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 第72页

手 第72页

  • 老年性口干症治疗应从调理脏腑气血阴阳入手

    老年性口干症治疗应从调理脏腑气血阴阳入手

    王玉英教授认为,老年性口干症虽表现为口腔干燥,但实质却是全身各脏器阴阳气血功能失调所致,病机主要分虚证和实证两大类。虚证多由水液代谢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主要涉及肝、肾、脾、胃;实证为病理产物阻塞水道,主要涉及痰饮瘀血,导致津液的输布异常、口腔失于滋养。治疗上应从整体辨证出发,以求恢复各脏腑阴阳气血平衡的状态。具体的治疗思路包括养血滋阴、补益肝肾,调和气血、补益脾胃,化痰除瘀、扶正祛邪,在治疗老年性口干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策划编辑/秦丹 责任编辑/张梦培)   现代医学认为老年口腔干燥症并非独立性疾病,而...

  • 从脾肾入手论治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从脾肾入手论治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从脾肾入手论治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 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呈缓慢进展或缓解复发的感觉运 动型周围神经病。临床多慢性起病, 症状进展在 8 周 以上 [1 ] ;但也有 16% 的患者呈亚急性起病, 进展较快, 4 ~8 周即可达致高峰 [2 ] 。临床上以神经根及周围神 经的节段性脱髓鞘损害为主, 呈进行性对称性麻痹、 四 肢软瘫伴有以肢体感觉异常和神经障碍等临床表现, 严重者可累及肋间肌和膈肌导致呼吸麻痹, 造成患者 死亡。当前西医治疗主要以激素冲击疗法...

  • 中医心理危机干预手段

    中医心理危机干预手段

    心理危机是由于突然遭遇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尤其是遇到用以往的应付方式和经验都难以克服的困难,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变化,以致使当事人陷入痛苦、不安的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自主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这种状态一般会维持6-8周[1]。对大多数人来说,危机过后都能回到正常的心理平衡状态。但是,如果心理危机过强,持续时间过长,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出现心理、生理和行为改变。对个人而言,轻则危害个人健康,增加患病的可能,重则出现攻击性或精神障碍;对社会而言,不仅增加了有效控制灾害的困难,还在无形之中给自...

  • 助睡眠拍打治疗手法

    助睡眠拍打治疗手法

    睡眠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充足的睡眠,身体和精神都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所以当睡眠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极大地影响健康、情绪以及生活质量。失眠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常见病,但往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 陈女士,刚刚30岁,但是从3年前就开始出现失眠的症状。睡不着,即使勉强入睡,睡眠质量也非常差,睡不到2~3个小时就醒,睡完也不解乏,总是处于一种疲惫的状态,白天工作也打不起精神,还出现头晕头痛的症状,总觉得头发沉,还睁不开眼,精神无法集中,工作做不好,反而带来更大的压力,3年来用了各种办法也没有...

  • 如何预防老年痴呆症灸头顶 掐脚背 揉手背

    如何预防老年痴呆症灸头顶 掐脚背 揉手背

    近日,由姚晨、倪大红领衔主演,郭京飞、杨祐宁、李念等联合出演的都市情感剧《都挺好》精彩落幕。在最后,父亲苏大强出现老年痴呆症前兆,却唯记攒钱给小明玉买习题集,这一幕也引起观众的泪目。 其实老年痴呆症是发生在老年群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是记忆力减退,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那么,如何预防老年痴呆症?对此,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中医脑病二科主任桂平为我们进行详细解析。 什么是老年痴呆症 桂平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症,...

  • 治疗顽固性失眠强调补泻手法 选穴处方以和调督任为主

    治疗顽固性失眠强调补泻手法 选穴处方以和调督任为主

    失眠,作为常见的一种睡眠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一种难治性疾病。据有关部门推断,到2020年,全球失眠症患者数预计突破7亿。世界卫生组织(WHO)一项统计表明,睡眠病症已经困扰着全球27%的人。在我国,约有45.4%的被调查者在过去1个月中曾受到过不同程度的失眠困扰。长期失眠会严重降低个体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质量,并增加罹患各种疾病的风险比率。失眠是导致高血压、中风、冠心病、糖尿病、焦虑、抑郁以及恶性肿瘤等患者免疫力降低的危险因素。严重的睡眠缺失会降低患者的工作效率和警觉水平...

  • 针刺及手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1例

    针刺及手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1例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中医科 林佳,刘小琼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董氏奇穴;毫刃针;龙氏正骨手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 临床常见疾病,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非器质性消 化不良,是指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上腹不适,疼痛,胀 满,早饱,食欲不振,嗳气,恶心,烧心等消化不良症 状,经化验,消化内镜和影像检查除外器质性病变的 临床症候群 [1] 。目前 FD 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确,缺乏 特异性的治疗手段。笔者从 2010 年 05 月—2013 年 05 月采用毫针...

  • 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精神异常验案举隅

    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精神异常验案举隅

    钟永平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精神异常经验 钟永平,主任医师,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第6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其从事临床骨伤科工作30余年,擅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创伤、脊柱及关节等骨科疑难杂病,尤其对老年髋部骨折有深入的研究。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精神异常是在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出现的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精神混乱状态[1]。目前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以预防和对症为主[2]。钟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精神异常有独到见解,现将其治疗经验浅述如下。 1 病因病机与辨证分型 1.1 病因...

  • 眩晕“耳石症”手法复位成功治愈

    眩晕“耳石症”手法复位成功治愈

    近来,在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被晕厥困扰10余年的王大爷,终于找到了导致晕厥的元凶巨恶——“耳石症”,并经过方法复位成功治好。 73岁的王大爷在10多年前起夜后呈现晕厥并频发,每次都是俄然发作,没有征兆,瞬间天旋地转,不能平躺。晚上发作则无法入眠,只能斜靠及半坐或等晕厥症状减轻后才干侧身躺下。一直以来,王大爷都认为是颈椎病导致晕厥,每逢发作,就在邻近的小诊所做理疗,试过针灸、按摩、拔罐等,但都没能缓解。近来,王大爷晕厥症状加重,不光无法动弹,还持续厌恶呕吐,...

  • 老年痴呆 捏耳 按揉手背合谷穴与足太冲穴

    老年痴呆 捏耳 按揉手背合谷穴与足太冲穴

    刚说过的话就忘了、事情重复说、东西放在哪里想不起来、出门容易落东西,严重者甚至不认识家人……老年痴呆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没有特效药,很多人会寻求用中医药治疗。 中医认为,老年痴呆有肾虚精亏、心气不足、瘀血内阻、痰迷心窍等不同的病变机理,可以学习一些体表刺激疗法防病治病。人体体表有五脏六腑的经络穴位,刺激相应的经络穴位就能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调节机体的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产生内源性“药物”。 捏耳 俗话说:&ldq...

  • 慢性胃炎 佛手胡椒煲猪肚

    慢性胃炎 佛手胡椒煲猪肚

    近日,《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草案)》提请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草案从全省统一遴选出化橘红、广陈皮、阳春砂仁、广藿香、巴戟天、沉香、广佛手、何首乌作为第一批保护对象。 这8种道地岭南中药都有哪些功效?在日常的养生保健中有何讲究?快来跟中医药专家学几招—— 注:道地药材,亦称地道药材,是指在特定地域的生态环境、自然条件中种植、生产出来的优质纯正药材。因其质量较好,疗效也较明显。 佛手胡椒煲猪肚 材 料:佛手10g,胡椒10g,猪肚1...

  • 胃下垂 治则健脾益气升清 胃上穴刺激手法

    胃下垂 治则健脾益气升清 胃上穴刺激手法

    案一马某,女,30岁,1998年10月11日初诊。主诉:胃下垂6个月。患者家住农村,1年前在家中拉土搬砖建房后,时感饭后胃部胀满并有下坠感,有时微痛,饮食逐渐减少,经医治无效,体质较前瘦弱。半年前X线钡餐透视显示胃下极在两侧髂嵴连线下方9cm,诊为胃下垂。住院治疗后,效不显,遂来诊。现患者面色无华,平卧时上腹呈舟状腹。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无力。 诊断:胃下垂(脾胃虚弱,中气下陷)。 治则:健脾益气升清。 处方:百会,中气法组穴(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天枢、气海),足三里,胃...

  • 肺小结节 史锁芳教授主张从“郁证”“脏躁”入手积极治疗

    肺小结节 史锁芳教授主张从“郁证”“脏躁”入手积极治疗

    史锁芳运用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法治疗肺小结节经验 史锁芳教授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药治疗肺系疾病临床研究30余载,学验俱丰,对肺小结节的研究颇有建树,兹结合临床,将史教授运用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法治疗肺小结节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肺小结节在随访期主张从“郁证”“脏躁”入手积极治疗 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肺小结节的临床检出率也逐年上升。肺小结节绝大部分属于良性病变,但35%为恶性病变[1,2,3,4,5]。肺小结节...

  • 咳嗽的通用推拿手法

    咳嗽的通用推拿手法

    咳嗽的通用推拿手法 1 揉小横纹 位置:在掌面小指根横纹之下,掌横纹之上的高起部位。 作用:清热散结,宣肺止咳化痰。 次数:300-500次 2 拿天突穴 位置:位于颈部,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 作用:治疗喉部炎症,止咳化痰 次数:100-300次 3 揉膻中穴 位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作用:化痰止咳,呼吸顺畅。 次数:50-100次 4 清肺经 位置:无名指由指根向指尖推...

  • 清代名方抗疫战中显身手

    清代名方抗疫战中显身手

    治疗新冠肺炎,中医着力于病原体进入人体后邪气与正气斗争所表现的证候而辨证论治,强调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在先贤所创制的麻杏石甘汤、达原饮、清瘟败毒饮、银翘散等方剂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老药新用,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清瘟败毒饮是清代著名温疫学家余霖所创制的一首名方,载于其所著的《疫疹一得》一书中。 余霖生活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江苏常州桐溪人。年少时习儒,科举不利,遂学医。乾隆二十九年(1764),桐城瘟疫流行,余霖父亲不幸染疾,为群医所误。余霖从中州赶回故里奔丧,查看诸方,痛定思痛,抱恨终天。于是,他下定决...

  • 多发病感冒 防治手段

    多发病感冒 防治手段

      感冒可以说是最常见的疾病了。一项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在3962位接受调查的人中,90.46%的人每年至少感冒一次,其中61.74%感冒1~3次,18.73%感冒3~5次,仅9.54%的人未曾感冒;在治疗方面接近7成的人选择自己“买药吃”,而高达46.31%的人会因感冒而输液。   减少诱因 预防为先   即使是普通感冒,也会给患者的学习、工作、生活造成很大困扰。中医理论中“治未病”的观念在预防感冒中可以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预防感冒而言,通风就是最好的...

  • 按摩手掌防感冒

    按摩手掌防感冒

    手掌大拇指以下隆起部位,医学上称为大鱼际。由于肌肉丰富,故伸开手掌时,该处明显凸起..大鱼际与呼吸器官关系密切,每日按摩大鱼际.对改善体质、预防感冒大有益处,而且对打喷嚏、流涕、咽痛等感冒早期症状很有帮助,一治则 消。此法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可做。 具体方法:对搓两手大鱼际,直到搓热为 止..搓法恰似用双手掌搓花生米的皮一样,一只 手固定.另一只手搓动,两手上下交替,搓1~2 分钟.整个手掌便会感觉发热。这样做可以促进 血液循环.加快人体新陈代谢,所以能 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马宝山)...

  • 筷子按手能防感冒

    筷子按手能防感冒

    用筷子也可以进行穴位按摩防感冒。因为洗碗筷时搓筷子的动作,能刺激到手部的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刺激内脏功能,增强免疫力,防感冒,达到养生防病的功效。 搓筷子每次5分钟,每天两次就行。坚持下去,手部穴位就会得到充分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刺激内脏功能,改善手臂麻木、腹泻等毛病,还能预防感冒,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刘家斌...

  • 孩子爱感冒 捏手能预防
  • 治疗小儿感冒可从正治法和变治法入手

    治疗小儿感冒可从正治法和变治法入手

    感冒是小儿多发病,不但临床表现多样,病因复杂,还有两个特点,即易化燥化热、易夹食夹惊。而治疗则可从正治法和变治法两方面入手。 正治法 正治法是指感冒的基本治法。轻症主张避风、减少乳食、不服药,如需服药,“汗法”是中医治疗伤风感冒的总则,但只宜微汗,不可过汗,过汗则伤阴,一般用葱豉汤、桑菊饮、银翘散之类的即可。小儿感冒多用辛凉解表法,因起病多热,故真正用辛温法并不多。 感冒夹食不化的,不要强行进食,治疗当以解表清热、消导和中为主。 感冒夹惊者应在解表的基础上加镇静的药物。...

  • 避毒气 养正气 宁神气 复元气 从四气入手谈新冠肺炎防治

    避毒气 养正气 宁神气 复元气 从四气入手谈新冠肺炎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将新冠肺炎归属于中医“疫病”范畴,《说文解字》中记载“疫,民皆疾也”。关于其病因,明代吴又可在《瘟疫论·原序》提到:“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认为疫病是感受“疫戾”之气所致。目前中西医针对新冠肺炎的特异防治方法均不明确,需要结合其临床特征,抓住“疫毒”这个主要病因,秉持“未病先防,既病防...

  • 颤证手震颤处方 血府逐瘀汤和补阳还五汤的合方

    颤证手震颤处方 血府逐瘀汤和补阳还五汤的合方

    患者男,72岁,2023年6月20日初诊。主述:5年来每次紧张时双手颤抖而不能自主,以左侧为重。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紧张时双手颤抖,当时因症状尚轻,未予治疗。此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双手抖动幅度越来越大,影响日常生活,遂于2023年3月去当地中医院住院治疗,给予针刺、烤电、中药、西药治疗,疗效不显。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告诉其病难治,建议放弃治疗、回家休息。患者担心病情进一步加重而影响今后生活,遂在病友的介绍下来诊。 刻下:患者精神良好,体型适中,每当紧张时双手颤抖得非常严重,不能持物,平时睡眠较差,易醒...

  • 干眼症治疗以肝肾为入手 方选杞菊地黄汤加减

    干眼症治疗以肝肾为入手 方选杞菊地黄汤加减

    患者,女,50岁。初诊为2021年3月初,确诊干眼症一年余。刻下症见双目干涩,畏光畏风,迎风或视见强光后就流泪。发病前就有头项部疼,口干,善太息,不寐的症状,发病后诸证加重。眼部气、风两轮浑浊不清澈,其余三轮无明显异常。舌体瘦,中间凹陷。舌质暗红,舌苔薄黄。脉诊见左尺心脉弦细,右尺肺脉平和,双关肝胃脉弦硬,双尺肾脉则偏弱。 诊断:(肝郁化热,肝阳上亢,肾精不足)干眼症。 分析:患者思虑过度以导致肝气郁结,气有余便是热,日久则脾胃积热,肝阳上亢,肝开窍于目,必受肝阳热扰;《灵枢·五癃...

  • 手术后发热临床用清骨散加减治疗

    手术后发热临床用清骨散加减治疗

      在外科临床工作中,一些严重创伤和较大手术治疗一周后的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其发热特点为夜热早凉,午后体温逐渐升高,体温常在38℃~39℃之间,并伴有手足心发热,至凌晨则降至正常。手术刀口局部多无炎症反应,复查血常规多正常或血象较高,持续应用抗生素效果不明显。该类患者舌质多淡、苔薄白,脉细数,笔者老师李引刚临床常应用清骨散加减治疗,多能取得满意疗效。   薛己《正体类要·序》指出:“肢体损于外,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血虚不能配阳,阳亢发...

  • 手足心热中医调理

    手足心热中医调理

    很多人常有这样的感觉,手心经常发烫;有的人还有夏季手心热,冬季反而手心冷的特点;还有一些人手心、脚心都感觉热,甚至心里老是烦烦的,容易发脾气。在中医学中,这叫“五心烦热?,多见于阴虚、血虚和食积。前二者多发于女性,后者多为儿童。 阴虚所致手心热多见于肾阴不足,或肝肾阴虚。表现为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少津,严重者可出现性机能虚性亢奋。这样的患者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这一类滋阴清热的药物。 血虚所致手心热,多见于年轻女性,多伴有痛经。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夏天手心热、冬天反倒手脚冰凉。这类患者...

  • 茵陈蒿汤加减外用治手黄

    茵陈蒿汤加减外用治手黄

      患者万某,女,28岁。于2012年6月5日就诊,诉双手掌发黄逐渐加重半年,黄色鲜明,伴时觉乏力不适,纳可,夜寐可,二便调,舌质红,舌苔薄黄。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经中药调理,胃炎已愈。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无甲肝、乙肝病毒。观其脉症,诊断为湿热蕴结型手黄,给予中药茵陈蒿汤加减:茵陈15克,栀子10克,金钱草15克,黄精10克,黄柏10克,土茯苓20克。5剂,日1剂,水煎取汁,浸泡双手,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6月10日复诊,双手掌发黄已消退大半。复守方5剂,用法如前。6月15日电话问诊,诉手黄已退,疾病痊愈...

  • 重视气机升降调畅 从调理肝脾入手

    重视气机升降调畅 从调理肝脾入手

      薛伯寿上世纪70年代师从中医大家蒲辅周,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通过统考进入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训班,拜薛老为师,随师侍诊,对薛老灵活运用经方四逆散治疗临床各科疾病深有感悟。   脾胃不调案   刘某,男,41岁,2010年3月10日就诊。   患者喜食肥甘厚味,近半月来出现脘腹胀满,便干不爽,周身困重,体倦乏力,失眠多梦,舌质暗红,苔薄黄而腻,脉弦细而滑,证属痰湿内阻,脾胃气滞。治宜理气化痰,调和肝脾。方用四逆散合平胃散加味。处方:柴胡10克,枳实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

  • 手脚冰凉服理中丸

    手脚冰凉服理中丸

    炎热的夏天到了,很多人由于工作的原因整天都呆在空调房内,即使外面艳阳高照,有些坐在办公室的白领还是觉得自己手脚冰凉。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手脚容易冰冷、麻木,多是属于气血的毛病,因为气虚、血虚所造成的血液运行不畅、血液量不足。四肢不温、手脚冰冷,在中医里称为厥证。当人体阳气不足的时候,血就不能很好地被气推动到四肢末端,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附子理中丸是一味中成药,特别适合手脚发凉、容易拉肚子、腹部冷痛、大便常常夹杂不消化食物的人服用,附子理中丸的主要成分是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辅料为蜂蜜。主要的功...

  • 高热灼手 身酸痛难忍 宣痹汤

    高热灼手 身酸痛难忍 宣痹汤

      患者陈某,女,20岁,教师,门诊病例。   2005年4月30日初诊:诉起病发热,身痛,在当地医院治疗数日未效,迅即转某省级医院治疗。每天高热仍达40℃,一身酸痛,持续20天高热不退,身痛不止;且近日四肢散发红色丘疹,医院怀疑为白血病,遂来门诊求治。   笔者诊见患者高热灼手,自诉一身酸痛难忍,四肢散发小红疹点,伴轻度畏寒,口苦,舌苔黄腻,脉濡数。   辨证:湿热痹。   治法:清宣湿热。   主方:宣痹汤。   处方:滑石30g,连翘15g,薏仁20g,赤小豆20g,杏仁10g,法...

  • 辨证用药治疗手足冰凉症

    辨证用药治疗手足冰凉症

    手足冰凉,祖国医学称之为“手足厥冷”(或手足逆冷)。中医认为,手足厥冷并非单指是一种疾病,而是人体脏腑功能虚弱或失调引起的一种症状。一般说来,老年人和体质虚弱的人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症状。手足冰凉的致病机理较为复杂,但主要与人体肾阳虚衰有密切关系。其次,肝郁血滞、脾胃虚寒、血虚寒凝等,也可能引起手足冰凉症状。对不同类型的手足冰凉症,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对症用药。 肾阳虚衰: 肾阳又称“命门之火”,它既是肾脏生理功能的动力,也是人体热能的源泉。肾阳不足,人体得不到阳气的温煦...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