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针灸 第5页

针灸 第5页

  • 眼睑下垂的针灸治疗

    眼睑下垂的针灸治疗

    眼睑下垂是由于提上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或其他原因所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不能提起,遮挡部分或全部瞳孔者。 眼睑下垂作为一种发病率日益上升的眼科疾病,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重度的眼睑下垂使人视力下降,形成弱视,给人的健康带来极大的麻烦。 眼睑下垂的病因 中医认为上睑下垂多因饮食不节,或忧思伤脾;或平素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升举无力;或外感淫邪,入里中络,使眼胞筋脉受损;或眼、头额部遭受外伤,瘀血阻滞经络致眼睑纵而不收,胞睑无力提举致上胞覆盖黑睛,欲睁不起。 眼睑下垂在《诸病源候论》...

  • 干眼症中药加针灸有良好疗效

    干眼症中药加针灸有良好疗效

    目前,正逢北方初冬季节,气候干冷,加之进入供暖期,室内温度升高,湿度下降,一些因环境干燥引起的疾病便呼之欲出。尤其当今手机、电脑的高度普及,在长时间玩手机、看电脑、熬夜打游戏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下,使“干眼”这一曾经的少见病种,如今已成为信息化社会中的常见病,并且发病年龄也在逐渐趋于年轻化。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主任姚靖介绍,目前干眼病人正在逐年增多,但能够做到对疾病有所认识,并选择正确诊疗方法的人群却是少之又少。 郭先生一年多来最头疼的事情不是工作、生活上的繁杂琐事,而是...

  • 中医针灸治疗近视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中医针灸治疗近视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随着电子产品日益增多,近视显著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随着屈光度的增加,致盲性眼病如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和青光眼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因此,探寻近视的有效防治措施,尤其是预防其发展为高度近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国内外治疗近视主要以光学矫正和手术治疗为主,中医针灸治疗近视已经进行了多年的临床和机制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本文对近年来中医针灸治疗近视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综述如下。 1 临床研究 1.1 针法 针刺防治近视选择的穴位大致相同,局部取穴均为眼周为主,如睛...

  • 过敏性鼻炎 辨证施治中药治疗针灸按摩

    过敏性鼻炎 辨证施治中药治疗针灸按摩

      □ 聂 茸 沈阳市中医院   每到春暖花开或夏秋交替的季节,一些人会突然出现以下症状:清晨和睡醒时会突然喷嚏不断,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双眼红肿,一个早晨几乎离不开手纸,平时鼻塞鼻痒难忍,需不断用手揉搓,一遇到冷空气,又会喷嚏、鼻涕不断,痛苦不堪。到了夜里睡觉时鼻涕流向鼻咽部,引发反复咳嗽而清嗓,鼻堵严重时张口呼吸,影响睡眠。这就是患了过敏性鼻炎。沈阳市中医院针灸病房主任赵均认为“体质决定疾病”,之所以发生过敏性鼻炎,是因为人体的肺气、脾气乃至肾气虚,抵御致病原的能力降低又感受风寒...

  • 马骏针灸治疗震颤麻痹的经验

    马骏针灸治疗震颤麻痹的经验

    震颤麻痹, 临床上表现可见双手搓丸样震颤、 肌张 力强直、 运动迟缓、 步伐缓慢等, 严重者甚至有记忆障 碍和痴呆等症状 [1 ] 。多见于老年人, 发病率呈逐年增 加, 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压力。西医认为其基 本病理为中脑黑质纹状体通路神经退行性病变, 然而, 西医目前却无治疗帕金森病的特效药物, 常用的西药 仍然是左旋多巴制剂, 其具有起效快, 减轻症状明显等 优点。但用药后只能控制症状, 而不能影响整个病程 的进展。而且随着左旋多巴制剂应用时间的延长和用 量的加大, 其治疗作用越来越小、 不良反应反而越来...

  • 针灸与心律失常的治疗

    针灸与心律失常的治疗

      中医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脏腑,阴阳,气血平衡失调所导致。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基本上是依据循经取穴原则,通过针刺作用,调节经络、脏腑之间阴阳的偏盛偏衰,使之趋于相对平衡而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临床上多取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阳膀胱经穴位。   临床上常用治疗心律失常的针灸方法和穴位:   (1)心律失常通用处方   ①内关、三阴交、通里。   ②主穴:内关、心俞、神门。配穴:巨阙、脾俞、膈俞、足三里、尺泽、丰隆、膻中、肺俞。每次取主穴1~2穴,随证配穴2~3穴。用平补平泻法,每日一次,留...

  • 帕金森病针灸和中药的优势不容小觑

    帕金森病针灸和中药的优势不容小觑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这个日子让人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帕金森病特殊的群体上。据统计,目前中国的帕金森病患者总数达200多万人,约占全球50%。医学专家表示,帕金森病是可防和可控的。及时发现、系统治疗对于抗击帕金森病尤为重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王珑介绍,中医对改善帕金森病引起的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面具脸”等症状效果显著。 帕金森病亦称“原发性震颤麻痹”“震颤麻痹”,是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之一...

  • 中风痉挛性瘫痪针灸治疗通督调神针法

    中风痉挛性瘫痪针灸治疗通督调神针法

    安徽中医药大学 张宇,董赟 关键词 中风痉挛性瘫痪;机理;针灸治疗 中风痉挛性瘫痪是临床的疑难病症,在国际上也 是公认的难治之证。过去认为痉挛是脊髓、神经元、 肌梭和梭内肌过度活跃导致。治疗痉挛的手段主要 体现在神经生理学的方法上。然而随着神经药理学 的快速发展,学者们发现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的痉 挛的产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上、 下运动神经元、神经元 GABA-B 受体、神经干、神经 肌肉接点、肌肉等不同的解剖部位,有着十分复杂的 机制。 中风痉挛患者在临床上的典...

  • 脑外伤后综合征 针灸时穴

    脑外伤后综合征 针灸时穴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蔡晓刚   脑外伤后综合征是指一部分患者在发生脑外伤后持续3个月以上甚至几年,仍有如头痛、头昏、疲乏、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抑郁、易激动及工作能力下降、心慌、多汗、性功能下降等一系列躯体、认知、精神、情感方面症状,但神经系统检查、CT或MRI检查并没有阳性体征。   脑外伤后综合征的发病机理至今不明,但当前比较公认的是由于暴力打击头部之后,引起一系列不同程度的脑组织病理生理改变。轻者仅有暂时的生物化学及脑血管灌注变化,如头部受伤后颅内循环减缓。重者不仅...

  • 谷世喆教授临床针灸治疗失眠症

    谷世喆教授临床针灸治疗失眠症

    谷世喆教授是国家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谷教授师出名门,且家学渊源,从事中医针灸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各种疑难杂病,辨证精微,用药平和,选穴准确,针刺手法纯熟。   在失眠症的临床针灸治疗中,选穴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与肝经有关的常用穴位,如太冲、蠡沟、三阴交、膻中。其中膻中的选用依据就是《灵枢·根结》“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英,络于膻中”。针刺膻中,既能条达肝经,舒畅气机,同时能宽胸散结、安摄心神。故膻中是谷教...

  • 癔病中医学“脏躁”郁证 针灸加处方

    癔病中医学“脏躁”郁证 针灸加处方

    癔病,又称歇斯底里症,属于中医学“脏躁”“郁证”“百合病”“梅核气”等范畴,乃因肝失条达、气机逆乱或痰蒙清窍、扰乱神明,致哭笑无常、精神恍惚、不能自主等。现介绍一则针药并用成功治愈癔病的案例。   患者,女,80岁,农民,2017年3月11日就诊。患者家属诉其反复发作头晕、头闷不清伴间歇性惊恐不安、胡言乱语、精神错乱多年。现见神志清楚、情绪低落、间断性头晕、头闷不清、间歇性胸闷、憋气、惊恐不安、感觉过敏,甚则精...

  • 头部疼痛分证论治 头痛针灸治疗

    头部疼痛分证论治 头痛针灸治疗

    头痛是指头部经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卢的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二、病因病机 1、外感六淫 2、内伤不足 三、鉴别诊断 真头痛 四、分证论治 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主症:全头痛,痛势较剧烈,痛连项背,常喜裹头。 兼次症;恶风寒,口淡不渴。 舌象:舌质淡红,苔薄白。 脉象: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川芎茶调散。 2、风热头痛 主症:头痛而胀,甚则如裂。 兼次症:发热恶风,面红赤,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舌象:舌边尖红,...

  • 眩晕保守中医针灸治疗方法

    眩晕保守中医针灸治疗方法

    针刺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30例 颈源性眩晕, 是指椎动脉外段受到各种颈源性病变(颈部 软组织异常解剖结构改变及继发性骨质增生等)因素的影响导 致其供血障碍从而引起的以眩晕和平衡失调为主的临床综合 征, 同时可见头痛、 颈部僵硬疼痛、 上肢乏力等症状, 严重者可导 致昏厥、 猝倒等发生 [1 ] 。目前, 国内外的学者大多数认为, 颈源 性眩晕可能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神经、 体液以及血管本 身的病变具有密切关系, 其具体发病原因仍然没有完全清楚。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按摩推拿、 针刺治疗、 神经阻滞...

  • 从“阴阳”论针灸治疗失眠的选穴规律

    从“阴阳”论针灸治疗失眠的选穴规律

    失眠归属于中医“不得卧”“不寐”范畴,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易惊易醒,或日间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佳等[1],日久可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现代医学治疗失眠以苯二氮类药物为主,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大、依赖性高,停药后易出现停药反跳现象。中医药疗法治疗失眠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其中针灸疗法不良反应少、依赖性小,在选穴方面有着突出的特点,逐渐被患者接受。本文以阴阳理论为基础,探讨近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的选穴规律。 1 从阴阳论治失眠的...

  • 焦虑障碍 祖国医学的针灸治疗

    焦虑障碍 祖国医学的针灸治疗

    “安神解虑”针刺法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疗效观察 广泛性焦虑障碍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 体内容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并有显著的植物 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病人因难 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1 ] 。目前临床抗焦 虑药物疗效肯定,但具有耐受性及较多不良反 应 [2 ] ,祖国医学的针灸治疗对该病症具有确切的 治疗作用 [3- 6 ] ,且较少出现不良反应,现将临床资 料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全部资料均来自2015 年10 月—2017...

  • 头痛蛛网膜囊肿 人迎气口针法针灸治疗

    头痛蛛网膜囊肿 人迎气口针法针灸治疗

    宋某某,女,35岁,2022年3月8日初诊。主诉:头痛9年余。患者自诉2013年开始出现头痛,症状逐渐加重,严重时伴有呕吐。西医诊断为蛛网膜囊肿,建议必要时手术治疗。刻诊:头痛明显,表现为右侧前额至巅顶胀痛,右眼眶牵扯痛,常于每日午后1点左右发作。遇风加重,严重时伴有呕吐,常需服用罗通定止痛,偶有头晕,平素怕风怕冷,四末不温,汗出不多。入睡可,眠浅易醒,梦多;胃纳可,胃脘部隐痛,嗳气,肠鸣明显,饮食尚可耐生冷,不易上火,大便干硬,小便调。月经周期规律,末次月经2月14日,色量均可,无痛经。手凉微潮,舌暗苔薄白,眼睑...

  • 陈枫针灸治疗颈性眩晕

    陈枫针灸治疗颈性眩晕

    陈枫“颅底七穴”组方可改善椎基底动脉血供,缓解眩晕症状,此外还可缓解局部肌肉痉挛、调整颈椎失稳状态和椎间关节的紊乱,减少复发。通过对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观察,“颅底七穴”组方治疗效果远远优于西药治疗,且具有价廉、无毒副作用、标本兼治的特点。 陈枫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针灸科主任、神经内科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临床学系副主任。从医数十年,在脑血管病、妇科病、帕金森病、糖尿病、痛证、脾胃病等病的治疗方面,已形成完整的治疗体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内外妇儿各科...

  • 胃脘痛针灸治疗 胃痛临证分型三种

    胃脘痛针灸治疗 胃痛临证分型三种

    胃痛又称胃脘痛,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以及胃神经官能症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症者,均可按胃脘痛进行中医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及分型 李延芳认为,临证治疗胃痛要把握好辨证要点,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施治。 辨证要点 辨缓急凡胃痛暴作,起病急者,多因外受寒邪,或恣食生冷,或暴饮暴食,以致寒伤中阳,或积滞不化,胃失通降,不通则痛。凡胃痛渐发,起病缓者,多因肝郁气滞,木旺乘土,或脾胃虚弱,土壅木郁,而致肝胃不和,气滞血瘀。 辨寒热寒性凝滞...

  • 针灸闪罐治疗肠梗阻术后腹胀

    针灸闪罐治疗肠梗阻术后腹胀

    患者,女,42岁,于2015年10月18日来诊。诉肠梗阻术后20天,反复腹胀、恶心、呕吐10余天。20天前因肠梗阻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可,饮食二便正常,10天前行上腹CT造影后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难以进食水,无发热、胸闷、停止排便等症状。现有上腹部胀满,上脘穴区有压痛,排气排便尚可,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等,腹软,未见明显压痛、反跳痛、墨菲征等;腹部叩鼓音,未见移动性浊音、肝肾叩击痛等;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存在,不亢进。舌红、苔白腻,脉弦滑。 诊断 腹胀(肝郁脾虚...

  • 针灸药并用治术后胃肠功能障碍

    针灸药并用治术后胃肠功能障碍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是各种围术期因素导致术后胃肠功能不能恢复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临床常表现为术后腹胀、呕吐、排便延迟等,严重者可出现肠梗阻。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是普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目前西医缺乏有效、明确的治疗方案。本案在现代医学干预效果不佳前提下,从“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理论着手,采用先针后药的治疗方案,获得显效。现整理总结如下。 张某,男,81岁,于2021年3月19日入院。主诉:腹痛1月,加重1周。患者2020年11月18日因胆总管结石、梗塞性黄疸、胆囊结石住院,行腹腔镜下...

  • 感冒后咳嗽也称感染后咳嗽 尢氏针灸是苏州针灸流派

    感冒后咳嗽也称感染后咳嗽 尢氏针灸是苏州针灸流派

    苏州尢氏针灸始于尢松泉(1847—1911),他自1880年行医于苏州胥门外小日晖桥,精于针灸,对疯痨臌膈、文武痴癫、妇女经带及各种疑难杂病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往往手到病除,求诊者舟楫塞港,门庭若市,一时间名噪苏城,人送外号“针仙”。 尢氏针灸是苏州针灸流派之一,是吴门医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百多年来培养了大批针灸人才,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医学遗产,又创建了颇有临床效果的独特的针灸方法,为当地人民防病治病作出了重要贡献。到目前为止,尢氏针灸共传五代。笔者有幸跟师苏州尢氏针灸第...

  • 针灸治疗干眼症 中药外用治疗干眼症 综合疗法治疗干眼症

    针灸治疗干眼症 中药外用治疗干眼症 综合疗法治疗干眼症

    中医外治法治疗干眼症的进展 干眼症是一类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泪液质或量的异常,或流动异常,出现眼部不适及视觉功能障碍的常见眼科疾病[1]。据中国医学分会眼科分会角膜病学组调查示,干眼症在我国的发病率为21%~30%[2]。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等,严重者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3]。西医治疗多采用人工泪液替代物、永久或暂时封闭泪道系统、戴湿房眼镜等方法来改善临床症状,但临床疗效欠佳[4]。中医很早就有干眼症的记载,《目经大成》曰:“此症轮廓无伤,但视而昏花,开闭则干涩异常...

  • 中药外用治疗干眼症 针灸治疗干眼症

    中药外用治疗干眼症 针灸治疗干眼症

    干眼症是一类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泪液质或量的异常,或流动异常,出现眼部不适及视觉功能障碍的常见眼科疾病[1]。据中国医学分会眼科分会角膜病学组调查示,干眼症在我国的发病率为21%~30%[2]。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等,严重者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3]。西医治疗多采用人工泪液替代物、永久或暂时封闭泪道系统、戴湿房眼镜等方法来改善临床症状,但临床疗效欠佳[4]。中医很早就有干眼症的记载,《目经大成》曰:“此症轮廓无伤,但视而昏花,开闭则干涩异常。”记载了干眼症的临床表现...

  • 针灸治病 针灸治中风

    针灸治病 针灸治中风

    全国名中医张沛霖是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主任医师。他认为人体是统一的整体,即要左右、上下、前后平衡。身体大多是对称的,故针灸治病,必切诊左右脉搏,左右脉象总以持平为度。临床上凡左右气血偏胜的患者,脉象就会出现左右不平衡的情况,用一侧的脉作为正常的脉与另一侧做对照比较,不平衡的一侧来定性。现举例如下: 医案一 宋某,女,65岁,2005年5月8日初诊,左侧肢体活动不灵2年余,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曾住院治疗,头颅CT示:“右颞叶、枕叶及右基底节区多发性大面积脑梗塞&r...

  • 面神经麻痹针灸治则方药

    面神经麻痹针灸治则方药

    谢某,男性,64岁。突发左侧面神经麻痹2天伴有头痛便秘口苦。查体:左侧鼻唇沟变浅,左眼不能闭合,有半指缝间隙,流眼泪,左侧口角漏涎,舌质红舌苔薄白。血压138/75mmHg。长桑君脉法,双关见骨脉二级,双尺凹陷,中气下陷。肺气虚(经常咽喉疼痛,感冒咳嗽有痰)。左寸浊硬。人迎、气口均一盛,病在少阳肝胆。伤寒脉法,双侧脉浮而数,紧弦滑。病在少阳、阳明,阴不足阳陷入中,结胸。 治则:黄芪建中汤、小柴胡汤、秦艽汤加减。 方药:葛根20g,黄芪20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6g,生姜6g,大枣4g,...

  • 妇女阴道痉挛 用中药方加针灸治疗

    妇女阴道痉挛 用中药方加针灸治疗

    阴道痉挛通常痉挛部位仅限于阴道口周围的肌肉,有时则表现为阴道全部肌肉的紧缩,致使产生外阴部、大腿内侧及下腹部的感觉异常,对这些部位的任何刺激都将加重阴道的痉挛。现提供二方主治:用于阴道痉挛,性交时插入阴道里的阴茎不能自拔及阴道疼痛等症。 1、红花、丹参、当归各20克,桃仁(打碎)、莪术、乳香各15克,水煎服,一次见效。 2、艾叶川乌、草乌各0.5克研末加适量植物油调糊状敷于脐周,20-30分钟见效。 阴道痉挛也可用中医针灸治疗:交合时会阴部肌肉痉挛,拘急疼痛,小腹坠胀,口燥舌干,小便短赤,胸胁胀满,舌红苔黄,脉弦数...

  • 针灸界使用金针的盛况

    针灸界使用金针的盛况

      1968年在河北省满城县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5年)刘胜墓中,有金银针共九根,其中金针四根,距今两千多年,但制作已相当精致。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我国针灸医学文献中出现了很多关于金针的记载,反映出了那一时期我国针灸界使用金针的盛况,当时的医家对金针的治疗作用已有进一步认识。   特别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京城针灸界出现两位擅用金针治病的医家——王乐亭和胡荫培。他们所用之针皆为金制的,大针,长至六寸;小针,细如毫发。两位分别在...

    养生秘方 2024-03-07 15 0 针灸使用
  • 答美国同行“体质变了,针灸强度是否也该变”之问

    答美国同行“体质变了,针灸强度是否也该变”之问

      2013年8月22日刊登了美国科罗拉多洲Alohawellness诊所杰弗里·丹先生《想问中国针灸同行一个问题——体质变了,针灸强度是否也该变?》的文章,拜读后思考再三,深感作为一名经百年师承家传,从业二十余载之执业中医针灸师有必要对此问题做出回答。   首先,“体质变了,针灸强度是否也该变”之问,古人早已有答案。《灵枢·根结》记载:“刺布衣者深以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此皆因气慓悍滑利也。”《灵枢&mi...

  • 经络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

    经络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

      过去较多强调对经络“外可度量”,而忽视了“切循”。经脉在体表和肌肉之间的缝隙,是可以被医生切循到的。正是这些缝隙连结、沟通人体的表里内外,运行人体气血津液,完成人体的营养、代谢、成长、衰退全过程。   经络的气化是指在经络系统中各种物质能量的转化,从而实现人体的生长、发育、生存过程;是指阴阳的转化,由于阴中复有阴阳,阳中亦复有阴阳,故气化的层次不可穷尽,一切生理病理过程都是气化过程。在人体气化过程出现障碍的时候,在其经络中一定会出现异常。   经络是针...

  • 小心街头针灸

    小心街头针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日前就一些地方打击非法行医工作中有关中医监督问题明确批复,非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在经营活动中不得使用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类技术、中药灌洗肠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高危险性的技术方法。而现实的情况是,大量不具备医疗资质的街头理疗店、按摩店,正使用着上述技术对市民进行治疗。市民是否清楚,在非医疗机构进行的这些治疗,会带来怎样的恶果?而这些非医疗机构是否有“非法行医”之嫌?重庆日报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养生秘方 2024-03-07 14 0 针灸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