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第3008页
-
李佃贵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国医大师李佃贵首创浊毒理论,在治疗了大量的脾胃肝胆类疾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反流性食管炎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食管黏膜病变。目前主要采用抑酸药、促胃动力药物对症治疗,短期疗效较好,但症状易复发,需长期用药维持治疗,患者依从性较差。李佃贵在临床应用化浊解毒方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 病因病机 反流性食管炎在不同的患者中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主要表现除了反酸、烧心、胸痛,还可伴有上腹痛,痞胀、嗳气等症状。但在临床中可以见到大量的患者来诉吐酸水或反酸不适。故&ldq...
-
幽门螺杆菌 李慧臻应用验方加减治疗
李慧臻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经验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重要病因。临床研究数据显示,中国Hp感染相关性胃炎发病率占慢性胃炎发病率的50%~75%[1]。目前14d含铋剂四联疗法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首选治疗方式[2]。研究证实,采用四联疗法联合中药治疗Hp感染,不仅可以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还有助于缓解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缩短抗生素疗程[4,5]。 李慧臻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第3批...
-
呃逆难以自制 采用体针结合脐针治疗
患者,女,63岁,2018年10月28日初诊。主诉:呃逆,22点后加重(频率约1次/h),夜不能寐伴喉咙隐痛2年余。病史:每逢入冬即出现规律性打嗝症状且咽痛口干,严重时不定处出现针扎样剧烈疼痛、瘙痒,长期便秘,便色发绿,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生化检验结果示:三酰甘油2.43mmol/L↑,血糖6.13mmol/L↑。刻下症:呃逆,寐差,便秘,皮肤瘙痒,面色苍白,两颧淡红,眼睑下垂,上下两唇颜色不均,局部散见紫黯斑点,舌尖淡红,苔薄白,舌根处略黄,舌下脉络明显,偏青色,脉弦细数。西...
-
刘沈林治疗肠道病经验
全国名中医刘沈林系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是著名脾胃病学专家,从医多年,经验丰富,建树颇多,在治疗脾胃病、肠道病、肿瘤疾病及疑难杂病方面学验俱丰。肠道疾病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病种众多,中医大体归于泄泻或便秘范畴,其病机总属肠腑传导失司,同时亦与其他脏腑密切相关,兼见寒热虚实之别,初病久病之异,证情较为复杂,临证施治难度颇大。刘沈林治疗肠道病善用经方,审证求因,圆机活法,多方组合,多法组方,精心配伍,病证结合,临证屡获佳效。 从脾论治兼顾肝肾 脾虚湿阻,气机不利是关键慢性泄泻一证,可见...
-
探讨林丽珠教授治疗大肠癌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用药经验
林丽珠治疗大肠癌常用药物及药对浅析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 是常见恶性肿瘤之 一。祖国医学主要将大肠癌归属于“锁肛痔 ” “脏毒” 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 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大肠癌起病隐 匿, 早期症状不明显, 肿瘤进展迅速, 确诊时多数患者 就已经发生远处转移, 治疗困难, 预后较差, 因而越来 越多的肿瘤专家投身于大肠癌诊疗的研究。林丽珠教 授作为国内著名肿瘤专家, 30 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药 及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
-
名医张简斋善用羌活治疗胃病及其他诸疾
王某,男,62岁,2020年10月30日初诊。诉胃痛30余年,患者30年来胃痛反复发作,多次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近半年来,胃痛加重,每天发作,饭后及夜间明显,喜欢热食,凉食后疼痛明显,痛时喜按,按则痛减,伴有反酸,胃胀,活动后乏力,大便偏烂,夜间小便多,舌质淡,苔薄,脉沉。此前在当地医院就诊,服用中药治疗,效果不佳。方药:党参10g,炒白术12g,姜半夏9g,茯苓12g,干姜4g,陈皮10g,苍术9g,延胡索10g,炒白芍15g,制香附15g,厚朴10g,炒薏苡仁15g,羌活6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空腹...
-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2]。其主要临床症状有顽固性恶心、频发性呕吐、持续性腹胀、早期饱腹感、餐后饱腹感和上腹痛难以缓解、食欲减退、全身乏力等[3],实验室检查多有电解质紊乱、血糖偏低、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等,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本文介绍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1则及...
-
肠易激综合征采用奔豚汤联合曲美布汀治疗
奔豚汤联合曲美布汀对伴有焦虑状态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疾病, 以腹部不适伴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临床表现, 在我国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D) 最常见[1]。目前, IBS-D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 但社会心理因素在IBS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临床主要采用止泻、解痉等对症治疗IBS-D, 但部分患者的疗效并不能令人满意。本病属于中医“泄泻”“腹痛&rd...
-
肠痈 肠道的痈肿 中医治疗法及所用方药
李应存运用敦煌泻肝清毒调气血法治疗老年肠痈经验 李应存教授是我国敦煌医学专家,敦煌医派代表人物,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敦煌医学特色专科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敦煌医学学科带头人,主编或参编著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临床善用敦煌医学理论与敦煌医方治疗疾病,疗效显著。李应存教授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提出敦煌医学理法新用观,如针对肝实证及兼证,在辨证使用敦煌大、小泻肝汤的基础上,提出敦煌泻肝实脾法、泻肝宣肺法、泻肝补肾法、泻肝养心法等治疗大法,已成为敦煌医派领域的...
-
反流性食管炎,糜烂性食管炎,中药验方加减治疗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反流性食管炎也称为糜烂性食管炎, 主要指十二指肠及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 既可导致胸骨后疼痛、胃灼热及反酸等症状, 还可导致食管黏膜出现纤维化、糜烂及溃疡等病变, 是胃食管反流病之一。临床中往往采用单一促动力剂或者抑酸剂治疗, 但难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1]。本观察探讨逍遥散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
-
肠易激综合征 代温灸膏用于长蛇灸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IBS)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以排便性状改变、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其中以腹泻型IBS占据比例最大。IBS 发病率调查显示,全球发病率为 2%~15%,欧美国家为 9%~20%, 我国为 7%~12%,可见各地发病率基本相仿。腹泻型IBS病机复杂,目前认为常由多因素致病,与菌群失调、神经内分泌等因素相关。IBS治疗难度大,病情常反复发作,西医治疗效果有限。本病隶属于中医“泄泻”范畴,疾病日久不愈,加之失治误治,患者常表现为脾胃虚寒证。长蛇灸有温阳散寒、扶正通络功效,是中医常用外治法。...
-
艾灸治疗腹泻研究进展
腹泻是由多病原、 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综合征, 其主要症 状有肠黏膜的分泌旺盛与吸收障碍, 肠蠕动过快, 正常肠习惯 的改变, 粪质稀薄, 含有异常成分等 [1] 。 据保守估计, 全球每年 有170-250万人死于腹泻病, 居感染性疾病死因顺位第三位, 是 全球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2] 。 在中医古籍中记载着 大量艾灸的疗法和医案, 历代中医名家对艾灸均有其独到的见 解, 且有着大量使用艾灸治疗腹泻的相关医案 [3] 。 艾灸是以艾 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 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穴位, 通过激发经气...
-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反复疼痛中药治疗
临床运用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 胃炎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 如下: 一、诊断标准 符合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有胃脘部疼痛、饱胀、嗳 气、嘈杂、食欲不振、便溏等症状,并 经纤维胃镜检查,符合慢性萎缩性 胃炎的诊断标准;症见面色萎黄,神 疲乏力,食后腹胀加剧,舌暗苔薄, 脉无力;排除胃溃疡和病理诊断有 癌变者。 二、治疗方法 处方:黄芪20克,茯苓、蒲公英 各15克,太子参、炒白术、白芍、丹 参各12克,三棱、莪术各8克,砂 仁、黄连各5克,三七粉(冲服)3克。 加减:肝胃不和者,加柴胡、枳 壳...
-
吴耀持运用导气针法结合隔物灸治疗痛证经验
吴耀持,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针推伤科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海派 “陆氏针灸流派” 第四代入室弟子。吴教授在三十 余年的临床实践中, 善于针灸与中药结合, 针灸与推拿结 合, 内外合治, 融会贯通, 精于古法而又不拘泥。在实践 中,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汲取精髓、 推陈出新。治疗病患 常点到即可, 中病则止, 不喜冗长拖沓, 过犹不及, 临证治 疗各种疑难病证力专而效宏。其平时所用导气针法, 既 是授于先贤经典, 又在点滴实践中得以传承发挥...
-
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胃炎,合理中汤,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胃炎指不同疾病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且男性多于女性,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1]。慢性胃炎按照胃镜形态学观察可分为浅表性、萎缩性、肥厚性及伴随其他疾病的胃炎。随着纤维胃镜的广泛应用,对胃炎的研究更加深入,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是肠道慢性疾病,多数与冷饮、冰镇食物进入肠胃后由于温度太低对胃黏膜造成损伤有关。研究认为,西医治疗慢性胃炎主要是抑酸止痛、保护胃黏膜、抗菌,但疗效一般,复发...
-
乐德行治疗慢性泄泻验案三则
全国名中医、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乐德行在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中有其独到之处,尤精于脾胃疾病,擅用经方,择药轻灵精炼。乐德行对慢性泄泻一病辨证细微,用药精当。乐德行将慢性泄泻的临床常见证型归纳为4类:肝旺脾虚型、脾虚湿盛型、寒热错杂型以及脾肾两虚型,认为该病以湿为主,虚实夹杂,从而拟定了四大治则:调和肝脾法、健脾胜湿法、升阳举陷法、补脾益肾法。 医案一 宁某,女,65岁,2015年5月28日初诊。一诊:诉泄泻1年余,常常自觉右胁胀痛间作,右侧腹痛,矢气后痛减,乏力,口干,恶心,纳差,大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