

  • 心下悸用小青龙汤

    心下悸用小青龙汤

      笔者遇心下悸动而咳吐涎沫、不喜多饮者,每用苓桂术甘汤合干姜、细辛、五味子加减治疗,取效良好。读张璐所著《伤寒绪论》,见张璐笔下“心下悸”为小青龙汤适应证之一:“如水与表邪相合而咳,则干呕、发热而悸,小青龙汤。”在经文“干呕、发热而咳”中加一“悸”字。   见表证、发热用小青龙汤似好理解,而无明显表证见心下悸,则不易想到用小青龙汤。   《张氏医通》中载一案:“石顽治包山金孟珍,正月间忽咳吐清痰...

  • 刘尚义论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因

    刘尚义论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因

    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以患侧髋关节钝痛或隐痛、大腿或臀部的肌肉萎缩进而发展为髋关节活动受限、无力甚至跛行为临床表现。缺乏明显的特异性临床表现是该病早期易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目前西医对该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临床效果仍差强人意。中医学无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可将其归属于“骨蚀”“骨痹”等范畴。 国医大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刘尚义行医数十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原因具有独到见解,现...

  • 小儿泌尿系感染急则治标清热为先 迁延不愈益气清热

    小儿泌尿系感染急则治标清热为先 迁延不愈益气清热

    全国名中医刘宝厚是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肾脏病临床工作,在多种肾脏病的治疗上有独特的经验,疗效显著。刘宝厚临床诊治小儿泌尿系感染方法严谨,今总结于此,供同道参证。 急则治标清热为先 刘宝厚认为本病属于中医“淋证”“腰痛”“下焦湿热”等范畴,是因感受湿热之邪,湿热下注,侵犯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所致,治宜清热解毒、利湿通淋,自拟清热通淋汤治之。基本方药:金银花15g,龙葵15g,石韦15g,地榆15g,半枝莲10...

  • 小小按摩可治神经性失眠症

    小小按摩可治神经性失眠症

    不少人都在为失眠而苦恼,其实做个小小的按摩动作便可治神经性失眠症,大家不妨用下列方法试一试。 每天睡觉前,用双手的大拇指,对准耳后正中间处(颅息—锲脉之间)的一道经络,按摩大约1分钟左右,就会出现轻松感。紧接着,用右手的中指放到尾骨处,上下来回轻轻按摩,自感脑后、小腿、肚子有热的感觉,再逐步加快,越热越好,要注意不要让皮肤擦破,时间为1分钟1次,反复几次后就会出现困意,此时慢慢闭上眼睛,可进入梦乡,一般失眠患者坚持3个月会有明显好转,严重者半年方可治愈。 浏阳市中医医院康复科 治疗师郭曲...

  • 胃脘胀满小建中汤配伍治疗

    胃脘胀满小建中汤配伍治疗

      小建中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是由“群方之魁”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变化而来,因其功能建立中焦脾胃之气,故名“建中”。正如《伤寒溯源集》所说:“建中者,建立中焦之脾土也。”仲景运用小建中汤,见于“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宜治以小建中汤”,以及“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者,小建中汤主之...

  • 治小儿痢疾推摩捏脊通经

    治小儿痢疾推摩捏脊通经

      魏某,男,2岁半。   就诊日期:2011年7月28日。   痢疾,间断发作一月余,一日四、五次不等,便中带有脓血,便前腹痛,一直口服西药头孢、黄连素、思密达等无效,面色泛青,舌苔花剥,脉细滑,属于湿热痢,宜健脾祛湿。   治疗方法   推五指经,运八卦,运土入水,推三关,捏脊通经。   治疗过程   1.推摩十指指腹各250~300次,从左手到右手,推完后手指指腹泛出少许湿汗。   2.再次从大鱼际推摩至小鱼际50次,运土入水。   3.运八卦,逆时针50圈,顺时针25圈,...

  • 治中焦的小儿胃脘痛

    治中焦的小儿胃脘痛

      组成党参5g,法半夏10g,生姜3片,蒲公英10g,甘草6g,黄连3g,红枣2枚。   功能益气健脾,降逆和胃,调理气机。   主治脾胃虚弱,升降失常,寒热互结于中焦的小儿胃脘痛。   用法每日1剂,饭前服用。   方解方中法半夏、生姜性温味辛,辛可立散,温可祛寒,故能散寒开结,降逆和胃,助脾胃健运。蒲公英、黄连,性寒味苦,寒可清热,苦则降逆,故能清热燥湿降逆消痞,并能抑制和杀灭幽门螺杆菌。党参、红枣、甘草,甘温补脾,益气运脾。诸药共奏辛开苦降,寒温互补,降逆消痞,调畅气机,康复脾胃功能之功...

  • 小满节气养生 小满吃什么

    小满节气养生 小满吃什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如若贪凉卧睡必将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

  • 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方

    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方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于中医的“腹痛”、“瘰疬”范畴。患儿以3~8岁最常见。小儿多表现为腹痛反复发作,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多发肿大淋巴结。严重影响小儿的正常发育。其病机主要是毒壅气滞,湿热交阻,不通则痛。   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儿科专家崔文成主任医师以解毒燥湿、清热散结为治法,对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之消瘰丸和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之消瘰丸进行继承、发展和创新,研制出了消瘰止痛颗粒,用于临床,共治疗2000多例,均有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1典型病例。...

  • 中医治泄泻“利小便实大便”

    中医治泄泻“利小便实大便”

      “利小便实大便”是中医治疗泄泻的一种常用方法,即通过疏利小便而使大便成形的方法,又叫“开支河”或“分消走泄”。其理论来源于张仲景《伤寒论》第159条:“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及《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下利气者,当利小便。”晋代王叔和亦在《脉经》提出:“溏泻,宜服水银丸,针关元,利小便。”...

  • 治疗小儿体弱长期慢性咳嗽

    治疗小儿体弱长期慢性咳嗽

    取鲜活鲫鱼150克,去肚杂洗净,加适量猪油、盐调味,水煮熟,再加葱白1根、生姜1片、鲜薄荷20克,水沸即可,喝汤吃肉。 每天1剂,连服3~5天。 本方有扶正祛邪、疏风散寒、健脾止咳之功,用以治疗小儿体弱长期慢性咳嗽。...

  • 小心药物性胃病

    小心药物性胃病

    秦先生是个“老胃病”,这天因牙痛吃了几片止痛药,谁知引发了大出血.又是吐血.又是拉血便。人一下子就休克过去了,幸好家人及时叫来急救车,把他送到了医院才得以救治好转。临床显示,由药物引发的包括胃溃疡在内的药物性胃病病例并不少见。由药物引起胃的不良反应,约占药物性副作用的1/3。许多口服药物均可引起胃部不适,即便是某些非口服的药物,亦可引起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胃部不适。药物性胃病表现出来的症状.因用药种类、剂量,以及是否联用有刺激性药等而有所不同。主要是胃部受刺激、胃黏膜屏障遭受不同程度损害所...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