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 第69页
-
治中风后手足肿胀熏洗方
中风后遗症表现为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手足肿胀等。对中风后手足肿胀,采用中药治疗效果较好。 方法:取透骨草、穿山甲各30克,急性子、姜黄、三棱、莪术、汉防己、威灵仙、红花各15 克,水煎取汁500毫升,熏洗患手、患足,每次 30分钟,每日2次,7天为一个疗程,间隔2-3 日再行下一疗程,连续2-3个疗程。 体会:中医认为,本病多为痰瘀阻络、脉络不遂、血液运行不畅所致,方中诸药活血化瘀、祛风通络、行气消肿,能扩张血管,促使组织细胞及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增强血管的弹性及供血,改善微循环,加快血流,以促进神经...
-
心脑血管病保健强身手保健操
手保健操适合各类人群日常保健,尤其适合心脑血管病患者保健强身。 第一节 双手手掌相对合起,开始快速搓动。每次搓动,可让手指指尖从另一只手的手掌下端一直搓到中指第二关节处,然后回头。每一个来回计一次,共搓36次。 第二节 双手五指尽量分开,指尖逐个相对,指尖相合手掌分开,然后用力开始撑顶。一共做36次。 第三节 左手摊平手掌,右手握拳,将左手中指对准右手拳头上的后溪气;中指与穴位之间保持5~10厘米的距离。然后改换为左手握拳,右手摊掌。关键在于交换速度要快,交换做36次。 第四节 用左手大拇指和食...
-
偏头痛中医取穴按摩手法
偏头痛是由多种急慢性疾病引起的,病因病机极为复杂。九宫按摩法治疗偏头痛效果很明显,对于病史较长,反复发作的慢性头痛患者,如能掌握此按摩手法,在家里就可以轻松地自我施治。(急性温热病所引起的头痛,不在此治疗范围。) 中医认为,感受风寒湿邪是偏头痛的一大病因,气血经络受阻导致头痛,经常在阴雨风寒的天气复发,一般痛多在一侧,也有左右交替发作,严重者全身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另一个病因是肝阳上亢所致,由于情志忧郁,肝阳偏亢,少阳风热循经上犯,偏于头角疼痛,多在一侧,且善怒面红。 取穴在头部取相应的...
-
动动手指降血脂
血脂高是很多中老年人面临的大问题,长期服药有很多副作用。对于一些轻症患者,不妨动动手指,利用指压法来辅助降血脂。指压疗法是利用手指按压人体腧穴以刺激经络、调整脏腑,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指压穴位能够影响肝脏组织胆固醇合成,影响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和排泄,起到调节血脂的作用,是安全、无副作用的绿色疗法。 指压手法 切压法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切按穴位,切按时用力须轻柔缓慢,逐渐加大切压力,以能耐受为度。应尽量避免切压处产生疼痛,可在穴位上反复切按多次,不断积累刺激量.每次3分钟。此手法具有导滞通络、镇痛消炎等...
-
心脑血管病保健强身 手保健操
手保健操适合各类人群日常保健,尤其适合心脑血管病患者保健强身。 第一节双手手掌相对合起,开始快速搓动。每次搓动,可让手指指尖从另一只手的手掌下端一直搓到中指第二关节处,然后回头。每一个来回计一次,共搓36次。 第二节双手五指尽量分开,指尖逐个相对,指尖相合手掌分开,然后用力开始撑顶。一共做36次。 第三节左手摊平手掌,右手握拳,将左手中指对准右手拳头上的后溪气;中指与穴位之间保持5~10厘米的距离。然后改换为左手握拳,右手摊掌。关键在于交换速度要快,交换做36次。 第四节用左...
-
防中风手麻 老年痴呆
头部的皮肤虽然薄,但血管及毛发既多且粗,体内热量常从头部大量往外蒸发。寒冷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甚至造成小动脉持续痉挛,中风发病率增高。 老年朋友如何在冬季给自己的头部和全身器官保暖呢?经常用手指挠头是最好的办法。头皮分布着许多穴位,平时经常以手指抓头、挠头,可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有效疏通脑部气血,不仅能使头部和全身器官保暖,对全身脏腑的功能也有协调作用。 具体做法是:两手十指环屈成耙子状,从前额发际往后梳神庭(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约0.5寸处)、百会等穴位,经枕骨向下,十指并拢按至颈椎,分开两手绕...
-
交叉抱胸解手痛 三招辨别中风
交叉抱胸缓解手痛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手受伤后,把双臂交叉放在胸前,就可使痛感减弱。这可能是因为,大脑本习惯了用特定区域支配左手感知左边的世界,右手感知右边的世界。当双臂交叉时,左右手都越过中线,去感知对方的领域,使大脑产生混淆感,于是削弱了痛觉刺激。杨爱群 辨别中风试试三招 家人忽然倒地,如何辨别是否中风?不妨试试以下三招: 1.查看患者是否清醒。若不清醒,则中风可能性较大,此外倘若其舌头歪向一侧则中风可能性仍较大; 2.查看患者能否说话。如果不能说话,则很可能是中风,尤其是患者心里明白,但说不出话来...
-
神志失常 话语如狂手足舞动 以小柴胡汤立方
近日整理家父医案,分门别类,细心品味,发现上世纪70年代所载“热入血室”案,很有临床实用意义,故记录之。 案一 李某,女,21岁,1972年3月初诊。 家人陪诊,见其神志失常,话语如狂,手足舞动,并有惊恐不安之象。家人云:3日前患外感,发热恶寒、达39.5℃,始有心烦意乱,如见鬼神,惶恐不安。当地医院诊为精神失常,服药罔效。近日更是病情加剧,口渴思饮。细问病史,知患者发热恶寒时,正值月经来潮,诊得六脉弦数,舌红苔黄。故此断为热入血室,以小柴胡汤立方。 组方:柴胡12克,半夏9克,黄芩10克,...
-
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内伤咳嗽
小儿咳嗽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秋冬季尤为多见,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支气管炎及哮喘等。中医学认为,咳嗽有外感和内伤之别。其中,内伤咳嗽常见久咳不愈,身微热,咳嗽痰多,或干咳少痰,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及形体消瘦等症。治疗宜健脾益肺,化痰止咳。 临床实践表明,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内伤咳嗽疗效可靠,大家不妨一试。 手法一:补肺金、补脾土 肺金穴位于无名指末节螺纹面。操作时,推拿者以拇指螺纹面旋推患儿此穴约100~300次。此法具补肺气之效,适用于虚性咳喘、自汗、盗汗等症,并常与补脾土(大拇指螺...
-
常按手腕处的太渊穴可预防肺气肿
随着大气污染加重,老人肺气肿发病率逐年上升。最新研究发现,常按手腕处的太渊穴可预防肺气肿。 据临床统计,肺气肿患者以70岁左右的老人为主,多因肺部组织弹性减弱、肺功能衰退及大气污染等所致,引起肺部气道弹性减退,肺泡过度膨胀,是手太阴肺经的重要穴位,刺激此处于手腕处,是手太阴肺经的重要穴位,刺激此处可发出生物电效应,循着经脉放射到肺部,刺激肺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促进肺脏的通气换气功能,增强肺脏对有害气体的过滤。 用大拇指的指甲交替按压双手太渊穴,以感到微痛为好。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0分钟。 赵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