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 第430页

小 第430页

  • 小腿抽筋为“挛急症”中药验方治疗

    小腿抽筋为“挛急症”中药验方治疗

    中医称小腿抽筋为“挛急症”,认为其发生多为人体经络、气血不畅或吸收不良所致。早在汉代的《伤寒论》中29条记载有脚挛急。临床实践证明,采用中药验方治疗小腿抽筋,疗效较好。 方一:白芍30克,桂枝6克,川木瓜10克,甘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服药3~5剂可愈。 方二:白芍40克,甘草20克,加水煎成汤剂,隔日1剂,频频服下。一般服药2剂可愈。 方三:木瓜30克,桑枝15克,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先将木瓜、桑枝加适量水煎煮后去渣留汁、薏苡仁粳米...

  • 气阴两虚的各类肾病,顽固性血尿,肾小球肾炎 金水同治主治方

    气阴两虚的各类肾病,顽固性血尿,肾小球肾炎 金水同治主治方

    四川名医张玉龙对《黄帝内经》、仲景学说及玄府理论有较深入的研究。他擅长经方治病,为IgA肾病的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他自拟金水宁络丸,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 组成:炙黄芪150g,生晒参80g,熟地黄150g,紫河车150g,山萸肉60g,山药60g,茯苓60g,泽泻60g,丹皮60g,枸杞60g,沙苑子60g,女贞子100g,旱莲草60g,小蓟60g。 用法:上药依古炮制后研末,炼蜜为丸(合有糖尿病患者宜水泛为丸)。每丸重9~10g(含原生药4~5g),每服1丸,日3次。用药期间慎风寒,低...

  • 小便不利案八正散加减治之

    小便不利案八正散加减治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从中医学取类比象的角度出发,人体亦可法于天地,区分清浊。清阳出于上,多指具有轻扬、上浮性质的物质;浊阴出于下,与质沉、下趋的物质相关。清浊阴阳虽时有上下运行交感,但不离其本位。若清阳久居于下,浊阴常泛于上,则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气机升降进行调理,使清升浊降,则疾病自愈。升清降浊法是中医学中重要的治疗法则之一,目前研究中广泛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慢性肾功能衰竭、肥胖、脂溢性脱发、脑血管病、肠易激综合征、痤疮、...

  • 李杲妙用黄柏利小便

    李杲妙用黄柏利小便

    相传金元年间,长安有一个叫王善夫的富商,小便不通以后,大腹便便,肚子坚硬如磐石,壅塞之极,导致双腿凸出,腿脚肿胀的破裂出黄水,吃不下也睡不着,苦不堪言。 王善夫的病久治不愈,他找到李杲(又名李东垣,中医“脾胃学说”创始人、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求治。李杲详钿询问病因和其他医生所用处方,想到《素问》“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的提法,推断王善夫小便不通是体内阴阳(寒热)不平衡所致。...

  • 小便夹泡沫,膜性肾病,昆仙胶囊中药

    小便夹泡沫,膜性肾病,昆仙胶囊中药

    陈某某,女,64岁,2012年12月13日,因“发现小便夹泡沫2月余”初次来就诊。 四诊:神清,精神疲倦,口苦,腰酸腰痛,腹胀,双下肢少许浮肿,纳眠可,小便夹泡沫,大便干结。舌淡暗,苔微黄,脉细。黄春林主任接诊后,辩证为脾肾两虚,湿热壅盛治则:标本兼治;治法:补脾益肾,清热利湿化瘀。 方药:太子参20g茯神20g 山药(淮山)20g旱莲草(墨旱莲)15g女贞子(盐女贞)15g菟丝子(盐菟丝)15g杜仲(盐杜仲)25g芡实(茨实)30炒薏苡仁(炒苡)50g 藿香(广藿香...

  • 李世杰教授治疗小便频数 运用桑螵蛸散经验

    李世杰教授治疗小便频数 运用桑螵蛸散经验

    李世杰教授, 从事中医肿瘤临床、 教学研究 30 余 载。临床运用桑螵蛸散加减治疗小便频数, 取得满意 疗效。笔者有幸跟随临诊, 现将李世杰教授治疗小便 频数经验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 小便频数是排尿次数增多, 时欲小便的症状。小 便的产生依赖于津液的正常生成、 输布和排泄, 而这 一过程涉及多个脏腑的生理功能 [1] 。 《素问 ·经脉别 论》 对此有简要的概括: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 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四 布, 五经并行&rdquo...

  • 小便频数半月余 补气血治淋证处方

    小便频数半月余 补气血治淋证处方

    医案:行气利尿,补气血治淋证   张某,女,47岁,于2014年5月19日初诊。   主诉:小便频数半月余。半月前与家人争吵后出现尿频,白昼1天8~10次,每晚3~4次,尿清量少,无尿急、尿痛,尿后似尽未尽,少腹胀痛,曾于2014年2月15日因子宫内膜肥厚行刮宫术,1月前又因崩漏住院治疗好转出院。就诊时面色萎黄,神情欠佳,常自感体虚乏力,舌淡苔薄少津,脉沉弦细。郭诚杰辨证为淋证,属肝郁气滞兼气血两虚。以疏肝利尿,补气养血为治则。予四逆散加减。   处方:柴胡10克,枳壳15克,白芍15...

  • 肾脏里长了“石头”小验方

    肾脏里长了“石头”小验方

    肾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顾名思义,肾结石就是肾脏里面长了“石头”。在泌尿系统的各个器官中,肾脏通常是结石形成的主要部位。肾结石的发病原因有很多,主要与遗传性因素、代谢性因素、感染性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解剖因素、药物因素等有关。肾结石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有时候肾结石可能会堵塞尿路,阻碍尿液的排出,造成疼痛、肾积水,因此,积极有效地治疗肾结石十分重要。 眼下,天气炎热,人们大量出汗,排尿减少,很容易到导致肾结石的发生。肾结石属于中医的“血淋”和&...

  • 主治肾小球肾炎 肾功能衰竭 中医方

    主治肾小球肾炎 肾功能衰竭 中医方

    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 上,取黄芪、黄精各30克,穿山 甲15克,丁香、肉桂、大黄、土鳖 虫各10克,甘遂8克。以上诸药 共研成粉,用时取适量,配以生 姜汁、大蒜液各适量,调成糊状, 外敷双肾俞穴(腰部第2腰椎棘 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涌泉穴 (足心)及神阙穴(肚脐),胶布固 定,每晚睡时敷,晨起去除,1个 月为1个疗程,疗程间停用1 周,一般治疗3个疗程。 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 尿毒症是肾功能衰竭的终末阶段,临床上对于尿毒症患者最有效的治疗...

  • 古方通关法外治小便不通

    古方通关法外治小便不通

    古方通关法外治小便不通,本出自孙德润氏的《医学汇海》卷十四,其通关散配方:白矾、生白盐各7.5克。上药共研细末调匀,以纸圈围脐,填药在内,滴冷水药上,小便即通。 案一 沈阳有一老人石某,于1980年初患小便不通,情势紧急,当地中西医院,用导尿法及八正散均无疗效,后经某院诊断为前列腺肥大,建议手术治疗。因考虑石某年老,恐不胜负担,即来北京治疗。住某院观察一周后,认为前诊正确,仍须手术;当前之计,插管导尿,乃应急耳。 诊得六脉尚均和,略有大意,现唯排尿不得为急耳。即谋诸验方,择孙德润氏的《...

  • 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中药处方

    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中药处方

    初诊:2008年01月07日 姓名:谭某某 性别:女 年龄:28 主诉:肉眼血尿1年余 2007-12-15在广州市中医院治疗,行肾穿示局灶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现小便仍呈肉眼血 尿,或呈茶色,面色痿黄,稍头晕眼花,无心慌胸闷。 西医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局灶性增生性) 贫血查因? 慢性胃炎 双膝关节退行性变 中医诊断:尿血 处理: 西药处方: 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益 1万u/qw/h 1支 通脉口服液[10ml*6] 2支/tid/14天/po...

  • IgA肾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治则治法中医方药

    IgA肾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治则治法中医方药

    IgA肾病(IgAN)是一类肾小球系膜区以IgA弥漫性沉积为特征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最为常见的一类肾小球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西医对IgA肾病的治疗主要以RAS阻断剂、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但对少量蛋白尿(<1g/d)效果不尽如意。国医大师郑新用中药治疗IgA肾病蛋白尿效果显著,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IgA肾病以蛋白尿、血尿、血压升高、腰痛、肾功能损伤为主要表现,属中医“膏淋”“尿血”“血淋&rdqu...

  • 小青龙汤治疗下肢水肿案一则

    小青龙汤治疗下肢水肿案一则

    宋某,女34岁,2020年7月初诊。诉下肢水肿一月余。每逢下午下肢水肿,恶寒,下肢肿胀发紧,上肢亦肿胀,但是不明显,恶寒明显,身体困重,懒惰嗜睡,饮食二便正常,烦躁,口稍渴,但不想喝水,舌淡红苔水滑,脉浮弦有力。方药:生麻黄10g,桂枝15g,生白芍15g,炙甘草10g,干姜15g,细辛3g,五味子6g,清半夏12g。7服,日1服,水煎温服,日分2次服。早中服,天黑不服。 此患者拿药之后并未复诊,后带其母亲看病,询问得知7服药吃完已愈。 案:此患者是个典型的溢饮。她的水肿并不是阳虚水饮不化的状态...

  • 千金苇茎汤合小承气汤治肾结石疼痛案

    千金苇茎汤合小承气汤治肾结石疼痛案

    患者,男,47岁。于2015年8月9日初诊。 患者三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腹部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休息后未能缓解,遂在家属陪同下来医院就诊。刻下:腰腹部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发热,痛苦面容,面色黧黑,纳差,小便黄、淋漓涩痛,大便干,舌苔厚腻,脉弦实有力。因患者病情较重,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3.58×109/L,中性粒细胞11.28×109/L;腹部彩超:弥漫性肝病变,多考虑脂肪肝;右肾积水并右侧输尿管上段扩张,不排外中下段梗阻,餐后胆囊;生化:尿素7.6毫摩/升,肌酐153微摩尔...

  • 食疗调理老人小便不利

    食疗调理老人小便不利

    引起老年人排尿困难的病因 很多,但有一些排尿困难通过检 查往往查不出确切病因,找不到 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此类排尿困 难可以通过中医调治。 中医所说的排尿困难一般是 指每次排尿量少,尿线变细或点 滴而出,以至无尿,中医把这类病 症统称为“癃闭”。 中医认为癃闭有虚、实之分。 实证多因湿热、气滞、瘀血等影响 膀胱气化;虚证多因中气、肾阳亏 虚而膀胱气化不行。以下食疗方 可供有排尿困难的老年患者参考 选用。 一、三豆饭白扁豆、赤小 豆、黑豆各0.1公斤,粳米0.5公 斤,调味品适量。先将白扁...

  • 提壶揭盖法治小便不通

    提壶揭盖法治小便不通

    尚某,男,70岁。2013年11月3日初诊。 患者十年前曾在某医院检查为“前列腺肥大”。五天前因劳累而失眠,三天前开始小便不通,自服“前列康”“左氧氟沙星”,效果不佳。经人介绍遂来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吴玉泓教授门诊处治疗。 刻下症见小便不通,伴咳嗽、咳清稀样痰,下肢浮肿,失眠,纳可,大便正常,面色黧黑,舌淡青,脉弦。此为寒饮伏肺,膀胱气化失常所致,法当温肺化饮,降气通腑,方拟小青龙汤加减。 处方:麻黄10克,桂枝1...

  • 浮肿肾小球肾炎 麻黄附子细辛汤化裁

    浮肿肾小球肾炎 麻黄附子细辛汤化裁

    初诊: 2010年09月10日 名字:江某某 性别:男 年纪:33岁 地址:增城市增口街 出生日期:1977-8-1 主诉:浮肿13天。 病史及查看:13天前不小心感寒,发冷发热,次日浮肿,尤以上眼睑为著,食欲不振,小便削减,病况逐步加剧。现全身浮肿,头痛,腹胀,乏力,时有咳嗽,吐白色痰,舌体胖大、色淡苔白滑润,脉弦缓。 西医确诊:肾小球肾炎 中医确诊:水肿(风寒犯肺) 辩证:风寒犯肺,肺失肃降,不能通调水...

  • 小便不利 喝杜仲鹌鹑汤

    小便不利 喝杜仲鹌鹑汤

    小便不利,喝杜仲鹌鹑汤 小便不利是指小便的次数、量、颜色、气味及解便感觉等方面异于平常的一种症状,其基本病机是肾与膀胱气化失常和津液代谢失常。因此,小便变化不仅是肾与膀胱病变的主要症状,也是观察体内津液盈亏及病情顺逆的指征。《景岳全书》:“小便不通是为癃闭,此最危最急证也。水道不通,则上侵脾胃而为胀,外侵肌肉而为肿,泛及中焦则为呕,再及上焦则为喘,数日不通则奔迫难堪,必致危殆。”此文说明小便不通的危害性。 小便不利按中医证型可分为: 1 肾气虚弱型 小便不通或...

  • 浅议小儿“肾常虚”

    浅议小儿“肾常虚”

    “肾常虚”之说,始见于万全《育婴家秘》。万氏根据钱氏“五脏虚实证治”理论,进一步归纳为:“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热为火同肝论,娇肺遭伤不易愈。”其五脏“三不足两有余”思想,正是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高度概括。肾为先天之本,内寄元阴元阳,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肾常虚”理论对指导儿科临床有着重要意义。 1“肾常虚”理论渊源 《素问&m...

    精品偏方 2024-03-08 15 0 小儿
  • 四川名医治小便频数经验

    四川名医治小便频数经验

    李世杰教授,从事中医肿瘤临 床、教学研究30余载。临床运用中 药治疗小便频数,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李世杰教授治疗小便频数经 验介绍如下。 小便频数是指排尿次数增多, 时欲小便的症状。小便的产生依赖 于津液的正常生成、输布和排泄, 而这一过程涉及多个脏腑的生理 功能。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过 程,是诸多脏腑相互协调、密切配 合而完成的,其中尤以脾、肺、肾三 脏的综合调节为首要。李教授认 为,小便频数分新病与久病,新病 小便频数,尿急、尿痛、小便短赤 者,多乃湿热蕴结膀胱,膀胱失约 所致,治宜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久...

  • 成肇仁治疗小便不利经验

    成肇仁治疗小便不利经验

    湖北中医药大学成肇仁教授临床50年,擅用经方、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病,多取得满意疗效。现选取成肇仁治疗小便不利经验,以飨同道。 小便不利在古籍中又被称为“泾溲不利”“小便难”“关门不利”“癃闭”等,在现代医学中泛指小便量少、排尿困难及小便完全闭塞不通等情况。《卫生宝鉴》曰:“小便不利有三,不可一概而论。若津液偏渗于肠胃,大便泄泻而小便涩少,一也,亦分利而已。若热博于下焦津液,则热湿而不行,二也,必渗泄...

  • 针罐灸佐治慢性肾小球肾炎

    针罐灸佐治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指各种复杂病因引起的一组起病较隐匿、病程较长的肾脏炎症综合征。临床多表现为腰酸、乏力、口干、水肿、无症状的蛋白尿、镜下血尿为主,有些患者可伴高血压和(或)氮质血症及进行性加重的肾功能损害等症状。以20到40岁年龄段的人群比较多见。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因病机 慢性肾小球肾炎当属中医“水肿”“腰痛”“血尿”“虚劳”等范畴。《素向·水热穴论》关于水肿形成的论述为:&...

  • 肾周炎发热方药 五苓散小柴胡汤

    肾周炎发热方药 五苓散小柴胡汤

    任某,男,30岁。2019年8月3日来诊。诉发热20天。患者于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5℃之间,在他院确诊为“泌尿系感染”,经治后效果不佳,遂转诊至北京佑安医院,2019年8月2日查:类风湿因子、抗链O、布氏杆菌测定、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尿培养及细菌、真菌、抗酸杆菌涂片均正常。予以抗感染治疗,补钾对症处理,但体温不降。随于次日就诊我处寻求中医治疗。 刻下: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5℃,午后为重,纳差,时有呕恶感,口...

  • 小便短赤饮竹叶水

    小便短赤饮竹叶水

    小便短赤是一个中医名词,指 小便每次量少,颜色深黄,甚至带有 红色,部分人还合并尿频、尿急、尿 痛、尿血等症状。中医辨证为膀胱湿 热者,用淡竹叶治疗效果较好。 具体方法:淡竹叶2克,洗净放 人杯中,倒开水浸焖泡数分钟服用。 淡竹叶(药店有售),味甘、淡, 性寒。在临床上有清热泻火、利尿通 淋之功效。对于小便短赤、膀胱内热 的病人,可以用淡竹叶泡水,达到清 热泻火、利尿的作用。此外,无实火、 无湿热者建议慎服,体虚有寒者则 禁服淡竹叶水。 孙海飞...

  • 颈椎病家庭调护小妙招

    颈椎病家庭调护小妙招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因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所为。其主要症状为颈肩臂疼痛、麻木,部分患者出现头晕、耳鸣、视物模糊、心悸、行走不稳、握力减弱和肌肉萎缩。颈椎病的发生与日常的工作、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颈椎病除急性发作,恶心呕吐,眩晕较剧烈需住院治疗外,一般都在家中治疗康复,同时日常工作生活时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劳逸结合:长期从事案头工作的人应注意工间休息和活动,消除局部肌肉疲劳,预防和缓解颈椎的劳损。 良好的姿势是预防颈椎病的有效办法,常言说“...

  • 基于频数分析阎小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用药规律

    基于频数分析阎小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用药规律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是一 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 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 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强直 [1 ] 。本病目 前尚无根治办法,非甾体抗炎药及免疫抑制剂对 控制病情、缓解脊柱受累及外周关节骨质破坏等 方面疗效不令人满意,生物制剂疗效确切,但其 价格昂贵,且停药后易复发。即使经过治疗,许 多患者仍因关节变形、脊柱强直、生活质量降低 而致残,死亡率明显增加 [2- 3 ] ,因此,进一步深入 研究 AS 的中医药治...

  • 预防腰痛病从小事做起

    预防腰痛病从小事做起

    20岁的李女士最近总感觉腰痛,时有左腿麻木不适的现象,严重影响生活工作,于是前往医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年纪轻轻就“腰突”,这让李女士百思不得其解。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刘培俊解释,导致李女士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极有可能和她长期伏案工作以及过度使用空调导致腰部受凉有关。刘培俊提醒,平日里预防腰痛,需要从生活点滴做起,只要注意防护,坚持适当的功能锻炼,就能有效地改善症状,远离腰痛病的发生。 工作姿势要正确 不少白领坐在电脑前伏案工作,习惯性弓背...

  • 揉小腿后面正中的承山穴缓解腰部的疼痛

    揉小腿后面正中的承山穴缓解腰部的疼痛

    在日常生活中,腰部过于疲劳时,如果再以不正确的姿势搬运重物,容易“闪”到腰,造成损伤,通常伴有剧烈的疼痛,这时候再去刺激腰部穴位可能会痛上加痛,对此,中医专家推荐试一试中医“以远治近”点穴疗法,按揉小腿后面正中的承山穴,从而缓解腰部的疼痛。   方法一 采取双手抱膝的姿势,左右手的拇指重叠置于承山穴之上,来做指压。如果有力量不足的感觉时,可立起手指来做按压。时间大约为5分钟。   方法二 仰卧位,用一只脚的拇指置于另一条腿的承山穴之下,用力按压。...

  • 艾叶泡脚功非小补 祛除颈肩腰腿痛

    艾叶泡脚功非小补 祛除颈肩腰腿痛

    艾草,纯阳之物,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成艾条供艾灸用。 祛除颈肩腰腿痛 气候寒凉的时节,很多艾友的老毛病——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膝关节炎,还有老寒腿都会时不时的冒出来。这时很多人会随意吃点止痛药。 其实很多人都不懂:一吃就好的止痛片,副作用就大了去了。想要止痛,告诉大家一个超简单的方法: 艾叶 + 酒 材料:艾叶60克、生姜15克、生...

  • 天气闷热 小心风湿

    天气闷热 小心风湿

    今天进入大暑节气,一年中最热的时令就来了。大家普遍认为,夏天那么热,主要是患中暑、热伤风一类的病,患风湿病的应该不多。但夏天患风湿病还真不少,原有风湿病,夏季加重的更多见,那夏季应该怎么预防风湿病呢? 什么是风湿病? 风湿病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 中医称“痹病”或“痹证”,是由于不同病因引起的,影响到运动系统(骨、关节、肌肉、肌腱、滑囊、筋膜、韧带及神经、血管等)表现为慢性疼痛和(或)肿胀、畸形、功能障碍,感觉异常等症状的一大类疾病。 所...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