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 第232页

中医 第232页

  • 唇色的中医辨证简析

    唇色的中医辨证简析

      唇红润,湿燥适度,肠胃健康。   上唇颜色焦枯发焦或黯红,为大肠病变,并伴有肩膀不松爽,口臭口疹、喉咙不畅、耳鼻不通等症状。   上唇苍白泛青,为大肠虚寒,泄泻、胀气、腹绞痛、不寒而栗、冷热交加等症状间或出现。   下唇绛红色,为胃热,并见胃痛、肢体重滞、噎呃、腹胀等症。   下唇苍白,为胃虚寒,会出现上吐下泻、胃部发冷、胃阵痛等症状。   唇内红赤或紫绛,肝火旺,脾气急躁,胁下胀痛,吃食不下。   唇内黄色,有肝炎迹象,若黯浊,肝胆一定不佳。   唇色火红如赤,发烧,心火旺,呼吸道有炎症。   唇色暗黑而浊者...

  • 中医拜师学医四要义

    中医拜师学医四要义

    学习中医,自然要拜师。师者,包括典籍、医案、同行、名家。拜师,就要怀有敬畏之心,保持谦恭之态,将老师的中医精粹尽可能多地学到手。中医精粹包括可言传的部分,还包括非言传的部分,也就是需要学生自己体悟的部分。中医的某些认识成果,如基础理论诠释、诊断治疗诀窍等,就具有明显的意会性特征,难以用语言、文字等符号形式完整地呈现出来。同那些能够写出来、说出来的言传性知识相比,意会性知识也许才是学习中医精粹中的精粹。学习者能不能成才、能成怎样的才,与意会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紧密相关。医者,意也。意,就是清醒的意识和缜密的思考,包括感知...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中医
  • 中医五行思想体系

    中医五行思想体系

      五行思想体系的建构逻辑   用“木”字取象春季少阳之气   春三月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所以地处北半球的中华大地阳气不断生发升散,由弱渐强,阴气相对被制约消散,阳长阴消,阳气主导自然界的变化趋势,所以春季阴阳合气以阳为名,称之为少阳。明媚春色中,草木最能体现这个季节的到来及其特征,所以五行学说用“木”字取象借代春季少阳生发之气。   春季阳气嫩弱,与阴气相争有进退屈伸、收散交作之象。“酸”从“酉”,“酉&r...

  • 老打嗝不止怎么办 中医辨治

    老打嗝不止怎么办 中医辨治

      膈肌痉挛,属中医“哕”、“哕逆”、“呃逆”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是由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笔者将本病分为以下5型辨治,获得满意疗效。   寒邪犯胃型:症见呃声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则甚,进食减少,口淡不渴,舌苔白,脉迟缓。治宜温中散寒、降逆止呃,方用丁香散加减。药用丁香、柿蒂、高良姜、炙甘草、吴茱萸、肉桂、乌药、陈皮等。   胃火上冲型:症见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

  • 舌诊是中医的特色诊法中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

    舌诊是中医的特色诊法中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疗效评价中舌象研究重要性探析 舌诊是中医的特色诊法中望诊的重要组成部 分, 舌为心之外候, 中医学上无论何种诊法均与望舌 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 能灵敏 且客观地了解人体内病邪的深浅和性质、 正气的盛 衰、 测知病情的轻重, 进而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 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舌象断疗效的历史渊源 中医舌诊是医家通过动态的观察患者的舌质、 舌苔及舌下络脉等变化以诊察疾病的一种方法, 其 有着相对完整和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过程, 是古今医 家重要的诊疗手段。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中医经典《难经》“望而知之谓之神”

    中医经典《难经》“望而知之谓之神”

    “望而知之谓之神”出自中医经典《难经》,意思是一望而知病情的医生,是医术最高明的神医。中医把望诊列为望、闻、问、切四诊之首,可见望诊在中医诊断中的地位之高。望诊,就是医生通过对病人体表各种现象的观察,来判断疾病变化的一种方法,要求医生具有仔细而又敏锐的观察能力。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有一次路过齐国的都城临淄,齐桓公田午亲自在宫殿里接见他。扁鹊看到田午的面色有患病的征象,就对他说:“君有疾,但目前在浅表的部位,如不早治,恐怕会...

  • 中医理论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中医理论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中医理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医理论结构中的核心观念一直保持稳定,中医理论内容的变化呈现为重视经典、回归经典,中医理论的创新呈现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 •中医理论内容及结构的“开放创新”主要是指后世医家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以经典理论为源头的中医理论内容,学术流派和各家学说的不断涌现,历代医家、流派用最新构建的理论阐释、发挥《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使新理论融入中医体系。 中医理论的发展范式是在系统梳理中医理论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探...

  • 武侠与中医药的关联

    武侠与中医药的关联

    金庸于 1955 年至 1972 年 18 年间创作的 15 部武侠小说作品,50 年来长盛不衰。金庸小说可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对医学一道,金庸小说也用了大量篇幅进行介绍,尤其在《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射雕英雄传》等书中,对中医理论、药物学、针灸经络学等多有涉及,有的描写非常详尽。同时,金庸将医药学知识放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加以描述,读来颇有趣味性,使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能够对中国传统医学有一个感性的、粗浅的认识。 武侠与中医药的关联...

  • 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文化认同

    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文化认同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国文化最为充分的保留、延续和现实生活应用。中医药走向世界首先需要文化认同,中国文化中“和而不同”与“和合”思想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取之不尽的理论源泉,是保证“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 •中医药学是一门富含文化元素的科学,中医文化是传统文化中涉及生命、疾病、健康等内容的文化体系,只有正确认识中国文化,体验、理解、欣赏中医药的道与术,才能真正接受中医药学。...

  • 辨证论治 中医学特色

    辨证论治 中医学特色

      临证辨证应首重病机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精髓。在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中,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淫辨证等多种辨证方法并存,发挥着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但对于缺少丰富临床经验的医者而言,在临床具体应用中往往较难把握,初学者更难甄别应用。有其症,辨其证,分其型是中医传统辨证体系的基本模式。由于疾病的症状、体征可因个体差异、病程、药物治疗等影响而复杂多样,加之医者水平、学术流派等因素的影响,对同一疾病的辨证分型各有不同。因而传统的辨证方法使证候...

  • 探讨证本质研究在完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的意义

    探讨证本质研究在完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的意义

    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和优势所在, 完善的辨证论 治体系对充实中医理论, 指导中医临床有着重要的意 义。 近年来, 在传统辨证论治体系基础上, 涌现出了 新的辨证手段, 如证素辨证、 微观辨证等, 这些辨证方法使得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得以不断的完善。 然而, 要实现中医辨证的客观化、 标准化及规范化, 建立现 代完善的辨证论治体系仍需要搞清楚的关键问题是 “证” 本身的生物学基础, 即 “证本质” 的问题。 辨证论治体系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经典, 其阴阳、...

  • “执和致平”中医防治疾病之纲

    “执和致平”中医防治疾病之纲

      “执和致平”以达和谐,是中华文化之灵魂,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灵魂。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健康,依赖于机体内部脏腑、气血、阴阳二气之和谐。如外感天地之间风、寒、湿、暑、燥、火六气之太过,或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太过,或嗜酒肥甘,饥饱失宜,造成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紊乱,机体失去平衡和谐,则疾病自现。中医学治病的主要法则,即是通过药物等各种方法,使阴阳二气恢复平衡、协调,生生之机功能正常,则疾病自愈而不复发。故“执和致平”调理机体阴阳二气,是中医防病、治病之纲。   ...

  • 中医体质辨识为健康保驾护航

    中医体质辨识为健康保驾护航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用这句话比喻人体的体质,再形象不过了。我国人群的体质可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淤质、气郁质和特禀质9种。每种体质都有其不同的形体特征、常见表现、心理特征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并有特定的发病倾向。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疾病,体质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各种体质偏颇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同时正是因为体质不同,导致疾病的发展与转归也不尽相同。   中医体质辨识就是通过专业的体质辨识工具,由医生分析个人体质特征,判定个人体质类型,然后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

  • 中医病证关系的基础研究现状及引入中医体质维度的必要性

    中医病证关系的基础研究现状及引入中医体质维度的必要性

    病证关系是中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面临的 基本问题。 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展, 病证结合 的诊疗模式逐渐成为中医临床普遍认可的模式 [1] , 病 与证的关系及内在机制也成为基础研究的重点。 以 下将从3个方面对目前病证关系基础研究取得的成 果及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 并提出引入中医体质维度 的必要性。 证候生物学差异研究及引入“体质”维度的 必要性 从研究对象看, 疾病以 “病” 为研究对象, 体现 的是共性表现; 证候以 “机体” 为研...

  • 自古中医推崇姜糖

    自古中医推崇姜糖

      姜糖可谓是我国很多地方的特产,如湖南、浙江、江苏等地,去那里旅游,总要带几包回来做手信馈赠他人。姜糖食之香甜、略带辛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其实,作为一种中药,姜的药用价值自古就很受中医推崇。中医理论认为,生姜性味辛温,入肺、胃、脾经,主要作用是发表、散寒、止呕、开痰,能够治疗感冒、恶呕,还可解鱼蟹之毒。而且,民谚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一说,可见人们对姜的喜爱。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内科医师马英明提醒大家,正因为姜辛温的药性,才更应该弄明白哪些人适合...

  • 中医的早餐 蔬果沙拉 水煮菜

    中医的早餐 蔬果沙拉 水煮菜

    清晨,睁开双眼,迎接我们的除了春日温暖的阳光,还有接下来一整天的繁忙工作。我们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挑战,需要有充沛的精神和体力去面对挑战……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享受一顿营养均衡的早餐对于精力充沛地开始一天的生活是很必要的。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多元化,有太多的人把早餐看成可有可无,甚至根本不吃早餐。但还是有一部分人坚持着自己的习惯,比如说陕西省中医医院一级主任医师曹利平教授就会让自己从早开始,为家人准备营养早餐。 曹利平说,一般她会比家人早起半个小时,她最爱做得早...

  • 中医食物的配伍禁忌

    中医食物的配伍禁忌

    中医认为,两种食物合用,形成了中医所说的食物的配伍禁忌。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江涛向市民简单介绍以下几种食物在饮食上的禁忌。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萝卜是人们冬天经常吃到的补气类食物,常吃对身体有益,然而,吃萝卜时,不宜与鹌鹑、燕窝、山药、山鸡等食物同吃,否则,会削弱人体对萝卜营养的吸收。 有些食物同吃,甚至会产生消化不良等后果,柿子也是冬天常吃到的食物,吃柿子忌喝茶,吃白薯忌吃鸡蛋,吃葱后不能立刻喝蜂蜜。 食物的禁忌说法,虽然目前缺少科学实验结论,有待今...

  • 冬枣 中医为药引来用

    冬枣 中医为药引来用

      眼下正是冬枣采摘季节,冬枣,既可鲜食,又可晒干或烘干食用。《齐民要术》所论的42种果品中,枣居首位,与桃、李、杏、栗并称为“中国五果”。冬枣还是滋补良药,有强筋壮骨、补血行气、滋颐润颜之功效。《本草纲目》载:“大枣味甘平无毒,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随居园饮食谱》中载冬枣“鲜者甘凉。刮肠胃,助湿热。干者甘温补脾养胃,滋营充液,润肺,食之耐饥…...

  • 建设国医堂形式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建设国医堂形式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目前,各地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给百姓就医带来便利,有助于解决他们的“看病难”问题,这些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地方都被称为“中医馆”或“国医堂”。 开在社区 紧贴老百姓生活 作为一家民营机构,遵义市红花岗区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百姓提供中医药为主的基本卫生服务,尤其在妇科、内科等科室,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特色优势。 负责人谢进告诉记者,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医院有时就不收费了。能扎针治好...

  • 胡熙明:将中医药事业刻入灵魂

    胡熙明:将中医药事业刻入灵魂

    “老胡弥留之际,已经闭目多日处于休克状态,当听到中药康莱特在美获准三期临床的消息,突然睁开眼睛,露出一丝激动的神色。”在原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党组书记胡熙明的追思会上,夫人金玲语带哽咽。会场上胡熙明的老同事、老部下们听到此处,不禁眼眶湿润,有的忍不住低头抹起泪来。 要怎样深深地将中医药事业刻入灵魂、融入骨血,才会如此念念不忘? 从1976年到1990年,胡熙明主政中医工作,这14年,也是新中国中医事业从文革浩劫后拨乱反正、艰难起步,又快速发展的14年。1...

  • 中医药学会推动转型 中药智能制造

    中医药学会推动转型 中药智能制造

    6月7日,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进社区”活动,护理部主任杨永红带领中医科医生、内科护士长、护理骨干共7人,向街道社区老人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倡导中医护理特色与优势。 中医科医生李明春主讲的“中医适宜技术——穴位贴敷法与耳穴压豆法”主题讲座引起大家的极大兴趣。 随后内科护士现场演示经络养身操,老人们跟随学习,拍打周身经络。当天共有60多位居民参加活动。 5月28日,重庆市涪陵区中医药...

  • 经方学堂 中医药大学与企业 医疗技能

    经方学堂 中医药大学与企业 医疗技能

    日前,甘肃中医药大学举办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签约仪式,甘肃中医药大学与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陇西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甘肃中医药大学与三家企业将互认挂牌,并在就业推荐、员工培训方面开展合作,还将开展订单培养、合作办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三家企业人才规格要求设置课程、组织教学,保证企业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甘肃中医药大学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指定年级、专业的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 西部枸杞产业 银杏叶提取物 中医药学博士论坛

    西部枸杞产业 银杏叶提取物 中医药学博士论坛

    由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和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的“中国西部枸杞产业技术研究院”近日成立,两家单位将共同打造研究平台,围绕枸杞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探索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结合的新模式,推进枸杞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研究院的建设将以枸杞产业技术发展为主线,以“创新发展、协同创新”为指导思想,以企业为投入主体,以科研院所技术和人才优势为依托,采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原则共同打造全国一流的枸杞产业发展技术协同...

  • 消费者慎防被假中医“忽悠”

    消费者慎防被假中医“忽悠”

    现在许多城市越来越多的美容院打出 “中医调理牌”,针灸、按摩等传统的中医治疗项目进驻美容院后,立刻身价百倍。一些前去暗访的记者发现,许多美容院做按摩的工作人员并不是专业医师,面对记者的询问,美容师坦减地说:“现在中医项目很火,顾客特别多,我们人手不够。” 并且,为客人进行“中医治疗”的基本都是美容师,鲜有专业医师。面对这新的一轮打着中医旗号的“忽悠”,人们一定要擦亮眼睛。 早在2005年,为了治理一些非医疗机构以&ldq...

  • 蒙医蒙药 壮药园 调研中医药工作

    蒙医蒙药 壮药园 调研中医药工作

    浙江磐安县中医院今年上半年新开展腰椎间盘突出消融术、腰椎间盘突出修复术、coflex术、低剂量CT 检查、火针、颈椎微调手法、胱抑素C检测、脂蛋白a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等9项新技术新项目。 据了解,这是该院自2013年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开展合作办医以来,在下派专家的支持下的新增项目。这些项目涉及骨伤科、检验科、针灸康复科等学科,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此举不仅提升了该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建设专科特色优势,促进学科的发展,还满足了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近...

  • 中医全科医学分 医疗质量管理 临床医德

    中医全科医学分 医疗质量管理 临床医德

    2015年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好医直通车”远程会诊中心正式启动, 患者在不出辽源市的情况下,就可以享受到长春、北京等地大医院专家的远程会诊。 辽源市中医院通过“好医直通车”方式与解放军301医院、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吉大一院、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附属医院等20余家三甲医院近百位知名专家建立了合作关系;采取网络视频、音频同步交互的方式,由名医专家远程面对患者,通过问诊、病历分析、病情诊断,从而为患者提供诊疗方案。 四川省自贡市...

  • 中医药服务唱主角

    中医药服务唱主角

    江苏镇江京口区健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腿脚不便的患者李阿姨正通过远程视频与自己熟悉的医生交流最近的病情。在这里,老百姓不舒服时不是立刻去医院排队挂号,而是先找自己网格内家庭医生或护师,家庭医生根据病情或调整中医药处方,或逐级预约医生,既方便快捷,也有效实现医院的人员分流。 李阿姨所享受的正是江苏省镇江市打造的“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所带来的医疗服务。镇江市卫生局副局长孔汉良表示,所谓“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是指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医疗集团医院、社会...

  • 中药饮片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 中医护理质量

    中药饮片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 中医护理质量

    “当传统中医遇到现代生物学,如何实现深度融合?那就要在中医临床在传统辨证思维基础上,提倡对症用药、对病用病、审因用药,提高治病的靶向性。”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仝小林,在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上如是说。 此次会议围绕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防治,内分泌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交流以及方药量效相关考量展开讨论。 大会特邀报告安排了15场,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00余篇,包括糖尿病的学科发展、理论、医史、方药、教学、实验、临床等多个研究领域。...

  • 中医药公卫服务 中医药创新论坛

    中医药公卫服务 中医药创新论坛

    为进一步做好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下发通知提出,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主动与公共卫生主管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做到中医药项目与其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建立既分工明确又紧密合作的项目管理长效机制。 《通知》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对项目实施工作的认识,要将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与中医医疗工作摆在同等重要位置,统筹协调,同步推进。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组织,积极建立全省统一的中医药健康管理信息化系统或模块。要认真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针对中医药项目...

  • 基层中医药工作 中医药健康服务 国医大师唐祖

    基层中医药工作 中医药健康服务 国医大师唐祖

    为确保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国家医改“十二五”规划及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确定的目标任务,日前,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印发《关于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的通知》,强化中医药科室建设、中医药人员配备、中医药服务监管、落实新农合倾斜政策、加强考核评价等5项举措,强力推进基层中医药工作。 《通知》要求到2017年,将中医科(中医门诊)建设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评审评价、年度校验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资质认定的必备条件。 《通知》明确要求基层医疗机构优先招聘中医类别医师,强...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