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治疗 第3006页

治疗 第3006页

  • 崔向宁从肝治疗原发性头痛经验

    崔向宁从肝治疗原发性头痛经验

    原发性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之一,又称为功能性头痛、慢性头痛,主要包括紧张型头痛、偏头痛和丛集性头痛[1]。经调查中国头痛的年患病率约为28.5%,而原发性头痛患者比例最高,年患病率为23.8%[2]。反复发作、经久难愈甚至疼痛难忍等是其主要特点,许多患者都伴随着严重的情绪障碍和睡眠问题[3,4]。有研究显示41%~47%头痛患者存在抑郁状态,而非偏头痛人群抑郁的比率仅17%[5],早期识别焦虑抑郁与头痛共病,并予以处理,能很好的减少头痛发作频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头痛”主要分为外感...

  • 温胆汤配合针刺治疗吸毒后焦虑状态案

    温胆汤配合针刺治疗吸毒后焦虑状态案

    在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中,中医讲究辨证论治。特殊病例的识证用药,只要圆机活法,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近日临床上,治疗两则中毒案例,其一为农药中毒后的消化不良案,其二为吸食冰毒后的焦虑状态案。病人病情特殊,初始胸中无法,笔下无方。但遵中医之圣谕,当四诊之后,遵辨证论治之训,处以温胆汤加减,均获良效。现记录如下: 温胆汤治疗杀虫剂中毒后消化不良案 袁某,男,58岁。就诊时间:2015年11月24日。患者因未戴防护措施,喷洒毒药后第二天,出现恶心呕吐、头痛腹泻等中毒症状时,到当地医院以农药中毒之...

  • 治疗萎缩性胃炎食疗

    治疗萎缩性胃炎食疗

    萎缩性胃炎为常见病之一, 好发于中年人。症状以食欲减退, 脘腹钝痛,饭后饱胀与消瘦、贫血、 腹泻等为主。选用食疗应以甘温之 品为主,使用温中健脾,滋养胃阴, 疏肝和胃的药、食材。 建中粥人参6克,干姜6 克,饴糖15克,粳米60克。将人 参、干姜洗净,切碎,与淘净的粳 米,熬煮成粥,加入饴糖即成,早 晚餐食服。适应于胃脘疼痛,遇冷 加剧,喜温喜按,食欲不振,呕吐 腹泻等症。 山药红枣粥山药(鲜品)60 克,大枣30克,粳米60克,食盐 适量。将山药洗净,切成颗粒。加 大枣、粳米熬成粥,加入食盐,搅 匀即成,日服...

  • 大多胃胀都产生于胃病 治疗胃胀的主要是降胃行气

    大多胃胀都产生于胃病 治疗胃胀的主要是降胃行气

    胃胀是十分常见的一个症状,在各个年龄的人群中都很多见。“胃胀”是人们口头上的一个通俗叫法,中医学把它称为“心下痞”。“心下”不是指心脏的下方,而是指上腹部,也就是胸骨下端剑突下的腹部,老百姓通常说这个部位是胃的部位。痞的意思是胀满,不通畅,堵塞的感觉。(作者/傅延龄 编辑/秦丹 张梦培) 有一些人吃一点东西就开始胃胀,以致于不敢进食,或者不敢多吃。有一些人即使不吃东西也感到胃胀。胃胀是患者的感觉,一般用肉眼是看不出来的。不过也有少数病...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儿童癫痫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儿童癫痫

    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新陆教授,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中医。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其指导,现举老师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癫痫经验,以飨同道。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见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篇:“夫失精家,少腹弦紧,阴头痛, 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具有调和阴阳,潜镇摄纳之效,临床常用于治疗癫痫、癔病、失眠、遗精、滑精、不孕症、先兆流产、久泻、更...

  • 两则治疗胃下垂验方

    两则治疗胃下垂验方

    正常人的胃呈牛角形,位于腹腔上部。如果胃由牛角形变成鱼钩形垂向腹腔下部,出现食欲减退,饭后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即患了胃下垂。下面介绍两则治疗胃下垂验方。 方一: 先将三十克桂圆肉加水煮沸,待冷后将鸡蛋一至二只打入碗内,用煮好的桂圆肉水冲人蛋中搅匀,蒸熟食用。每天早晚各食一次,直至痊愈。 方二: 先将米糠五百克放入锅内以文火炒至黄褐色,再放人鸡内金五十克,炒至鸡内金胀发后,从火上移开,稍后除去米糠,将鸡内金碾成细未,每次用温开水送服一至二克,每日三次。此方有健胃消食的功能,治胃下垂可获满意效果。 在服上两方期间,每...

  • 帕金森病 中医学根据临床常用治疗方法

    帕金森病 中医学根据临床常用治疗方法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之一,以肢体震颤、肌肉强直、运动减少及姿势妨碍等为首要临床特征,晚期会导致患者日子不能自理。中医学根据临床体现将本病归归于“颤证”领域。杨思进教授从医三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辨治疑问杂病常独辟蹊径,取得良效。 病因病机 脾胃亏虚为本,络脉阻滞为标:受“诸风掉眩,皆归于肝”的影响,大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为肝肾短少、虚风内动,主病在肝、肾,治疗多以滋补肝肾、息风定颤为主,作用不一无是处。杨思进教授在多年的临床诊...

  • 头痛蛛网膜囊肿 人迎气口针法针灸治疗

    头痛蛛网膜囊肿 人迎气口针法针灸治疗

    宋某某,女,35岁,2022年3月8日初诊。主诉:头痛9年余。患者自诉2013年开始出现头痛,症状逐渐加重,严重时伴有呕吐。西医诊断为蛛网膜囊肿,建议必要时手术治疗。刻诊:头痛明显,表现为右侧前额至巅顶胀痛,右眼眶牵扯痛,常于每日午后1点左右发作。遇风加重,严重时伴有呕吐,常需服用罗通定止痛,偶有头晕,平素怕风怕冷,四末不温,汗出不多。入睡可,眠浅易醒,梦多;胃纳可,胃脘部隐痛,嗳气,肠鸣明显,饮食尚可耐生冷,不易上火,大便干硬,小便调。月经周期规律,末次月经2月14日,色量均可,无痛经。手凉微潮,舌暗苔薄白,眼睑...

  • 结肠炎用阿胶治疗方法

    结肠炎用阿胶治疗方法

    阿胶治结肠炎方法: 将阿胶块隔水软化,切成1.5-2克的小段,再在沸水中软化,制成栓剂,用肛门管塞入肛门 每天大便后上药1次,7-10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间停4天。...

  • 化湿和胃治疗吻合口炎

    化湿和胃治疗吻合口炎

    化湿和胃治疗吻合口炎 张某,女,61岁。2009年9月10日初诊。 主诉 胃脘胀痛半年余。三年前因十二指肠憩室手术治疗。半年前,开始出现胃脘胀痛、嗳气、吞酸、胸闷气短、纳谷不香,自觉口苦咽干,时咳嗽有痰,痰量不多,痰色白;睡眠可,二便正常,舌胖、苔薄黄,脉细弦。2009年4月4日胃镜检查示:吻合口炎。诊其为胃脘痛,属湿滞脾胃,痰湿阻于少阳之证。治宜化湿和胃,疏肝理气,利胆消痰。拟平胃散和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 苍术、白术各9克,厚朴9克,青皮、陈皮各9克,甘草3克,茯苓10克,柴胡9克,...

  • 调和营卫气血治疗失眠

    调和营卫气血治疗失眠

    河北中医学院阎艳丽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以及科研40余载,擅用经方、时方于一身。对失眠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体系,并在失眠的辨证治疗上取得了理想的疗效。她认为失眠的主要病机是阴阳不交,阳不入阴,营卫失调,治疗要以脏腑辨证为本,调和营卫气血。笔者有幸随师学习,现简述阎艳丽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 协调脏腑,辨证施治 阎艳丽治疗失眠,多定位于心、肝、脾、肾等脏腑,并强调辨证治病不可囿于一脏,而应注重相关脏腑调整。若病人烦琐之事过多,肝气郁而化火。肝火旺则易横逆犯脾或耗伤心血,心主血而藏...

  • 正天丸治疗原发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正天丸治疗原发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原发性头痛在我国18~65岁的人群中发病率高达28.5%[1], 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中以偏头痛、紧张性头痛最为多见。目前, 西医主要采用抗癫痫药、抗抑郁药物、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选择性5-羟色胺1B/1D受体激动剂等治疗, 但这些药物作用靶点多, 有肝肾功能损伤、心律失常、消化道溃疡等不良反应, 甚至会产生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2]。原发性头痛属于中医“头风”“头痛”范畴, 认为病因病机以血瘀[3]、肝阳上亢等为主。正天丸功善疏...

  • 陈枫针灸治疗颈性眩晕

    陈枫针灸治疗颈性眩晕

    陈枫“颅底七穴”组方可改善椎基底动脉血供,缓解眩晕症状,此外还可缓解局部肌肉痉挛、调整颈椎失稳状态和椎间关节的紊乱,减少复发。通过对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观察,“颅底七穴”组方治疗效果远远优于西药治疗,且具有价廉、无毒副作用、标本兼治的特点。 陈枫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针灸科主任、神经内科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临床学系副主任。从医数十年,在脑血管病、妇科病、帕金森病、糖尿病、痛证、脾胃病等病的治疗方面,已形成完整的治疗体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内外妇儿各科...

  • 治疗失眠壮医养生法 壮医刮痧排毒疗法刺血疗法

    治疗失眠壮医养生法 壮医刮痧排毒疗法刺血疗法

    壮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概况 失眠,壮医称为“嫩卟叻”“年闹诺”,属壮医“龙路病”范畴,指因机能失调导致难以正常睡眠的一种疾病,为壮医内科常见病的优势病种之一[1]。当今社会,人们工作、生活压力较大,易引起失眠,影响其生活品质及工作质量,长期失眠会引发其他疾病或对原有疾病产生不良影响[2]。壮医临床运用养生法、内服经验方、刮痧排毒疗法、刺血疗法、穴位贴敷疗法等特色疗法治疗失眠,疗效颇佳。本文对壮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类与总结,并做如...

  • 孙申田调神益智法治疗神志病的经验体会及验案

    孙申田调神益智法治疗神志病的经验体会及验案

    •调神在防治疾病、诊断疾病及疾病的预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即有“粗守形,上守神”之说。 •针刺百会穴、情感区针刺的手法,需要小幅度、轻捻转,偶伴提插,捻转速度达200转/分钟以上,连续3~5分钟。 •针刺调神的关键在于手法的操作,在得气的基础上加以电针刺激效果更佳。 近年来,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癔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失眠等在内的神志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对于这类疑...

  • 补肝汤治疗郁症

    补肝汤治疗郁症

    庚子仲秋,门诊治一焦虑患者,想到近日跟随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门诊时,习得《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大、小补肝汤的妙用,遂予小补肝汤,投剂辄效。现整理病历报告如下: 吴某,女,1975年生。2020年10月1日初诊。 患者身体消瘦,面色憔悴晦暗,神志清楚但情绪低落,疑虑重重,喋喋不休,反复陈诉时时怕风怕冷,穿单衣季节她身穿羊毛裤、羊毛衫和厚风衣,诉及职称晋升问题时情绪失控而哭诉不止,其家属在一旁表情均沉重。问诊得知患者为教师,多年来常因晋升及各种琐事焦虑不堪,每于开学季加重,甚...

  • 以补脾之方药治疗出血 脾虚气虚可引起出血

    以补脾之方药治疗出血 脾虚气虚可引起出血

    脾主统血的源流 “脾主统血” 是脾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行的中医 教材中是指 “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流行, 防止溢出脉外的功 能” , 其应用主要体现在补脾益气之法治疗血证上, 其地位与 “脾主运化” 并列。 本文对古代医书中 “脾主统血” 的理论进行 了梳理, 追本溯源, 寻找其理论发展的轨迹, 以更好的应用于 临床。 脾虚气虚可引起出血 1. 《黄帝内经》 (以下简称《内经》 )提出脾虚可致出 血 《内经...

  • 国医大师徐景藩 治疗食管病与胃病 据症配加虫类药物

    国医大师徐景藩 治疗食管病与胃病 据症配加虫类药物

    胃与食管相连,病机常有气滞,久病及血,气滞血瘀。虫类药一般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善于走窜的功用。国医大师徐景藩在治疗食管病与胃病过程中,常据症配加某些虫类药物,可提高疗效。现择录数则如下。 九香虫 九香虫为蝽科昆虫九香虫的干燥虫体,性味咸、温,功能理气通络止痛。入煎剂每日5~10g,适应症为:①胃脘疼痛经久时发,痛处固定,痛甚之时或窜及于下胸、背、胁等部位,可据证配加九香虫。②胃脘痞胀较著,心窝有时有堵塞感,其胀可及于下胸、腹部,嗳气、矢气不缓解,用一般理气药效果不著者,可加九香虫。③反流性食...

  • 肺脓疡疾病描述及治疗

    肺脓疡疾病描述及治疗

    疾 病 描 述 肺脓疡是由多种病原菌所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病变。早期为化逐性肺炎,继而形成脓肿。本病起病急骤,以高热、咳嗽和咳吐大量浓臭痰为主要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常伴有出汗、畏寒、胸痛、气急,其它还有精神萎顿,周身无力,食欲减退。有时痰中带血或中等量咯血。约1周左右,逐肿自行契溃,痰量骤增,往往每日可咳出300—500毫升的逐性臭痰。此外,有一少部部人还可出现胸膜炎,支气管不同程度的扩张,脓气胸或脑脓肿。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与细菌,原虫或免疫机能降低等因素有关。祖国医学则认为本病多由外感风热,或疮疡热...

  • 健脾止泻汤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43例秋季腹泻患儿的临床观察

    健脾止泻汤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43例秋季腹泻患儿的临床观察

    秋季腹泻是由A组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 多发于秋季, 婴幼儿为高发人群。秋季腹泻主要症状为急性腹泻、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腹胀等。临床以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为主, 暂无特效药物。秋季腹泻属于中医“泄泻”范畴, 应施以健脾利湿、涩肠止泻之法。参苓白术散为中成药, 可益肺气, 补脾胃。健脾止泻汤由白术、泽泻、葛根等组成, 可健脾和胃, 涩肠止泻。笔者采用健脾止泻汤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秋季腹泻患儿, 临床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 胃脘部及胸膈胀满治疗验案

    胃脘部及胸膈胀满治疗验案

    痞满证治探讨 痞满是以指自觉心下痞塞, 胸膈胀满, 触之无 形, 按之柔软, 压之无痛, 望无胀大为主要表现的一 种病症。 诸多医家以不同思路论治痞满, 皆取得一定 效果, 但对于些许顽固者, 收效不佳。 笔者在临床中 重用 “一气周流” 理论—— “水气上升而为云, 复得 天气下降而为水, 天水相连, 升降一气, 此六经为一 气, 万病为一病, 一气周流, 升降而已” [1] , 以此思路 论治痞满, 获效满意。 点滴经验, 整理如下。 痞...

  • 燮理中焦治疗慢性胃炎

    燮理中焦治疗慢性胃炎

    《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曰:“中焦……此所以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并概括中焦的功能为“中焦如沤”。《难经》云:“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中焦乃指脾胃,其功能为腐熟水谷,化生精微,以奉养全身。笔者依据脾胃的生理特性、病理变化,将清代医家吴瑭针对温病邪在中焦提出的“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运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疗,通过调节脾胃...

  • 王生义治疗脾胃病临证验案

    王生义治疗脾胃病临证验案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中“胃脘痛”“嗳气”“胃痞”“便秘”等病证皆属其范畴,临床常见症状有胃脘胀满及疼痛、打嗝、反酸、便秘等。《黄帝内经》最早记录了有关脾胃病的解剖、生理病理特征,并奠定了理论基础[1]。如《素问·五脏别论》言:“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汉·张仲景《伤寒论》则提出了脾胃病的诊疗原则[2]。金元时期,李东垣《脾胃论》的成书为脾胃病学说奠定...

  • 张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张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食管反流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常表现为反酸、咽部及胃脘部有烧灼不适感、吞咽困难、胸骨后烧灼或疼痛等症状。西医治疗该病见效迅速,但容易反复发作。张磊教授从医70余载,专注于中医经典的研究与临床实践创新,中医底蕴深厚,创立“临证八法”,于2017年荣获“国医大师”称号。笔者有幸侍诊于张磊教授,现将其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浅述如下。 1 明理溯源 1.1 病因病机 张磊教授重视对疾病的审证求因,以探本求源,把握疾病的变化和证型在某一阶段的病...

  • 中医治疗流行性出血热验案

    中医治疗流行性出血热验案

    伤津损肾(表里同病)症验案 郭某,女,26岁,1983年12月4日诊。诉前日受凉后而致发冷发烧。头疼四肢困乏无力,近2天病情加重,腰背疼痛、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头痛发热恶寒加重等。口干而渴,心烦燥。体温38.5℃,曾在乡村诊所诊疗无效而来就诊。见脉数有力,舌质红,苔薄白而微燥。体温38.5℃。化验:尿蛋白(++),白细胞(++),管型(+)。 诊断:风水(热邪侵袭,表里同病)。 治则:清热解毒,生津润燥。 处方:金银花15g,黄芩12g,连翘20g,栀子10g,麦冬15g,生...

  • 明辨虚实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明辨虚实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因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炎性疾病,临床上以烧灼、返酸、胸骨后灼痛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学“吞酸”“呕吐”“郁证”“反胃”等范畴。中医辨证治疗此病须抓住“气”,强调“以气相求,复运气机”,治疗重视脾、胃、肝三者关系,明辨虚、实,方可收满意疗效。 实证:肝郁气滞,湿热内生,胃气上逆 刘完素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病机是“气逆冲上,火气...

  • 治疗肺结核的偏方1

    治疗肺结核的偏方1

    沙参、麦冬、天冬、玉竹各10克,百部12克,百合白及各10克,仙鹤草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肺结核肺阴不足证。...

  • 治疗肺结核的偏方13

    治疗肺结核的偏方13

    蚕蛹适量。 [制用法]焙干研细末。每服3-5克,每日2次。 [适应证]促进肺结核病灶钙化。...

  • 辨证治疗小儿泄泻案一则

    辨证治疗小儿泄泻案一则

    男,1岁零6个月。3天前出现发热咳嗽,医院予以常规退热治疗,热退后出现腹泻,后逐渐加重转为水泻,日20余次,医院续予以补液治疗,症状不减,患儿继而出现呕吐,进食减少。 刻见:低热(37.9℃),咳嗽少痰,面色萎黄,精神萎靡,饮水较多,小便量少(1天当中仅于傍晚6点左右小便1次),舌质淡,苔薄白,眼窝较凹陷,心率120次/分。 方药:大回阳饮加半夏、茯苓、人参、怀山药、肉桂各6g(碎),生甘草6g,干姜6g,生附片6g(碎),生半夏6g(碎),茯苓8g,人参须6g,怀山药12g。3剂,浓煎,加适量...

  • 治疗急性胃痛的止痛穴 治疗胃痉挛

    治疗急性胃痛的止痛穴 治疗胃痉挛

    胃疼、胃胀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小毛病”,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胃疼的经历。从中医角度看,胃疼的病因有受风寒、饮食生冷、饥饱失常、暴饮暴食、过度饮酒、情绪激动、服用刺激性食物和药物等。许多年轻人饮食不规律、寒热不分,尤其是一些女孩子爱吃冰淇淋和冰冻的水果、饮料等,很容易引起胃部不适。还有些人由于常生气,造成肝气不疏而导致胃疼。以上情况很常见,由此,如何在家中防治胃疼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首先,介绍一个离胃很近的穴位:中脘穴。在腹部两侧肋弓与人体前正中线相交的地方,叫“剑突&rdqu...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