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利 第6页

利 第6页

  • 清暑利湿 中医名方六一散

    清暑利湿 中医名方六一散

      进入炎夏,人们常会感到身热口渴,心烦,小便不畅,有时还会出现呕吐、泄泻等中暑症状。中医学认为,暑即是热,但暑热多兼有湿,故统称为“暑湿”。老百姓常说的“中暑”,其实从中医的角度看,也有“中湿”的成分。中医名方六一散,正是清暑利湿的一则名方。它价格便宜,疗效又好,很受欢迎。   六一散出自《伤寒标本》,它具有清暑利湿的作用。方由滑石180克,甘草30克组成,两药共研细末,药量之比为6:1,故名叫六一散。本方为夏季外感暑湿所设,被誉为&...

  • 六一散(夏令清暑利湿药)

    六一散(夏令清暑利湿药)

      “六一散”,在琳琅满目的中成药里要算是最简单的品种了。一是它的处方简单,是由滑石六份和甘草一份所组成;二是制法也简单,只是将两味药研粉拌匀就可以了。     相传六一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别号刘河间)所创。在公元1147年(金皇统元年)的仲夏,金熙宗晋尚书右丞相韩企先为濮王,赐宴三日。谁知,未出三天,却得了一种怪病: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不畅、大便泻痢。家人四处求医,熙宗也派太医前来诊治,无奈近百剂药下去,病势有增无减,便在城门悬榜求医。     当时20岁的刘完素正在京城购置...

  • 胃热耗津 治宜利胆健脾清火生津

    胃热耗津 治宜利胆健脾清火生津

      李某,女,42岁,1990年5月17日初诊。   主诉:大量饮水已一月余。发病前,在自家养鸡场里工作时,因受热而喀过三次血后,即感口渴难忍,白天晚上都要饮大量凉水,白天喝20大茶缸,晚上10茶缸,每缸约500毫升,24小时计15升。曾在西医诊治,化验二次尿糖均为阴性,服多种西药(药名不详)无效,故转为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除上症外,还有胸腹部躁热,口臭黏,口内不断分泌咸水多而难受,故一天刷牙四、五次,脘腹胀满,体胖,唇干起皱,大便干结,小便频一日十几次量多,厌油腻,见肉恶心,喜甜食而恶咸食,查右...

  • 化痰利窍益智膏 养脏健脑膏

    化痰利窍益智膏 养脏健脑膏

      【化痰利窍益智膏】   1、水煎药:炙百合120克、天门冬120克、五味子100克、甜杏仁90克、川贝母50克、胆南星90克、半夏曲120克、陈皮100克、远志100克、炒枣仁120克、沙苑子120克、益智仁100克。   2、成膏药:鹿角胶100克、龟板胶100克。   3、调味药:生姜汁100毫升、荆花蜜100克、龙眼肉60克、荔枝肉60克。   4、制作方法:将水煎药煮两次,每次煎出300毫升药液;将龟板胶和鹿角胶一起加入200毫升水中,放入蒸锅蒸熟烊化;然后,将水煎药液同烊化胶混合搅...

  • 五苓散是张仲景化气利水名方

    五苓散是张仲景化气利水名方

    五苓散是张仲景化气利水名方,关于其病机特点,原书没有记载,后世医家称之为“水蓄膀胱”,如清·吴谦《医宗金鉴》云:“小便不利者,是水蓄膀胱,宜五苓散。”清代徐大椿《伤寒类方》云:“小便不利而欲饮,此蓄水也,利水则愈。”然而观仲景全书,五苓散证共出现10条,在上可见“吐涎沫而癫眩”,在中可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水逆”“心下痞满”,在下可见“小便不...

  • 治疫疔 用大剂清热解毒化瘀利湿之品

    治疫疔 用大剂清热解毒化瘀利湿之品

    重剂起沉疴,能挽狂澜于顷刻,扶临危于既倒。如果剂量过小,对于急危重症,则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笔者临床时遇到一位因不明物叮咬出现一侧小腿肿痛甚剧的患者,经用大剂清热解毒化瘀利湿之品治之疗效显著,故与同道分享。 周通罗,男,45岁,2013年9月24日初诊。患者因外伤致左脚踝部肿胀疼痛,未及时治疗,复因不明物叮咬以致小腿肿胀疼痛两月不愈。刻诊:患处肿胀疼痛甚剧,侵及整个左小腿,左腿踝部叮咬处有3处黑痂,整个小腿即膝关节以下触之坚硬,扪之发热,食纳正常,睡眠可,大便干,小便赤,口渴喜饮,...

  • 六一散:夏令清暑利湿药

    六一散:夏令清暑利湿药

    夏令清暑利湿药——六一散 六一散,在琳琅满目的中成药里面要算是最简单的品种了。一是它的处方简单,是由滑石六份和甘草一份所组成,二是制法也简单,只是将两味药研粉拌匀就可以了。 六一散,出自《伤寒直格》。 《伤寒直格》 处方 滑石六两(180g),甘草一两(30g)。 方解 本方证是由暑热夹湿所致。暑为阳邪,内通于心,伤于暑热,故见身热心烦,口渴;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故小便不利;暑湿下渗大肠,则为泄泻。治宜清暑利湿。 方中重用滑石...

  • 苓芍术甘汤与“和阴利水”法《金匮要略》“血不利则为水”

    苓芍术甘汤与“和阴利水”法《金匮要略》“血不利则为水”

    谈张仲景苓芍术甘汤与苓芍剂之演化 苓芍术甘汤见于《伤寒论》第28条, 原名桂枝去 桂加茯苓白术汤, 刘渡舟教授提出, 本方与苓桂术甘 汤相对应, 示人 “和阴利水” 之法, 具有重要理论意 义及临床价值。 本文在探讨 “和阴利水法” 临床意义 的基础上, 对和阴利水法之主方及其化裁系列方展 开讨论。 苓芍术甘汤与“和阴利水”法 1. 苓芍术甘汤的发现 著名伤寒学家刘渡舟教 授一生致力于《伤寒论》研究, 学验俱丰。 他曾在研 究中发现, 《...

  • 百节通利 睡前泡脚

    百节通利 睡前泡脚

      20多岁时,我因干活不小心扭伤了腰,当时也没有太在意,活动活动也就过去了,又继续干活。过了几天,突然整条左腿疼痛,就好象有一条线放射到脚底,动不了。在医院看外科,照正侧位像,没发现什么问题,最后汤药、针灸、拔罐、贴膏药、按摩齐上,虽然当时缓解了,但没有根治,甚至连咳嗽一声,整条腿的一条线都在迁动着疼。   一晃40多岁了,慢性腰腿痛伴随着多年。有位老中医告诉我一个验方,就是每天晚坚持用热水泡脚,时间长了慢慢就好了。从那以后,我每晚临睡前一定会先烧开一壶水,一边喝水,一边泡脚,泡上20~30分钟。泡了大半...

  • 大暑节气 补脾利湿

    大暑节气 补脾利湿

    昨日,我们正式进入大暑节气。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高温、潮湿是大暑时节的主要气候特点,人体容易被暑、湿、邪所侵,因此,饮食上可多吃消暑清热、化湿健脾的冬瓜、薏米、茯苓、山药等食物。 山药薏米粥 补脾利湿 大暑期间应多吃丝瓜、西兰花和茄子等当季蔬菜。大暑时节天气酷热,出汗多,脾胃活动相对较差。这时人会感觉比较累和食欲缺乏。而淮山药有补脾健胃,益气补肾作用。多吃淮山药这类益气养阴的食品,可以促进消化,改善腰膝酸软等症状,使人精力旺盛。薏米不仅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还能够健...

  • “热毒”引起皮肤病 吃清热利湿食物

    “热毒”引起皮肤病 吃清热利湿食物

      各地百年不遇的高温,让全国仍处于“高烤”模式,人体也会出现各种不适。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急诊科近日除了常见的中暑、肠胃不适外,还有出现“热毒”引起的皮肤局部片状鲜红色斑、水泡、痘痘横生的患者。专家提醒广大市民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出现不适,尽早就医。   热毒引发半脸红肿   小林最近有个大项目,没日没夜地加班后,终于圆满完成,为了和同事一起去好好庆祝一下,加上有几个北方的同事,大家就选了比较有名的羊肉火锅,吃完后又去吃了烧烤、小龙虾等...

  • 《伤寒论》百家争鸣有利于学术发展

    《伤寒论》百家争鸣有利于学术发展

    论及《伤寒论》很难回避六经的问题,历代学者对六经的实质说法各执一词,有以标本气化立论者、有以脏腑经络立论者,有六经地面学说、有六经阶段学说,诸家各有依据。百家争鸣有利于学术发展,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学习某一类为好,同时可以兼收别家所长。 比如以脏腑经络解释六经有其长处,记得山西学者赵明锐在其著作中论述治疗肢体偏侧疾病按少阳经部位而选择柴胡汤。 笔者在临床也曾遇一患者右侧大腿外侧麻木,舌苔黄腻,据此断为少阳湿热,经治疗而症状全失,此患者典型少阳见证不多,而参考经络辨证少阳取效。 当然也有采用六经八纲辨证一目了然...

  • 中医“因势利导”可概括为在治疗疾病

    中医“因势利导”可概括为在治疗疾病

    “因势利导”理论源于先秦哲学思想,最早见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其载孙膑之言“善战者, 因其势而利导之”,主论用兵之道。同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胜”便是一种“势”,故因其势而治,“阴病治阳,阳病治阴”。其理论本质便是“因势利导”思想的具体体现。 中医“因势利导&rdqu...

  • 优质资源利养身 四季分明利养“气”

    优质资源利养身 四季分明利养“气”

      优质资源利养身 四季分明利养“气”   王宇介绍,“养生”一词,最早出于战国时期《庄子·养生主》,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黄帝内经·素问》明确提出地域养生观点:“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歧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意思是说空气清新、气候寒冷地区的人多长寿。《黄帝内经》又解释,即...

  • 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

    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

    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既是重点任务也是重要抓手,此项工作应放到新形势和大背景下系统考量,才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加强中医药血脉传承是发挥五大资源优势的前提 中医药古籍在存世的中华古籍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是中医学术传承数千年最为重要的知识载体,也是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繁衍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医药学继承、发展、创新的源头活水;中医药典籍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中医药古籍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法、生命理论和医疗经验,体现了中华民族...

  • 庞安时行医不志于利

    庞安时行医不志于利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与湖北蕲水医家庞安时(字安常)交往密切。东坡擅长书法,经常有朋友馈赠他好墨。有个人家里收藏的一款廷跬墨已历经好几代人了,不幸患重病,庞安时妙手回春,坚决不肯要病人送的钱财,只求廷跬墨。不久庞安时以这款宝墨与东坡交换,换取了几幅字画。苏东坡觉得自己捡了大便宜,还主动替他做广告,说他医术高明,善于治疗怪病,治疗伤寒,手到病除。 《东坡志林》载:庞安时行医不志于利,每次都要求以善书古画作为他的报酬,倘若得到满足常会喜上眉梢。九江胡洞微道士很好地继承了他的医术,也继承了老师“...

  • 中药煎药机专利

    中药煎药机专利

    中医药独特的疗效和较少的副作用受到人们喜爱。然而,传统的煎药方式往往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20世纪末,韩国研制成功中药煎药机,解决了这一大难题。我国紧随其后,2000年由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研发出两项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煎药机专利。 2009年,ISO成立了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49工作组,负责制定中医药领域的国际标准。这对国内中医药标准的制定形成倒逼态势。2010年,由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起草的《中药煎药机》和《中药汤剂包装机》行业标准经工业与信息化部批准,在全国...

  • 话养生 健康则当为不利健康则不为

    话养生 健康则当为不利健康则不为

    世间诸般事,对于身体健康,皆可用“有利”或“有害”概括,与之相应,养生活动不过见利而为,见害而不为两端而已。其中,见害而不为尤为关键,老子说“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为不死之药”。当然,即使老子喜讲“无为”,也不曾抹杀主动而为的必要,否则,又何来“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道家预防思想?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也说:“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

  • 太多治疗急功近利一味退热

    太多治疗急功近利一味退热

      ●在安全的前提下,发热顶多算是“短痛”;因发热处置不当带来如银屑病之类的复杂疾病则是心理、身体双重的“长痛”。合理处置“短痛”可以预防“长痛”、治疗“长痛”。而太多治疗急功近利一味退热。   ●发热时,人体郁闭的阳气被激发,同时会激发更多的阳气加入战斗,是难治病的“欲解时”。这个时候只要没有生命危险,最好的治疗就是帮助人体的阳气“一鼓作气,攻克顽结&...

  • 多做搓手操防病利健康

    多做搓手操防病利健康

    搓手操是既不花钱又很 简便易做的一个手部运动, 并不受场地、环境等因素的 限制,只要双手不在干别的 活,无论是躺着、坐着、走着、 站着或眼睛看着别的东西都 可以进行。特别是在冬季经 常做做搓手操,不仅使手掌、 手指及关节得到锻炼,而且 还有一定的防病健身作用。 避免冻疮:在气候寒冷 的冬天,手指、手背等处容易 受冻而生冻疮。经常做搓手 操,能加速手部血液循环,提 高局部的温度,促进新陈代 谢,增强耐寒和抗寒能力,可 有效预防冻疮或冻伤的发 生。 防治感冒:在手掌正面 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开手 掌肌肉明显隆起处...

  • 喝凉茶 清心火利小便带走体内湿热

    喝凉茶 清心火利小便带走体内湿热

      最近,正值广东人所说的“龙舟水”积存时期,基本上连续两个星期都在下雨。一旦停雨又变得十分闷热。中医认为,夏季在五行中属火,与人体五脏中的“心”对应,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盛,有利于人体心脏的生理活动。若起居饮食稍有不慎则容易伤及阳气,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活动,因此,护阳养心是这个时期养生调理的重点。   成杰辉 指导专家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闷热天气,身心被“抽干”   古人为何将入夏养“心...

  • 考前清补利睡眠 经常梳头防失眠

    考前清补利睡眠 经常梳头防失眠

    随着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不少考生出现了失眠症状,家长们也担心孩子因此水平发挥受影响而致成绩不理想,对此,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专家给出了缓解失眠症状的几个建议,感兴趣的家长朋友不妨来了解一下吧! 考前清补利睡眠 现今天气炎热,已进入典型的夏季,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失眠门诊夏公旭副主任中医师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此时饮食调养,“清补”是最佳的选择。所谓“清补”就是选用具有一定祛暑生津功效的食物来补充人体的消耗。这个时候最应该吃些...

  • 消渴利尿 冬瓜鱼饺

    消渴利尿 冬瓜鱼饺

      主料:冬瓜500克。   配料:黑鱼肉200克。   调料:葱,姜,盐,料酒,淀粉,高汤。   【制作】冬瓜去皮切长3,宽6公分的片,开水氽过,鱼肉剁茸加盐,料酒调味成馅,2片冬瓜中间包夹馅芯,放盘中,入笼蒸熟,锅放底油,入葱出香,放高汤烧开,匀淀粉芡,淋在冬瓜上。   【养生功效】清热解暑,消渴利尿   【小贴士】中医药评价冬瓜有利水,消痰,清热,解毒。治水肿,胀满、脚气、淋病、痰吼、咳嗽、暑热烦闷、消渴、泻痢、痈肿、痔漏、并解鱼毒、酒毒功用。...

  • 大暑节气 如何利用中药来避暑

    大暑节气 如何利用中药来避暑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一段时间,除了高温酷暑,大暑期间,南方地区的雨水天气也会在大暑期间断断续续出现。但是雨水天气并未带来让人舒服的感觉,反而让人感觉湿漉漉的,周身不舒服,往往会引发中暑等病。那么该如何利用一些常见的中药来避暑呢?本期我们将为你逐一解答。   指导专家   丘振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主任中药师,博士,主要从事医院药学工作。擅长领域:中成药合理用药、医院制剂生产与研究、药房管理等。   胃肠中暑用藿香...

  • 泡脚后按摩 快走利心肺

    泡脚后按摩 快走利心肺

    有一次,和友人一起去锻炼,发现对方的姿势有些奇怪。当时在快走,只见友人双臂伸直,高举过头顶,而且两手的手掌重合。见我一脸讶异,友人笑着说,这是举臂快走呢。 经友人详细解释,我这才明白举臂快走的作用。快走的时候,双手高举过头顶,且两手掌重合,是为了增加快走的难度。这么一来,快走时就需要调动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群,包括手臂、腰部和背部。和一般的快走比起来,举臂快走还能对腰背以及手臂和肩膀的肌肉,起到锻炼的作用。而且,这种独特的姿势,改变了血液到达指间的循环方式,对于心肺功能也能起到不错的锻炼效果。...

  • 大蒜治下利 民间验方

    大蒜治下利 民间验方

      有个郎中,临床经验十分丰富。本村一个青年很想向他学医,可是郎中不答应,他要把医道传给自己的独子。   青年知道,每逢夜里,郎中就在家里教子。一天晚上,他躲在郎中家的窗下,偷听里面谈话。这时,屋里的儿子问父亲说:“爸爸,彭家欠我们的药费还没还,要不要加利钱呢?”郎中说:“算了,止下利吧,让他还药钱就行了。”青年隔着窗户,只听到“算了,止下利”几个字。他想,这一定是郎中在向教儿子传授治病的秘方:“蒜能止下痢”。他...

  • 利尿药粥

    利尿药粥

      泽泻粥   用料泽泻粉10克,粳米50克。   做法粳米加水500毫升,先煮米为粥。待米开花后,调入泽泻粉,改用小火稍煮沸即可。每日2次温服,3天为1个疗程。   功能利水渗湿、泄热通淋。   主治水湿停滞、小便不利、水肿、湿热带下、小便淋涩等症。还可用治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肝病等。   小提示用其治疗肾炎水肿时,宜间断食用;用于治高血压和血脂过高时,可较长时间服用。   郁李粥   用料郁李仁6克~12克,粳米30克~60克。   做法先将郁李仁捣烂如泥,水研并绞取药汁或捣烂后水煎煮,去渣取汁;以药...

  • 分级诊疗需“强筋健骨”是中医医院重大利好

    分级诊疗需“强筋健骨”是中医医院重大利好

    编者按: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首次对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功能进行了明确定位。此文一出,激起千层浪花,分级诊疗制度将直接、深刻地改变各级医院的定位、功能、发展方向等。对于中医医院而言,分级诊疗制度将传递未来发展的哪些信号,将给医院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应该如何面对?这些都是医院管理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多处提及中医在推进分级诊疗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中医医院参与推进分级诊疗不仅...

  • 煎药罐子各自有哪些利弊

    煎药罐子各自有哪些利弊

    煎药需要用煎药罐子。然而人们用的煎药罐子种类不一,如沙锅、搪瓷锅、不锈钢锅等等,它们各自有哪些利弊呢? 沙锅、瓦罐 推荐指数:★★★★★ 这几种陶制品性质稳定,熬制过程中传热比较慢,受热均匀,不易熬煳,是熬药的首选器皿。但是使用这些容器熬药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新的沙锅有沙眼,容易漏水,使用前可先往锅里放些大米或小米,放点水煮一煮,刷干净后再熬药就可以了。二是沙锅一定不要在没水的情况下干烧。 搪瓷锅 推荐指数:★★★★ 搪瓷锅或耐热的玻璃器皿,可以作为熬药的次选。不过选择时也要注意,要用没有...

  • 青蒿素专利旁落给中医药知识产权敲响警钟

    青蒿素专利旁落给中医药知识产权敲响警钟

    2015年10月5日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凭借着发现抗疟疾特效药青蒿素,摘得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桂冠,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期间,中国科研人员大多没有专利保护概念,也不熟悉国际知识产权规则,此前中国科研人员在青蒿素上的很多论文在发表前,并没有对新的化合物(青蒿素)、制备方法(乙醇提炼)和用途(治疗疟疾)等方面及时申请多个国际专利,而美国、瑞士国家的研发机构和制药公司便开始根据中国论文披露的技术在青蒿素人工全合成、青蒿素复合物、提...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