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第241页
-
周岱翰教授 全国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和教育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岱翰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和教育家,从事中医肿瘤医疗、教学、科研50年,多次出国讲学,弘扬岐黄医术、拓展中医治癌特色,是振兴、发展、传承岭南肿瘤学术流派的领军人物,是中医肿瘤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代表人物。作为中医教授,登上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和海外高等学府讲学,被澳洲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系聘为博士生导师,足迹遍及欧、美、亚、澳等20余国,每年有大量的外宾、华侨前来求诊,饮誉东南亚、港澳台等地。 用中医疗效结缘“洋”病人 周岱翰教授作为中医教授...
-
读马有度《感悟中医》
中医,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发明,有的在当代继续应用,有的被新的科学形态自然替代,都没有发生重大争执。唯有中医,存亡之说,兴废之争,旷日持久。令人义愤填膺,也令人魂牵梦绕。根本原因,是传统文化遇到了现代科学。是文明冲突论,是文化融合论,还是文化多元论,这要靠学术环境的宽容和包容,更要靠体制和政策来支持与调整。在这中间,中医人自身的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养生自信、疗效自信,至关重要。近日读马有度先生的《感悟中医》一书,被他的临床经验和学习精神所折服,也被他娓娓动听的高论宏议深...
-
运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理论:中医全科医师
中医全科医师:运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理论,从事社区人群常见病与慢性病诊断、治疗、康复、预防和健康管理等中医药服务的专业人员。主要工作任务包括:运用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方法,诊断社区人群常见病与慢性病,并提供中医药及刮痧、拔罐、针灸、推拿、按摩等适宜技术治疗;进行急危重症急救或转诊;进行疾病预防性筛查、咨询,提供中医药防病服务;对社区老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提供体质辨识、小儿捏脊等中医药特色服务;进行居家医疗照顾;建立社区人群健康管理档案;进行中医养生保健和健康教育。 清晨6点,家住北京水碓子东...
-
中医师学中药 中药师学中医
从长远的角度和中医发展自身规律出发,建议有关部门能建立医药结合的双料人才培养机制,并打通行医资格,让药师拥有医师证,让医师拥有药师证,或者合用一证,做到能医者能药,能药者能医,培养双料型的医师、药师和高级人才。 过去学中医都要认药,所有医生都是医药学专家,而现在很多青年中医会开方却不认药,中药师又只懂药而不懂中医理论,这是当今十分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国家实行医师制度和药师制度之后,中医临床与药物管理使用处在了两个平行线上,临床专业医生的培养与药学人才的培养形成了不一样的风格。 医药分离的模式借鉴的...
-
中医能治大病重病 血液科刘松山
刘松山,四川省中医院血液科负责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拔尖中医师(四川省名中医)。任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委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委会骨髓增殖性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学专委会常委,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常委,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第十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成都市医学会血液分会委员,成都市医保局第三方评审专家。中国慈善总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援助...
-
张珍玉中医理论的继承者 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开拓者
张珍玉先生不仅是一位中医理论的继承者,更是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开拓者。张珍玉先生一直关注中医现代化进程中有关中医理论的继承与创新问题。关于中医现代化研究,张珍玉先生强调中医理论继承和发展必须坚持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两条腿走路。 1 继承创新,相辅相成 张珍玉先生认为,中国医药学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是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经验总结,是历代医家不懈努力,在不断继承、创新、再继承、再创新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医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轨迹,说明中医学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中医现代化不仅是中医学发展的需...
-
临床带教活动对于中医临床带教建议
201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举行中医临床特聘专家聘任仪式,正式确定聘任48位专家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批中医临床特聘专家。学校将为每位受聘专家建立名医工作室,并开展相应的临床带教活动。对于中医临床带教提出以下建议。 特聘专家的价值应主要体现在带教传道上,而不仅局限于诊病方面。此次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的专家中,不乏在当地享誉一方的全国名医,有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某些病症的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国医堂中医门诊部应该进一步沟通,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一些学员、实习医师和年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