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 第241页

中医 第241页

  • 陈炳旗“渐冻人”从中医典籍寻求治疗线索

    陈炳旗“渐冻人”从中医典籍寻求治疗线索

    第一次见到陈炳旗,很难想象这位年近古稀的医者曾经是“渐冻人”,在20多年前被确诊患有MND(运动神经元疾病,ALS即肌萎缩侧索硬化是其中最常见、最易识别的表型,多以ALS代表MND这一组疾病)。 对这一世界绝症,西医至今无有效治疗手段,患者大多死于呼吸衰竭,平均存活时间只有3~5年。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罹患此症,虽生存至今,也已全身瘫痪、失语。 而陈炳旗如今面色红润,行动基本自如,精力旺盛,出诊、讲座、带博士,长年因参加各类活动四处奔波。...

  • 民间中医的发展

    民间中医的发展

    在农村边远地区,我国至少有15万名民间中医,他们长期处在有用、有益却“非法”的状态。《执业医师法》像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制约着民间中医的发展,让民间中医不得不“无证行医”。 浙江温州著名民间中医潘德孚。虽然他医术高超,却一直没有取得最低的执业助理中医师资格。根据《执业医师法》规定,他的诊所生前已被依法取缔。 1 民间中医传承“断档” 保护和改善民间中医的生存环境,比挖掘、整理...

  • 周岱翰教授 全国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和教育家

    周岱翰教授 全国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和教育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岱翰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和教育家,从事中医肿瘤医疗、教学、科研50年,多次出国讲学,弘扬岐黄医术、拓展中医治癌特色,是振兴、发展、传承岭南肿瘤学术流派的领军人物,是中医肿瘤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代表人物。作为中医教授,登上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和海外高等学府讲学,被澳洲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系聘为博士生导师,足迹遍及欧、美、亚、澳等20余国,每年有大量的外宾、华侨前来求诊,饮誉东南亚、港澳台等地。 用中医疗效结缘“洋”病人 周岱翰教授作为中医教授...

  • 卜弥格 将中医药传到 西方的第一人

    卜弥格 将中医药传到 西方的第一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6年6月对波兰共和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在出访前夕,习主席在波兰《共和国报》发表了题为《推动中波友谊航船全速前进》的署名文章。文章中写到,“中波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彼此交往源远流长。”他提到了一位叫“卜弥格”的17世纪波兰来华传教士,誉他为“波兰的马可·波罗”。 历史上中医中药在世界上的传播,尤其是早期将其较详细地介绍到欧洲,卜弥格的重要作用不可磨灭。 卜弥格(Michal Boym,16...

  • 读马有度《感悟中医》

    读马有度《感悟中医》

    中医,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发明,有的在当代继续应用,有的被新的科学形态自然替代,都没有发生重大争执。唯有中医,存亡之说,兴废之争,旷日持久。令人义愤填膺,也令人魂牵梦绕。根本原因,是传统文化遇到了现代科学。是文明冲突论,是文化融合论,还是文化多元论,这要靠学术环境的宽容和包容,更要靠体制和政策来支持与调整。在这中间,中医人自身的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养生自信、疗效自信,至关重要。近日读马有度先生的《感悟中医》一书,被他的临床经验和学习精神所折服,也被他娓娓动听的高论宏议深...

  • 运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理论:中医全科医师

    运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理论:中医全科医师

    中医全科医师:运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理论,从事社区人群常见病与慢性病诊断、治疗、康复、预防和健康管理等中医药服务的专业人员。主要工作任务包括:运用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方法,诊断社区人群常见病与慢性病,并提供中医药及刮痧、拔罐、针灸、推拿、按摩等适宜技术治疗;进行急危重症急救或转诊;进行疾病预防性筛查、咨询,提供中医药防病服务;对社区老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提供体质辨识、小儿捏脊等中医药特色服务;进行居家医疗照顾;建立社区人群健康管理档案;进行中医养生保健和健康教育。 清晨6点,家住北京水碓子东...

  • 记湖州市中医院杨氏外科和潘氏外科

    记湖州市中医院杨氏外科和潘氏外科

    潘氏外科研讨会参会人员合影 【杨氏外科】 杨氏外科中具有代表性的名医是湖州市四大名医之一——杨詠仙,其后有第二代传人杨泰生(湖州市名中医)和第三代传人程祖耀(省级名中医)。 杨詠仙(1897~1979年),杨氏外科始祖...

  • 周祖贻谈中医治慢性病

    周祖贻谈中医治慢性病

    “周医生,请帮帮我,我胃难受,看了好几家医院都没效果。”去年7月,57岁的严先生来到湖南大夫堂国医国药馆,找到周祖贻教授。严先生因不思饮食腹部饱胀、喜温喜按又隐隐作痛,以为是一般受凉引起的消化不良,一直服用助消化药健胃消食片,总是经久不愈。周祖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为脾胃虚寒证,治疗药方用黄芪建中汤、理中丸等为基础进行加减,此方温脾散寒、缓急止痛。服用一疗程后病情显著好转,后又根据患者身体虚弱的情况,加用健脾胃的参苓白术散,几个疗程后,严先生痊愈康复。 在肠胃病的治疗上,周...

  • 深切缅怀王明方对中医药事业的辛勤付出

    深切缅怀王明方对中医药事业的辛勤付出

    上个月突然接到王明方去世的消息,无比震惊,无比悲伤!我和王明方7月份还在北戴河一起给全国政协干部培训班讲课,当时我们天南海北地聊天,他说起当年受命天津巡视组组长时,怎么和“大老虎”武长顺斗智斗勇最后将其绳之以法的故事,整个过程惊心动魄,远胜警探小说。当然更多是聊起中医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还相约今年秋冬之际去老家徽州定潭看看“张一帖新安国医博物馆”。没想到,他突然间就这么走了,走得这么匆忙,让人如何承受…… 作为一位正部级干部...

  • 著名中医学家焦树德先生不幸辞世

    著名中医学家焦树德先生不幸辞世

    公元二零零八年六月十四日(农历五月十一),我国著名中医学家焦树德先生不幸辞世,山海含悲,亲朋垂泪,杏林痛失柱梁。追念前贤,迄今八周年,浩浩伟功业,浓缩于眼前。2016年6月15日,焦树德教授的外孙女、树德堂国医馆馆长陈咏梅女士,亲率后学于铜像前,缅怀前辈,谨以此文敬上。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 星汉灿烂,绝学薪传。 医道肇始,黄帝歧伯。 伊尹卢扁,皆为圣贤。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忧系家国,寿世济难。 厚德重生,抱楚为痛。 广布医泽,远播...

  • 行医把病看好 基层看中医

    行医把病看好 基层看中医

    “医生,最要紧的是踏踏实实把病看好,比医术更重要的是医德。” 4月26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肛肠病安氏疗法中心诊室内正在进行一场简单朴素的拜师仪式,中心主任安阿玥开门见山为三位徒弟立下了“行医规矩”。 赵剑峰、孙伟鹏、吴俊三位医生恭敬地向师傅呈拜师贴、行礼敬茶,他们扎根在内蒙古包头、吉林松原、安徽芜湖的基层医院,无论公立医院科班出身,还是民营专科医院摸爬滚打,他们有着同样的心愿:把师傅精湛高尚的医德医术带回到自己的家乡。 “我们的落...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中医
  • 中医人 当自信自尊自强

    中医人 当自信自尊自强

    中医药要突围,再续辉煌,必须树立自信心。没有自信,中医药只能成为西方医学思想的奴隶,永远无法发挥中医药的潜能;没有自信,就会导致对中医药评价的失误,导致现代化道路选择的无奈;没有自信,就缺少自主承担精神,就会陷入西方思维范式的漩涡不能自拔。 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我们要树立对中医药学继承和发扬的自信心,对于中医药的发展应主动承担应有的责任。 中医的不自信,其实源于文化的不自信。20世纪以来,学界在相当大程度上将“西学”与“国学”相互对立看待。...

  • 中医师学中药 中药师学中医

    中医师学中药 中药师学中医

    从长远的角度和中医发展自身规律出发,建议有关部门能建立医药结合的双料人才培养机制,并打通行医资格,让药师拥有医师证,让医师拥有药师证,或者合用一证,做到能医者能药,能药者能医,培养双料型的医师、药师和高级人才。 过去学中医都要认药,所有医生都是医药学专家,而现在很多青年中医会开方却不认药,中药师又只懂药而不懂中医理论,这是当今十分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国家实行医师制度和药师制度之后,中医临床与药物管理使用处在了两个平行线上,临床专业医生的培养与药学人才的培养形成了不一样的风格。 医药分离的模式借鉴的...

  • “创新型”中医专家胡一莉

    “创新型”中医专家胡一莉

    胡一莉是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中医院的主任中医师,凭借多年来坚持践行中医药医术创新、学术创新和工作创新,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称号。她还是浙江省中青年临床名中医、浙江省湖州市名中医、湖州市“新世纪1112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创新型”中医药专家。 脾胃病诊疗独树一帜 胡一莉有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功底和精湛医术,尤其对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肠易激综合征等脾胃病的诊疗...

  • 从小就希望成为一名中医大夫的小婷

    从小就希望成为一名中医大夫的小婷

    编者按:按照《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要求,2020年时,中医药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基本建立,凝聚一批学术领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医药人才;2030年时,我国将基本形成一支由百名国医大师、万名中医名师、百万中医师、千万职业技能人员组成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随着《战略规划》发布实施,中医小婷的学习、工作将如何受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战略规划》链接 ①加强一批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中医药名校和学科。 建立健全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

  • 优环境重保障留住中医药人才

    优环境重保障留住中医药人才

    湖南省临澧县位于湘西北,随着人民群众对于中医药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该县创新中医药人才培育机制,使全县中医药人才总量不断增长,人才结构渐趋优化。目前,全县中医药人才322名,老中青比例为2:4:4,全县拥有中、高级职称的中医药人才92人,占队伍总人数的29%。 优化环境引来优秀人才 在中医药大需求、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下,临澧县卫生计生局求贤若渴。在人才引进上,临澧县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努力建设良好的薪酬、发展空间,重点是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筑“巢”引凤;另一方面前移人才...

  • 师承教育应成为基层中医成才大道

    师承教育应成为基层中医成才大道

    日前,国务院发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笔者看了这份文件,尤其是对重点任务中的第三条“扎实推进中医药继承”很感兴趣,因为这条是对中医人才培育的重要指引。 师承教育是中医传统的教育模式,也是被认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古代以及近代不少中医名家均有师承经历。中医的各门各派都有师承的悠久历史,而今,师承教育被国务院的文件明文提出,这让有志于师承中医教育的医生看到了希望。 作为一名在基层坚持中医药工作十几年的基层医生,通过与全国各地基层中医...

  • 中医药发展需要工匠精神

    中医药发展需要工匠精神

    2016年的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热议。但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还是围绕中国的企业发展,比如弘扬“工匠精神”将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促进企业精益求精、提高质量,使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更多人的职业追求。 作为一名中医传承者,我却感到“工匠...

  • 中医能治大病重病 血液科刘松山

    中医能治大病重病 血液科刘松山

    刘松山,四川省中医院血液科负责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拔尖中医师(四川省名中医)。任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委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委会骨髓增殖性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学专委会常委,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常委,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第十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成都市医学会血液分会委员,成都市医保局第三方评审专家。中国慈善总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援助...

  • 张珍玉中医理论的继承者 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开拓者

    张珍玉中医理论的继承者 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开拓者

    张珍玉先生不仅是一位中医理论的继承者,更是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开拓者。张珍玉先生一直关注中医现代化进程中有关中医理论的继承与创新问题。关于中医现代化研究,张珍玉先生强调中医理论继承和发展必须坚持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两条腿走路。 1 继承创新,相辅相成 张珍玉先生认为,中国医药学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是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经验总结,是历代医家不懈努力,在不断继承、创新、再继承、再创新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医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轨迹,说明中医学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中医现代化不仅是中医学发展的需...

  • 弘扬中医药 做健康卫士 大医之术大医之德

    弘扬中医药 做健康卫士 大医之术大医之德

    王 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 获奖感言:得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及广安门医院集体工作的结果。感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国家工委,全国总工会。我要把获奖作为动力,感恩国家,为党和人民做更多的贡献。 王阶自担任广安门医院院长一职以来,把现代医院管理经验和医院经营战略融入医院管理。经过10年奋斗,广安门医院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全国中医药工作的一面旗帜。医院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英国保柏集团“质量认可”,I...

  • 中医人应当始终保持这样的自信

    中医人应当始终保持这样的自信

    浙江省奉化市中医院为服务人口并不多的县级市中医院,不但完成了年门急诊近百万人次的服务量,而且连续7年门急诊等各项数据均高于当地综合医院。他的发展足以让中医人挺直腰板,看到未来:中医医院在守护一方百姓的健康事业中,完全能够挑起大梁,成为区域医疗的中心。 “中西医并重”是我国的基本卫生政策,但由于历史发展原因,西医长期以来始终扮演着医药卫生领域的“主角”,中医药这个守护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几千年的守护神却屈居次席,起到“补充”作用。这无疑大大...

  • 临床带教活动对于中医临床带教建议

    临床带教活动对于中医临床带教建议

    201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举行中医临床特聘专家聘任仪式,正式确定聘任48位专家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批中医临床特聘专家。学校将为每位受聘专家建立名医工作室,并开展相应的临床带教活动。对于中医临床带教提出以下建议。 特聘专家的价值应主要体现在带教传道上,而不仅局限于诊病方面。此次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的专家中,不乏在当地享誉一方的全国名医,有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某些病症的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国医堂中医门诊部应该进一步沟通,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一些学员、实习医师和年轻老...

  • 社区也有好中医 记中医师姜真

    社区也有好中医 记中医师姜真

    姜真,男,今年78岁,出生于1938年,安徽省人。出生于皖北一个耕读人家,自幼爱好读书。因身体孱弱,自小励志要当一名中医。后拜河南省正阳县人民医院名医刘旨正门下,走上了学习中医的道路,1963年开始了行医生涯。1990年经过了中级、高级职称考试,最终获得了中医副主任医师职称。2000年,受聘于北京市石景山医院中医门诊,2007年受聘于北京市朝阳区管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至今。 在这里,不管是医院领导、同事还是患者,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姜老”。这个称呼不仅仅代表了对他的尊敬之情,...

  • 急诊临床一线的中医专家发出呼声:柴瑞霭

    急诊临床一线的中医专家发出呼声:柴瑞霭

    柴瑞霭,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2016年在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成立柴瑞霭名医工作室。曾参与2014年 “中医药治疗登革热诊疗方案”的制定和重病会诊。同年参与制定“中医药治疗埃博拉出血热专家指导意见”等。治学渊源灵素,旁及各家,并传承其父柴浩然的学术思想,擅治外感热病、急危重症及疑难顽怪病。 “在急诊中,中西医各有其优势,也应各占一席之地。但目前,在很多中医院,中医...

  • 打造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浙江模式”

    打造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浙江模式”

    浙江拥有国家、省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共99个,其数量居全国前列。近日,中华中医药学会举办的“国医名师大讲堂暨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经验交流会议”上,浙江省介绍“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经验”的主旨发言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反响。那么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中,浙江究竟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取得卓越成果 浙江现有85位名老中医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有25位名老中医和4个中医学术流派列入国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目前,浙...

  • 跟师徐经世:中医漫道求索远

    跟师徐经世:中医漫道求索远

    •国家多年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重视老中医经验的继承和整理,因其关系到人民健康生活水平,更关系到祖国医学这门国粹的生存和发展。 •当前医学界在现有的教育目标的设定上,特别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却没有把培养学生的人格作为最主要的目标。 •针对中医现在弱小的队伍,如不尽心尽力去做承前启后的工作,那么“振兴中医”必将成为一句空喊的口号。 拜师徐经世老中医门下,一晃17年过去了。徐老的大家风范、治学严谨的圣严师德、诚恳待人和与人为善的国学精神...

  • 做到不忘初心 我身边的中医人

    做到不忘初心 我身边的中医人

    前不久,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有10次强调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8个字。作为中医工作者,我们应该如何响应习总书记号召,做到不忘初心?我身边的中医人用行动交出的答卷。 大学室友马科,自幼喜欢钻研中医。2008年我们本科毕业时,正好遇到汶川大地震,而当时我们就在位于震中的绵阳实习,所幸无人受伤。大学毕业后,马科报考了中医男科学方面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按他的条件去市级的中医院就业应该难度不大。但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却选择了四川什邡市的一个乡镇卫生院工作...

  • 咏中医鼻祖岐伯

    咏中医鼻祖岐伯

    咏中医鼻祖岐伯(七律) 人间灾害病魔欺,黄帝扶伤苦学医。 岐伯诲人穷至理,仁皇问道解存疑。 发微大道昭天地,创著内经成史诗。 沧海茫茫灯塔照,迄今仍是导航仪。(张发荣) 岐伯(对联) 名列岐黄,造诣高深,上穷下极尊医祖。 恩垂黎庶,术方精博,古法今循誉帝师。(程立家) 岐伯是远古时代最著名的医生,是黄帝的臣子。黄帝为疗救民疾,尊他为师,一起研讨医学问题。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就是以岐伯与黄帝答问的体裁写...

    养生秘方 2024-03-06 11 0 中医
  • 对中医的兴趣源于一段经历

    对中医的兴趣源于一段经历

    我最近在网上买了好多中医的书籍,像《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妈妈生气地说“该高考了,你怎么不务正业啊!而且家里都有这些书,瞎花钱”。看着妈妈无可奈何的表情,我嘟着嘴撒娇地说:“我就是喜欢学习中医嘛!将来我也要做一个中医大夫。”妈妈严肃地说:“那你就要做好一辈子吃苦的准备啊!当大夫需要终生学习,而且对工作要精益求精,否则一点差错就会出大事的。”我认真地点点头说:“没问题,我有心理准备。” 我对中医的...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