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针灸 第7页

针灸 第7页

  • 脑病针灸部与传统中医

    脑病针灸部与传统中医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针灸部在多年从事脑血管病治疗过程中,通过中西医专家的优势互补,成功地将现代医学先进的诊断、急救、药物治疗与几代中医专家的经验加以总结,在中西医结合防病治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该院针灸部始建于1964年,其间先后有多位天津市名中医专家在此工作,后与脑内、外科强强联合形成中医特色诊疗为主、中西医结合优势明显的专科脑病针灸部。   科室始终坚持临床与基础研究并重,重视发展学科特色和优势,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不断提高临床能力与实践技能,经过几代中医脑血管病专家不断开拓进取,现已...

  • 追记一代针灸大师邵经明

    追记一代针灸大师邵经明

      在百岁针灸名家、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邵经明同志逝世近半年之际,以此文追忆这位针界巨子。   邵经明同志是河南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河南中医学院针灸专业奠基人。     兢业解玄机,医传盖世功   邵经明河南西华县人,于20世纪30年代起便开始悬壶于西华、周口等地,他精于针术,工于汤药,临床讲究方精穴简、理明证清、效专力宏,重视中西合璧,四诊同参,针药并用,内外兼治。他勤耕不辍,谦虚好学,博古采今,使得他在诊治疾病中师古而不泥,治法独树一帜...

  • 中医针灸申遗成功

    中医针灸申遗成功

    11月16日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获悉,正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和“京剧”,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设立的,该项名录的建立有助于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提升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中医针灸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

  • 针灸铜人——万物皆为药

    针灸铜人——万物皆为药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那对夫妇似乎永远消失并且不曾来过一般,宋子和的盼望终于变成了失望,他知道,那对夫妇必是出事了,否则不可能将这么一个可爱的孩子弃在他这里。无奈之余,宋子和开始打算抚养浩浩了。 “你这孩子,莫不是与我有缘,是上天将你送到我这里来的罢!”望着熟睡中的浩浩,宋子和自言自语道。他从浩浩的身上,似乎看到了一种希望,一种宋氏医术能传承下去的希望。宋子和的眼中露出了一种惊喜的光芒,因为眼前的这个孩子带给他一种强烈的感觉,这是个习医的好材料。 “你这个被父母...

  • 记针灸团队 王文远教授与他的学子们

    记针灸团队 王文远教授与他的学子们

    平衡针灸团队自20世纪80年代组建以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北京军区卫生部、北京卫戍区后勤部,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卫戍区医院(即292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以全军平衡针灸中心为依托,先后为军内外培养了三万余名针灸技术骨干,成立一千多个平衡针灸临床治疗中心,形成了一支全国万人平衡针灸义诊团队。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平衡针灸团队利用安全、单穴、三秒见效的平衡针灸技术优势,按照平衡针灸创始人王文远教授提出的“平衡针灸,源于众生,悬壶济世,鞠躬尽瘁”的...

  • 历代针灸流派代表人物

    历代针灸流派代表人物

    在旴江流域这片钟灵毓秀的神奇土地上,人杰地灵,天华物宝,自古以来文风鼎盛,名贤辈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竞相涌现。这里历代名医层出不穷,有“名医之乡”之美誉,据医学史和地方志记载,旴江流域16个县市有传略可考的医学人物达963人,在江西境内形成了一支光耀夺目的地方医学群体。 江西历史十大名医中,陈自明、危亦林、龚廷贤、龚居中、李梴、喻嘉言、黄宫绣、谢星焕等8人均为旴江医家。南宋临川陈自明所著《妇人大全良方》是中医妇产科学的奠基之作,他也被公认为是我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奠基人。元代南...

  • 针灸夹脊穴辅助外伤性截瘫康复

    针灸夹脊穴辅助外伤性截瘫康复

      外伤性截瘫,其损伤部位以颈段脊柱发生率最高,胸段和腰段次之,损伤程度一般与暴力大小成正比。西医学除在脊髓损伤的急性期可采用手术治疗外,对本病症尚无理想的方法。外伤性截瘫当属于中医学“痿症”;“督脉损伤”范畴。表面来看截瘫是脊椎骨受损,实质来讲其受损为督脉。中医学认为督脉为阳经之海,统领、总督一身之阳气,具有调节诸阳经经气之功能的作用。一旦督脉受损,阳气就不能传达于四肢百骸,随之出现肢体麻木,不能活动;阳病及阴,阴阳开阖失司,气化不利,腑气不通则见大小便失常。立益肾...

  • 针灸按摩秋燥灭火

    针灸按摩秋燥灭火

    秋季,很多人会出现口干、咽干、鼻干、皮肤干燥、便秘等上火症状。上火了,除了可服用去火药外,常上火的人可以学习在家用针灸、按摩的方法来“灭火”。 如果上火的症状较轻,最简单的方法是购买皮肤针,用针经常在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曲池(屈肘呈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合谷(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泽(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等穴位叩刺,直到穴位出现淡血色,可以起到较好的去火功效。 在利用饮食、中医外治法去内火的同时,按摩穴位也可以...

  • 针灸治疗面瘫简单3点讨论

    针灸治疗面瘫简单3点讨论

      中医之面瘫即西医学所谓“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治疗该病有卓效。但在临床治疗中,因病人病情的不同,有许多细节问题需深入探讨。本文就针灸治疗面瘫简单做以下3点讨论,以俟明哲指正:   针灸的时机选择   有医家提出,面瘫的急性期应禁止针灸,现代医学也认为面瘫初期,局部神经水肿、发炎,应当避免刺激。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及临床观察后认为:面瘫初起的3天,患侧应禁止针刺,但可做悬灸、热敷等治疗。遵内经“右病治左,左病治右”、“上病...

  • 针灸治疗失眠效果好

    针灸治疗失眠效果好

    失眠可以说是现代都市人的通病。公认的原因有心理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休息环境、或药物的毒副作用等。中医认为心脾两虚、阴虚火旺、肝郁化火、胃腑失和、心胆气虚是引起失眠的主要原因。由于失眠诱因的多样性,治疗的方法也多种多样,这就要求失眠者和医生乃至心理医生的充分沟通,找到失眠的真实、客观的症结,只有对症治疗,才是治疗失眠的根本。如果错过治疗时机会导致恶性循环,失眠症状会愈来愈严重。 中医治疗失眠除了心理辅导、辩证施治、对症治疗、充分调理等治疗手段外,近年来,针灸治疗失眠得到了迅速发展,治疗效果也得到广大失眠者的认同。究...

  • 针灸到底痛不痛?

    针灸到底痛不痛?

      针灸能治病,对很多人来说,这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了。《皇帝内经》中曾记载“一针甫下,沉苛立起”,生动地描述了针灸大师的传奇,一只小小的钢针,可以焕发出如此的力量。可是,却有不少人不敢尝试针灸这种疗法,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痛。   针灸到底痛不痛?针灸到底有没有用?好的针灸医生针下去该是什么感觉?是痛感,还是麻木感,还是酸胀感?不同的感觉是否代表医生针灸之术的高明与否?除了平常我们看到的小针灸,是否还有看古书描述那样的长针,从身体一侧穿透到另一侧…&hel...

    养生秘方 2024-03-06 12 0 针灸
  • 节气针灸 节气养生

    节气针灸 节气养生

    中国传统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可以有效地反映出自然界气象、物候的变化,而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季节、气象、物候与人体生命活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防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句俗话说:“ 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可见,在三伏天这个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应用针灸防病、治病在民间是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自然界以及人体的阳气在夏季时是一年中最旺盛的,所以这时尤其适宜治疗虚损、寒凝类的疾病。 除了广为人知的“三伏贴”贴敷...

  • 针灸铜人是中国古代学习针灸所使用的一种教学工具

    针灸铜人是中国古代学习针灸所使用的一种教学工具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报道,当地时间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日内瓦访问了世界卫生组织并会见陈冯富珍总干事。他们共同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协议的签署,而且还出席了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针灸铜人雕塑仪式,为针灸铜人揭幕。习近平在致辞中指出,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可以看到,源于北宋天圣1027年的中国医学史上第一具立体教学模型,在现代国际交流中又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 临床药学 养生健康委员会 平衡针灸

    临床药学 养生健康委员会 平衡针灸

    今年5月25日是第九届全国护肤日,主题是“健康护肤,合理使用护肤品”。5月16日,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在京启动“5.25护肤日主题活动”,发布“护肤品皮肤科应用指南”和“保湿类医用护肤品在皮肤科应用指南”。 《护肤品皮肤科应用指南》提出,对于干燥性皮肤病、红斑鳞屑性疾病、红斑鳞屑性疾病、面部皮炎、角化异常的皮肤病等皮肤屏障受损性的皮肤病以及敏感性皮肤,可选用舒缓性、清洁类、保湿和皮肤屏障修复类的护...

  • 中医针灸“水针”和“火针”

    中医针灸“水针”和“火针”

    在普通针灸的基础上,借助水、火两种物质的特点,赋予针灸更多的疗效,分别被称为“水针”和“火针”,水针即是穴位注射,而火针则是将烧红的银针在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两者虽同属针法,但因其“水”、“火”属性不同也有各自擅长之处:水针根据不同的药物治疗各种病痛,其特色在于无病可养生;火针则是利用其高温将有形的病痛如类风湿关节炎、肌瘤等通散而愈。 水针即穴位注射,釆用的器具是普通的注射器,根据注射部位的不同,可选用1-20毫升...

  • 针灸止痛之谜

    针灸止痛之谜

    长期以来,针灸疗法一直困扰着西方的医学专家,这并不奇怪。针灸理论认为,有一种叫做“气” 的无形生命能量在人体14条经脉中往复运行,而病痛是由于气的阻滞和失衡所引发的。针灸师相信,在人体一些特定的点上插入细针,就能帮助经脉畅通,从而治疗一切疾病。 听上去有点像天方夜谭,但针灸确实能对人体产生作用。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针灸似乎能安抚脑部掌管痛觉的区域,并激活那些涉及休息和康复功能的脑部区域。超声技术显示,针灸能增强治疗部位的血液循环。 科学家还发现,古代中医理论与现代解剖学之间存在相似之处。...

  • 针灸真气运行通周天

    针灸真气运行通周天

      真气运行通周天,是李少波先生的一套养生功法,应属气功范畴。气功是中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对养生疗病有一定的作用,但应客观对待。笔者对真气运行和通周天有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现谈谈个人看法。   任脉与督脉的调节作用   “十二经脉如河流,奇经八脉如湖泊”,是中医经络理论对不同经脉系统功能的高度总结与概括。任脉居人体的前正中线,主一身之阴;督脉居人体的后正中线,统一身之阳。脏腑化生的气血除通行全身、流注经脉外,还蓄于任督二脉中,由任脉与督脉对人体的内循环进行二次调节。而任脉与督脉...

  • 温针灸孕妇小腿抽筋

    温针灸孕妇小腿抽筋

      小腿抽筋在医学上称之为“腓肠肌痉挛”。腓肠肌痉挛是痛性痉挛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特点是腓肠肌突然发作的强直性痛性痉挛,牵掣、痛如扭转,持续数十秒至数分钟或更久后会自动缓解。缓解后,多数如常人,只有少数存在局部压痛。这是很多准妈妈经常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妊娠3个月以后,多在夜间和寒冷季节更容易发生。就其诱因西医认为主要是怀孕后孕妇体重明显会增加,使双腿的负担加重,如果再走得太多、站得过久,导致局部酸性代谢产物堆积;或睡眠时间过长也会造成血液循环减慢,使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堆积引起肌肉痉挛;孕妇...

  • 针灸的起源《黄帝内经》

    针灸的起源《黄帝内经》

      针灸疗法,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人类健康保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国已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曾经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与繁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医理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内经》作为中医学的第一经典,更是针灸理论的渊薮、临床运用的规范。   针灸的起源   《黄帝内经》记载了针灸的起源,《素问·异法方宜论》云:“砭石者,亦从东方来……毒药者,亦从西方来……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 中医“黄疸”“胁痛”针灸诊疗

    中医“黄疸”“胁痛”针灸诊疗

      胆囊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胆囊炎是指由细菌感染、高度浓缩的胆汁或反流入胆囊的胰液的化学刺激所引起的急性胆囊炎性疾病。临床特征是发热、右上腹痛和压痛、呕吐,白细胞增高等。慢性胆囊炎系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多与胆石症同时存在,少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有时可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病证。本病患者女性多见,尤其是中年、肥胖者。本病属于中医的“黄疸”和“胁痛”的范畴。   病因病机   胁痛的产生有实证虚证之别,实证由于气滞、瘀血、湿热等实邪闭阻胁肋部经脉,不通则痛;虚证由精血不足...

  • 补钙配合针灸对骨质疏松疗效好

    补钙配合针灸对骨质疏松疗效好

    中医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肾虚精亏,部分患者又与后天失养,如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或恣食厚味、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失调有关。也有部分患者由于经常感受风寒湿邪,或因邪气阻滞,或因正气亏虚,导致痰、瘀继发致病因素的产生而痹阻经络。因此,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的症状表现在肢体、筋骨,但其病变部位却在肝肾脾胃。 骨质疏松的病性总体上属本虚标实,肝肾不足、脾胃亏虚为其本,外邪乘虚而人,痹阻经络。外邪久留不去,痰瘀互结深伏损伤筋骨是其标。在服用钙剂的同时,配合针灸治疗,患者全身骨痛症状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腰膝酸...

  • 纵观针灸对外传播的历史

    纵观针灸对外传播的历史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特色的部分。针灸的对外传播也成为一种十分独特的文化现象,从公元6世纪前后,针灸传入周边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开始了迄今为止长达1500年之久的全球化之旅,已经传播到了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间之长和地域之广都是十分罕见的。   纵观针灸对外传播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公元6世纪左右至15世纪末,约1000年。   针灸主要在周边地区,如朝鲜半岛、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区传播。这个阶段的传播大致分为东、西和南三个方向。针灸向东部的朝鲜半岛和...

  • 穴位针灸治病民间歌赋

    穴位针灸治病民间歌赋

      不能翻身侧转属少阳之变;   无力伸展屈曲必太阳之故。   足尖下垂者病属阳明;   言骞流涎者当寻少阴。   卧不能坐起,大杼、肾俞效好;   臂不能外展,肩髎、外关甚夸。   握掌不能开,深刺后溪;   拇指不能翘,细寻列缺。   两股无力,环跳、伏兔但刺无妨;   足尖下垂,巨虚、承山必针有功。   肌肉萎缩者属气血不足,宜补或灸;   体肤浮胀者乃气血瘀滞,宜泻或刺。   炎暑季节,泻合谷清热醒神;   中暑之时,刺十宣通经开窍。   祛暑邪、...

  • 中医针灸疗法的特色之一

    中医针灸疗法的特色之一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出自《素问·宝命全形论》,其强调“治神”是针刺的关键。这种治神为先的原则,是中医针灸疗法的特色之一,同时也反映了中医疾病诊疗观中以人为本的治疗思想。以下从其产生、精神实质等方面进行论述。   产生   《内经》中“神”的概念十分丰富。《灵枢·天年》云:“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灵枢·本...

  • 震后救助中医推拿针灸显神力

    震后救助中医推拿针灸显神力

    4月20日上午8点02分,四川雅安芦山又发生了7级地震,西安也有明显震感。据了解,此次地震目前已造成上万人受伤。这些轻重不一的伤者,在接受最初的救治后,还会留有身心两方面的后遗症。此时,中医推拿针灸可大显神力。 1.按摩抚慰身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地震后骨折的病人会长出骨痂,进入缓慢的康复期。这时,骨骼虽有了一定的支撑力,但邻近关节的活动度会下降,肌肉萎缩。因此,运用中医按摩恢复受累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肌肉的力量,恢复肢体功能很有必要。而且,长期的固定、行动不便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褥疮,中医可以用红花泡酒或者酒...

  • 运用针灸秋冬进补

    运用针灸秋冬进补

      秋冬进补,针灸有着食补也不能比拟的优势。尤其是一些冬季爱犯的老毛病,如形寒肢冷、脾虚泄泻、退行性关节炎、老慢支、失眠、痛经、哮喘、面瘫等疑难杂症,从中医辨证分型来说,多属于虚寒证候。所谓“寒者热之”,采用温针灸、艾灸等温热疗法,正好可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从而调整人体的内分泌,增强血液循环,提高抗病能力,改善气滞血瘀、代谢不畅导致的亚健康状况。   人体五脏六腑不调,运用针灸进补,一般都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持续的治疗。对于治疗频率较高的患者,为了避免长时间反复使用同一穴位,使其出现穴...

  • 晕车可通过针灸治疗

    晕车可通过针灸治疗

      国庆中秋八天的长假不少人会选择外出旅游,而汽车是最为普遍的交通工具,晕车一族这时候就犯难了,眩晕、呕吐、心慌……南京市60多岁的白老爷子因为晕车几乎二三十年没有坐过汽车了,家住江宁,老母亲住在六合,每隔一个星期都要去六合,白老爷子要么步行、要么骑自行车去看老母亲,很是辛苦。前些日子,白老爷子因为腰腿疼到南京市中医院治疗,无意间把晕车也给治好了。   据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陈朝明主任中医师介绍,百姓常说的晕车一般包括乘坐汽车、轮船、飞机,经受振动、摇晃的刺激,人体内耳迷路不能很好...

  • 中医针灸 心经腧穴与心包经腧穴

    中医针灸 心经腧穴与心包经腧穴

      中医针灸界对于心经腧穴与心包经腧穴主治区别的论述,自古有之。《灵枢·邪客第七十一》记载:“手少阴之脉独无输,何也?……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故独无输焉。”《类经》二十卷第二十三注对此进一步解释为:“手少阴,心经也;手厥阴,心包络经也。经虽分二,藏实一原。凡治病者,但治包络之输,即所以治心也,故少阴一经,所以独无输焉。”   由此可见,在《内经》时期,心经主病是由心包经替代的,二者并无...

  • 针灸和中药的关系

    针灸和中药的关系

      针灸和中药都是建立在中医基本理论基础之上,在针药并用过程中,针灸与中药主要有同效相须、异效互补和反效制约三种关系,故临证要照顾上述关系,更好地发挥针灸和中药的各自优势,并将二者关系有机结合。   中医针药并用的“针”是指以针刺为代表的各种通过体表刺激产生治疗作用的方法,包括艾灸、拔罐、刺血等,以外治为其特点;“药”指中药,以内服为其特征。中医针药并用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同时使用中药和针灸两种治疗措施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形式。   针灸和中药的关系...

  • 脐疗法由《针灸甲乙经》而来

    脐疗法由《针灸甲乙经》而来

      肚脐,中医称之为“神阙穴”,是全身361个穴位中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其特殊性及与全身的广泛联系,被称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   神阙穴是任脉上的腧穴,具有温通阳气、健脾和胃、强壮祛病、养生延年的功效,广泛应用在内、外、妇、儿等疾病的治疗上。现代研究也表明,穴位及经络都与神经末梢、神经束、神经节有着密切关系。这也就是脐疗能促进人体神经、体液调节,从而改善组织器官功能的道理所在。   脐...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